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食《山海经》
山海经读后感范文10篇

山海经读后感范文10篇《山海经》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奇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荒内园林、海外仙山,还有奇珍异宝……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画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山海经》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山海经读后感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书籍在闪烁,它们犹如悬挂在天空的小星星。
虽然渺小,却挡不住那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人灼热而又坚定的目光。
有这么一本书,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想象力丰富,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它被世人铭记,而它的作者却无人知晓。
但我相信,他的灵魂与这部作品在一起,永垂不朽。
这部作品犹如青松,屹立在文学界的顶峰,它的名字是——《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故事写了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手杖化为桃林的神话故事。
故事中的夸夫是一位英勇无的人物,他向太阳挑战,与太阳竞逐,口渴了,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渭水,还不能解渴,又“北饮大泽”还没有赶到,就已经渴死在半路上。
但是,他的精神无疑是不会消失的,他遗弃的木杖,竞神奇的化为了一片能供行人乘凉,果实能解人饥渴的桃林。
故事充满了浪漫雄奇的英雄主义色彩。
这个故事流传之远,对后世影响很大,夸父追日的故事已成为一种英勇顽强、不屈奋斗的精神。
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
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因炎帝太忙的太忙,所以独自乘船来到太阳边,不想却被溺死。
精卫死后化作一只鸟,对着大海说,“我要把你填平,不会再让你残害无辜的生命”。
大海轻蔑的看着精卫,而精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和他丈夫儿子填着海。
时间一久,大海开始缩小。
最后把大海被填平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正印证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被夸父无畏的英雄气概所震撼,也为精卫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赞叹。
我敬佩后羿,因为天下原本有十个太阳,后羿看到天热的天气,民不聊生,便举起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为民造福。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读透它,更重要的是要尽自己所能去参透作者藏在这本书背后的那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许有一天你已经放下这本书,再闭上眼细细品味时,你依旧会发现,书中所说的道理,所能够体现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山海经异兽漫谈1:三头六臂只等闲,食之无卧赛神仙——敞付鸡

山海经异兽漫谈1:三头六臂只等闲,食之无卧赛神仙——敞付鸡展开全文古人认为凤凰是鸟中帝王,其他鸟类都是它的臣子。
《大戴礼》说:羽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
鸟类有三百六十种,凤凰是它们的老大。
关于鸟类的起源问题,古人也有自己的思考,《淮南子》说: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
羽嘉生出飞龙,飞龙生出凤凰,凤凰生出鸾鸟,鸾鸟生出庶鸟,只要是鸟类都是按照这个过程演化而来。
《山海经》里鸟类形象大多原始粗粝,充满浓郁的上古巫术之风,纯粹记录不予归类,认知方面远不如后世严谨与系统。
《山海经异兽漫谈》系列文章将陆续探讨《五藏山经》中出现的奇异鸟类。
按南、西、北、东、中的顺序予以分析点评,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
三头六臂只等闲,食之无卧赛神仙——敞付鸡东汉永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8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人们在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的地方,建了第一座佛教寺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此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洛阳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此后1900多年的历史中,佛教深刻影响了华夏文化,并成功与本土文化结合,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禅文化。
现今白马寺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佛教干部等级由低到高分为罗汉、菩萨和佛。
如来佛祖身为万佛之祖,自然法力最强,地位也最尊贵。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之后,如来佛祖论功行赏,把动不动就想造反的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而老实巴交的苦力工沙僧却只封了个罗汉,级别低了两等。
如今,大小佛教庙宇在全国遍地开花,人气最高香火最旺的,却不是万佛之宗如来佛祖,而是慈悲心肠善于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只因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历来充满功利,漫天神佛谁最有用就一窝蜂信谁,观世音菩萨在人口即财富的旧社会因送子业务暴得大名,至今仍在坚信多子多福的民间广受香火。
古典文献总集:《山海经》

古典文献总集:《山海经》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阿长与(山海日经)》。
这是一篇情思隽永的名作,作者用无比温情的笔调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深敬意。
作者一开始并不喜欢长妈妈,而当长妈妈给他买到一直想得到而得不到的《山海经》的时候,作者大喜过望,如获至宝。
感激的心情油然而生,突然间觉得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了。
鲁迅小时候对于《山海经》特别痴迷,当他长大之后,对《山海经》也曾有过专门的研究。
如《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
”由引文可见,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古代的巫书。
但这只是关于《山海经》的一种说法而已。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古往今来已经有了很多种说法。
如有人把它看作是地理书,有人把它看成是志怪的古小说,有人把它看成是古代历史著作。
也难怪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山海经》所蕴涵的内容实在是太广泛了。
它不但含有巫术、地理、神话、古史,还涉及到了物产、原始宗教、医药、民俗、种族、动植物、气象、占验、物矿、祀神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山海经》是一部门类齐全、内容包罗万象的古典文献总集。
在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校勘了《山海经》(关于刘氏与《山海经》,还有一个历史传说:在汉宣帝的时候,有人在一座大山的磐石底下发现了一具尸体,尸体右脚上面有锁链,双手还被反剪绑着。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其中玄奥,只有刘向说:“这是贰负的臣子。
”汉宣帝就问他你怎么知道呢?刘向回答说:“《山海经》里说:‘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穴契)窳。
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
’”皇帝对刘向的回答非常满意,于是在朝廷里掀起了阅读《山海经》的高潮),并云此书“出于唐虞之际”,为大禹、伯益所著。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刘氏的说法。
但到了后世学者那里,渐渐地对这种说法提出了疑问。
现在一般认为,成书的情况较为复杂,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也并非一人。
《经山海》读后感(19篇)

《经山海》读后感(19篇)《经山海》读后感篇1读完赵德发老师的《经山海》,乡镇女干部吴小蒿的形象,便久久占据在我的脑海里。
与我之前读过的几部关于乡村振兴的小说不同,这部小说故事的发生地楷坡镇,与我生活的黄海之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熟识的“海上高跷”“海洋牧场”“西施舌”等等,几乎就是我身边的故事,所以读来倍感亲切。
赵德发老师这部小说的《后记》中写过这么一句话:“笔随心走,墨与情谐,这是创作的金科玉律”。
正因如此,从赵老师的文字里,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吴小蒿。
吴小蒿毕业于山大历史系,喜爱读《历史上的今日》。
在感到工作消磨斗志,湮没抱负的时候,她想到了放弃,并为之行动,参与考试,最终成为了一名女镇长。
《经山海》的故事就围围着她在楷坡镇的工作绽开。
一个在机关里呆久了的人,初到基层工作,定然不适应。
于是吴小蒿就做了不少“没有眼水”“抢风头”的事。
好在她是一棵“蒿草”,从小生活在农村的蒿草,有着不屈不饶的韧性,没有城市长大女孩的“公主病”。
所以她能扑下身子,能理解老百姓的疾苦,能用自己的质朴和善之心化解诸如“低保户乞讨”之类的官民冲突。
起初作为一名分管文化的副镇长,吴小蒿运用自己历史的思维,挖掘出了农村传统的打击乐《求斤两》,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寻访树种让“楷树成林”让楷坡名副其实,也是她为地名文化做出的爱护。
“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于文化的振兴”,保存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我国这些年流行“复古”,各地仿古镇仿古街的兴起,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外地的游客,为拉动GDP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日照的东夷小镇,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保存文化传统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这也是吴小蒿的工作宗旨。
所以才有了鳃岛的开发,鳃人之旅等等旅游项目。
借助现代科技的进展,结合所学专业学问来振兴乡村,这才应当新时代乡镇干部的工作宗旨。
那些固步自封,囿于法规的做法,已经成了改革进展的绊脚石。
所以我国这些年来大力招考村官,让新时代的人才融入乡村带动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进展。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四十八《读山海经十三首》

读山海经十三首(赏析其中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这是《读山海经》组诗的第一篇。
组诗共十三首,内容写躬耕之暇浏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的启示和感受,借吟咏神话故事以寄托壮志豪情,对黑暗现实予以影射和抨击。
此篇冠于组诗之首,它描写诗人住宅环境的恬静幽美,叙写躬耕之暇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点明所读的书籍和浏览的乐趣,是后面十二首分咏读书心得的小引。
“孟夏”四句,描写住宅环境的恬静幽美。
诗人主要突出树和鸟。
“绕屋树扶疏”,一个“绕”字点出了诗人住宅的环境特点,使人联想起《归园田居》中“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的诗句来。
当此孟夏时节,树上虽无艳丽桃花李花,也不见飘拂的榆钱柳絮,但茂密的绿树却贮蓄着惬意的清阴,鸟儿鸣声啾啾,更衬托环境的清幽恬静。
饶有意趣的是,这里众鸟栖树与诗人托身田庐,成了绝妙的比对映照。
“欣有托”三字写鸟儿托身得所的喜悦,是拟人写法,或者说是移情写法,显示出诗人与众鸟心心相印,宛如心有灵犀一点通,玲珑剔透地表现出了诗人辞官归田后乐得其所的怡悦之情。
“吾亦爱吾庐”,句中这个“亦”字虽然是个虚字,但这里却有着丰富的蕴含和浓厚的情感色彩。
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两句诗一样,妙处就在于借这个“亦”字,用移情的写法,寓深意于景物描写之中,创造出物我情融的意境。
“既耕”八句,叙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和诗人陶然自得的心境。
这八句分四层。
“既耕”二句,概述田园生活的内容;诗人于耕种之暇,以读书自乐。
耕种使诗人得以摆脱尘网,不为五斗米折腰,心灵上获得莫大的慰藉。
耕种事毕,诗人兴之所至,浏览一下心爱的书籍,亦是一件赏心乐事。
简括的两句叙述,勾勒出诗人的生活风貌,透露出诗人心底的欢愉。
“穷巷”二句,叙写诗人住处的僻静和内心的清净。
《山海经》 译注 白话文 (珍藏版)

《山海经》译注白话文(珍藏版)《山海经》白话文,读《山海经》故事《山海经》原文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千古谁知《山海经》尝闻日新月异,万象更新。
今天,这里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山海经》,争取在最新考古学信息的基础之上,以新思路、大角度,全新诠释千古奇书《山海经》,力求高精准探索《山海经》倒底是如何炼成的。
一.重新定义《山海经》众所周知,《山海经》乃上古华夏先祖认识地球、探索世界的口头传播信息,先于先秦时期书录成文,后有汉代刘向刘秀整理加工,遂有如今我们看到的《山海经》十八篇。
然,《山海经》所载之知识信息,既有人类从非洲带来的非洲山川地貌,也有中东远古文明的痕迹,有华夏先祖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至新石器时代的前后传说,有近古巫师口述部族首领的传神故事,有华夏先祖逐日族东去美洲的所见所闻,还有后新石器时代先祖认识地球改造世界的事迹。
至于大禹时期,由于治水需要,大禹把先祖所口传的神州大地山川风貌加以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用以治水依据。
由于早有口传的轮廓概念,因此有人怀疑《山海经》是大禹、伯益所做,实乃古人之朴素见识。
至于《山海经》能够对巴蜀之事有详实记载者,该因《山海经》成文之时,多有巴蜀楚人书录之故,也受当时邹衍学派影响较深。
二.研究古书方法论毕竟,《山海经》所记载信息,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相去甚远,因此,大可不必拘泥于古人的思维局限而不能自拔,反而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考古成果,总结古今中外历史学家对《山海经》的全方位解释信息,才能正确认识《山海经》真实的来龙去脉。
本来法古无过,但反古者本无可非。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刻都是万象更新,国内考古界在十年前还是“多区域进化说”引领潮流,而如今“非洲起源说”甚嚣尘上。
不白吃话山海经:

这本书的插图和版面设计也十分精美。通过插入大量的山海经原文以及释义, 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同时,配合以明清时 代的版画和现代的插画,使得整本书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让人在阅读的过程 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还以美食家不白吃的视角,将《山海经》中的奇特生物和山川地形与现 代生活中的美食起来。这种独特的切入点不仅让读者感到新奇有趣,同时也让 我们重新审视了古代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跨时空的对比,我 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不白吃话山海经》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我们重 新认识了《山海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部奇幻的古籍,同时通过美食家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 视了古代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同时 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 感悟。
目录分析
《不白吃话山海经》是一本以美食为主题的漫画书,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 动的插图,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海经中的奇特生物和神话故事与美食相结合, 让读者在欣赏美食的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不白吃话山海经:》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这个部分选取了山海经中具有代表性的草药,如人参、灵芝、甘草等,以及与 这些草药相关的美食进行介绍。这些草药在古代文化中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功效 和药用价值,而美食则成为了表达这些草药特点的载体之一。例如,“人参汤” 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品,被认为是能够延年益寿、提高免疫力的人参所熬 制而成,深受古代贵族和士人的喜爱。
“天狗,其状如狐而白首,其名曰獥。”这句话描绘了天狗的形象,它像狐狸 但头部是白色的,被命名为獥。天狗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角色,被视为能 够驱逐邪恶的神兽。
山海经原文和翻译

山海经原文和翻译山海经原文和翻译《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海经的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山海经原文和翻译原文: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泛叶。
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
爰有黄金、【王千】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
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曰有死之山。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
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
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
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
爰有百兽,相群爰处。
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叵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国。
有列襄之国。
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左虫右上而右下大】蛇,木食。
有盐长之国。
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
有【上穴下契】窳,龙首,是食人。
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
大【白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
有巴遂山,渑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国。
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馅饣换口】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食《山海经》
作者:王丽娜《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3日15版)“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在我们的印象里,《山海经》中有远古的历史,有神话传说,无论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还是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都让人或恐怖,或惊喜。
也正是这样一本《山海经》启发了后世的各种志怪小说,让我等在长夜寂寥时有了谈资。
山海辽远,有朋自远方来,《山海经》和秉烛夜读的气氛还是挺相配的。
当你进入《山海经》的世界,会发现这本书除了有大怪小怪,有南山北山,还竟然是一本隐形的食谱!《山海经》中出现的大部分怪物后面都会附上一句“食之……”比如:“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食之已疠,可以杀虫”“食者不肿,可以已痔”“食者不妒”……中国人对于吃是有着极大兴趣的,《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早餐》等美食类节目的大受欢迎可见一斑,其中的烟火气最为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