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难点解读
黄骅市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2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新人教版

《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学习张思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分作五层来说。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这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文章直接引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用“鸿毛”和“泰山”生动地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指出张思德同志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既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又揭示出了革命的人生观。
第三层讲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首先指出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着用我党采纳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这是我党采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具体事例,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第四层指出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解放全人类。
毛泽东针对当时的情况告诫全党“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同时进一步指出:不怕牺牲,应当是在人民的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但不能莽撞、蛮干,要尽量地减少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要求全党做到:“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开追悼会的意义,不仅是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
2.学习《为人民服务》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的关系。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论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章围绕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3。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考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考点梳理(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文言文两则》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重点问题: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4、中心思想:《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5、背诵并默写文言文两则★《匆匆》1、作者:朱自清。
2、重点问题:理解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
★《桃花心木》1、作者:林清玄。
2、中心思想: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3、重要问题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先生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八、除夕、初一、十五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①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②十五(农历1月15)、③端午节(农历5月5)、④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⑤中秋节(农历8月15)、⑥重阳节(农历9月9)、⑦腊八(农历12月8)、⑧除夕(农历12月30)(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1、作者:李星华(李大钊女儿)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其中的一个节气有关,哪个节气?(冬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课文,你对冬至这个节气有哪些了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去感受冬至的梦的美好。
二、品读感悟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9课,快速默读课文,冬至的梦是怎样的梦?勾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你的体会。
2、全班交流预设一:第二自然段(1)冬至的天气是怎样的?(图片)冬天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最冷的节气是哪个节气?(大寒)冬至离一年中最冷的大寒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那离温暖的春天就更远了,但是就在冬至和春天漫长而寒冷的时间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再看这段话,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2)都有哪些事物在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同学们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事物也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一个省略号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这些事物在寒冷的冬天,看上去是那么冷清,但他们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呢?是生命的涌动,是迎春的力量,我们不禁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而震撼,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感受生命的血液在涌动。
(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力的讴歌。
)(3)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如果让你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你觉得容易吗?那要怎样找啊?作者是怎样找的?(动作:拨开、扒开,仔细)作者多善于观察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这样对你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经过作者一番仔细寻找,他找到春天的足迹了吗?他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带着欣喜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吗?他们已经等不及了,谁等不及了?他们会说话吗?到底是谁等不及了?你觉得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板书: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冬至过后,人们就开始期盼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小河流水、枝条吐绿,一切事物在呼唤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重点基础知识盘点

语文第三、四单元重点基础知识盘点一、重点词语。
(听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剥削兴旺解救哀思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毒打撇嘴欺负抽噎匣子冻僵逗笑窜过孤儿打搅甜蜜无赖凶悍惨白救援淡忘忧郁起初苦闷消极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热腾腾乱蓬蓬炊事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游手好闲落荒而逃鱼贯而入满不在乎天涯海角闻所未闻与世隔绝二、词语解释。
(了解,会解释大概意思。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游手好闲:懒惰成性,不爱劳动。
与世隔绝:与世人隔断,失去往来。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重于泰山:像泰山一样重。
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
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
形容相貌凶恶。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聚精会神:集中全部精神。
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鱼贯而入: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
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不可思议: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滔滔不绝: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
像水流一样不间断。
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闻所未闻: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
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三、易读错字音。
(多读、多记)僻.(pì)静歼.(jiān)灭追悼.(dào)蒙眬.(lóng)剥削.(xuē)阻.(zǔ)击蜷.(quán)缩薄.(báo)纱楦.(xuàn)头摩.(mā)平撇.(piě)嘴抽噎.(yē)梗.(gěng)概溺.(nì)水窜.(cuàn)过惨.(cǎn)白残.(cán)暴无赖.(lài)凶悍.(hàn)桅.(wéi)杆.(gān)商业簿.(bù)憧.(chōng)憬.(jǐng)喷.(pèn)香醉醺醺..(xūn)衣衫褴.(lǎn)褛.(lǚ)千钧.(jūn)一发四、课文重点。
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盘点

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盘点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掌握本册书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能够正确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部首等基础知识。
2. 词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包括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能够正确使用词语进行组词和造句。
3. 句子:学生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掌握扩句、缩句、改句等技巧。
4.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
5. 写作: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构思文章、选择素材、组织语言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6.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包括著名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7. 古诗文:学生需要背诵并默写本册书中出现的古诗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背景,能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主题。
8. 口语交际:学生需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技巧。
9. 综合性学习:学生需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如组织朗诵会、文学沙龙等,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包括多个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来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202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202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现状、构思作文。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容:作文指导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情境导入。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是公元。
一天清晨,刚刚从睡梦中苏醒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每日清晨播出的“地球广告”,突然,屏幕上闪过这样一则消息:从今日起,全球将停水一个月!伴随着消息的播出,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再也放不出一滴水了。
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50年后的那一天去看看吧!2、揭示习作内容。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
2、相互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小结:写没有水的情景,人和其他生物的反应,出现全球停水现象的原因以及你的思考。
三、创设情境,创编故事。
1、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水的情景。
学生自由想象、述说。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文字具有感染力的方法。
(是否关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节描写,是否将水资源充足时和没有水时的情形进行了对比)四、鼓励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作文修改与誊写一.学生自主修改作文1.学生完成作文后自己动笔修改。
2.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在修改进边读边改,注意漏字、多字和不通顺的地方。
二、赏一赏。
请两位同学读他们的习作,请大家认真听:故事情节是否合理,是否富于想象。
三、品一品。
对两位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主要从情节合理,想象丰富,语句通顺几个方面师生共同评议,感悟习作方法。
四、改一改。
(1)引导学生交流在点评欣赏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2)运用学过的方法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内容:作文讲评202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在整体读文的基础上,分部分读课文,概括段意,说出__内容,理清__思路。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
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
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六下第五单元要点解读及教学建议一、要点解读我们先来看看本单元的导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这句话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科学精神,指出了“好奇心”和“爱思考”是打开科学发现大门的钥匙。
爱因斯坦说:“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可以说,好奇心和爱思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科学探究的必备品质,当然,还是儿童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我们要借助教材,充分激发、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四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小古文所写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实事求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勇于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找到真理。
《表里的生物》通过作者对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的回忆,告诉我们对事物应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描绘了由机器老师授课的未来学习生活。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另一个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很明显,这两个语文要素都指向于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对这句话,我们可能并不陌生,那是因为在五上第一单元中,有一个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在六上第五单元中,也有类似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缅怀先烈
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缅怀先烈”,选编的四篇 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 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毛泽东在追悼张 思德会议上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开国总理周恩 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本组 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 “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像这样人文主 题较为鲜明的文章,要抓住语文课的核心价值,把 学习的重心从关注内容转到揣摩人物品质与学习表 达方式上来。
从本单元的科学故事中体会相关人物的 精神品质,并感受科学精神的鼓舞,成为自 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从人物形象中具体感受科学精神 : 《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顽强、执著 追求、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 默默无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重点、难点
: 1.学生通过诵读和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2.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 强语感。
: 学[ 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 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那方法,并试着在习 》学习中,让学生把握每句 的停顿和大概意思,理解文中内容: (1)两个小孩学习不同的学习态度和结果的 语句; (2)两个小孩争辩的的问题和各自的理由, 从而得到感悟。 2、其他课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教学,重点在理解古 代名言和运用的语言环境与拓展意思相近的 古代名言和成语故事。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 阅读、思考,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 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4、课外书屋的革命题材小说有主次积累。 重点积累一篇革命题材小说的主要内容。
[
第四单元:外国名篇名著
教材解读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 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 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 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 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 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 赏析,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 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其中“日积 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紧扣单元主题,收 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 《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 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了解的关于 “自我保护”的事。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 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 的感情。让学生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 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 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 面的活动:(1)积累临别赠言,让学生产生 共鸣,[丰富语言。(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 别赠言,增强真情实感,表达对老师和同学、 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语感。。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Thank You!
L/O/G/O
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选编的4 篇课文,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 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向我们 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 文化的丰厚博大。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 三篇略读课文”的方式。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的语 言,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 美好。三篇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 居》、《和田的维吾尔》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 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但像这样人文 主题较为鲜明的文章,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 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解与积累各地民 风民俗和表达方法上。
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教材解读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 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 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 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 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 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 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
3、“精彩片段”中,鲁滨孙用刻斫痕做日历和用 当时的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的方法聊以自慰,汤姆
[
和贝琪洞中迷路用风筝线脱险为重点。
4、《学会生存》提出遇到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 题是现时的热门。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 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诠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 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赞美 了她的人生态度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 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 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 “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 于实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 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 怀疑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见微知著、善于发 问、不断探索。
《我最好的老师》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 法(论点、论据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为人民服务……)。
3、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 利大还是弊大”。
可以从实际中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但新 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引导。【正方:⑴汽车等交通更 方便。⑵电话等通讯更方便。⑶因特网拓宽了人们 的视野[…… 反方:⑴尾气排放污染环境。⑵电视等 娱乐使人交流越来越少。⑶网络的出现使一些人可 乘之机。】明了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发 展观。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 文的叙述顺序。。
: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 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回忆 录——现实-插叙-现实的前后照应写法)并 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
2.四篇课文都是革命题材类的,要让学生 概括他们的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 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材重难点解读
L/O/G/O 2018、4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
教材解读
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本单元有五篇课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 的哲理。《文言文两则》在一“学”一“辩”之中, 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 度的道理。《匆匆》一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 过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小事,在对自己的一再 追问中,表达出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桃花心木》 启示我们: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 主。《顶碗少年》让学生领悟“失败乃成功之母” 的道理。《手指》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团结就是 力量。本组课文在编排上采用了“三篇精读课文+两 篇略读课文”的方式,其中文言文已是第三次出现。 综观整组文章,可以发现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作 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细节来抒发自己的感悟。
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
:
1、紧扣文中的重点句段的理解,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
2、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的阅读 ,“作品梗概 +精彩片段”,成了教学难点。 教学这类课 文最核[ 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读整本 书的兴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 段”作一个高效的“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的 定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多给学生
提问的机会,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多听 少说,多组织,引导,多观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 梗概猜测具体的故事情节,或到精彩片段中找答案, 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鲁宾孙来到荒岛是怎么 过着寂寞生活?他又是如何克服寂寞、孤独的?野 人野蛮的宴会是什么样的?鲁宾孙是怎样教化“星 期五”的?鲁宾孙和“星期五”是怎样救船长的?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
了解有关民风民俗,在理解语言文字所 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1、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流利读文,理 解课文内容,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积累、交流其他民族的节日风俗,拓展 延伸自[ 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如每个传统节日的 风俗、活动与食物、家乡的土特产…… 3、日积月累教学时,应拓展延伸传统佳节 重阳节、清明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