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新课标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新课标2021
![[新课标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新课标2021](https://img.taocdn.com/s3/m/941b497eb0717fd5370cdcc0.png)
[新课标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新课标2021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鸦片战争后,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的“织”与“耕”分离。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到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情况更加明显。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⑴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
如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⑵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影响: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激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①外国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②外商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表现: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①背景:a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c实业救国是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d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是最主要原因)②主要发展工业:纺织业,面粉业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新课标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必考知识点总结在新的教育改革下,新课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新课标中的必考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对新课标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语文语文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对语文的要求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等。
在新课标中,语文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语法、修辞、阅读等内容。
首先是语法知识,学生需要掌握词类、词义、词语搭配等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等内容。
语法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修辞知识,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学习。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掌握这些修辞手法,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者是阅读能力,新课标强调了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知识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通过分析和总结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总之,语文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语法、修辞和阅读等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2. 数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新课标中,数学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函数、概率统计等内容。
首先是数与代数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数的性质、分数、实数、整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代数方程、不等式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后续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几何知识,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个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学习几何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提高自己的几何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是函数知识,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涉及到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问题求解来掌握这些知识点。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中历史新课标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对于高中历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为宗旨,对历史学科的课程设置、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本文将围绕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要求,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新课标的总体要求1.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公民。
2.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突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历史学科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认知水平的培养。
学生需要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国家、民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掌握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水平。
3.重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新课标对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凸显,强调历史学科在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对当今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新课标的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新课标将历史学科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强调历史基本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的学习。
核心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水平。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可以选择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地理、世界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多种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标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概论古代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古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初级形态,主要特征是人们以狩猎为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原始社会阶级划分不明显,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简单。
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古代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以城邦国家为代表。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包括中国、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的文明。
中国文明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特点。
五、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古代社会的第三个阶段,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为特征。
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标志着中世纪的到来。
六、古代西方文明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希腊、罗马等古代帝国的文明,具有深远的影响。
希腊罗马文明重视理性和民主,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民族迁徙与文明交流古代的民族迁徙与文明交流丰富了人类历史,如游牧民族的迁徙、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这些迁徙与交流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现代史概论现代史是指16世纪以来的历史,包括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的科技革命和工业化进程,以及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殖民扩张。
九、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十、工业革命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工业革命标志着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
它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近代化进程,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一、现代社会的兴起与冲击现代社会的兴起和冲击是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由主义的兴起、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
文章就以上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希望对学习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有所帮助。
通过对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演变,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历史新课标苏联知识点总结

历史新课标苏联知识点总结一、苏联的建立与革命1. 俄国帝国的崩溃俄国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民族之国,其国土辽阔,包括东欧、东北亚和中亚等地区。
然而,帝国主义扩张和封建专制统治使得俄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矛盾和危机,这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和沦为种范啊。
2. 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并取得了政权。
这件事件在20世纪史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工人、农民、士兵等广大群众的激烈斗争相结合,迫使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3.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十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苏维埃政权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启发了其他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帝斗争,是十月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内战和国共合作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爆发了三年的内战,不同的政治力量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苏联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最终取得了胜利,1919年苏联成立,国共合作迅速展现,俄国有稳定的政权。
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1. 斯大林的崛起与执政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并实现了苏联执政。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2. 集体化和农业工业化斯大林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农业集体化和农业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而农业工业化反映了苏联向工业化国家的迈进,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问题。
3. 大清洗和斯大林恐怖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恐怖和清洗活动,特别是对党内的反对派、异己分子和敌对分子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和迫害。
这一时期,苏联成为一个极权统治的国家,无数人因政治原因而丧生,政治氛围及社会达到了极端的程度。
4. 苏联与纳粹德国的战争苏联于1941年爆发了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对苏联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1-4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1-4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文明与历史新石器文明是指以九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文明为起源的新的社会文明,出现在近代史之前的新的史前文明,包括蒙古族黄河文明、洪磷文明、江夏文明等等,即在九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的新的文明。
此外,新石器时代也是历史上发展最辉煌的文明时期之一。
2、新石器文明的特征新石器文明的最大特征在于人们可以使用具有威力的奥秘武器,例如石制长矛和石制旋转长矛、石制双管炮、石制狙击枪、青铜刀以及各种石制斧头。
另外,新石器时代又有众多细节,例如石制饰品、陶器以及纺织品。
3、新石器时期的文化新石器时代可以称为全球历史上最早的文化,包括古巴比伦的记载、中国秦始皇的封土行动以及东亚的黄帝文化。
其中,巴比伦文化是新石器时期文化发展最完整的,而秦始皇封土行动和黄帝文化则是中国新石器时期文化的代表。
二、古代中国1、商朝文明商朝文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一大发展阶段,主要位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约始建于约前1700年至约前1027年,且拥有黄金文明的“地榜”、商鞅改革使中国“社会分层”形成,历书、易经也是商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2、夏朝文明夏朝文明是历史上的第三次封建王朝,大约从前2070年开始至前1600年结束,夏朝不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而且集中国籍诞生并得到发展,夏朝文明把农耕文明从萌芽发展到较高水平,推动了中国社会有了可以记载的史料,并且为历史大事提供了重要记载资料。
3、西周文明西周文明是诸多文明文化兴盛之一,主要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大约从前1050年左右开始,直到公元前722年。
西周文明传承了商朝文化的部分内容,同时也有新的创新,包括开发出商朝先期的楔形文字的西字体,并且发明了铜镞、太阳钟,以及粮食统计等。
3、春秋时期文明春秋时期文明建立于夏朝的基础上,也对该时期的历史记载文献有着重要的贡献。
据记载,春秋时期有钱穆、墨子、老子等著名思想家出现,他们提出了放大国家实力、廉正统治、弘扬仁义道德等思想,影响着各个时代的发展。
初中历史新课标教研笔记(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我校历史教研组于近期组织了一次关于初中历史新课标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笔记。
二、新课标解读1.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强调历史教育的价值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核心,注重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强调历史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新课标的内容结构(1)知识体系:新课标将初中历史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大板块,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21世纪初的历史内容。
(2)能力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可以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串联起来,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 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4. 注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新课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人类起源、进化和史前文化的发展,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重要遗址。
2. 古代文明:掌握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3. 希腊罗马文化:学习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罗马法律和基督教的兴起,以及它们在政治、哲学、法律和宗教方面的重要贡献。
4. 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通过这条路线传播的宗教、艺术和科技。
5. 古代中国: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朝代,如夏、商、周、秦、汉等,以及它们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方面的特点。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关系、城市兴起和商业发展。
2. 宗教改革:学习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欧洲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3. 伊斯兰文明的扩张:掌握伊斯兰教的起源、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伊斯兰文明在科学、艺术和哲学方面的贡献。
4. 东亚的统一与变革:研究中国的唐、宋、元等朝代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以及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
5. 蒙古帝国与世界:了解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征服活动,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对欧亚大陆历史的影响。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艺术和科学成就,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工业革命:学习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深远影响。
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拿破仑的统治和对外战争。
4. 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研究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对非欧洲地区的影响。
5. 两次世界大战: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变动。
四、当代历史1. 冷战与国际关系:了解冷战的起源、过程和结束,以及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史
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华盛顿体系的构建“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北魏孝文帝改革
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进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王安石变法
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文化史
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
必修③第六单元第一课: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科技史
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
必修课(横向联系)表2
中国
世界
近代史
政治史
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
必修③第八单元: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2.美术作品3.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科技史
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必修③第七单元: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Fra bibliotek技术外交史
必修①第五单元: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6.近代欧洲个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7.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必修课中国史部分(纵向联系)表1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政治史
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苏美冷战局面的形成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七八十年代苏美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5.欧洲宗教改革
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和反专制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前后反专制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海湾战争
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
科技史
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
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科技史
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生活史
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必修课(横向联系)表3
中国
世界
现代史
政治史
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
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经济史
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
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4.《共产党宣言》5.巴黎公社6.俄国十月革命
经济史
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必修②第六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
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文化史
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必修②第三单元: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文化史
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
外交史
必修①第五单元: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必修①第九单元: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加强
经济史
必修②第三单元:
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必修②第六、七、八单元
新课标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广东河田中学曾火茂
必修课(横向联系)表1
中国
世界
古代史
政治史
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必修①第六单元: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经济史
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
生活史
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选修课
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世纪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梭伦改革
(背景、内容、影响)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卢梭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后果
2.商鞅变法
2.17世纪国会与国王的斗争:大抗议书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