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中色彩技法表现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探索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技法表现

关于探索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技法表现

关于探索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技法表现论文摘要:色彩是西洋绘画的灵魂,在整部美术史的推进中,色彩的使用方式也不停地变化,在众多的风格里不断的得以进化发展。

众多艺术家从没有停止对色彩奥妙的探索,努力发现新的可能。

论文关键词:科学;平面色块;装饰性;精神性一、前言在西方的绘画史中,中世纪的画家们,并不在乎物体的真正色彩,轮廓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至于色彩的使用则非常的单纯,他们喜欢将物体涂上最纯正与最闪烁的色彩。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大师都急于展现在素描与透视上学习到的崭新技法,至于色彩则往往被忽略,但并不是说佛罗伦萨画家的作品里,没有美丽的色彩,而是指当时很少有人把色彩当成绘画的主要方法。

直到威尼斯画派的出现,色彩的重要性才相对提高,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确实是经由他们的双手,显现出色彩在一张作品里的重要性,不亚于明暗,甚至是超越的。

而提香更是将此派的风格发扬光大,在提香之前,从没有人把圣母的位置移至画面中央以外,他却做到了,而且利用色彩与光线的相呼应关系,让画面看起来不呆板却又活跃的保持了平衡。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里,对色彩与光线的强调,对简单构图的忽视,对复杂平衡的偏爱,这些观念,让色彩对于画面而言越趋重要,十七世纪的画家们视发现色彩与光线和谐为必要任务,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敬慕之情也远胜其它流派。

十九世纪算是画家们在色彩上有重大成就的一个世纪。

由于从牛顿时代开启了科学观念,印象派的画家们依此为理论,在观察之中发展出了至今仍影响画坛的诸多画法,例如物体的暗部可用互补色描绘、影子可添加蓝紫色、物体依照光线的颜色变化,印象派的画家根本是为了光线与颜色在创作。

等到后期印象派的高更和梵高,用色的方法更是随心所欲,开始展现出主观的个人色彩,之后的野兽派更经过后印象派的洗礼,而继承了这个观念,画面的平面化与装饰性风格,让文艺复兴以来的明暗素描概念,在画面上的地位,从此让给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二、对色彩影响较大的有如下观点(一)勃纳尔的用色勃纳尔早期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影响,1905年后,更实践印象派丰富色彩的自由画法,有些学者把他当作印象派最后的画家。

西方油画色彩表现探究

西方油画色彩表现探究

西方油画色彩表现探究西方油画自诞生以来,就以其丰富的色彩表现而著称。

色彩一直是绘画艺术中的核心元素,能够传达绘画作品的情感、主题和意义。

而西方油画在色彩表现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探究西方油画色彩表现的特点、技巧以及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希望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了解。

一、对比色彩运用的特点在西方油画中,对比色彩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色彩的明暗、冷暖、纯净度等不同特点,艺术家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和立体的画面。

在使用对比色彩时,艺术家通常会运用色彩的互补、对比或者共振关系,以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对比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明暗层次,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对比可以表现出冷暖交织的情感,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而使用互补色彩的对比,能够制造出强烈的张力和视觉冲击,使作品更加引人注目。

二、色彩的运用技巧在西方油画中,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巧来表现色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通过层层叠加和透明的画法,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纹理效果。

运用调色盘进行色彩的混合和搭配,艺术家们能够准确地控制色彩的明暗和纯净度,达到画面所需要的效果。

西方油画还常常使用光影效果来表现色彩的变化和立体感。

通过对光线的运用,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生动的色彩对比和层次感。

在阳光下,暖色调的色彩会更加明亮鲜艳,而在阴影下则会呈现出深沉的冷色调,这种对比的效果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西方油画的色彩表现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还对整个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油画大师们就运用了各种色彩对比和技法来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西方油画色彩的表现也影响了许多其他绘画艺术的发展。

在印象派和立体派的艺术运动中,色彩的表现成为了画家们追求的核心目标,他们试图通过色彩的纯净度和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许多现代艺术家们在作品中也能看到西方油画色彩表现的影子。

论西方绘画的色彩

论西方绘画的色彩

一、色彩理论
一、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研究色彩产生、传播、感知和应用的科学。它包括色彩空间、色 彩情感等方面。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受到了色彩理论的影响,艺术家们通 过掌握色彩的规律和特性,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运用
1、绘画材料的选择
1、绘画材料的选择
西方绘画常用的颜料包括油彩、水彩、丙烯等。不同的颜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从而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例如,油彩的色彩浓郁、厚重,适 合表现具象的物体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水彩的色彩轻盈、通透,适合表现自然和 风景。
论西方绘画的色彩
目录
01 西方绘画的色彩:从 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
02 一、色彩理论
03
二、西方绘画中的色 彩运用
04如何学习西方绘 画中的色彩
西方绘画的色彩:从古至今的演 变与发展
西方绘画的色彩: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
在西方绘画中,色彩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画面的点缀, 更是艺术家们表达情感、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本次演示将从色彩理论、西方绘 画中的色彩运用、西方绘画色彩发展的历史以及如何学习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等方 面,探讨西方绘画中的色彩。
3、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西方绘画中的色彩往往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例如,蓝色可以表达忧郁、平 静的情绪;红色可以象征热情、力量;绿色寓意生命、希望。艺术家们通过运用 色彩来传达自己对于主题和情感的独特理解,使观者能够产生共鸣。
三、西方绘画色彩发展的历史
1、古代西画色彩的特点
1、古代西画色彩的特点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绘画的色彩主要受到宗教和神话的影响。画面 以自然色为主,注重表现物体的固有色和明暗关系。这一时期的色彩风格较为朴 素、沉稳。

中西方绘画对比论文

中西方绘画对比论文

1.介绍绘画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在艺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行为,那些表面的例子有纸张、油画布、木材、玻璃、漆器或混凝土等。

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表现出从事者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painting is avisual art.Painting is the practice of applying paint, pigment, color orother medium[1] to a surface (support ba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dium is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base with abrush but other objects may be used. In art the term describes both the act and the result which is calleda painting.Paintings may have for their support such surfaces as walls, paper, canvas, wood, glass, lacquer, clay,copper orconcrete, and may incorporate multiple other materials including sand, clay, paper, gold leaf as well as objects.)它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的一种手法。

绘画的种类: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

中国画又按照技术和素材上分为了很多种。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西方美术鉴赏作业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姓名:学院:计算机学院学号:班级:信科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摘要]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

与古典学院派相比,印象派在艺术创作中推崇的是人的感觉,而不是人的理智。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表现的是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印象派对光与色的迷恋,为西方绘画技法、观念革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印象派、光与色理论、色彩视觉、莫奈、德加、凡高[正文]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阿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正是印象的表现。

色彩成为了印象画作的主旋律,而整个画面的自然气氛则成为了他们追求艺术的目标。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他们开始觉悟。

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

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给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的艺术家。

1874的一幅《日出印象》导致一个新的运名称(印象主义)由此产生。

在他晚年的壁画《睡莲》中,他从自然中分离出各种亮色彩运用点彩的方法加以表现。

已将光与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现在人们的是以绿色调为主色彩,画面鲜亮而且活力。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1)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1)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1)引言: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绘画和建筑两个方面对中西方的差异进行浅析。

一、绘画1.技法中西方绘画技法存在明显差异,中方偏重于笔墨、线条,西方则注重色彩、层次。

中式画法强调笔墨骨法,将主要依赖手的动作完成画作的具体内容,强调勾勒形态、把握结构和形体。

而西方画法强调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表现,偏向于展现自然景观和人物生活的场面和细节,体现了西方文化认知和审美的特点。

2.表现方式中西方绘画表现方式也各有差异。

中方绘画强调禅意、墨韵、意蕴等的传达,给人留下一种悠远、温婉、静谧、深刻的印象。

而西方绘画侧重于情感、思想、精神等的流露,以无尽的感性与思想体现着人们的思想、文化与文学等方方面面。

二、建筑1.构造形式中西方建筑构造形式不同。

中式建筑注重平面规划、纵深布局和空间关系的理性处理,更倾向于人和自然结合、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

而西式建筑注重顶部形式、立面效果和创意设计,在建筑的透明性、气势恢宏和尺度感的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2.设计风格中西方建筑设计风格也各有不同。

中式建筑设计注重传统民间工艺与文化的融合,传达出国家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让人有一种文化回归的感受。

而西式建筑设计在装饰风格上强调对古典风格、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的融合,以现代化、多元化的风格体现出其豪华、优雅、时尚的特征。

结论:中西方绘画和建筑艺术在技法、表现方式、构造和设计风格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反映了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

西方现代绘画色彩语言表现形式研究

西方现代绘画色彩语言表现形式研究

何禹萱He Yuxuan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China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摘 要:西方现代绘画形成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这是一种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这类流派中,艺术家们往往倾向于借助色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艺术精神,从而使得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色彩表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形式。

本文首先概述了西方现代绘画、西方现代绘画色彩理论以及绘画色彩并置运用方法,其次分析了西方现代绘画色彩语言的表现特点,最后对西方现代绘画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西方现代绘画;色彩语言;表现形式Abstract: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was formed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ich is an art genre emerging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such schools, artists tend to use color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artistic spirit, which makes the color expression in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form a unique form. This paper first outlines the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the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color theory and the painting color juxtaposition application method, then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color language, and finally studies the expression forms of the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color language. Keywords:western modern painting;color language;form of expression引言:绘画是复杂且庞大的世界美术史中的一个分支,西方现代绘画又是多种绘画风格和流派中的一个分支。

表现主义油画的色彩特征艺术论文

表现主义油画的色彩特征艺术论文

表现主义油画的色彩特征艺术论文摘要:二十世纪初,随着表现主义油画流派的出现和壮大,色彩的情感和力量找到了最为强烈的表达形式。

表现主义艺术家用浓烈、鲜艳的色彩来装饰画面,通过画面色彩与内心世界的连结,引起观赏者生理与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

他们认为,色彩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力量,它能关键词:茶文化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酒文化论文二十世纪初,随着表现主义油画流派的出现和壮大,色彩的情感和力量找到了最为强烈的表达形式。

表现主义艺术家用浓烈、鲜艳的色彩来装饰画面,通过画面色彩与内心世界的连结,引起观赏者生理与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

他们认为,色彩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力量,它能够独立于画面这一客体而存在,它是富有精神性和生命力的,不同的色彩能够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蓝色给人一种压抑或苦闷的感觉,红色给人一种激动或热情的感受,灰色给人一种颓废或死气沉沉的感觉,等等。

总体而言,表现主义油画在色彩运用方面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色彩运用的主观性。

色彩的主观性是指色彩的运用不囿于客观事物外部的原本形态,而是艺术创作者根据创作主题、审美需要和情感诉求,对色彩进行的二次加工与重新组合。

也就是说,画面中所使用的色彩已经不再是对所描绘事物固有色彩的反映,而是一种融合了创作者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能够表达创作主体情感与情绪的,富有创作者个人特色,并带有强烈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它在表象上将绘画艺术与现实世界拉开了距离,但在精神内涵上却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内心,为画作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以挪威杰出的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为例,蒙克注重对情感和精神的体现,认为艺术创作的实质在于对情感和精神的传达,自然事物的原本形态是次要的,人性自然而言的主观状态、摆脱了一切外部约束的精神体验,以及达到忘我状态的理想诉求等等,才是艺术创作内容的核心所在。

关于《呐喊》的创作背景,蒙克自己的叙述是: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技法表现摘要:色彩是西洋绘画的灵魂,在整部美术史的推进中,色彩的使用方式也不停地变化,在众多的风格里不断的得以进化发展。

众多艺术家从没有停止对色彩奥妙的探索,努力发现新的可能。

关键词:科学;平面色块;装饰性;精神性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3-02
一、前言
在西方的绘画史中,中世纪的画家们,并不在乎物体的真正色彩,轮廓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至于色彩的使用则非常的单纯,他们喜欢将物体涂上最纯正与最闪烁的色彩。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大师都急于展现在素描与透视上学习到的崭新技法,至于色彩则往往被忽略,但并不是说佛罗伦萨画家的作品里,没有美丽的色彩,而是指当时很少有人把色彩当成绘画的主要方法。

直到威尼斯画派的出现,色彩的重要性才相对提高,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确实是经由他们的双手,显现出色彩在一张作品里的重要性,不亚于明暗,甚至是超越的。

而提香更是将此派的风格发扬光大,在提香之前,从没有人把圣母的位置移至画面中央以外,他却做到了,而且利用色彩与光线的相呼应关系,让画面看起来不呆板却又活跃的保持了平衡。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里,对色彩与光线的强调,对简单构图的忽视,对复杂平衡的偏爱,这些观念,让色彩对于画面而言越趋
重要,十七世纪的画家们视发现色彩与光线和谐为必要任务,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敬慕之情也远胜其它流派。

十九世纪算是画家们在色彩上有重大成就的一个世纪。

由于从牛顿时代开启了科学观念,印象派的画家们依此为理论,在观察之中发展出了至今仍影响画坛的诸多画法,例如物体的暗部可用互补色描绘、影子可添加蓝紫色、物体依照光线的颜色变化,印象派的画家根本是为了光线与颜色在创作。

等到后期印象派的高更和梵高,用色的方法更是随心所欲,开始展现出主观的个人色彩,之后的野兽派更经过后印象派的洗礼,而继承了这个观念,画面的平面化与装饰性风格,让文艺复兴以来的明暗素描概念,在画面上的地位,从此让给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二、对色彩影响较大的有如下观点
(一)勃纳尔的用色
勃纳尔早期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影响,1905年后,更实践印象派丰富色彩的自由画法,有些学者把他当作印象派最后的画家。

勃纳尔画的主题虽是日常生活景象,却借着优美的形体和充满变化的色彩、光线,画出亲切的气氛和热爱哲学、诗歌的绘画特点。

勃纳尔的技法,为了使画面平衡,常以冷暖的色调来替代对比色阶,以神秘而愉悦的中间色调,来替代古典的明暗色调,色调非常丰富且具有连续的层次,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中间色调,例如:绿色逐渐过渡成紫色或橘色,一片的颜色上必须连续画上好几回,直到出现奇异的,意想不到的色彩,画面上很少有一片是平的颜色,
一旦出现平的颜料,就会和周围那些细腻的层次形成对比。

勃纳尔的技巧是多变的,他作画时先快速铺开,透出空气,最后再理智的加工。

他认为色彩和形体一样是具有严格的逻辑,他有时用小笔触,有时用手指搓揉,或是小点如珍珠般的并置,集点成面,若隐若现,有时是大片涂抹,有时是用薄色组成,或是用显著的笔触和厚涂法表现出来,画面如彩石般的闪烁。

(二)马蒂斯的平面色块
马蒂斯是野兽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关心色彩,他们认为色彩是画者表现思想及感情的最佳媒介,他们放弃了阴影、景深与边缘,以新的技法、亮丽色彩、强烈对比色调来处理光线。

马蒂斯可能是第一位以大的画布尺寸表现简单内容的西洋画家,极简的内容,极简的形体,不拘传统画布空间和光影的限制,强迫观者忽略了形体所代表的意义,转而接受色彩本身表现的力量。

同时他也透过绝对大的面积,换取色彩在画布上的绝对自主,这就是马蒂斯的目的。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这种色彩比之前的任何画法更为强烈。

马蒂斯和他的朋友们一直试验着这种画法,野兽派画家最终实现了色彩的解放,在这之前的高更、梵高、修拉和纳比派,也都曾以不同的方法试过,但直到野兽派画家用了类似的手法,才真正有了大胆的突破。

他们原意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强烈的色彩,而不想刻画自然中的对象,这不仅是想引起视网膜的振动和要强调浪漫或神秘的主题,而更重要的是想树立与此截
然不同的新的绘画准则。

在马蒂斯个人风格的探索中,日本浮世绘版画无疑给他很多灵感,尤其是装饰风格在其绘画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方传统艺术重传神,重情趣,单纯而简洁的形态观念,在光和色的理解上,从来都是重主观而轻客观,而且对物象的色彩观念,偏重其固有色,忽略光以及物象的明暗层次和色彩的变化,强调色面的单纯性。

受东方平面绘画形式影响的马蒂斯,透过其设计的色、线、面组织,表现出空间,他认为空间是虚的,很有表现性。

马蒂斯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但油画却大大提升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力量和审美意义,既用色彩独立表现人类情感。

马蒂斯主要通过吸收和创造,有异于西方传统绘画的用色方法,改以自由的、主观的色彩运用,去实践情感的传达。

这种自由而主观的色彩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平面纯色和底色的运用
画面中出现平面的纯色,这对于追求体积感、空间感的西方传统绘画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反叛,平面的纯色对于逼真再现对象来说,也许一无是处,但是对于真切地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平涂能产生一种轻松爽快的感觉,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自由的精神倾向。

在用色上不停地寻找忠实摹写以外的可能性,他用纯粹性的色彩构造画面,色彩越简单,对于感情的抒发就越强而有力。

2、具有装饰性的画面
西方传统绘画中,色彩在大多作品中属于描述性的色彩,东方绘画色彩则有很强的装饰性,用色的大胆、主观、随意和富有趣味性,使得色彩在画面中形成秩序,造成装饰效果。

色彩的装饰性运用中,同一色彩往往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在画面中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富有趣味性的装饰性色彩结构。

3、摒弃透视法和明暗法
以极具有东方色彩的平面化、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这些特点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突出表现。

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室内的场景,他以一块高彩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房间内的空间,全都描绘在这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画中色彩的透视被取消了,桌面、墙壁、地面被统一在一个色彩的平面,画面中桌面与墙面的花纹,也没有的远近大小的透视感。

马蒂斯的绘画,推动了西方从写实主义迈向写意化的转变。

这种艺术的明快性一改过去充满理性的概念,升华了艺术的清新愉悦感。

(三)罗斯科的精神性色彩
罗斯科的主要风格是明度、彩度或相近的色彩,呈现平坦宽阔并且绵延不断的空间,将线条从画面上完全排除,并将色彩的地位与表现力提高到极致。

以色彩取代线条,罗斯科用了以前画家没有用过的颜色和形状,但那不是他的目的,虽然他用颜色表达思想,但并不反对线条,而他认为形式是根据我们要说的东西而发展出来的,当你对世界有了新的观点,你就必须找出新的方法来。

在罗斯科的作品中,倍受注目的色彩,仅仅是为了表达新观念
的媒介而已。

色彩的变化中包含着色相、明度、彩度可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因此罗斯科选择色彩,表达他要传达的内涵。

罗斯科的色彩,都是在极长时间的思考后再快速涂上的,他选择的色彩与配色虽没有法则,但仍有一些基本原则。

在一幅画中,罗斯科经常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要色系,并且经常将二个强烈的色彩并置以提升他们的强度,在他的作品中,类似色的运用是他的特色,他大多使用黄与橘、红与橘、蓝与绿等类似色,来达到色彩的稳定,由于强度相同的类似色并置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倦,因此必须做一些调整,因而会改变大小不同的面积比例。

使用类似色为主要色系时,由于色相较为相近,所以罗斯科必须适当地改变其明度和彩度,在画面中单独加入黑色或白色,或让各层的色彩相互透映,有些作品则将色块边缘刻意柔和化,以此降低类似色引起的视觉呆板。

在技法方面,他运用了薄涂与快速上色技巧,使底层的光泽穿透到上层,造成观者眼中一片颜色的气氛,创造出作品内在的光辉,内在的光,对作品精神气息的营造,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法。

罗斯科不用框,而将色彩涂到整个画布侧边,这种方法使画面更加开展,不再是一个和周围环境分隔的,被限制在画框里的有限平面,那么画作就可以和整个空间融合,成为观赏者经验的一部分。

另外层层的薄涂,使底层显露;而矩形像浮在表面上的一层薄雾,不确定的表面,模糊的边界,色块之间相互融合。

薄层色彩的效果,使画面彷佛朝向观者前进,很难在空间中有定位,这使得观赏者会
有想进入画面一窥究竟的欲望。

至于暖色前进,冷色后退,互补色造成的动感也强化不确定的情绪,显示了罗斯科以绘画表现人生处境的意图。

以上几位绘画大师对现代西方的色彩认知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宁.美术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
社,1996.
\[2\]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