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

合集下载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状况与改善措施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状况与改善措施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状况与改善措施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也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水污染问题的现状1. 工业废水排放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大量工业企业,庞大的产业体系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

一些企业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对废水的处理不尽完善,导致废水中的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最终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活动带来的面源污染也是该地区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理等问题,导致水体中农药残留超标、氮磷含量过高,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 城市污水处理不彻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显著增加。

然而,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完善,处理能力滞后于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有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水体,给水环境质量带来巨大压力。

二、水污染问题的改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审批机制和责任追究,构建科学合理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提高企业和个人对水污染的意识,从而推动水环境的改善。

2. 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城市污水得到循环利用或者安全排放。

同时,对农村地区也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广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覆盖率和处理效果。

3. 推动工业企业升级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符合相关排放标准,推动企业向清洁生产转型,减少对水环境的二次污染。

4.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加对公众、企业和农民的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众对水污染的认识和了解,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氛围。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据 20 0 7年《 东省 水 资 源公 报 》, 三 角 平原 地 区地 下 广 珠
水资 源量 约 1. 3 2×1 n , 量 4 . 0i 总 6 4×1 1 , 位 变 幅 不 0 T 水 I 大 , 下 供水 17 地 . I×1 I , 供 水 总 量 4 6 。 19 2 0 0 l 占 l .% 9 7~ 0 7
21 0 1年 3月
地 下 水
Gr u tr o nd wae
第3 3卷
第 2期
Ma . 2 1 r ,0 1 V 13 NO 2 o. 3 .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地 下 水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分 析 与 建 议
陈 慧 川
( 东省地 质调查 院 , 东 广州 5 0 8 ) 广 广 100
圈 1 广 州 古 代 大 口 径 民 井
3 2 地 下 水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
分 区 , 震旦 系至 第 四 系均 有 出露 , 从 以泥 盆 系 、 炭 系 、 迭 石 二 系 、 罗 系 、 四系 为 主 , 中第 四 系广 分 布 于 平原 地 区。 侏 第 其 泛
区 内地 下 水 可 分 为 松 散 岩 类 孔 隙 水 、 酸 盐 岩 类 裂 隙 溶 洞 碳
资 源的开发 利用现 状 , 出其 开发利 用特征 , 指 并提 出一些针 对性 建议 。 [ 关键 词 ] 珠 江 三 角洲 ; 地下 水开发 利用
[ 图 分 类 号 】 ¥ 7 . 中 231 [ 献标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4—1 8 ( 0 1 0 0 3 1 4 2 1 ) 2— 0 8—0 3
3 2 1 地 下 水 开 采 情 况 ..
水 、 岩裂 隙水 三大 类 , 主 要补 给形 式 有 : 雨 渗入 补 给 、 基 其 降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的保护措施的制定基本是建立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排入不同功能水域的污染物实施不同的排放标准,水源保护区必须执行严格的水质保护措施。

下文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欢迎阅读!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保护珠江三角洲的水质,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地表水体水质保护。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下简称区域)的范围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确定。

区域沿海海域水质保护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区域内市(地级和地级以上市,下同)、县(县级市、区,下同)和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实行水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四条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应从财政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水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

第五条区域内各市、县人民政府应定期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水质保护的情况。

第六条省和区域内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水质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根据各自职责参与水质保护规划制订和主要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监测。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卫生监督,协同调查处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航政、港务监督机关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对船舶污染和港区环境实施监督管理。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农药、化肥、除莠剂的使用管理,减少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水质保护规划的制订,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防止水质污染。

公安、市政、环卫、国土、规划、供水、经济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质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前言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二)存在问题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二)发展目标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一规划轨道交通网(二)统筹推进公路网建设(三)提升拓展港口功能(四)加强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五)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构建一体化智能电网(二)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三)完善一体化油品输送管网)(四)建设天然气“全省一张网”(五)推进能源管理一体化五、推进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二)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三)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一体化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筹规划建设信息网络(二)率先推进“三网融合”(三)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七、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更加紧密合作(一)推进交通领域合作(二)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三)强化水资源领域合作(四)深化信息领域合作八、保障措施(一)完善规划衔接机制(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三)加强智能化管理(四)加大改革力度(五)完善协调机制九、重大工程(一)交通工程(二)能源工程(三)水资源工程(四)信息化工程附表: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大项目表附图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布局规划图附图2:珠三角高快速路布局规划图附图3:珠三角港口与内河航道布局规划图附图4:珠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图附图5:珠三角电源电网布局规划图附图6:广东省输油管道线路规划图附图7:广东省天然气管网规划图附图8:珠三角水资源一体化规划图前言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和重要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破点,也是区域内各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基本条件。

完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 推进珠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 推进珠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 类 号 : T V8 8 2 . 4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 1 1 2 3 ( 2 0 1 3 ) 1 3 — 0 0 6 1 — 0 3


流 域 水 环 境 状 况
域 大 中 型 水 库 富 营养 化 问 题 突 出 . “ 水华 ” 现 象 时有 发生 。流域 水生 物种 类及 数 量 大 幅度 减 少 . 生物 多 样 性下
Pr o mo t i n g w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o f Pe a r l Ri v e r Ba s i n b y h i g h l i g h t i n g wa t e r r e s o ur c e s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流 域 专 题 解 读
2 0 1 3 . 1 3 中国 水 利
完善水资源保 护与水 生态修复体 系 推进珠江流域水生态文 明建设
姜 海萍 。 朱远生
( 珠 江 流域水 资 源保 护局 , 5 1 0 6 1 1 , 广 州)
摘 要: 从保 障 流域 可持 续发展 和 水 生 态安 全 的战略 出发 , 珠 江流域 综合 规 划在前 期 规 划工作 的 基础 上 , 分析3 - " 前 流域 开发 、 治理和 保护 的现 状及 面临 的形 势 。 规 划提 出 了流域 水 资源保 护 与水 生 态修 复 体 系, 较好 地协 调 了流 域 经济社 会发 展 与流 域 治理 、 开发 、 利 用、 节约 和保 护水 资 源的关 系, 对 于加快 推进 珠 江流 域 水 生态 文 明建设 , 促 进 流域 经 济社会 发展 与水 资 源水环 境 承载 能力相 协调 具 有重要 意 义 。 关键 词 : 珠 江流 域 ; 水 资源保 护 ; 水生 态修 复 ; 水 生 态文明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展情况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展情况
圳支 线长8 O 立 方米 / 秒 ,其 中供 南沙新 区 2 0立方米 / 秒 、深圳 4 0 立 方米 / 秒 、东莞 2 5立方米 / 秒 ,同时考虑 广州市 番 禺 区和香 港 的应 急备用 , 相应 流量规模 为 1 O 立 方米 / 秒 。整个工 程总投 资达 到 3 4 6 亿元 ,预计 工期 5年 。珠江三 角 洲水资源配 置工程要 比广州 的西江引水工程规模更 大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 配置工程项 目的建
小 番 柱 采
设单位是广东省供水 工程管理总局 ,工程建设 区域涉及佛 山市 、广州市 、东莞市及深圳市 。 珠 江三角 洲水 资源 配置工程 可有效 改变 广州 市南 沙 区从 北 江下游 沙湾水 道取 水及 深圳 市 、东莞市从东江取水 的单 一供水格局 ,解决城市经济发展 的缺水 问题 ,提高供 水安全性 和 应 急备用保 障能力 ,适 当改善 东江下游河道枯水期生态环境 流量 ,对 维护广州市南 沙区 、深 圳 市及 东莞市供水安全 和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2 0 1 6年第 6期
・ 5 3・
珠江 三角洲水 资源配置工程进展情况
珠江 三角洲水 资源配 置工程 是 国务 院批 准 的 ( ( 珠江流 域综合规 划 ( 2 0 1 2 — 2 0 3 0年) 》中 提 出的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 ,也是 国务 院要求 加快建设 的全 国 1 7 2 项节水供 水重大水利工程 之 一 。该 工程 主要任务 是从西 江水 系 向珠 江三 角洲 东部地 区引水 ,供 水范 围为 广州 市南沙 区 、深圳市 和东莞市 。2 0 1 5 年8 月 ,广东省 政府建 立珠 江三角洲 水资 源配置 工程前期 工作 联席会议 制度 。该工程项 目建议 书已于 2 0 1 5 年9 月上报水 利部审查 。2 0 1 6年 8 月 ,珠 江三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4•【字号】东府办[2012]89号•【施行日期】2012.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12〕8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二年七月四日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是水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是有效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等规划,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保护提出的新要求,缓解我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水环境治理回顾(一)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建设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水资源供给与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建设基本完成、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快。

1、水资源供给与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为确保我市中部及沿海片区的供水安全,我市于2008年启动了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以下简称“江库联网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库的调蓄作用。

目前,联网水源一期工程已完成75%以上,计划2012年将东江与境内的松木山、马尾、五点梅、芦花坑水库连通,实现工程向大朗、长安、虎门等镇域通水的目标,同时启动了联网水源二期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

珠江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珠江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珠江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王秋生【摘要】以珠江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依据,全面分析了珠江水资源状况及其面临的形势,并以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为宗旨,提出珠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思路.同时,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配置方案及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创新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等对策.【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23【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珠江;水资源;对策【作者】王秋生【作者单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510611,广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珠江区是全国十个水资源一级区之一,地处我国最南端,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粤东、粤西、桂南沿海诸河和海南岛及南海各岛诸河等水系,行政区域涉及滇、黔、桂、粤、湘、赣、闽、琼等八省(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总面积57.90万km2。

珠江区2008年总人口17454万人,城市化率达51.5%,地区生产总值(GDP)46988亿元,占全国的17%,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珠江区仍存在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河口咸潮上溯等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河流的健康生命,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2002—2010年,珠江水利委员会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委领导下,组织流域各省(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珠江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经过技术和行政层面的多次会议讨论、成果协调及专家咨询审查,规划于2010年10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

规划实施以来,有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珠江流域水量调度、流域用水总量控制、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制定以及流域中长期政策策略研究等工作中。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形势分析1.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珠江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水资源丰富。

据统计,珠江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50 mm,多年平均气温19.9℃,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4737亿m3,约占全国的16.7%,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825m3,耕地亩均 2838m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91m3/人、1437m3/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研究摘要:文章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节约保护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的总体方案,统筹安排三角洲供排水格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共管,构建人水和谐的珠江三角洲。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
1 引言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我省最重要城市群,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1],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贯彻实施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积极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水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既是水资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2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基本情况
2.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珠江三角洲位于东、西、北三江汇合的出海地带,承接西、北、东江的过境水量平均每年约2941亿m3,而当地水资源总量为284.5亿m3,不足过境水量的10%,丰富的过境客水是该地区水资源最大的特点[2]。

据《2007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2007年东江(含东
江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5.8%,西江为1.3%,北江为10.0%。

2.2 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水资源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

东江流域单位gdp 水资源占有量不足西北江的2%,呈现区域经济、人口重心在东部,而水资源重心在西部的格局[3]。

二是主要依靠过境水,水资源供需形势严峻。

三是水质污染及供排水混杂使三角洲成为水质性缺水的典型地区。

另外,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交错,受外海潮汐作用,容易造成污染物回荡,极大地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的供水矛盾。

四是近年来三角洲河口地区枯水期咸水线呈逐渐上移的趋势,已严重危及珠江三角洲沿海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五是城乡一体化的供水联网体系暂未完全形成,抗风险能力较低。

六是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多以地市为单元,市与市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无法没有实现地区间水资源的共享共建共管,水资源及环保设施布局不合理及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3 水资源一体化方案研究
3.1 “三个方面,四个层面”的一体化思路
“三个方面”的一体化建设是指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体化、节约保护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

“四个层面”是按一体化的空间范畴来划分。

第一层面是各地级市内部实现一体化;第二层面为片区一体化,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实现广佛肇、深莞惠(港)及珠中江(澳)三个片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第三层面为整个珠江三
角洲地区的一体化;第四个层面是整个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一体化。

3.2 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推进水资源调蓄工程一体化。

目前东、西、北三江的水资源调蓄总体能力不强,特别是西江在省内还没有一座流域性的控制枢纽工程,通过东、西、北三江水资源骨干调蓄工程的建设,可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全面提高三角洲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保障供水安全。

二是推进水源一体化建设。

通过广州西江引水、西水东调、珠海澳门中山取水口上移、花都北江引水工程等重大跨行政区水源工程的建设,并与现已建成的东深供水、深圳东部供水等跨流域、跨行政区重大水源工程一起,构建珠江三角洲水源工程骨干网,形成珠江三角洲完善的水源一体化供水格局。

同时,推进三角洲地区江库联调工程建设,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形成区域江库联通、相互补给、灵活调度的多层次供水网络,以水资源的统筹配置和水源一体化建设来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特别是抵御特枯年、咸潮、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协调统一,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推进供水管网一体化建设,通过供水管网的联通,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内部及城市间供水管网的互连互备,在突发事件面前共同应对,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一体化发展,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应急保障能力。

3.3 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保
推进珠江三角洲河网一体化建设。

由于河道挖沙、占滩等人类
活动及上游水沙特性的变化,目前三角洲河道水沙分配发生了明显变化,三角洲目前的水沙分配既不利于三角洲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也不能完全适应三角洲地区的防洪、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再加上三角洲水污染严重,取排水口混杂及咸潮上溯,严重制约了三角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以保护饮用水源地为第一目标,结合岸线整治、口门整治、内河涌整治及取排水布局调整等,在三角洲地区建设水资源调控工程,促进珠江三角洲及口门健康良性发展,实现三角洲水资源的优化调配。

科学合理划定三角洲主要供排水通道。

按照供排分流原则,在整个三角洲范围内对取排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划定珠江三角洲5条主要供水通道和9条主要排水通道(见表1及表2),实现互通可控的供排水格局,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河网的独特性,将珠江三角洲供排水通道建设成为该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特色和亮点。

3.4 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实现资源共管
建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一体化协作平台,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共同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建设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基础设施,促进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共管。

以东江、西江、北江流域管理局为基础,流域管理区域管理相互协调[5],加强省内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并配合珠江水利委员会做好珠江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实现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统一调度配置,水量水质一体化
监控,水文测报自动化和决策管理一体化。

推进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4 总结
文章按照新情况、新要求和新理念,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方案进行研究,按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共享、共建、共保、共管”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实现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节约保护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的具体方案,并科学系统地提出了三角洲河网区供排水通道的建设方案,对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