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复习教案 (5000字)
词五首教案2

词五首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理解五首词的意义和背景;•培养欣赏和品味诗词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境和背景;•学会正确朗读和演讲词;•尝试模仿词的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学生自己创作出好的词。
教学准备•讲台•五首词的诗集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五首词,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者和背景。
学习词一:《浣溪沙》•让学生仔细阅读词的内容,并理解其有关的意境;•听老师朗读词,并向学生逐一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己朗读词,并根据词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词二:《虞美人》•让学生仔细阅读词的内容,并理解其有关的意境;•听老师朗读词,并向学生逐一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己朗读词,并模仿其中的写作风格或情感表达。
词三:《钗头凤·世情薄》•让学生仔细阅读词的内容,并理解其有关的意境;•听老师朗读词,并向学生逐一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己朗读词,并尝试解析其中的比喻和象征。
词四:《雨霖铃·寒蝉凄切》•让学生仔细阅读词的内容,并理解其有关的意境;•听老师朗读词,并向学生逐一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己朗读词,并试着表达自己对其中音律和艺术手法的感受。
词五:《声声慢·寻寻觅觅》•让学生仔细阅读词的内容,并理解其有关的意境;•听老师朗读词,并向学生逐一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己朗读词,并试着从中领悟到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情感的表达。
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学,自己创造并朗读一首简短的词。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五首词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再次强调学习诗词的重要性。
作业•完成一篇与五首词有关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创作一首简短的词,并在下节课进行朗诵。
思考问题•诗歌重在表达情感,提供词汇和写作方式,学生需要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转化为艺术创作的语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教案一、《词五首》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九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词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词五首的背景和故事。
2. 理解词五首的意思和感情。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词五首的意思和感情。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九年级上册课本、教师课件、活动素材。
2.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以问答方式导入课题,提问引导学生归纳词五首这个课题主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词五首,你们知道词五首是什么吗?对它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
Step 2 学习教材(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教材,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做重点解读,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我们现在一起读一读《词五首》中的一个小故事。
学生跟读。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诗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是愉快的?还是伤感的?学生回答。
教师:好,下面我们再看一看《词五首》的内容,看看这首诗词是怎么写的。
学生阅读。
Step 3 感悟共鸣(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感悟《词五首》这首诗词的意境和感情,并进行适当的讨论与分享。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理解《词五首》所表达的情感吗?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吗?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你们的理解和感受都很棒。
下面,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词,然后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跟读。
教师: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会用《词五首》这个题目来写这首诗呢?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你们的思考非常深入。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首诗的结构和用词技巧。
学生阅读。
Step 4 创作分享(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词五首为题材,写一首自己的诗词,并分享给同学们。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自己对词五首的理解和感受,写一首属于自己的诗词,并分享给大家。
学生创作。
学生们互相分享。
Step 5 小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词五首教案(精选五篇)

词五首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词五首教案“美丽的错误”,一个女子一直在等待一个声音响起,那就是“达达的马蹄声”,因为这个声音也许就意味着自己心爱的人从远方回来了,每一次的“达达声”都会拽出一颗悸动的心,然而那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马背上的人只是过客,不是归人,所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就如“莲花的开落”,很凄美的故事。
齐读一遍,接下来老师还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同样凄美的故事。
1、你从哪里读出了“盼望”?(独倚望江楼)师:这个“独”字表明什么?(女子孤独寂寞)师:这个女子一早起来就梳洗打扮,凭栏眺望,体现女子怎样的心情?(激动、满怀希望,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师: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子在“盼望”?(过尽千帆皆不是,)师:一个“皆”字体现了什么?表现女子怎样的心理?(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师: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一天)哪里看出来?(斜晖脉脉水悠悠-----“斜晖”)师:从清晨到黄昏,等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失落)指名读这句,(读后请学生评价)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多么凄美的画面啊,假如你是电视导演,要把这句词所表达的意境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你会怎样来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创造。
(注意远景、近精和特写镜头的搭配)2、师:同学们的画面描述得很美,斜晖脉脉,江水悠悠,然而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
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
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词五首》复习案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归纳,师生评价。(2分钟)
教学反思
主题、内容及作者朝代作品出处
对应策略:;要求学生用10分钟时间结合课堂笔记复习各首词的内容及主题;师生反馈矫正复习单中的疑难题,明确答案,记忆解题技巧(28分钟)
3、考点四-----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
应对策略:(1)应抓住诗歌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诗中的重要意象来概括。(2)要求学生抓住主旨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3)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及自己的感受。
九年语文导学预案
课题
《词五首》复习
备课人
刘桂芬
课型
综合解决课
第周第课时
日期
月日
总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住文学常识,知道五首词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背诵默写
3、能赏析五首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堂笔记回顾课文的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复习巩固记忆的习惯。
导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检测:(1)我国古代的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几种?试举例(1分钟)
二、导入新课: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体裁,词人们常常借这种文学样式表达心声,本节课我们复习《词五首》(1分钟)
三、师出示本节课目标----口述目标(1分钟)
四、复习(33分钟)
1、考点一:默写填空
对应策略:要求学生用10分钟回顾课文背诵,练写难字,师检测背诵(5分钟)
2、考点二和考点三:写法(修辞、典故、词的作用、名句的深意)
九年级词五首复习资料教案

九年级词五首复习资料教案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词五首》一、〈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只八个字,一个思妇倚望的形象跃然纸上.她精心梳洗,就是切盼与分离之人重聚.因此她梳洗之后便上望江楼倚望.”独”字点明她孤独的思妇身份.”过尽千帆皆不是”,直说不是所要望见之人的归舟.失望之余只有斜晖与自己默默相对,还有那不尽流水,望之难尽.”不是”已使倚楼的愿望落空,再加上脉脉夕晖与悠悠流水景象的触动,令思妇伤感不已.这时两人分手的白苹州又展现在眺望之中,令思妇的内心更加震动;那白苹州正是与相望之人分手之处;昔日那分手白苹州之人乘舟离去,近日却不见他乘舟归来.触景生情,心中更为悲痛不已,所以说”肠断白苹州”.这首小词由于情景相对,加之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更显得有韵味.考点考题:1、用一个成语概括三\四两句的诗意.2、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觉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词写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乐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其意悲壮苍凉.上片着重写大漠荒凉,边地肃杀衰败之景.一个”异”字,反映乐广漠的荒凉与战士们备战不懈的情景.”衡阳雁去无留意”表现出词人目之所见者异;”四面边声连角起”突出的是耳之所闻者异.从而在全篇之中蓄满了肃杀悲凉之气.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仍旧是目之所见,在一种愈加雄浑而悲凉的气氛中结束上片.下片第一句点出将士们生活的艰苦和难以遏制的思乡心情,虽然秋来雁归,思乡心切,但仍然不能归乡,因为”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雪侵肌,人不能寐,只有一杯浊酒聊寄归乡之思,在这里,一股深沉悲恸的边塞之情已经扣人心弦.末尾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更将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将爱国激情,浓重乡思这对复杂而矛盾的情绪委婉地表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考点考题:1、上阙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乐边陲之地的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出的画面.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 ,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初中语文《词五首》教案

初中语文《词五首》教案初中语文《词五首》教案1、掌握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4、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一、激趣导入学生背词导入。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学生简介,教师补充五位词人创作的不同风格和词作的背景。
三、学生吟诵,教师引导 1、学生自由读五首词,相互讨论节奏与语气,教师点拨。
过尽千帆/皆不是将军白发/征夫泪八百里/分/麾政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听录音跟读,感受诗词的朗读节奏。
3、展示教学课件、听教师范读、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词所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体验,教师点拨让学生谈谈词所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情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对词中与体验相关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如《望江南》中的“独”、“肠断”写出忧愁失望。
五、品味语言让学生品析名句、关键词如《望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的频洲”;《渔家傲》中的“异”、“泪”;《江城子》中的“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等典故的含义;《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破阵子》中的“醉”、“梦”。
六、联想感悟根据五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发挥自己的想像,搜索记忆中与此相关的诗词名句,联想方法点拨: 1、此诗联想到彼诗。
2、由词的内容联想到实际生活,联想到人生社会。
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烟落日孤城闭→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质疑反思 1、为什么在下词中运用典故? 2、为什么有的词有题目,有的却只有词牌名?八、根据理解再读五首词九、背诵巩固板书设计读词方法:诵读→理解→品味→联想→反思→诵读。
《词五首》复习学案

《词五首》复习教案姓名:班级:一、导学目标:1.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五首词。
2.体会词的艺术风格和理解词的两大流派。
3.要求学生能感悟词的意境和语言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课前导学:1.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自觉理解词的大意。
四、导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学生合作复习,老师抽查背诵、默写情况,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三)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同步练习(一)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2.从“”到“”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3.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什么情感?4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 、“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 、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渔家傲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2、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有哪些表现?词中一个“异”有什么作用?3.下阕抒情。
把爱国思乡之情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是哪一句?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五首》教案设计

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了解词学研究的 最新动态和成果。
多媒体技术应用展示
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 课件,包含词作原文、 注释、译文、赏析等内 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呈现给学生。
音频和视频资料
搜集和整理相关音频和 视频资料,如名家朗诵 、配乐演唱等,让学生 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词 的韵律和意境。
识和鉴赏方法。
重点
掌握每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手 法和词人情感表达;理解词中运
用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难点
体会词人深层的情感世界和时代 背景对词作的影响;领悟词作中
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教学方法选择及实施策略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诵读、讨论和鉴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 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明确学习目标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 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方 向。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启发思考
朗读感知
问题探讨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注意 字音、节奏和韵律,整体感知词的美 感。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 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 新精神。
文本解读
逐首讲解《词五首》,引导学生理解 词意、感受词情,深入剖析词的艺术 手法和表现技巧。
互动教学软件
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设计 课堂活动,如诗词接龙 、飞花令等游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词作背诵与默写
词意理解与赏析
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所学词作,加深对词 作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撰写赏析文章,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词作改编与创作
词学研究与探讨
教材分析与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五首》复习教案
九年级备课人:吴志鸿审核:九年级语文组时间:2010年3月10日序号:6
姓名:班级:
一、导学目标:
1.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五首词。
2.体会词的艺术风格和理解词的两大流派。
3.要求学生能感悟词的意境和语言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三、课前导学:
1.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自觉理解词的大意。
四、导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学生合作复习,老师抽查背诵、默写情况,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三)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同步练习
(一)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2.从“”到“”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3.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什么情感?4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 、“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 、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渔家傲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2、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有哪些表现?词中一个“异”有什么
作用?
3.下阕抒情。
把爱国思乡之情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
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6、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下阙言
志,抒写了词
人。
2、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赏析:
4.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哪些?
赏析: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6、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
2、本词上片写出了哪些雄壮场面?
赏析:
3.下片写作者豪情万丈,哪两个动词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赏析: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5、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赏析:。
6.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赏析:可怜白发生。
作用:从追忆过去回到现实,与前面词句形成极大的情感反
差,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8.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赏
析:。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
10、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