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巨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运不可掌控
在《红楼梦》中,作家对命运的描写几乎贯穿始终。
小说中的人物都承担着使命和责任,然而,他们的命运都是不可预知的、充满了变数的。
比如薛宝钗曾经是高雅、睿智的女子,但是由于父亲的一场丑闻而被强嫁给曹雪芹,最终沦为了病弱、消沉的妇人;贾宝玉虽然是贵族之后,却承受了家族的衰败和贫困,而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作家深刻的命运观。
二、虚幻与现实交错
小说中的世界既是美丽、华丽的虚幻世界,又是严酷、残酷的现实世界。
作品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错,表现出人生中无法抵御命运巨轮带来的挫折和苦痛。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曾经经历过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面对社会艰苦的现实和自己身体和心灵的痛苦。
三、生死与离别
小说中频繁地出现生死和离别的情节,这也是作品深刻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人物的死亡和离别,展现出失去和
绝望的悲哀。
例如,贾母、贾琏、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死亡,以及园内园外许多亲情友情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综上所述,悲剧意识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使小说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无奈的思考。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它突破了中国小说史上没有真正悲剧的历史.既然说到兴衰荣辱,那不免就有世俗人情的悲欢离合,而在红楼梦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众多人物的悲剧命运.不论是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还是出身卑微的丫环奴婢,各人都有各人的不幸,竟无一幸免.让我们在悲叹封建制度的残酷专制和没落的同时,更对这些在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的悲剧命运深深叹息.首先是多位贵族小姐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宝钗,她固然是与宝玉黛玉三人爱情中的唯一获胜者,但她却是自己婚姻生活中最大的俘虏,宝玉的无情离去,将其一生推入了如同李纨一样的悲剧命运轮回中。
黛玉历来是红学家们笔下最值得同情的一个悲剧形象,她形容娇美,聪明绝顶,才学横溢,而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其悲剧命运的主旋律.在对宝玉的爱情里,她有相濡以沫,有相知相许,但却唯独缺了那份厮守的缘分,最终也在宝玉的洞房花烛的时刻,魂归离恨天在中国古代小说里,向来是多才子,多佳人,封建贵族小姐也是小说家们钟情的对象,但他们通常都有最后的幸福,由崔莺莺,有杜丽娘,而唯独在红楼梦里,我们看到了贵族小姐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无奈和辛酸.再来看书中最为众多的丫环奴婢的悲剧命运.首推宝玉的丫头晴雯, 他有着美丽的容貌,有着纯洁的心和对宝玉最真挚的爱,但她却被剥夺了爱和生的权利,其次,在人物的悲剧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整个封建家族的悲剧.应该说整部小说都是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轴线的,主要描写了贾府经济上的日渐衰败、拮据;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挥霍浪费和持家的腐败无能,以及贾府精神上的堕落空虚,一代不如一代,是封建末世贵族子弟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一个家庭背景下,可见贾府的家族衰败是无力挽回的..第四,红楼梦中的制度悲剧是在人物悲剧婚姻悲剧家庭悲剧之后最残酷的最彻底的悲剧,科举宗法吏道是残酷的,甚至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无法改变他们对生命的摧残是残酷的,最残酷的却莫过于我们无法认定谁是悲剧的责任人.。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问题一:红楼梦的悲剧意义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
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如果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王朝思想钳制造成的精神悲剧的话,那么,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纵观《红楼梦》全书,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荒淫,是贾府这个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 ... ,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贾珍的公媳 ... ,贾琏的“ ... ”,贾赦对鸳鸯的企图,甚至连王煦凤与侄辈贾蓉也有染,等等这些,正应证了老仆人焦大的那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的话。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 ... 、甚至恶毒的残 ... ,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虽然也有不少清白的女儿家门努力地在这罪恶的泥潭里挣扎反抗,但最终也都与这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几乎没能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美味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了。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答辩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答辩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巨著,同时也是揭示晚清社会腐败的传世大作。
它以“悲剧”的手法以极其深刻的人性视角,将晚清封建君主政权、封建家族制度及其黑暗一面表现出来。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有多方面:
首先,悲剧意蕴体现在社会制度上。
晚清的封建家族制度和官吏腐败给九陌人民带去了很多苦难,使曹家九族在财富和地位的争夺中被彻底毁灭,曹夫人的心灵永远受到伤害,她的一生变得悲惨无望。
其次,悲剧意蕴体现在社会现实与理想间的落差。
贾府的数代管家,陈老太太,偏爱的儿孙,贵族情结等,直接导致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不幸。
贾宝玉充满希望地等待着不一样的天空,然而命运却把他击倒了,在最后,贾宝玉流落到廉川,这就是悲剧意蕴。
此外,悲剧意蕴也体现在人性本身上。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大宅里困难地生活了多年,内心要有极大的抗争力和求生之心。
然而,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和本质的柔弱,最终导致他们的遭遇,把他们拖入悲剧的漩涡。
总之,《红楼梦》以悲剧的方式显示了封建家族制度,晚清社会阶级制度及其黑暗一面,同时也深切地表现了人性的本质,揭示了人们在封建社会中的悲剧尴尬。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道德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道德悲剧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道德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悲剧作品,红楼梦承载了丰富的道德悲剧意义。
1. 人性的薄弱与道德倒退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们虽然身份显赫,但他们的道德行为却时常令人失望。
贾宝玉、林黛玉、贾母等人,都是被描绘得十分复杂而真实的角色。
他们在爱情、家庭关系和人际互动中,常常违背道德原则,做出自私、欺骗和背叛的行为。
这表明了人性的薄弱和道德倒退,给读者带来深深的反思。
2. 家族道德的衰落与血缘关系的虚幻红楼梦通过叙述贾府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家族道德的衰落与血缘关系的虚幻。
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本应秉持着高尚的家族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然而,在悲剧的发展过程中,家族成员们却因为私欲、攀附和冷漠,导致家族走向崩溃和衰败。
这暗示了血缘关系并非可以永远保障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纽带,血脉并不是真正的友谊和亲情。
3. 社会道德的虚伪与丑陋红楼梦中的社会描写展现了社会道德的虚伪与丑陋。
贾府所处的封建社会充斥着权谋、勾心斗角和阶级压迫。
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道德伦理被置于次要地位。
这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面,也提醒我们审视当今社会中的道德虚伪与丑陋。
4. 个体命运的悲剧与人生价值的思考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多是悲剧性的,他们常常被命运捉弄,最终遭受痛苦和悲伤。
他们的人生价值扭曲和挫折,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遭遇,传递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掌握性,提醒读者珍惜当下、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道德悲剧作品,不仅揭示了人性的薄弱和道德倒退,还通过家族、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描绘,反思了道德的衰落、血缘关系的虚幻、社会道德的虚伪与丑陋等问题。
这使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成为了人们思考道德与人生价值的重要参照。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答辩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答辩《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蕴。
首先,就悲剧的本质而言,《红楼梦》无疑是一部悲剧佳作。
从它的情节结构来看,整部作品由高潮和低潮组成,先从贾家富贵、家里闹翻天开始,接着芳官衰,文章藉由众人的虚假话语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将贾府乃至整个贾家破败至此。
从田间,花丛,宫廷一一追踪众人之种种悲剧,连根拔起,无不让人心碎。
而最终,贾家的败落却成就了这部作品深刻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中的悲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人物的悲剧性格。
比如贾宝玉,他具备了悲剧人物基本的特征——孤独,被自身的爱情折磨,有英雄气概,但终究错失千载难逢的外表,最终死去无人帮助。
当然,不仅仅是贾宝玉,比如林黛玉,她一直挣扎于贾政的权术中,更勇敢地对抗封建的封建背景,但无奈的是,这些挣扎都以失败而告终。
另外,它还有极强的反衬效果,比如凤姐,凤姐虽然是贾家的一员,但在晚年却慷慨大方,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给她的家庭带来负面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衬了贾家的悲剧。
此外,《红楼梦》中对人性的深刻内涵也增添了悲剧气氛。
贾母对女儿玉麒麟的爱,决定要把她留在家里帮忙,以至于她最终只能嫁给了收养她的贾家,因为家中有玉麒麟这样一位“可怜见人”害怕招惹到邪恶的关注,这一切终究也把她拖入了娼室。
而把贾宝玉送出贾家的富察皇后,在一开始曾有诸多慈悲的表现,但最终却终于试图把他灭口,把他变成“世态炎凉”的悲剧,原本是一个伟大的慈悲女王,却变为害人的魔王,正是“枉费苦心,反被恶报”的悲剧。
总之,《红楼梦》是悲剧佳作,深刻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的腐败和封建支配,通过极具深刻诗意的文字,表现了封建时代人物的悲剧性格,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描绘。
其结局也以悲剧收尾,让这部杰作永不磨灭,像一缕春风,满月的孤星,将悲剧的情景永存心间。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本科毕业论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准考证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考生单位邮编电话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主考单位2014年10月22日目录一、引言 (1)二、《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与分析 (2)1、宝黛钗的悲剧 (2)2、王熙凤的悲剧 (7)3、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姐妹的悲剧 (8)4、秦可卿的悲剧 (9)5、丫鬟们的悲剧 (12)三、结论 (15)参考文献 (16)摘要:《红楼梦》是一部意蕴颇深的文学巨著,其中人物悲惨结局的设定包含了曹雪芹先生的一番苦心,正如其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弄懂了这些悲剧的缘由,才能读懂《红楼梦》,也就能读懂那个时代。
在本文中,通过对《红楼梦》中诸如宝黛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悲惨命逐一运进行解析,从而阐释出这些悲剧所包含的意蕴。
关键词:主要人物,悲剧,解析,意蕴论文正文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说不仅成功的塑造了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各具性格的人物,为中国文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当代人研究清朝时代历史提供了众多的资料,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史书。
在这本小说体的史书中,围绕宝黛钗三人磕磕跘跘的爱情,曹雪芹先生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伟大的古典悲剧史。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加让人深思,让人感动的,这也是《红楼梦》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原因之一。
透过人物的悲剧结局,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针砭,我们可以对当下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
只有问题能够被指出的社会才会是进步的社会,只有会反思的人类才是进步的人类,这也就是悲剧的意义。
世界范围内,诸如《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诸多小说都是以悲剧结束的。
既然说到悲剧,那么就得弄明白什么才算做悲剧。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意即只有有价值的东西身上的毁灭才叫悲剧,那么这里就得先讨论一下何为有价值。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答辩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答辩《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深刻的悲剧意蕴也是其不可忽略的一面。
悲剧是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描绘主人公遭遇不幸、境遇逆转、灾难降临等情节,来展现出人类生命的无常和无力,以及人性的弱点和局限。
在《红楼梦》中,悲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物的命运被安排得颇为悲惨。
尤其是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他们都出生于富贵之家,但却都面临着种种困境和不幸。
贾宝玉作为大贾家的少爷,却因为母亲的早逝和家族的纷争,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和安定;林黛玉作为贾宝玉的表妹,拥有着美貌和才华,却因为家族的衰败和自己的情感问题,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薛宝钗作为名门闺秀,有着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教养,却因为自己的爱情和家族的压力,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人,最终也无法得到自己的幸福。
其次,情感的矛盾和纠葛也是悲剧的重要因素。
在《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错综复杂,充满着矛盾和纠葛。
比如,贾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黛玉与宝钗之间的竞争和猜疑,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这些矛盾和纠葛不仅使得人物的情感生活变得苦涩和痛苦,更使得人物的命运陷入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之中。
最后,社会的压力和道德的束缚也是悲剧的主要元素。
在《红楼梦》中,人物的行为和命运往往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和道德的束缚。
比如,宝钗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情;黛玉因为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不符合传统的女性道德规范而受到了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这些社会的压力和道德的束缚使得人物无法真正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进而导致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悲剧意蕴深刻而复杂,不仅是人物命运的悲惨和情感的矛盾,更是社会的压力和道德的束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人物的悲剧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喜剧意蕴令狐采学《红楼梦》是一部伟年夜的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的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衣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春联、灯迷)一、宝黛恋爱喜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爱喜剧,是《红楼梦》情节成长的重要线索,也是《红楼梦》喜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恋爱是纯粹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恋爱的美感。
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
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
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恋爱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可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背面,成为一对叛逆。
他们的恋爱就酿成没有成长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喜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喜剧:(一)金陵十二钗的喜剧: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位置不合,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苦命司”,“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正册: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榜: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白玉钏、白金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喜剧意识陪伴着她长久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年夜的精神压力,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她的诗词,无一不闪动着喜剧人生的泪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情敏捷。
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恋爱观,但这一段恋爱因喜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抹杀。
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恋爱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抵挡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相比,薛宝钗似乎是胜利者,但她获得了婚姻,却没获得恋爱,后来宝玉落发为僧,使她事实上成为李纨一样的孀妇。
从人的主体价值来看,她比林黛玉似乎更令人哀思。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年夜方典雅,举止雍容。
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
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增进“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
“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入宫选妃,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幽闷而死。
(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念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
该别墅之豪华都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年夜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年夜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到,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变革来挽救,变革胜利,但无济年夜事。
远嫁海隅,空辜负一身才志;(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年夜的心结。
抄检年夜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他人搜自己的箱柜,禁绝人动丫鬟的工具。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何等活泼开朗,潇洒天真,在年夜观园中独具个性风度,一扫脂粉气息,虽后来也曾侥幸“配得才貌仙郎”,但却得不到“地久天长”,“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水平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
湘云嫁给了卫若兰,而卫若兰早卒)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心性孤洁,带发修行,“气质美如兰,才干阜比仙”,却“到头来依旧是风尘邋遢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
(苏州人氏。
她祖上是念书仕宦人家。
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
怙恃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奉侍。
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
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修行。
)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误嫁“中山狼”,受尽折磨,“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
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剪发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
(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另外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年夜。
由于没有怙恃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抄检年夜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他人的流泪忧伤无动于衷。
)——(则贾府“四春”,皆难脱“原应叹惜”的喜剧命运。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生前心已碎,死后心空灵”、“机关算尽太聪慧,反误了卿卿性命。
”(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年夜管家,支撑着贾贵寓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
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是干过的。
口才和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利和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暴阴毒之能事,且极度贪婪。
其所作所为,无疑加速贾家的没落。
但世人只道凤姐之狠毒,却很少体味凤姐心中之酸甜苦辣,‘酸’是表示在与贾琏的关系上,那时的社会,男人可以在外寻花问柳,凤姐为保全自己的位置,她的许多作为是迫不得已,她的嘴甜得让人喜欢,她的‘苦’又是为了维持年夜家庭而机关算尽;王夫人为了自身利益把她娶到贾家,后因有了更亲近的宝钗又要拿她的权。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
(因生在七月初七,曾受过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
贾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
但在贾府没落后,舅舅王仁和堂叔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也幸亏刘姥姥辅佐,把巧姐带入乡下,她才不至于沦落到为奴为婢。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青春守寡,心如槁木,“竹篱茅舍自情愿”,被封建礼教摧残了鲜活的生命,这鲜活的生命在年夜观园众姐妹诗会上曾偶露光华。
(出身金陵名宦,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
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即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
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
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理不睬,只知道扶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罢了。
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范。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贾蓉之妻。
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年夜名兼美。
其人身世极为神秘,且其房内所摆的物品没有一样不是年夜有来头,即使是贾宝玉恐怕都没有这个资本!而有一次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廷的十二钗花给各个人时她看到那钗花竟拽着它哭了,若说是感激那是不成能的,她并不是没有获得过。
死后那些和她比较亲近的几个人居然都没有人否决她用只有皇族之人才干用的樯木做棺材,更何况她用的那份樯木还是原转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后来因变故而退了的,这种连贾母都不敢用的工具却被她一个应该说是比较渺小的蓉年夜奶奶用了,却无人否决,皇室里也全无反响,说实话,恐怕可卿原系皇室之女!)(二)女奴们的喜剧命运:丫头们的命运更悲惨,尤其是女奴们。
她们自己就是被压迫、被蹂躏的对象,一旦委身为奴,就已与喜剧结缘。
她们的最好结局是成为男主子的妾,但走上妾这条路,不过是个好看一些的火坑。
其他的前途只有一条———“配个小厮”,但也没有几多人能顺顺利利地走到这一步。
残暴的现实迫使她们不克不及不经常作出人生的重年夜选择。
副榜:晴雯:是个“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的卖身奴,有着野性未驯的心性,她美貌、纯粹、真情,也爽朗、泼辣、任性,仅仅因为她的美丽和纯粹,她就失去了爱与生的权利,她被从病床上架起来撵出年夜观园,悲惨地死去。
她的死,可以看做黛玉之死的前兆,预示了宝黛恋爱的喜剧结局。
袭人:本名珍珠,开始是贾母的贴身丫头,后来贾母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宝玉根据(“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为她更名为花袭人).其实也是想她成为宝玉成年的引领者,那时袭人基本已经是年夜观园公认的宝玉小妾。
一种认为:袭人是封建社会标准的好奴才形象,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性格布满奴性,没有晴雯、鸳鸯们的自发的反叛精神,最高的人生理想也不过是给宝玉当小老婆,并为此小心翼翼地斗争着,不想原本已成定局的事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很是可悲。
后来袭人嫁给商人,也算是红楼女子中比较好的结局了。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奉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奉侍宝玉,他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
袭人她几次劝宝玉学习以介入科举。
并且还有很多人把晴雯的死归咎与她,说她嫉妒。
其实,她最年夜的性格特点是随和忠诚,所以她和年夜观园里的人都坚持着好的关系。
至于晴雯,只能说过刚则易折。
袭人她身为年夜家族里培养出来的丫鬟,又在贾母身边呆了那么久,其实她的思想里除主子便再无其他。
所以她维护的不是礼教,仅仅是忠心护主罢了。
她觉得科考是对宝玉来说最好的前途,所以她劝宝玉学习。
)平儿:王熙凤以前的陪房丫头,贾琏房里的通房丫头(比妾低一级,比丫环高一级),王熙凤最得力的心腹助手,帮着凤姐料理事务。
为人很好,聪慧、干练、心地善良,常背著王熙凤做些好事,又善于处世应变,以贾琏之俗,凤姐之威,竟能体贴周旋。
后来,贾琏把平儿扶了正。
(在程高本红楼梦的结局中,王熙凤病死后,王仁(巧姐的舅舅)和贾环(巧姐的叔叔)等要把巧姐卖给藩王作使女,是平儿陪伴巧姐逃出年夜观园。
贾琏和多姑娘私通,平儿从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但她向凤姐隐瞒了事情真相,避免了一场风波。
凤姐有病,探春代办署理家政,平儿陪侍。
那些管家媳妇见探春年轻,又是庶出,以为她处事没有经验,想欺负她,连得她生身母亲赵姨娘也来惹是生非。
碰到此类事情,平儿竟能应付自如,处理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