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处理器未来市场趋势
嵌入式的发展前景

嵌入式的发展前景嵌入式系统从出现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呈现出硬件和软件交替发展的双螺旋式。
早在电子数字计算机出现之前就有了把计算装置嵌入在系统和设备中的嵌入式系统,如把计算机嵌入到导弹等武器和航天器中。
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集成电路化的第三代计算机时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嵌入式计算机才逐步兴起。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嵌入式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其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机始终是供养在特殊的机房中、实现数据计算的大型昂贵设备。
直到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小型、价廉、高可靠性等特点,迅速走出机房。
基于高速数据计算能力的微型机表现出的智能化水平引起了控制专业人士的兴趣,要求将微型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将微型计算机经电气加固、机械加固,并配置各种外围接口电路,安装到大型舰船中构成自动驾驶仪或轮机状态监测系统。
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的计算机功能。
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我们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因此,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其嵌入性本质是将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这些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如今,我国政府也已认识到嵌入式的发展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4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颁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把嵌入式软件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嵌入式软件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全球嵌入式软件的发展速度,在中国软件产业和全球嵌入式软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在整个软件产业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强。
嵌入式技术发展前景

嵌入式技术发展前景1.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技术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它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形式,通常指埋藏在宿主设备中的微处理机系统,此类计算机一般不被设备使用者在意,亦称埋藏式计算机,典型机种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DSP等。
嵌入式技术是将计算机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中的一种技术,也就是说,它将软件固化集成到硬件系统中,将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一体化。
嵌入式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和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而进入21世纪后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各种家用电器如电冰箱、自动洗衣机、数字点电视机、数码相机等广泛应用这种技术。
2.嵌入式系统及嵌入式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在通讯、网络、工控、医疗、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嵌入式系统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也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99年1月访华时预言,4~5年后嵌入式智能(电脑) 工具将是PC和因特网之后最伟大的发明。
我国著名嵌入式系统专家沈绪榜院士98年11月在武汉全国第11次微机学术交流会上发表的《计算机的发展与技术》一文中,对未来10年以嵌入式芯片为基础的计算机工业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展望。
1999年世界电子产品产值已超过120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3000亿美元,预计2005年,销售额将达18000亿美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嵌入式技术全面展开,目前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
在通信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
2022年嵌入式系统历史及发展趋势

2022年嵌入式系统历史及发展趋势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语音图像数据传输技术,甚至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和具体应用对象相结合后的更新换代产品,反映当代最新技术的先进水平。
嵌入式系统是当今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在PC市场已趋于稳定的今天,嵌入式系统市场的发展速度却正在加快。
由于嵌入式系统所依托的软硬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嵌入式系统自身获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美国嵌入式系统专业杂志RTC报道,在21世纪初的10年中,全球嵌入式系统市场需求量具有比PC市场大10~100倍的商机。
嵌入式系统历史及发展趋势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嵌入式这个概念就已经存在了。
在通信方面,嵌入式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就用于对电子机械电话交换的控制,当时被称为“存储式程序控制系统”(Stored Program Control)。
嵌入式计算机的真正发展是在微处理器问世之后。
1971年11月,Intel公司成功地把算术运算器和控制器电路集成在一起,推出了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其后各厂家陆续推出了许多8位、16位的微处理器,包括Intel 8080/8085、8086,Motorola 的6800、68000,以及Zilog的Z80、Z8000等。
以这些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所构成的系统广泛地应用于仪器仪表、医疗设备、机器人、家用电器等领域。
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嵌入式应用市场,计算机厂家开始大量地以插件方式向用户提供OEM产品,再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套适合的CPU板、存储器板以及各式I/O插件板,从而构成专用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并将其嵌入到自己的系统设备中。
为灵活兼容考虑,出现了系列化、模块化的单板机。
流行的单板计算机有Intel公司的iSBC系列、Zilog公司的MCB等。
后来人们可以不必从选择芯片开始来设计一台专用的嵌入式计算机,而是只要选择各功能模块,就能够组建一台专用计算机系统。
中国嵌入式微处理器年产值近2500亿

NAND F la sh市场收入将进一步下滑市场研究公司iSupp li在日前发布的预测中指出,全球NAND F la sh市场收入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获得超过100%速度的增长,然而2008年,预计NAN D F lash市场收入将减少14%,2009年继续减少15%。
预测报告显示,2008年NA ND F lash收入将从2007年的139亿美元减少至120亿美元,2009年进一步减少至102亿美元。
此前,iSupp li预测2008年NAND F la sh市场微减3%,2009年恢复增长,增长率为12%。
2008年是全球NAND F la sh收入首度下滑。
iSupp li指出,除了宏观经济和结构性困境,NAN D F la sh市场同时面临需求弹性减弱的挑战。
由于消费者目前已有充足的闪存卡和U盘,当价格下降时,他们并没有必要去升级产品。
iSupp li还称,2008年1G N AND芯片出货量增长126%,较2007年的179%有所放缓,出货量的爆炸性增长导致供过于求。
预计2009年,出货增长率将降至71%。
江 兴 摘中国嵌入式微处理器年产值近2500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嵌入式系统,虽然体积不大但是商机无限。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国际嵌入式大会上传出最新消息,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规模到2008年年底行业值将逼近2500亿元人民币。
在我们的生活中,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
从日常使用的手机、M P3到复杂的航天飞机、导弹系统,都离不开嵌入式微处理器。
在一辆轿车中,就可能集合了十几个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微处理器,不同于计算机的是,嵌入式系统将微处理器嵌入到特定的控制对象中,以操作电子元件执行相应的任务,方便人们的生活。
嵌入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医疗电子、交通系统等领域,目前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的计算机技术,在西方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
由于嵌入式系统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密切,因此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相关产业的发展。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A R M 嵌入式微处理器, A R M 因其低 成本及高性能已经在此领域 中 ( 3 ) 网络应用领域 。 宽带技术 日益推广和应用, 推动了A R M 技
其不仅成本低、 体积小, 而且 l 生能卓越 且功耗低 , 因而得到了广 占据了绝大 多数的市场份额 。
1 A R M嵌 入 式微 处 理器 相 关内容概 述
术 的崛起 , 与此同时, A R M 嵌入式 微处理器 在视频及 语音处理
方面正在逐 步进行优化 , 并得到 了广泛的支持, 因此也为D S P 的 ( 4 ) 电子消费类产 品。目前, 有关A R M 嵌入 式微处理器已经在
该企业设计了许多性能高、 功耗低的廉价处理器及各种软件 。 可 应用提 出了挑战。
・
软件透视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发展及其 面临的挑战
叶 劲秋 ( 武汉纺织大 学电 子与电 气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2 0 0 )
摘 要 : 在如今 这个 信息化 时代 , A R M 嵌入 式系统 在各 个领 域 均得到 了 广泛的应用。 本 文从 A R M 的概念入手, 就A R M 嵌入 式微 处理器 的相 关 内容 进行 了 概 述, 并重点 就A R M 嵌 入 式微 处理 器的应 用及 发 展 情况, 以及 未来发 展 过程 中所面临的挑 战等 进行 了 分析。
2023年嵌入式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嵌入式操作系统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指安装在嵌入式设备上的一种特定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控制设备的硬件和软件。
嵌入式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
本文将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
一、市场规模及趋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5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增长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嵌入式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
这些设备需要嵌入式操作系统来提供控制和管理功能,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2.技术进步:随着芯片技术和操作系统的不断进步,嵌入式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使得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行业需求:各个行业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在汽车行业,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
市场趋势方面,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开源操作系统的普及:随着开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采用开源方式发布,这降低了嵌入式设备的开发成本,也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物联网应用的增加: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这些设备需要嵌入式操作系统来提供网络连接和云服务支持,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安全性的重视:由于嵌入式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安全性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的市场将更加关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设备和服务。
二、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Wind River、Green Hills Software、Microsoft、Google、NXP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1.技术研发方面:竞争企业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技术研发上都有较高的投入,不断推出具备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典型应用产品?请以一个典型产品为例进行分析。
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使得嵌入式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为嵌入式市场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对嵌入式生产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嵌入式系统的几大发展趋势:1.嵌入式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求嵌入式系统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需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包支持。
目前很多厂商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主推系统的同时,将开发环境也作为重点推广。
比如三星在推广Arm7,Arm9芯片的同时还提供开发板和版及支持包(BSP),而WindowCE在主推系统时也提供Embedded VC++作为开发工具,还有Vxworks的Tonado开发环境,DeltaOS 的Limda编译环境等等都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当然,这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2.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成熟、带宽的提高日益提高,使得以往单一功能的设备如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功能不再单一,结构更加复杂。
3.网络互联成为必然趋势。
未来的嵌入式设备为了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硬件上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接口。
传统的单片机对于网络支持不足,而新一代的嵌入式处理器已经开始内嵌网络接口,除了支持TCP/IP协议,还有的支持IEEE1394、USB、CAN、Bluetooth或IrDA通信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软件和物理层驱动软件。
软件方面系统系统内核支持网络模块,甚至可以在设备上嵌入Web浏览器,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用各种设备上网。
4.精简系统内核、算法,降低功耗和软硬件成本。
未来的嵌入式产品是软硬件紧密结合的设备,为了减低功耗和成本,需要设计者尽量精简系统内核,只保留和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软硬件,利用最低的资源实现最适当的功能,这就要求设计者选用最佳的编程模型和不断改进算法,优化编译器性能。
因此,既要软件人员有丰富的硬件知识,又需要发展先进嵌入式软件技术,如Java、Web和WAP等。
2023年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于各种设备中,通过软硬件集成以实现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目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电力、交通、医疗、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分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行业的市场环境。
一、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军事装备、智能家居、医疗设备、车载设备等,这些领域对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发展。
二、市场竞争当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市场竞争主要是由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地的企业所主导。
这些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优质的产品。
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三、市场机遇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市场机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众多应用领域需要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其功能;另一方面,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和市场前景,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将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市场挑战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市场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技术难题和标准化问题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此外,市场监管和法规的制定也是市场发展的挑战,需要充分考虑行业的特殊性和安全性。
五、市场趋势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市场趋势:一方面,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不断拓展,公司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其产品和战略;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此外,标准化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也将对市场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微處理器未來市場趨勢CPU的架構大致上可分為CISC CPU & RISC CPU。
CISC CPU適用於大量資料運算的應用(INTEL、AMD、VIA的x86 CPU)。
RISC CPU所強調的是執行的效率與省電的要求(ARM、MIPS、ARC …)。
不論是CISC或是RISC CPU,都可以依據CPU內部處理資料匯流排的寬度,可區分成8位元、16位元、32位元與64位元等四種。
根據In-Stat的統計,成長最快的是64位元嵌入式CPU,主要應用在STB、DTV與電視遊戲機等需要大量資料處理的產品。
8至64位元主要產品中所使用嵌入式CPU種類全球的嵌入式CPU供應商第一大廠商是ARM,排名第二是MIPS。
但兩家的產品定位並不完全相同。
ARM的CPU會強調省電應用;MIPS則主打高效能的產品。
因此在過去強調省電訴求的行動電話是嵌入式產品最大應用產品情況下,ARM 的營收皆優於MIPS。
MIPS已逐漸淡出16位元CPU的市場,而專注於32位元以上的CPU。
ARM與其最大競爭對手MIPS的差異處在於,以交易機制來分析,一般而言,ARM的授權金比重較高,而MIPS則收取比例較高的權利金。
早期台灣廠商CPU或MCU相關技術可區分成三類,8051架構、6502架構與自行研發等三種。
INTEL的8051與Motorola的6502都是8位元的架構,初期都是由工研院所授權獲得,並推廣至國內業者。
另外自行研發的也不在少數,例如凌陽、盛群、金麗或十速等公司,但都是32位元以下的架構。
嵌入式微處理(CPU)器與微控制器(MCU)微處理器強調運算效能,而微控制器著重控制功能。
在SoC整合趨勢下,嵌入式微處理器加上記憶體、邏輯與I/O等IP將構成強大效能的微控制器;而增強位元數後的微控制器亦具有MPU的強大處理功能。
微處理器若以應用產品的軟體平台來區分,可分成特定應用型與泛用型兩種。
特定應用型:操作軟體大致是依據終端產品所需的功能加以設計,其最大特色是封閉的操作環境,終端產品的使用者大致上不需了解軟體的構造,也不能修改其操作功能,應用產品有印表機、數位相機、車用設備與遊戲機等,這類型產品通常較簡單其穩定性也要求較高。
泛用型:如簡易的電腦一樣,有著相似而共通的作業系統,主要應用在PDA、Smart Phone、STB(視訊轉換器)、Thin Client等。
此類產品因具有資訊交換的功能,其作業系統較複雜,相容性的要求也較高。
微控制器主要是負責系統產品中控制功能的IC元件。
目前電子產品朝向輕薄短小、功能強大、價格低廉等目標發展,加上開發時程日益縮短,微控制器具有整合諸多功能於一身的特性,不但節省開發時間,在降低體積與成本上也有相當大的助益。
微控制器因有下列優點:1.低價2.較小的程式碼3.可使用C語言編譯,開發更容易4.耗電量較低5.最高的效能與價格比16位元以上的微控制器主要應用在通訊(如ISDN、USB等)、車用與工業等項目;由於需要符合工業規格,必須認證後才能出貨,技術層次較高。
隨著系統產品功能的多樣化,人機介面必須具有親和力…等,微控制器的效能亦不斷要求提升,近年來32/64位元微控制器成長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SoC產品分類在目前的技術架構下,系統單晶片市場可說是由兩種IC元件所組成,分別為特殊用途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特殊應用標準產品(Application-Specific Standard Product; ASSP)不論是哪一種元件,都是為某一種特殊用途而設計。
一般而言,每一個應用市場多半是由ASIC產品開始研發,業者嘗試發展其架構,慢慢的產業裡有一些標準出來,才逐步往標準化的ASSP方向發展。
也可以說,ASIC是為了單一客戶的某個應用產品而設計,但ASSP因為有部分的標準架構,因此可同時提供給多個客戶應用在某一產品當中。
不論是ASIC或ASSP,基本上每顆IC都包含了三大部分運算處理器(On-chip Engine)記憶體(Memory)邏輯控制器(Logic)絕大多數的應用產品都有記憶體及邏輯控制元件,因此SoC中最關鍵的部分為運算處理器;而運算處理器中還包括有核心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如ARM或MIPS的產品)核心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核心繪圖處理器(Graphics Engine)核心數位化影音壓縮處理器(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MPEG)……其中核心數位訊號處理器為最熱門的運算處理器,同時也最被廣泛運用。
SoC設計平台—ARM為了實現SoC的目的,因而產生了許多的發展模式,因為眾多廠商所具備的實力皆不同,所使用的策略亦不相同。
除了TI這種IDM廠外,另一種是像ARM這樣的純SIP廠商,依靠授權的費用來支撐營運,這類廠商會興起的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廠商都擁有TI或是Intel般的實力,因此常常缺乏一些關鍵的SoC元件,例如MPU或是DSP等。
因此一些擁有不錯設計實力,又不想負擔庫存壓力的小型設計公司,便衍生出這種交易技術的商業模式。
ARM簡介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前身為英國Acorn Computer Group,在1980年代主要生產RISC CPU與一般PC,後來經營狀況不良,公司陷入困境,因此晶片研發團隊於1990年由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 Inc.)出資美金290萬、偉矽(VLSI Technology Inc.)出資美金48.5萬獨立出來成立公司。
ARM的產品主要是以低功耗(low power consumption)、低成本為訴求,ARM在RISC嵌入式微處理器市場中其CPU Core接受度日益提高,目前已躍為全球最大的IP授權公司。
在智慧產產權部份,ARM擁有180種以上的專利系列,在其產品中含括了650個各項專利。
ARM創新採行將IP開發後再授權的作法,把開發出來的核心(Core)授權給半導體公司,讓這些公司去設計、生產ARM架構的晶片,本身並不製造販賣晶片。
由於ARM本身並不製造販賣晶片,為了提昇其競爭力則必須提供給客戶便於系統整合的IP,因此與IP週邊廠商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變成關鍵要務。
ARM合作夥伴可依不同類別區分為應用軟體廠商、開發工具廠商、半導體廠商、晶圓代工廠商、作業系統廠商與設計服務公司。
ARM主要的客戶包括半導體廠商、OEM/ODM廠商、IC設計公司與設計服務公司,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家公司獲得其授權。
在經營模式方面,ARM採行IP授權的作法,也就是將開發出來的核心授權給半導體公司,讓這些公司去設計、生產ARM架構的晶片,本身並不製造販賣晶片。
ARM與這些半導體公司結成伙伴,形成一個網路組織,以促成架構的標準化及推廣。
採取公司本身並不做生產與行銷的部分,而藉由與市場中的大型半導體公司合作,將IP授權給這些公司生產與製造,以抽取授權費及權利金做為收入的來源,本身並不與這些被授權的廠商作直接的競爭,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當時ARM 本身由於是新創公司並不具備生產能力,同時也希望藉由與這些大公司合作來與市場中其他的電腦架構勢力如IBM、Intel做競爭,因此選擇了這樣的合作方式。
過去ARM是採取將IP授權給大型半導體公司,由這些半導體廠商負責生產銷售ARM的晶片,到了2000年左右的時候,ARM開始採取新的授權策略,將整個產品授權劃分成好幾個部分,IP授權、設計服務授權與製造授權。
新的授權方式為ARM與客戶之間合作的方式增加了更多的彈性,IC設計公司或系統公司可以選擇與ARM以及設計服務公司之間的關係。
製造授權(也就是與晶圓廠之間的合作)則是一方面可替中小型的設計公司更快的爭取到上線生產時機,另一方面則是可做ARM保護其重要核心知識的方式。
因為在目前IP的交易過程中,對於IP知識的保護一直是IP提供者相當顧慮的一個議題,除了不希望被客戶得知Know-how之外,也希望能夠持續保持技術的高價值,所以對於IP技術的揭露,廠商多採謹慎且保留的態度。
ARM產品簡介ARM目前主要的產品包括ARM7TM 系列、ARM9TM 系列、ARM10TM 系列、ARM11TM 系列、SecurCoreTM、Intel Xscale Micro-Architecture以及專門用在安全控管上的SecurCore可合成的RTL code。
ARM核心的產品應用可分為以下幾類:汽車用途(Automotive)消費娛樂產品(Consumer Entertainment)影像產品(Imaging)網路產品(Networking)安檢產品(Secure)儲存產品(Storage)無線通訊(Wireless)ARM的嵌入式微處理器產品主要的優點為低功耗,而行動電話以及PDA等掌上型行動裝置,為了延長使用者的電池使用時間,紛紛採用ARM的嵌入式微處理器,全球行動電話近七成都是使用ARM的RISC處理器核心技術,此架構也成為業界的標準,這使得ARM成為市場的領導者,無線通訊為ARM目前最大的營收來源。
ARM的主要營收來源:產品收入主要包括授權費、權利金和開發系統(Development systems)等三項。
服務收入則包含支援服務與顧問服務。
授權費指的是將產品授權給客戶所賺取的收入,而權利金的收費方式則可依照單一晶片的銷售額百分比或以每個晶片收取固定金額的方式來收費,因此客戶的出貨數量越高,所能賺取的權利金也就越高。
由於授權費是依照簽訂的合約價格收費,與景氣波動、廠商出貨情況無直接關聯,但權利金卻會依照出貨情況按一定比例收費,因此一般IP廠商在初期都會以授權費為主,隨著出貨量逐年增加,權利金才會上升。
以ARM的營收項目來看,授權費與權利金皆約四成比重,表示一方面有新案產生,而另一方面,舊案的出貨量也十分正常,但支援服務費用的比例若能更加降低,表示後續支援客戶的項目與所花的Effort都能大幅降低,更能將公司資源集中在產品的開發上。
SoC設計平台—TI OMAP (Open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隨著IC微縮製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單一晶片上所能整合的電晶體數目愈來愈多,至今設計複雜度進一步提升到百萬邏輯閘(Gates),若仍然採用傳統利用Standard Cell或是重新設計的方式來設計晶片,一次必須設計百萬個甚至更多的Gates,以目前IC產業的環境,勢必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力與符合開發產品即時上市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較可行且有效的方式是善用SIP,在廠商無法迅速掌控一切關鍵技術的情況下,藉助不同廠商所提供之SIP,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推出產品,以搶食市場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