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酵母) (新增)

合集下载

2024年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 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 市场规模分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市场规模分析引言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药产品,EGF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概述在当今世界范围内,EGF市场正在逐渐扩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开始关注和应用EGF。

市场需求的增加驱动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EGF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数据,随着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应用广泛普及,EGF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1. 地区分布EGF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需求,但不同地区的市场规模存在差异。

据统计数据显示,北美地区是目前EGF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

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亚太地区的EGF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2. 应用领域EGF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皮肤修复、伤口愈合、角膜移植等。

此外,EGF还在化妆品行业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护肤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随着人们对美容的关注度增加,化妆品行业对EGF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3. 市场竞争格局EGF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全球市场上有多家重要的生物医药公司参与EGF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小型企业,它们通过低成本和定制化服务来满足一些特定客户的需求。

4. 市场趋势和前景EGF市场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应用领域将会继续扩大。

同时,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需要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竞争优势。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增大。

不同地区和应用领域的需求都对市场规模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4年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调查报告概述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市场是指销售用于外用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的市场。

EGF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可促进细胞增殖和修复受损的皮肤。

外用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医疗美容和医药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进行调查,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主要参与者和竞争状况等方面的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和美容的关注度增加,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的总体规模估计约为XX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并达到XX亿美元。

市场趋势1. 护肤品行业的快速增长随着人们对个人护理和美容的日益关注,护肤产品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有效的护肤成分,得到了许多护肤品品牌的认可和采用。

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产品添加了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2. 个人化美容的兴起个人化美容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美容解决方案。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可定制的美容成分,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配制出适合其肌肤类型和问题的产品。

因此,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个人化美容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 医药美容市场的增长医药美容是医疗美容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该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众多医疗美容机构和诊所使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进行治疗和美容,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主要参与者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涉及多个主要参与者,包括制药公司、护肤品品牌、医疗美容机构等。

以下是市场中的几个著名参与者:1.制药公司A2.制药公司B3.护肤品品牌C4.护肤品品牌D5.医疗美容机构E这些参与者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通过创新产品和营销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2020药典三部,收载品种变化情况

2020药典三部,收载品种变化情况

本版药典(三部)新增品种名单预防类•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黄热减毒活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S a b i 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 e r o细胞)•口服I型I I I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治疗类•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 b')2•人凝血酶•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外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用卡介苗体外诊断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二部转三部品种•人胰岛素•人胰岛素注射液•精蛋白人胰岛素注射液•注射用人生长激素本版药典(三部)采用生物制品通用名称与原通用名称对照本版药典(三部)新增的生物制品通则/总论/通则和指导原则名单一、新增的生物制品通则•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二、新增的总论•人用聚乙二醇化重组蛋白及多肽制品总论•人用基因治疗制品总论•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螨变应原制品总论人用马免疫血清制品总论三、新增的通则和指导原则•3128抗毒素/抗血清制品分子大小分布测定法•3129单抗电荷变异体测定法•3130单抗N糖谱测定法•3208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第二法)•3303鼠源性病毒检査法(第二法)•3307黄热减毒活疫苗猴体试验•3308禽源性病毒荧光定量P C R(Q-P C R)检查法•3407外源性D N A残留量测定法(第三法)•3428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I g A残留量测定法•3429免疫化学法•3503人用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法(第二法)•3534S a b i 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效力试验•3535康柏西普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601生物制品生产及检定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3603重组胰蛋白酶•3650氢氧化铝佐剂•9401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9402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生物制品术语本版药典(三部)未收载2015年版药典(三部)及增补本中的品种名单治疗类•注射用重组链激酶体外诊断类•梅毒快速血桨反应素诊断试剂•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发酵条件优化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发酵条件优化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usion protein,rhEGF-F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药产品,广泛应用于创伤愈合、创伤修复、角膜组织修复等领域。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的 rhEGF-FP,需要优化发酵条件。

本文将从培养基、发酵条件和产物提取等方面,探讨rhEGF-FP的发酵条件优化参考内容。

一、培养基的优化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优化发酵条件的重要一步。

常用的基本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

例如,可以选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或酵母提取物,无机盐为磷酸盐、硫酸铵等,维生素为硝酸盐,生长因子为酵母提取物或氨基酸等。

此外,可以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优化培养基的组成,寻找最佳的培养基配方。

二、发酵条件的优化 1. pH 值的优化:pH 值对于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发酵 pH 值范围为 6.0-7.5。

可以通过对不同 pH 值下的菌体生长和产物表达情况的检测,确定最佳的发酵 pH 值。

2.温度的优化:温度的选择对于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溶解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通常发酵温度范围为 20-37°C。

可以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菌体生长和产物表达情况的检测,确定最佳的发酵温度。

3.氧气传递和搅拌条件的优化:氧气传递和搅拌条件对于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和产物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调节搅拌速度、改变搅拌方式(例如改用机械搅拌或气体升降式搅拌)等手段,优化氧气传递和搅拌条件。

三、产物提取条件的优化产物提取是重组蛋白生产的最后一步,直接影响产物的纯度和活性。

常用的产物提取方法包括机械破碎法、超声波法、冷冻-融化法、酶解法等。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选择最佳的产物提取条件。

四、关键指标检测方法的建立对于优化发酵条件,需要建立适用于 rhEGF-FP 的关键指标检测方法,包括菌体生长曲线的检测方法、产物表达量的定量方法、产物纯度的分析方法等。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Waiyong Chongzu Ren Biaopi Shengzhangyinzi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orExternal Use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冻干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2.1工程菌菌种2.1.1名称及来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工合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2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菌种检定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3.1划种LB琼脂平板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3.2染色镜检应为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2.1.3.3对抗生素的抗性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3.4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3.5生化反应应符合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2.1.3.6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量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3.7质粒检查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1.3.8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2.2原液2.2.1种子液制备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供发酵罐接种用。

2.2.2发酵用培养基采用适宜的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2.2.3.1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附录ⅨG)。

易孚(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易孚(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易孚(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药品名称】商品名称:易孚通用名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成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皮肤烧烫伤创面(浅Π度至深Ⅱ度烧烫伤创面)、残余创面、供皮区创面及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

【用法用量】常规清创后,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取本品适量,均匀涂于患处。

需要包扎者,同时将本品均匀涂于适当大小的内层消毒纱布,覆盖于创面,常规包扎,一日一次或遵医嘱。

推荐剂量为每lOOcm2创面使用本品10g(以凝胶重量计)。

【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注意事项】本品为无菌包装,用后请即旋紧管口,以防污染。

本品无抗菌作用,但不会增加创面感染机会。

对感染创面,在进行创面清创的前提下,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对于各种慢性创面,如溃疡、褥疮等,在应用本品前,应先行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有利于本品与创面肉牙组织的充分接触,提高疗效。

当本品的外观、性状发生改变,如出现霉变、变质等现象时,应禁止使用。

【特殊人群用药】儿童注意事项:无禁忌。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老人注意事项:无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遇酒精、碘酒等,可能会使EGF变性,而使活性降低。

因此使用酒精、碘酒等消毒后,应再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然后使用本品。

【药理作用】1.药理作用:本品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可促进动物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2.毒理研究:(1)重复给药毒性:家兔背部破损皮肤涂抹本品(6g凝胶/次,每日1次,浓度200μg/g,相当于临床用药浓度的20倍),连续36天,给药局部皮肤及各脏器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本品较长时间局部应用对愈合后创面的远期影响不清楚。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云南 医药 2 1 年第 3 卷第 6 01 2 期
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率较 胃溃疡者高 ,但是近 l 0 年来 胃溃疡及 其合并症 的发生率 似有上 升趋势 , 本组病例 胃穿孔明显多于十二指肠穿孔 ,而且老 年人穿孔 比例较高f l J ,可能与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 日益低下 ,抗病能力减弱和过量 口服非 甾体类抗 炎止痛药有关 。加之老年人病后得不 到应有 的照 顾和系统治疗 ,最终 导致穿孔 ,穿孔后痛觉迟钝 , 自觉 症 状 不 重 ,不 愿 就 医 ,延 误 病 情 ,很 多 老 年 人往往合并心 、肺等重要脏器疾病 ,所以穿孔后 死 亡率很高 。一 旦溃疡穿 孔 ,就有 致命 的危 险 , 并且 随着年龄 的增加和穿孔 时间的延长 ,死亡率 也相应增高 。所 以一经诊断 ,应尽早手术 。对于 般 情 况 良好 的 患者 ,可 采 用 保 守 治 疗 ,过 去 对
口后 再运 用 重组 人表 皮 生长 因子凝 胶 ,ld后 缝 线 O 拆除,切 口甲级愈合。 讨 论 剖 宫 产 后 腹 部 切 口脂 肪 液 化 是 切 口
可能 。术 中除应精 细操作 ,手术创 面彻 底止血 、 缝合时不 留死腔。②对于脂肪 肥厚的患者宜用手
术刀切开皮下脂 肪 ,用小血 管钳准确钳夹 出血点 后 电 凝 或 细 丝 线 结 扎 止 血 ,勿 用 高频 电 流 电 刀切
妇剖宫产后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往往较高 , 影 响切 口愈合 ,给产妇带来 巨大 的生理和心理上 的痛苦。我院 自2 0 年 l 2 1 年 1 月问对 07 0月 00 0 2 5例 剖 宫产 后 妇 女采 用重 组 人 表 皮 生 长 因子 凝 胶 治 疗 ,取得 了满 意效 果 ,现报 道如 下 。 资料与方法 20 0 7年 1 0月 一2 1 0 0年 1 我 O月 院妇 产 科 共 收 治 共 计 剖 宫 产 后 腹 部 切 F脂 肪 液 化 I 2 5例 ,年龄 2 5—3 8岁 ( 均 年 龄 3 . 平 1 3岁) ;均 为 下腹 部 正 中耻 骨 上皮 肤 横 切 口。均 予 重 组 人 表 皮

人表皮重组生长因子凝胶作用

人表皮重组生长因子凝胶作用

人表皮重组生长因子凝胶作用:
人表皮重组生长因子凝胶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促进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该凝胶可以促进动物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
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创面修复质量。

2.治疗皮肤烧烫伤创面: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引起的创
面,其成分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3.治疗供皮区创面:植皮手术后,供皮区通常会产生一定面积的创面,此时可以遵医
嘱使用该凝胶进行治疗。

4.预防色斑: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以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使皮肤表现出嫩白
无暇,消除色斑及色素沉着等异常皮肤表现,同时能遏制色斑的复发。

5.增强皮肤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代谢:该凝胶能增强皮肤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
和细胞代谢,具有延缓皮肤细胞衰老、促进表皮细胞的修复和生长作用,使皮肤光滑丰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酵母)
Chongzu Ren Biaopi Shengzhangyinzi Ningjiao (Jiaomu)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Yeast)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酵母,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加入凝胶基质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防腐剂,不含抗生素。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工程菌菌种
2.1.1 名称及来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工合成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整合到酵母菌染色体基因组中构建而成。

2.1.2 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 菌种检定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
3.1 划种BMG1琼脂平板
应呈典型酵母菌菌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
3.2 染色镜检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应形状规则,用次甲兰染色,无死亡细胞。

2.1.
3.3 筛选标志检查
应符合该基因表型特征。

2.1.
3.4 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量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
3.5 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稳定性检查
涂BMG1琼脂平板,挑选至少50个克隆,用PCR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阳性率应不低于95%。

2.2 原液
2.2.1 种子液制备
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供发酵罐接种用。

2.2.2 发酵用培养基
采用适宜的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 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
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发酵,应采用经批准的发酵工艺,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2.2.4 发酵液处理
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上清液。

2.2.5 纯化
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纯化,使其达到3.1项要求,即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原液。

除菌过滤后保存于适宜温度,并规定其有效期。

2.2.6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2.3 半成品制备
采用的基质应符合凝胶剂基质要求(附录I M)。

2.3.1配制与除菌
应按经批准的配方进行。

2.3.2凝胶制备
应按经批准的工艺进行。

凝胶剂应均匀、细腻,在常温时保持胶状,不干涸或液化。

2.3.3 半成品检定
按3.2项进行。

2.4 成品
2.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2 分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

2.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2.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和附录ⅠM的有关规定。

3检定
3.1 原液检定
3.1.1 生物学活性
依法测定(附录Ⅹ H)。

3.1.2 蛋白质含量
依法测定(附录Ⅵ B第二法)。

3.1.3 比活性
为生物学活性与蛋白质含量之比,每1mg 蛋白质应不低于5.0×105IU。

3.1.4 纯度
3.1.
4.1 电泳法
依法测定(附录Ⅳ C)。

用非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5.0%,加样量应不低于10μg(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或5μg(银染法)。

经扫描仪扫描,
纯度应不低于95.0%。

3.1.
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依法测定(附录Ⅲ B)。

色谱柱采用丁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A相(三氟乙酸-水溶液:取0.5ml三氟乙酸加水至1000ml,充分混匀)、以B相(三氟乙酸-乙腈溶液:取0.5ml 三氟乙酸加入色谱纯乙腈至1000ml,充分混匀)为流动相,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22~37%B相),上样量应不低于5μg,于波长280nm处检测,以人表皮生长因子色谱峰计算理论板数,应不低于500。

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人表皮生长因子主峰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95.0%。

3.1.5 分子量
依法测定(附录Ⅳ C)。

用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5.0%,加样量应不低于1.0μg,分子质量应为5.9kD+0.659kD。

3.1.6 外源性DNA残留量
每1支应不高于10ng(附录ⅨB)。

3.1.7 宿主菌蛋白残留量
应不高于总蛋白质的0.1%(附录ⅨE)。

3.1.8 甲醇含量
甲醇含量应不高于0.002%(附录Ⅲ C)。

3.1.9 等电点
主区带应为4.0~5.0,供试品的等电点与对照品的等电点图谱一致(附录IV D)。

3.1.10 紫外光谱扫描
用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约100μg/ml~500μg/ml,在光路1cm、波长230nm~360nm下进行扫描,最大吸收峰波长应为277±3nm(附录ⅡA)。

3.1.11 肽图(每半年测定一次)
依法测定(附录Ⅷ E),应与对照品图形一致。

3.1.12 N-末端氨基酸序列(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用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测定,其N-末端序列应为:
Asn—Ser—Asp—Ser—Glu—Cys—Pro—Leu—Ser—His—Asp—Gly—Tyr—Cys—Leu。

3.1.13 鉴别试验
按免疫印迹法(附录Ⅷ A)或免疫斑点法(附录Ⅷ B)测定,应为阳性。

3.2半成品检定
3.2.1生物学活性
应按经批准的方法预处理供试品,依法测定(附录 X H),应符合要求。

3.2.2 无菌检查
应按经批准的方法预处理供试品,依法检查(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3 成品检定
除外观、装量检查外,应按经批准的方法预处理供试品后,进行其余各项检定。

3.3.1 鉴别试验
按免疫印迹法(附录Ⅷ A)或免疫斑点法(附录Ⅷ B)测定,应为阳性。

3.3.2 物理检查
3.3.2.1 外观
应为无色透明凝胶,无颗粒,不析水。

3.3.2.2装量
依法检查(附录Ⅴ F),应符合规定。

3.3.3 pH值
应为6.5~8.0(附录Ⅴ A)。

3.3.4生物学活性
应为标示量的70%~200%(附录ⅩH)。

3.3.5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4保存、运输及有效期
于4~25
5 使用说明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附录I M的规定和批准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