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化(一)
语言文字规范化(一)

(三)因音同音近且形近容易写错的字
1巴吧2毙毖3敝弊蔽4壁璧5博搏6谗馋7弛驰8淳醇9 谛缔蒂10垢诟11捍悍12侯候13涣焕14悔诲晦15即 既16辑缉17娇骄矫18绞铰19竞竟20竣俊峻浚21阑 谰澜斓22历厉励沥23梁粱24撩缭潦燎25曼漫蔓26 密蜜27缅湎腼28幕暮慕募29恼脑30讴呕沤怄31蓬 篷32恰洽33钟磬合鸣罄34搔骚瘙35申伸36瑕暇遐 37详祥38喧暄渲39训驯40绎译41弈奕42荧莹萤茔 43尤犹44园圆45躁燥46蛰蜇47壮状48姿资恣50纂 篡50遵尊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 《法》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 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2.拼写规范 ①i、ü头上点的问题:加y、w的问题、 ü上两点省不省的问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 朱爱平
一、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主要内容
(2000.10.31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1.1起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 关于语言文字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1、本法中所指的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最大的特点是:汉字简化和整理异体字。
不规范字有四种:错别字、不规范简化字(二简字)、淘汰了的异体字、繁体字。
2、本法对教师的要求及规定 十条 十九条 二十条
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在使用上的区别: 4.一般原则:使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 拉伯数字。示例: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 4.1.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 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 星期三、四氧化三铁、一○五九(农药)、八国联军、一二九师、二万五千里 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路易十六、十月革命、七上八下、零 点方案、白发三千丈、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 全会、、、 4.2不统一的情形,可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语言文字规范化

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历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使教师在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前进。
同时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成功”的评价体系,重视务水平的提高。
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已在我校形成。
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具有优良传统,具备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内就形成了以说普通话为荣的风尚。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
在办学过程中,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语言文字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学校力求通过此次开展的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强化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并由此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主要举措㈠组织管理体现常态化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对语言文字工作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整个素质教育工作之中,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
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就语言文字工作举行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工作。
也使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不断健全、日渐完善,现已覆盖全校,各项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岗位都能积极配合专管员开展有效工作。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规章制度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提高幼儿园语言文字的使用水平,加强师幼交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师生在园内的一切语言文字活动,包括口头交流、书写、教育教学等。
第三条:幼儿园应当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语言文字规范,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师德要求第四条: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榜样,言语文明,表达得体,不使用粗俗、歧视性或侮辱性的语言。
第五条:教师应注重语言修养,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第六条: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应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幼儿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第七条:教师在批评和表扬幼儿时,应注意措辞得体,注重情感沟通,不得使用羞辱、威胁等不当言辞。
第三章:教育教学语言规范第八条: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使用贴近实际、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第九条:教师在进行语言启蒙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十条:教育教学中的书写要求规范,教师应在黑板上书写清晰、工整,避免出现错误,确保幼儿正确学习。
第四章:家园沟通语言规范第十一条:家长在与教师交流时,应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表达意见,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努力。
第十二条:家长在家庭作业批阅中,如发现问题,应以鼓励和建议为主,避免使用严厉或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言辞。
第十三条:家园沟通中,如有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协商解决,不得使用侮辱性、攻击性语言。
第五章:语言文字纠错与规范第十四条:在发现语言文字错误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语言。
第十五条:纠错时,应采用耐心解释的方式,避免产生负面情绪,鼓励幼儿勇于表达,不害怕犯错误。
第十六条:针对常见的语言文字错误,幼儿园应定期组织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
严格管理加强渗透全面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正式 (1)

落实常规丰富活动全面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启东市圩角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我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总结如下:一、学习宣传,提高认识我校一直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的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
(一)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来认识推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学校领导身体力行,带头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规范计划总结格式,带头参加各种语言文字活动,为全校师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学校分管领导每年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听取各部门语言文字工作汇报,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工作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形成共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维系国家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象征。
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宣传工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宣传工作纳入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了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宣传。
充分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台、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为“推普”工作在全校的推行、普及和提高营造出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健全机制,落实常规我校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管理,职责明确,取得了一定成效。
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15篇)

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15篇)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精选15篇)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篇1一、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
1.教师备课时书写用字要求:所有备课笔记,教学案例等用字贴合要求不得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
2.教师上课教学用语,必须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3.教师与家长进行交谈时,必须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4.教师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要求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贴合要求。
5.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要使用普通话,在幼儿用书、家园联系册等中写规范字。
6.教师有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本事。
二、幼儿园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本事作为教师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基本资料和条件之一。
三、幼儿园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本事作为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资料。
四、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
五、幼儿园将普通话的应用本事作为对幼儿的管理要求。
六、全体师幼在任何场合要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七、每学年在幼儿园内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并渗透到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八、充分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幼儿普通话应用本事的培养。
九、日常各科教学有机渗透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和普通话教育。
十、师幼积极参加语言文字各类评优、竞赛活动。
十一、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20__年教育部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等文件精神。
十二、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新教师上岗条件。
把语言文字应用本事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资料。
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本事纳入教师业务学习、教师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资料。
十三、把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同全体教师及领导班子成员的业务考核、晋级、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
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小组每学期将以各种形式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
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篇2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校园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规定下列奖惩制度:一、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后,凭证书由学校报销考试报名费。
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

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的交往。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我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更好的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此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我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提出如下要求:一、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紧密结合。
切实将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1.加大对教职工普通话的培训力度。
开展“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和普通话)的培训和比赛,让每一个教师能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
2.积极搭建舞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每学期举行教师专题培训活动。
例如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通过书画艺术、文学创作、朗诵、演讲方面的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工会组织读书征文活动,使教师在不断历练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3.重视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要求。
我校按区文件精神要求,专任教师全部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取得相应级别证书。
4.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对原有的语言文字工作表彰制度进行修改,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聘任、职评和新进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的一票否决。
并通过推门听课等方式随机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以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5.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本能机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察活动”。
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学的功课进行不规范用字稽察;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汇总后交学校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步伐。
2、将语言文字工作与课堂教学、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
1.把师生自觉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课堂教学评价表”,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予以落实。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准则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准则一、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对于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更是关键时期。
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特制定本准则。
二、目的1. 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2.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3.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交流。
三、基本原则1. 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坚持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3.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
四、具体措施4.1 教育教学活动1. 教学活动:教师应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注重语音、语调、语速的把握,使幼儿能够准确地听懂、学会。
2. 区域活动: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交流、表达。
3. 主题活动:结合节日、季节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2 日常交流1. 教师与幼儿:教师应主动与幼儿交流,关注幼儿的语言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幼儿规范用语。
2. 幼儿之间: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自然、友好的交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3 环境创设1. 物质环境:充分利用墙饰、标识、展板等,营造规范、温馨的语言环境。
2. 精神环境: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4.4 家园合作1. 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共同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
2. 亲子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语言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感受语言的乐趣。
五、培训与评估1. 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2. 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在不同阶段的语言发展水平。
六、总结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保障,本准则旨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化,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讲座材料(第一讲)

3.语法方面 ①任意扩展 汉语中的离:理发—理了一个发 见面—见他一面 操心—操碎了心 生气—生谁的气 错误例子:提醒—提你一个醒 奇怪— 奇他妈的怪 后悔— 后了一阵悔 幽默—幽了他一默
②胡乱搭配 例1:张千一作词作曲的《青藏高原》: “我看见一座座
例1:张惠妹演唱《姊妹》,其中把“姐”(jie)唱成了 “zie”;把“笑”(xiào)唱成了 “siào” 等。 例2:汤灿演唱《幸福万年长》,开头第一句:“手把一支 划船的小桨”,把“小桨”(xiǎojiang)唱成了 “siǎoziang”。 例3:郭蓉演唱《红旗飘飘》,把“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 傲”中的“骄”(jiao),唱成了“ziao”;把“五星红旗, 我为你祈祷”中“祈”(qi),唱成了“ci”;把“你像明灯” 中的“像”(xiang),唱成了“siang”。 日常口语中也有人念尖音,如:见jian——zian(李玟: “非常柠檬,一见好心情!”)、 笑xiao——siao、谢谢xiexie——siesie 、学校xuexiao—— suesiao、想你xiangni——siangni 坚决jianjue——zianzue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 (一)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而民族共同 语成为了民族特征的标志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斯大林说过,民族共同语是 “使人们相互了解并使
人们在其一切活动范围中调整其共同工作的工具, 这一切活动范围包括生产的领域,也包括经济关系 的领域,包括政治的领域,也包括文化的领域,包 括社会生活,也包括日常生活。”(斯大林《马克 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汉族人口众多,居住范围 辽阔,方言分歧严重,更加需要一种统一的共同语 才能加强全民族的团结。
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山川”是“山岳和河流”,不能用“一座座”来修饰。 例2:魏自强作词的《大中国》: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 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 “峰”是“山的突 出的尖顶”,“山坡”是“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所 以,“峰”不是“山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调号应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上,轻声不标。 ⑤隔音符号的使用:α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时, 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 用隔音符号(’)隔开。pi ’ α o、xi’α n。 ⑥哪几个韵母和辅音声母相拼时,省写韵腹? iou、uei、uen→iu、ui、un。
3.使用字母:拉丁字母(罗马字母) 26个字母中,V一般不用。 4、音序:(现代音序排列的依据是什么?) 《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 5.承担汉语拼音教学的是哪个阶段的教育? 《法 》第十八条:初等教育
卡:卡车、卡片、卡通 哨卡、边卡、关卡
矩:矩形 规矩
更:变更、更换、更改、更名改姓 打更、半夜三更
间:中间、间不容发 间道、间谍、间断、间隔、间或、间接、间距
角:角落 角色、角斗、口角
壳:壳儿、贝壳、弹壳 地壳、甲壳
偈语:
累:累赘 ; 受累; 连累、牵累、累及
框(统): 亘(统):
累累:果实累累 累累失误、罪行累累
五、《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艾( ài、自怨自艾 yì)
坊:牌坊、坊巷
杉:语: 文
给:文 供给、给予、补给
畜:名物义 动作义
结:
薄:语 文
泊:
差:语 文
创:名 动
处:名 动
答:报答、答复 答应、答理
供:提供 口供、供品
冠:名物义 冠心病 动作义 冠军、沐猴而冠
汗: 可汗
横:横行霸道 蛮横;横财、横祸
四、《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 《法》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 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2.拼写规范 ①i、ü头上点的问题:加y、w的问题、 ü上两点省不省的问题。
贰、展、整、军、调解、编写、饮料、陈列、
彩——释 拔——拨 即——既 崇——祟
圭——隹 土——士 市——巿 卯——昂
七、常用的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
1、在字后括号中加拼音(10分) 干涸 棺椁 弹劾 跻身 惊涛骇浪 横祸 庇护 胼胝 绮丽 标志 皈依 逡巡而退 缉边 浣纱 发酵 俯瞰 暴戾 缱绻 喟然长叹 洗涮 檄文 造诣 精湛 佛龛 跬步 面有愠色 抓阄 窘迫
2、改正词语中的不规范字(10分)
溜马 宫阕 克苦 嘉境 忿激 赌搏 抵档 蔟用 枯搞 峻工 班点 篦马 和霭 规距 叱退 支拄 通宵 滥芋充数 晶萤 茏络 泡制 膨涨 篮色 膏梁子弟 蜡月 橇棍 针炙 迁徒 输嬴 持才傲物 训炼 布署
3、按笔顺写出下列各字,并指出笔画数。(10分) 皮 曲 染 鼠 毋 瓦 们 爽 印 萸
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3.2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各种性质不同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 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语言文字规范化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 朱爱平
一、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主要内容
(2000.10.31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1.1起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 关于语言文字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1、本法中所指的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最大的特点是:汉字简化和整理异体字。 不规范字有四种:错别字、不规范简化字(二简字)、淘汰了的异体字、繁体字。
梵(统) : 比较(统):
六、规范汉字的标准
《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 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汉 字统一部首表》,《汉语拼音方案》、《普 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 本规则》,《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错别字、二简字、繁体字、异体字
4、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深情厚谊 金碧辉煌 心胸惼狭 标本兼治 战略部署 惨不忍睹 按部就班 不屑一顾 爱不释手 销声匿迹 峰峦起伏 不胫而走 蝉联冠军 饮鸩止渴 趑趄不前 身陷囹圄 孤注一掷 诤友如云 心宽体胖 真知灼见
4.2不统一的情形,可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三、《标点符号用法》
( )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 实施
目的: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以准确表达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 范化。
基本规则:
3.1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
2、本法对教师的要求及规定 十条 十九条 二十条
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在使用上的区别: 4.一般原则:使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 拉伯数字。示例: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4.1.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 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 星期三、四氧化三铁、一○五九(农药)、八国联军、一二九师、二万五千里 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路易十六、十月革命、七上八下、零 点方案、白发三千丈、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 全会、、、
②普通话中不能自成音节的韵母:-i[( ]נzi、ci、si)、
ong、(ri、shi、chi、zhi)–i[ ] zhi为何要以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主要元音(母音)应如何判定?③ 、i,ê、e、o、 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开口度较大的元音。一般是α
er也可做韵腹(主要元音)。、] 、נü-i[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