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doc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天津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天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58(天津市统计局 2001年4月2日发布)根据国务院《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于2000年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
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及全市人民的紧密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团结奋战、辛勤工作,认真落实《天津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办法》的各项规定,胜利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现场登记任务。
经过全面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普查登记质量全面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获取了大量的人口信息。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全部资料的光电录入和计算机处理正在紧张进行。
现将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结果公布如下:一、总人口 2000年11月1日零时,在我市常住、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口总数为1000.88万人,与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878.54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增加122.34万人,增长13.93%;平均每年增加11.8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7%。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共有家庭户303.17万户,人口为937.12万人,占总人口的93.63%,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09人;与1990年我市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家庭户平均户规模减少0.25人。
三、年龄构成在全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7.62万人,占总人口的16.75%;15-64岁的人口为749.93万人,占总人口的74.9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3.33万人,占总人口的8.33%。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9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为510.24万人,占总人口的50.98%;女性为490.64 万人,占总人口的49.02%。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模拟题2020年(24)_含答案与解析)-交互75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模拟题2020年(24)(总分100, 做题时间120分钟)Word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档。
SSS_TEXT_QUSTI1.调整纸张大小为B5,页边距的左边距为2cm,右边距为2cm,装订线lcm,对称页边距。
分值: 4.6答案:步骤1: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WORD.DOCX。
步骤2: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下【页面设置】组中的对话框启动器按钮,如图7.1所示,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切换至“纸张”选项卡,选择“纸张大小”组中的“B5”命令,如图7.2所示。
步骤3:切换至“页边距”选项卡,在“左”微调框和“右”微调框中皆设置为“2厘米”,在“装订线”微调框中设置为“1厘米”,在“多页”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对称页边距”,如图7.3所示(此时上边的左、右边距变成了内侧和外侧,不影响操作),单击“确定”按钮。
SSS_TEXT_QUSTI2.将文档中第一行“黑客技术”为l级标题,文档中黑体字的段落设为2级标题,斜体字段落设为3级标题。
分值: 4.6答案:步骤1:选中第一行“黑客技术”文字,单击【开始】选项卡【样式】组中的“标题1”命令,如图7.4所示。
步骤2:选中文档中所有的黑体字,单击【开始】选项卡下【样式】组中的“标题2”命令,如图7.5所示。
步骤3:选中文档中所有的斜体字,单击【开始】选项卡下【样式】组中的“标题3”命令,如图7.6所示。
提示:本题可用多种方法同时选中文本。
①按住ctrl键一个个选中文字。
②选中第1个文本,单击【开始】选项卡一【编辑】选项组中的“选择”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定所有格式类似的文本”,如图7.7所示,即可选中所有格式类似的部分。
SSS_TEXT_QUSTI3.将正文部分内容设为四号字,每个段落设为1.2倍行距且首行缩进2字符。
分值: 4.6答案:步骤1:选中正文第l段,单击【开始】选项卡下【编辑】组中的“选择”下拉按钮,选中“选定所有格式类似的文本”按钮。
解题步骤(3)

Excel04解题步骤1、将工作表sheet1更名为“第五次普查数据”,将sheet2更名为“第六次普查数据”。
做法:选择“sheet1”工作表标签右键“重命名”更名为“第五次普查数据”同样方法将sheet2更名为“第六次普查数据”2、浏览网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将其中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导入到工作表“第五次普查数据”中;浏览网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将其中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导入到工作表“第六次普查数据”中(要求均从A1单元格开始导入,不得对两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做法:1)打开网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复制其中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在工作表“第五次普查数据”中选中A1单元格,右键“选择性粘贴”,在选择性粘贴窗口中选择粘贴方式为“HTML”确定2)同样方法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中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导入到工作表“第六次普查数据”中3、对两个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设置自动套用格式,设置第五次普查数据表为“表样式浅色 16”,设置第六次普查数据表为“表样式浅色 17”,并将所有人口数列的数字格式设为带千分位分隔符的整数。
做法:1)在“第五次普查数据”中选中A1:34数据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中的“套用表格格式”中选择“表样式浅色16”2)选中“2000年人口数”列,右键鼠标“设置单元格格式”,在“数字”选项卡中选择分类为“数值”,设置小数位数为0,勾选“使用千分位分隔符”3)同样的方法设置“第六次普查数据”中的数据区域格式为“表样式浅色17”,并将人口数列的数字格式设为带千分位分隔符的整数。
4、将Sheet3重命名为“比较数据”;将第五次普查数据和第六次普查数据两个工作表的数据合并到工作表“比较数据”中(自A1单元格开始存放,标题顺序依次为:地区、2010年人口数(万人)、2010年比重、2000年人口数(万人)、2000年比重)。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广东(第1号)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广东(第1号)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41(广东省统计局2001年4月8日发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60多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全部普查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省普查总人口为8642万人(注3)。
其中:本省户籍人口7473万人(注4)。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227万人,增长19.64%;平均每年增加11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75%。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普查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91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068万人,占总人口的81.79%;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9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2人减少了0.73人。
三、总人口性别构成全省普查人口中,男性为4402万人,占50.94%;女性为4240万人,占49.06%。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82。
四、年龄构成全省普查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089万人,占24.17%;15—64岁的人口为6030万人,占69.7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3万人,占6.05%。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为8519万人,占98.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万人,占1.4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普查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308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113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3171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286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
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
四、年龄构成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山东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山东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45(山东省统计局 2001年4月11日发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6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全省总人口为9079.31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8439.28万人相比,增加了640.03万人。
二、人口分布全省人口分布如下:济南市592.17万人青岛市749.42万人淄博市418.48万人枣庄市354.66万人东营市179.30万人烟台市663.57万人潍坊市849.53万人济宁市774.03万人泰安市533.46万人威海市259.70万人日照市268.62万人莱芜市123.35万人临沂市994.26万人德州市529.37万人聊城市541.19万人滨州市356.41万人菏泽市809.80万人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省共有家庭户2700.6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677.74万人,占总人口的95.58%,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2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75人下降了0.54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892.78万人,占20.85%,15—64岁的人口为6457.09万人,占71.1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29.44万人,占8.03%。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596.44万人,占50.63%;女性为4482.87万人,占49.3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53。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四川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四川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3-13 15:47四川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1年4月6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9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查难度相当大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编码和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
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普查登记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全省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登记人口为83290935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二、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O时,在全省登记人口中,有家庭户24043795户,家庭户人口为79755773人,占登记人口的95.7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32人,比1990年的3.67人下降0.35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登记人口中:男性为43049340人,占51.69%;女性为40241595人,占48.31%。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98。
四、年龄构成全省登记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8865397人,占登记人口的22.65%;15-64岁的人口为58220363人,占登记人口的69.90%;65岁以上的人口为6205175人,占登记人口的7.45%。
五、民族构成在全省登记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9142643人,占登记人口的比重为95.02%;少数民族人口为4148292人,占登记人口的比重为4.98%。
同1990年人口普查数相比,汉族人口比重减少了0.6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64个百分点。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新疆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新疆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1-07 09:46<P align=center><STRONG>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BR>关于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STRONG></P><P align=center>第一号</P><P>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区12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如期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任务。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P><P> 一、全区总人口</P><P>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在常住地进行登记。
</P><P> 全区登记的人口为192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常住人口1516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409万人,增长26.98%。
平均每年增加39.5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34%。
</P><P> 二、人口的分布</P><P>地区 人口数(万人)</P><P>总计 &n bsp; 1846.26<BR>乌鲁木齐市 208.20<BR>克拉玛依市 26.96<BR>吐鲁番地区 55.10<BR>哈密地区 &n bsp; 49.21<BR>昌吉回族自治州 150.35<BR>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42.37<BR>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105.64<BR>阿克苏地区 214.11<BR>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43.97<BR>喀什地区 340.63<BR>和田地区 168.15<BR>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382.56<BR>奎屯市 &n bsp; 28.54<BR>伊犁地区 208.61<BR>塔城地区 &n bsp; 89.24<BR>阿勒泰地区 56.17<BR>石河子市 &n bsp; 59.01</P><P> 三、家庭户人口</P><P>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区共有家庭户482.6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776.42万人,占总人口的96.2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68人,比1990年的4.39人下降了0.71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政府于20xx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供大家参考!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一(陕西)我国以20xx年11月1日0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3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和手工汇总任务。
目前,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20xx年11月1日0时的常住人口为360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328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317万人,增长9.6%,平均每年增加3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9%。
二、全省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如下:西安市 741万人铜川市 81万人宝鸡市 367万人咸阳市 483万人渭南市 539万人汉中市 348万人安康市 267万人商洛地区 239万人延安市 206万人榆林市 320万人杨凌示范区 14万人三、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95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4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1人减少0.5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0%;15—64岁的人口为24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9%。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02%,女性为173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9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42。
六、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5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5%。
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15万,增长9.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万人,增长11.8%。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149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441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1197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672人上升为413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281人上升为2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4370人上升为3320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1168人上升为34475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263万,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7.9%下降为7.3%,下降10.6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2.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7.7%。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10.8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总量数据以万人、万户为单位。
2.全省常住人口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流入我省的人,不包括我省流出半年以上的人,包括驻陕武警部队,不包括解放军现役军人。
3.全省抽取34个调查小区进行事后质量抽样调查计算出漏登率。
常住人口包括登记人口和根据漏登率计算的漏登人口。
4.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5.城乡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划分。
6.本公报绝对数不保留小数,相对数根据保留两位小数的绝对数值计算。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二(湖南)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省于20xx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6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又经过事后质量抽查,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任务。
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与人口增长全省按普查口径登记的常住人口为6440.07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065.80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374.27万人,增长6.17%。
平均每年增加36.2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8‰。
按我省行政区域管理口径计算,11月1日0时在册人数为6557万人。
人口普查年度登记的人口出生率为11.45‰,死亡率为6.79‰,自然增长率为4.66‰,比1990年分别下降.48、0.44、.04个千分点。
二、人口密度全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4人。
其中: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1人,比全省多137人;京广铁路沿线六市(即岳阳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6人,比全省多62人。
三、家庭户人口20xx年11月1日0时,全省共有家庭户1804.9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6217.66万人,占总人口的96.55%,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44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77人减少了0.33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427.51万人,占22.17%;15-64岁的人口为4543.18万人,占70.5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69.38万人,占7.29%。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9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总人口中,男性为3359.00万人,占52.16%;女性为3081.07万人,占47.84%。
性别比为109(以女性为100)。
六、民族构成全省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782.54万人,占89.7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57.53万人,占10.21%。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2.26个百分点。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总人口中,接受小学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73.83%上升到88.04%,增加14.21个百分点。
6岁及以上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188.51万人,占3.%;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716.43万人,占11.84%;接受初中教育的2296.25万人,占37.95%;接受小学教育的2468.38万人,占40.80%(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1137人上升为2927人,增加1790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8022人上升为115人,增加3103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2593人上升为35656人,增加13063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2075人减少为38328人,减少3747人。
全省总人口中,文盲人口为299.54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由16.99%下降为5.98%,下降了11.01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全省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915.92万人,占总人口的29.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4524.15万人,占总人口的70.25%。
注: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以20xx年11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上常住的人。
3.登记的常住人口中,不包括解放军现役军人,包括驻湘武警部队。
4.在册人数是指按行政区域管理的人数,即按常年统计口径计算的人数。
5.普查年度是指1999年11月1日0时至20xx年10月31日24时。
6.各项相对指标均按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6440万人计算。
7.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三(上海)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xx年11月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上海从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增加了外来流动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10万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如期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任务。
现将主要统计结果公布如下:一、全市人口全市人口为1673.77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339.58万人,增长25.5%。
二、自然增长在普查时点前一年,即1999年11月1日至20xx年10月31日,全市的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5‰;死亡人口9.49万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3‰。
三、基本构成1.家庭户规模全市共有家庭户529.9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478.7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8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家庭户规模减少了0.3人。
2.性别构成男性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51.4%,女性占48.6%,性别比为105.7(以女性为100),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男性人口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
3.民族构成全国56个民族中,上海有54个,与1990年相比新增了景颇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保安族、裕固族、独龙族、门巴族、珞巴族等9个民族。
全市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41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6.22万人,增长67.4%。
4.年龄构成0-14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下降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76.3%,比1990年上升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1.5%,比1990 年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15.9%,比1990年上升2.2个百分点。
四、文化程度在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179.5万人,占11.4%;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37.67万人,占23.8%;接受初中教育的603.86万人,占38.2%;接受教育的310.66万人,占19.6%。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6534人上升为10940人,十年间增长67.4%,其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3250人上升为5247人,增长61.4%;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由19539人上升为23018人,增长17.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由31592人上升为36803人,增长16.5%;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2683人下降为18934人,下降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