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广东(第1号)
试论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

试论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随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4个地区相继发布本地区数据公报。
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了1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例如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等。
广东常住人口1.04亿全国第一根据普查数据,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加上港澳台的人口总数为13.7亿人),与202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22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四大区域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沿海发达省份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在增加,更多的人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的37.9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41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看,数量方面,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广东已经超过河南,常住人口达到1.04亿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省份,其常住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7.79%。
山东9579万人位于第二位,河南9402万人位于第三。
而在2022年,河南常住人口排名第一。
此外,全国仅有6个省份常住人口减少,其他省份均为增加。
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5个地区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分别增加1800万、766万、628万、580万和500万,均处于发达地区。
常住人口减少的6个省份为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安徽、甘肃,其中湖北人口减少最多,10年间减少了304万。
增长方面,公布数据的21个地区中,共有13个地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增长幅度最大,10年分别增长了44.5%、37.53%、29.27%、20.69%,年均增长率为3.8%、3.24%、2.6%、1.9%,都远远超过了国家0.57%的平均增长率。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全市按
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
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一座仍然年轻的城市
“深圳仍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人口红利效应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市统计局人士说。
普查资料显示: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
101.88万人,占
9.84%;15-64岁人口为
915.64万人,占
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8.28万人,占
1.76%。
深圳仍属于年轻人城市,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深圳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
84.34万人,占12.03%。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变化如下:
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467人上升为8060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94人上升为22338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43528人上升为52170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1589人下降为12034人。
4、在户籍人口中,包括了户籍在本市,但已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
5、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常住人口1035.79万昨日从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深圳常住人口为
1035.79万。记者同时了解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深圳10年间增加常住人口335万人,年均人口增长
广东省云浮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

广东省云浮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蝉、叫天子等生物的基本特征()A.需要营养物质B.呼吸C.生长和繁殖D.反射2.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
鲸死后成为盲鳗、虾、蟹等生物的食物,某些厌氧细菌分解鲸尸的脂类,产生硫化氢,硫化细菌能利用硫化氢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说,硫化细菌是生产者B.鲸落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鲸鱼本身C.鲸落中的盲鳗、鲨鱼、蟹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D.鲸落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转移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M量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M表示个体数量,则食物链为:3→4→1→2B.若M表示微塑料含量,则食物链为:2→1→4→3C.若M表示能量含量,则食物链为:2→1→4→3D.若M表示有机物含量,则食物链为:3→4→1→24.云南普洱市村民发现一种兰花螳螂,其形态、颜色都与兰花相似,可完美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兰花螳螂不同的是()A.鸟前肢成翼,长骨中空B.雨露滋润禾苗壮C.企鹅皮下脂肪很厚D.野鸭趾间有蹼5.苍蝇喜欢扑向有腥味的鲜鱼,说明苍蝇()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有遗传性C.有捕食性D.有变异性6.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下列选项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A.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B.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C.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D.统计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7.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解释错误的是( )A.螳螂和黄雀是肉食动物B.蝉、螳螂和黄雀都是消费者C.“蝉→螳螂→黄雀”是生态系统中完整的一条食物链D.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动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建立营养关系8.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生物体A B C D E某重金属浓度/ppm0.0570.51580.39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表中生物B是生产者B.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C.表中生物C与E可能属于同一营养级D.表中生物D的数量最多9.如图为浐灞湿地生态公园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
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
四、年龄构成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山东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山东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45(山东省统计局 2001年4月11日发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6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全省总人口为9079.31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8439.28万人相比,增加了640.03万人。
二、人口分布全省人口分布如下:济南市592.17万人青岛市749.42万人淄博市418.48万人枣庄市354.66万人东营市179.30万人烟台市663.57万人潍坊市849.53万人济宁市774.03万人泰安市533.46万人威海市259.70万人日照市268.62万人莱芜市123.35万人临沂市994.26万人德州市529.37万人聊城市541.19万人滨州市356.41万人菏泽市809.80万人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省共有家庭户2700.6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677.74万人,占总人口的95.58%,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2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75人下降了0.54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892.78万人,占20.85%,15—64岁的人口为6457.09万人,占71.1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29.44万人,占8.03%。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596.44万人,占50.63%;女性为4482.87万人,占49.3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53。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doc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政府于20xx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供大家参考!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一(陕西)我国以20xx年11月1日0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3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和手工汇总任务。
目前,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20xx年11月1日0时的常住人口为360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328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317万人,增长9.6%,平均每年增加3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9%。
二、全省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如下:西安市 741万人铜川市 81万人宝鸡市 367万人咸阳市 483万人渭南市 539万人汉中市 348万人安康市 267万人商洛地区 239万人延安市 206万人榆林市 320万人杨凌示范区 14万人三、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95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4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1人减少0.5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0%;15—64岁的人口为24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9%。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02%,女性为173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9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42。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排序

省市区 (Provinces)
省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763.95 822.38 350.51 千人(thousand persons) 201.96 100000 92560 20.89 90793 90000 86420 285.99 83291 137.90 80000 74380 85.10 67440 70000 2348.60 64401 713.10 60278 60000 440.01 439.24 50000 268.06 40000 250.08 572.87 30000 563.93 316.96 20000 305.80 10000 402.93 198.40 0 河南 山东 广东 四川 江苏 河北 湖南 湖北 221.29 376.46 175.08 207.98 107.90 2.09 175.36 62.16 6.99 106.63 10.78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排序 Provinces Ranked by Total Population in China (2000 Population Census)
64401
60278
59860
46770 44894 0 36050 35245 34710
32970
30905 27280 25615 23755 22280 19250 16738 13819 10009 7868 6780 5620 5180 2616 440
湖南 湖北 安徽 浙江 广西 云南 辽宁 江西 黑龙江 陕西贵州 福建 山西 重庆 吉林甘肃内蒙古 台湾 新疆 上海 北京 天津 海南 香港 宁夏 青海 西藏 澳门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江苏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江苏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50(江苏省统计局 2001年4月12日发布)国务院决定,在2000年11月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省的人口普查工作在全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近6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全省总人口为7438万人。
二、人口增长全省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706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732万人,增长10.92%。
平均每年增加7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1%。
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省共有家庭户218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065万人,占总人口的94.98%,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3人,比1990年的3.66人下降了0.43人。
四、性别构成全省的人口中,男性为3766万人,占50.64%;女性为3672万人,占49.36%。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58。
五、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62万人,占19.65%;15-64岁人口为5325万人,占71.59%;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1万人,占8.76%。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7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省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413万人,占99.6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万人,占0.33 %。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722万人,增长了10.8 0%;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0万人,增长了62.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广东(第1号)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41
(广东省统计局2001年4月8日发布)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60多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全部普查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省普查总人口为8642万人(注3)。
其中:本省户籍人口7473万人(注4)。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227万人,增长19.64%;平均每年增加11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75%。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普查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91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068万人,占总人口的81.79%;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9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2人减少了0.73人。
三、总人口性别构成
全省普查人口中,男性为4402万人,占50.94%;女性为4240万人,占49.06%。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82。
四、年龄构成
全省普查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089万人,占24.17%;15—64岁的人口为6030万人,占69.7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3万人,占6.05%。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为8519万人,占98.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万人,占1.4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普查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308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113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3171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286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38人上升为356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928人上升为1288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041人上升为3669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0451人下降为33145人。
全省普查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32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0.45%下降为3.84%,下降了6.61个百分点。
七、城乡人口
全省普查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752万人,占总人口的5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3890万人,占
总人口的45%。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2个百分点。
注——
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在常住地进行登记。
3、普查总人口中包括了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省在粤人口,也包括了我国东沙群岛人口,不包括户籍在本省、但已出省半年以上人口。
4、在户籍人口中,包括了户籍在本省、但已出省半年以上的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
5、普查登记结束后,按全国统一部署进行了登记质量的抽样调查。
我省普查总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外来漏登人口。
6、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7、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