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区教案--衣饰框

合集下载

幼儿园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区教案--衣饰框蝴蝶结

幼儿园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区教案--衣饰框蝴蝶结
11.两手抓住两折以后的带子,同事向两边拉,成型之后整理一下。
12.依次做到最下面。
材料变化
用丝带系蝴蝶结
方法延伸
系鞋带
正确指引
蝴蝶结歪斜
兴趣点
用拇指把带子穿进绕圈的地方
注意事项
作品建议
可让幼儿在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上,用丝带或别的材料系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4.再把两襟向左右掀开。
打结:
5.把两襟合向中央。
6.用右手把左边带子拉回右边。
7.用左手把右边带子拉向左边,与右边带子成交叉状,以下同样做完。
8.右手把上面的带子从交叉点下方穿过,用左手接住,然后左右拉紧。
9.再将左边带子具结6——7cm处绕个圆,用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圆形的底部。
10.用右边带子在圆上绕一圈,再从新绕的圆圈中间折成两折再穿过。
班级名称
年龄5-6
教师
日期
区域活动(区域)日常生活
活动名称
衣饰筐——蝴蝶结
直接目的
手指的训练,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
间接目的
独立性、专注力、秩序感
活动准备
前经验预备
捏、穿、绕
材料构成
衣饰筐——蝴蝶结
展示过程
解开:
1.由上面开始
2.两手同时抓住带子两端向左右拉,把蝴蝶结松开。
3.解开结后,把每条带子向旁边拉直。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教案标题:蒙台梭利衣饰框教案教案概述: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来促进其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衣饰框是其中的一个教具,用于培养儿童自理能力和衣物的认知。

本教案将提供关于如何使用蒙台梭利衣饰框进行教学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目标:1. 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服和解开衣服的能力。

2. 培养儿童对不同类型衣物的辨识能力。

3. 提高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蒙台梭利衣饰框2. 不同类型的衣物,如上衣、裤子、裙子、外套、鞋子等。

3. 教具展示区或工作桌。

教学步骤:1. 引导儿童观察和探索- 将不同类型的衣物放在教具展示区或工作桌上,引导儿童观察并询问他们对这些衣物的了解和认识。

- 提出问题,如“这是什么衣物?”“你平时穿这种衣物吗?”等,鼓励儿童积极参与。

2. 教授穿衣和解开衣物的技巧- 拿出一个具体的衣饰框,例如上衣框,向儿童展示如何正确穿上和解开衣物。

可以先简单地解释和示范,然后鼓励儿童自己尝试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 重复这个步骤,逐渐引入其他类型的衣物框,如裤子框、裙子框等,让儿童掌握不同类型衣物的穿戴技巧。

3. 培养衣物认知能力- 让儿童触摸和感受不同类型的衣物,并向他们展示相应的衣饰框。

- 引导儿童将衣物正确地放入相应的衣饰框中,并与他们一起进行比对和纠正。

- 鼓励儿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每种衣物的特点,如颜色、样式和用途等。

4. 制定小组活动- 将儿童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不同的衣物和衣饰框。

- 要求小组成员在指导下轮流穿戴和解开衣物,并检查对方是否正确。

- 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和交流,提高彼此的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儿童在使用衣饰框时的动作技巧和独立性,判断他们的自理能力提高程度。

2. 监听儿童在描述衣物特点时的语言表达,评估他们对衣物的辨识能力。

3. 观察小组活动中儿童的合作和交流情况,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蒙氏日常教育工作手册——衣饰框

幼儿园蒙氏日常教育工作手册——衣饰框

幼儿园蒙氏日常教育工作手册——衣饰框衣饰框是蒙特梭利教具中的一种,它可以帮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理解、感知、掌握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

同时,衣饰框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衣饰框工具及材料1. 衣饰框:有夹子的木制框架,可以将各种衣饰物品夹在框架上。

2. 实物衣饰物品:包括衣服、裤子、帽子、鞋子、围巾、袜子等各种实物衣饰物品。

3. 珠链:用于串穿固定衣饰物品。

4. 竿具:用于使衣饰物品看起来更像真实物品,可以是实物衣饰上的衣架,也可以用木制杆、金属钩等代替。

二、衣饰框活动的实施方法1. 认识衣饰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摸索、体验等多种方式,认识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并通过衣饰框将实物衣饰物品固定在框架上,让幼儿可以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认知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

2. 组合衣饰物品:让幼儿学习和练习组合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了解不同的组合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搭配风格。

3. 排列衣饰物品:让幼儿学习和练习排列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让幼儿了解衣饰物品的形状、尺寸、颜色等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

4. 分类衣饰物品:让幼儿学习和练习分类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了解相似和不同之处,并通过珠链将相同的衣饰物品串联起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分类规则。

6. 自主搭配衣饰物品:让幼儿自主搭配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享受到自己设计搭配的乐趣。

三、衣饰框活动的教育意义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通过观察、摸索、体验等方式,感知、认知和理解各种不同的衣饰物品,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衣饰物品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幼儿通过衣饰框活动,可以学习和练习拆卸、装配、穿戴、搭配等各种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升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在自主搭配衣饰物品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案,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
教案标题:蒙氏衣饰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蒙氏衣饰框的历史和特点;
2.学习制作蒙氏衣饰框的步骤;
3.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

教学准备:
1.蒙氏衣饰框的样品;
2.纸板、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3.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蒙氏衣饰框的历史。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介绍蒙氏衣饰框,可以通过展示样品、图片或视频方式,让学生了解蒙氏衣饰框的历史、用途和特点。

Step 2:制作准备
给学生分发制作工具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纸板、剪刀、胶水等工具,并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

Step 3:制作步骤
1.将纸板剪成合适大小的框架形状,并用胶水将框架的四个边粘起来;
2.根据个人喜好,用颜料或彩纸给框架进行装饰;
3.等待框架干燥后,可以在框架内贴上喜欢的图片或者平面衣
饰图案;
4.最后,将制作好的蒙氏衣饰框放置在喜欢的位置展示或作为装饰。

Step 4:总结和展示
让学生互相展示他们制作的蒙氏衣饰框,并共同总结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技巧。

Step 5: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个性化的装饰,例如在框架上添加丝绸、珠饰等,以更好地呈现蒙氏衣饰框的特色。

Step 6: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个小结,描述他们制作蒙氏衣饰框的过程、心得和感受。

教学反馈:
检查学生的蒙氏衣饰框制作情况,并评价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展示出的创意和技巧。

教学拓展:
通过讲授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蒙氏衣饰框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蒙古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是蒙特梭利教育中的一种教育工具,可以让孩子们学习穿衣服和搭配衣服的技能。

蒙氏衣饰框是一组带有不同的按钮、拉链、扣子等装饰的布块,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智力发展。

使用蒙氏衣饰框进行教育有很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基本的穿衣技能,例如系鞋带、系扣子、拉链等等。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需要这些技能去独立进行日常活动。

其次,蒙氏衣饰框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可以在这些布块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出不同的衣服和搭配方式。

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还可以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第三,蒙氏衣饰框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智力发展。

当孩子们尝试把不同的按钮、拉链和扣子连接在一起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这将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小肌肉控制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使用蒙氏衣饰框进行教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和探索每个布块的功能和特点。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逐渐认识不同的装饰和连接方式,提高他们的视觉能力和触觉感知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衣服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自己设计衣服,这可以帮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第三,教师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橱柜或衣柜,在柜子里放上一些玩具衣服和鞋子等等,让孩子们可以随意搭配衣服和鞋子,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意。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之,蒙氏衣饰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基本的穿衣技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

在使用蒙氏衣饰框进行教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原则,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蒙氏工作衣饰框扣盘扣的方法教案

蒙氏工作衣饰框扣盘扣的方法教案

蒙氏工作衣饰框扣盘扣的方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日常生活技能”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衣饰框扣盘扣的方法进行。

衣饰框是蒙台梭利教具之一,旨在培养孩子的自我照顾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掌握衣饰框扣盘扣的正确方法。

2.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孩子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正确掌握扣盘扣的顺序和方法。

重点:培养孩子独立完成衣饰框扣盘扣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衣饰框、盘扣样品、演示用衣物。

学具:每位学生一套衣饰框、盘扣、衣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着带有盘扣的衣物,向学生展示如何解开和扣上盘扣,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衣扣问题。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衣饰框扣盘扣的顺序和方法,并进行演示。

3. 学生操作(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衣饰框扣盘扣的任务。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操作,进行讲解和纠正。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衣饰框,检查对方的扣盘扣是否正确,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衣饰框扣盘扣的方法2. 内容:衣饰框扣盘扣顺序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在家中找到带有盘扣的衣物,练习扣盘扣的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作业报告,内容包括:扣盘扣的顺序和方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日常生活技能,如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纠正4. 学生操作与互相检查5. 作业设计与答案要求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衣饰框扣盘扣的顺序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

蒙氏衣饰框教案蒙氏衣饰框教案在幼儿教育中,蒙氏教育理念一直备受关注。

蒙氏教育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感官体验来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

蒙氏衣饰框是蒙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具,它能够帮助幼儿学习穿脱衣物的技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蒙氏衣饰框的使用方法和教学目标,并探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蒙氏衣饰框的使用方法蒙氏衣饰框是一个木制的框架,上面装有各种衣物和饰品,如衬衫、裙子、裤子、鞋子等。

幼儿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按钮、拉链、扣子等操作,将这些衣物穿脱到框架上。

使用蒙氏衣饰框的方法如下:1.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衣物: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每件衣物,让他们触摸、感受布料的质地和颜色,并引导他们说出衣物的名称。

2. 演示穿脱动作: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穿脱衣物,让幼儿观察和模仿。

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如拉开拉链,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幼儿掌握更复杂的穿脱技巧。

3. 让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尝试穿脱衣物,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幼儿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后,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如穿脱多层衣物、系扣子等。

4. 提供反馈和鼓励: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引导他们不断改进。

二、蒙氏衣饰框的教学目标蒙氏衣饰框的使用旨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使用蒙氏衣饰框,幼儿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学习穿脱衣物的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可以学会打开和关闭按钮、拉开拉链、系扣子等基本的穿脱技巧。

这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2. 培养动手能力:蒙氏衣饰框需要幼儿进行各种操作,如抓握、拉动、扣合等。

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自理能力:通过自己穿脱衣物,幼儿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他们可以学会自己整理衣物、选择适合的衣物,并逐渐减少对成人的依赖。

4.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幼儿在使用蒙氏衣饰框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和思考每个衣物的特点和穿脱方法。

蒙氏教案衣饰框

蒙氏教案衣饰框

蒙氏教案衣饰框教案标题:蒙氏教案-衣饰框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自理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衣饰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提供学生展示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

教学内容:1. 衣饰框的介绍和功能。

2. 衣饰框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衣饰框的制作步骤。

4. 学生自主设计和装饰衣饰框。

教学准备:1. 衣饰框的样本或图片。

2. 制作衣饰框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框、绳子、装饰物等。

3. 装饰材料,如彩色纸、绘画工具、贴纸等。

4. 学生需要的个人装饰物,如小玩偶、照片等。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衣饰框的样本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衣饰框的功能和用途。

解释衣饰框可以用来展示自己喜欢的衣饰或装饰品。

2. 讨论:与学生讨论衣饰的种类和他们对不同衣饰的喜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衣饰和理由。

3. 制作:向学生展示制作衣饰框的步骤,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制作过程。

确保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a. 学生将木框用绳子或线固定好,制作成一个可以悬挂的框架。

b. 学生可以选择用彩色纸或绘画工具装饰框架的背景。

c. 学生可以使用贴纸、彩色纸、小玩偶等装饰物装饰框架,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衣饰框后,鼓励他们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描述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装饰选择。

5.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制作过程,强调他们通过制作衣饰框发展了自理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并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用衣饰框展示自己的衣饰收藏,可以是自己设计的服装、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照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衣饰对不同场合的适应性,并让他们设计适合不同场合的衣饰框。

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服装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时期和文化的衣饰。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衣饰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专注度。

2. 评估学生完成的衣饰框的创意和装饰效果。

3. 学生对衣饰框制作过程和展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名称
年龄3-4
教师
日期
区域活动(区域)日常生活
活动名称
衣饰框-大的
1.培养独立性、秩序感、专注力、手眼协调
2.学习照顾自己
3.手部小肌肉发展
活动准备
前经验预备
三指捏、见过成人扣纽扣的日常生活经验
材料构成
大纽扣衣饰框
展示过程
1.邀请幼儿:“今天老师给你展示纽扣衣饰框工作的一种方法,请你跟我一起来吧!”
13.告诉幼儿:“今天我给你展示了纽扣衣饰框工作的其中一种方法,以后你也可以做了。”
材料变化
更改纽扣的大小以及形状或布的质地
方法延伸
实际生活,穿衣服扣纽扣或者书包等其他物品上的纽扣
正确指引
纽扣与纽洞是一一对应,否则纽扣无法扣好
兴趣点
1.纽扣的样式
2.将纽扣扣入纽洞的成功
注意事项
注意取放物品时轻拿轻放。
5.从上到下依次解开所有纽扣。
6.惯用手三指捏住左边布的右上角,非惯用手三指捏住左边布的右下角向左打开平放好,惯用手三指捏住右边布的左上角,非惯用手三指捏住右边布的左下角向右打开平放好。
7.教师惯用手食指与中指沿着衣饰框内边缘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一圈并说:“框。”
8.惯用手三指捏住右边布的右上角,非惯用手三指捏住右边布的右下角向左合上平放好,惯用手三指捏住左边布的左上角,非惯用手三指捏住左边布的左下角向右合上平放好。
9.非惯用手三指捏住纽洞布向外侧翻,惯用手食指与中指两指指着纽洞与纽扣,眼睛随手转移。
10.惯用手三指捏住纽扣对准纽洞放入纽洞,非惯用手三指捏住已放入的纽扣,惯用手三指捏住纽洞边缘,扣好。
11.从上到下依次扣好所有纽扣。
12.我是把衣饰框送回去呢,还是再做一遍呢?如果选择再做一遍,则重复步骤3-11的步骤。如果选择回去,则送回。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走到工作旁边取纽扣衣饰框工作。
3.教师惯用手食指与中指沿着衣饰框边缘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一圈并说:“框。”惯用手手掌从左到右放在布上并说:“布。”惯用手食指与中指从上到下分别指纽扣并说:“纽扣。”
4.教师非惯用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捏住纽扣,惯用手三指捏住纽洞的边缘,非惯用手将纽扣穿过纽洞后,非惯用手三指捏住纽洞的边缘,惯用手三指捏住纽扣把纽扣拿出来。
作品建议
1.小纽扣(儿歌)
小纽扣,小纽扣,各找各的小窗口,找到小窗口,一个一个伸出头。
2. 结合儿歌可以让小朋友画一画/贴一贴小纽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