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句子类型写作手法

合集下载

常用修辞手法、句子类型、 写作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句子类型、    写作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夸张1.比喻: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有相似点。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是、变成等。

如: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你是风儿我是沙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变成了一张灰色的布。

比喻的作用:将所描写的事物写得形象生动2.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得事物具有了人的特点,赋予了事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和动作等。

如:冬天过去了,春天羞答答地向我们走来。

拟人的作用是:使事物描写生动。

3.夸张:包括对事物的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如:课室里安静得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夸大)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大)他觉得广州就是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缩小)夸张的作用:增强气势,表达强烈情感。

4.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并排组成如:公园的花开了,有的……有的……有的……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如: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6. 反问:反问语气,答案就在问句里。

如:这件事情难道是这样吗?这件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反问的作用:(1)用肯定的语气表否定;(2)用否定的语气表肯7. 对偶上下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俗称“对对子”。

对偶运用最多的是诗歌、对联8. 借代: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来替代。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替代。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盯着你。

红鼻子今天没来上学。

句子类型1、陈述句:简单告诉别人一件事情,陈述一个事实。

例:A他昨天生病了,没有来上课。

B这件事你不能不管。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询问一件事情或表示疑问。

句子的写作手法有哪几种类型

句子的写作手法有哪几种类型

句子的写作手法有哪几种类型作为语文老师,写作手法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句子而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许多种,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修辞手法、句法手法、语域手法和文字手法。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四类写作手法进行讲解,并且列出各自的特点和实例。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语文意义、音韵、形象等特征,加工处理语言信息的技巧。

它是用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增强感染力和艺术性的一种手段。

特点:1.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2.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实例:1. 每天都是一片白纸,我们要用心去书写,让它成为一幅精美的画。

2. 一只青蛙蹲在池塘边,看着天上的云朵,一只小鸟落在树杈上,欢快的歌唱着。

二、句法手法句法手法是指利用句子结构的变化和变化规律达到和强化表达的效果。

这是一种通过改变句子结构和语法,以增强表达方式的手法。

特点:1.能够增加语言表达的变化和层次。

2.可以使表达更加简单,易于理解。

实例:1. 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向前。

修辞手法2. 小路曲曲弯弯,向前蜿蜒。

句法手法三、语域手法语域手法是指以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为目标,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以产生特定的效果。

特点:1.能够增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加强表达的武器性。

实例:1. 绿草如茵,落英缤纷。

语义组合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语运用四、文字手法文字手法是指用钩沉、衬托、对仗、排比、照应、留白等等手法,运用排版美学的方式,达到艺术效果的方法。

特点:1.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2.可以使文读者对文章的个性更加认识。

实例:1. 不经历磨砺,不成钻石。

排比句2. 海棠未眠,余香袭人。

钩沉手法总结:以上便是常见的句子写作手法,每种写作手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法。

不同的手法在不同的文章中也有其各自的运用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文章中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范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手法的使用方法,以拓宽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视野。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讲解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讲解

小学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练习: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
3 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
类比推理等
谢 谢 观 看
排比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 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 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 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 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 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 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 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 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 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 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 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 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 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 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常用写作手法

常用写作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只有5种)二、表现手法: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的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加强语气。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的分类,是指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作家更生动地描述事物、抒发情感或者引发读者的共鸣。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隐喻联系的描写,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所描述事物的意义和特征。

比喻常用于描写复杂概念、抽象事物或者增强作品的形象感。

例句:她眼睛里的泪水宛若断了线的珍珠,闪烁着心灵的悲伤。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心理和行为,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人手法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抽象事物或者通过描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来包含情感。

例句:太阳像个害羞的姑娘,躲在云彩后面,不愿见人。

3. 排比:通过列举具有相同结构的词语、短句或句子,来强调一种感情或表达一种思想。

排比常用于修辞感情、强调归纳或分析的结论。

例句:忍辱负重,奋发向前;坚持不懈,勇敢探索;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4. 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改变语气、突出某一部分的目的。

倒装手法常用于疑问句、感叹句或者强调某一部分。

例句: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reathtaking sunset!5.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规模或影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达到一种戏剧效果。

夸张手法常用于幽默、夸示和渲染气氛。

例句:我已经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了!6. 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反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矛盾或相互制约关系。

对比手法常用于突出某个事物的特征或者通过对比而表达某一思想。

例句:春天的花朵娇艳欲滴,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

7. 修辞问答: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组织句子或段落,以达到引起读者思考、引发情感共鸣的目的。

修辞问答常用于反问、质问或者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

例句:难道不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有和睦相处的氛围吗?8. 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引发读者的思考。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解构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解构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解构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字句修辞、句子修辞和段落修辞三个方面解构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一、字句修辞1. 比喻:通过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说明其特点或表达感情。

比如,“他是一只鹰,眼光锐利,追逐梦想的勇气无人能及。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更具形象感。

比如,“风儿轻轻地吹过,抚摸着大地的脸庞。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特点,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肚子饿得像要吃掉整个世界。

”4. 排比:通过并列使用相同的结构或语法,使句子更加平衡和鲜明。

比如,“我站在山顶,我望着大海,我感受到了自由的力量。

”二、句子修辞1. 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式,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比如,“我爱你,爱你在每一个清晨,爱你在每一个黄昏。

”2. 反问: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肯定。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更好的未来吗?”3. 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他奔跑着,喊着,笑着,尽情享受着生命的美好。

”4. 倒装:改变句子的语序,使之与常规语序不同,以突出某个词语或句子成分。

比如,“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三、段落修辞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以凸显某个观点或情感。

比如,“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顺序: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将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有序的叙述。

比如,“先有鸡,后有蛋,再有鸡蛋,这是生命的奇妙循环。

”3. 比较: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或提出观点。

比如,“与其抱怨现状,不如积极行动,争取更好的未来。

”4. 递进:按照递进的方式,逐步展开论述,使文章更有层次感和逻辑性。

比如,“首先,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我们要不断学习进取;最后,我们要勇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夸张
1.比喻:
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有相似点。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是、变成等。

如: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你是风儿我是沙
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变成了一张灰色的布。

比喻的作用:将所描写的事物写得形象生动
2.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得事物具有了人的特点,赋予了事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和动作等。

如:冬天过去了,春天羞答答地向我们走来。

拟人的作用是:使事物描写生动。

3.夸张:
包括对事物的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如:课室里安静得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夸大)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大)
他觉得广州就是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缩小)
夸张的作用:增强气势,表达强烈情感。

4.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
子并排组成
如:公园的花开了,有的有的有的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
如: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6.反问:反问语气,答案就在问句里。

如:这件事情难道是这样吗这件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反问的作用:(1)用肯定的语气表否定;(2)用否定的语气表肯
7.对偶
上下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俗称“对对子”。

对偶运用最多的是诗歌、对联
8.借代: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来替代。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替代。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盯着你。

红鼻子今天没来上学。

句子类型
1、陈述句:简单告诉别人一件事情,陈述一个事实。

例:A他昨天生病了,没有来上课。

B这件事你不能不管。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询问一件事情或表示疑问。

例:A 你今天为什么没有去学校B一块钱,你打算用它做什么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商量或向别人提出要求。

例:A你来一下B你应该用功读书。

4、感叹句:表示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A多么大胆而富有诗意的想象啊!B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5、肯定句:根据环境和氛围的需要,直接表明是非的句子。

例:A今天他的心情很好。

B下课了,同学们都朝操场跑去。

6、否定句:根据环境和氛围的需要,间接表明是非的句子。

例:A 今天他的心情不错。

B下课了,没有一个同学不朝操场跑。

7、设问句: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跟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从。

8、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句子。

例:万里长城难道不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吗
小学语文常见写作手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
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