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实验

环境生态学实验
环境生态学实验

08生物《环境生态学实验》4个实验

实验一浊度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一、实验原理

将水样与用硅藻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规定相当于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在1000mL 水中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A实验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1L容量瓶、 2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10ml量筒

B实验试剂

浊度标准液:(1)浊度 250 度的硅藻土悬浊液(2)浊度 100 度的硅藻土悬浊液

备注:浊度标准液配制

(1)称取10g通过 0.1mm 筛孔(150目)的硅藻土于研钵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调成糊状并研细,移至1000mL 量筒中,加水至标线,充分搅匀后,静置24h,用虹吸法仔细将上层800mL悬浮液移至第二个1000mL 量筒中,向其中加水至1000mL,充分搅拌静置24h。虹吸出上层含较细颗粒的800mL 悬浮液,弃去。下部沉积物加水稀释至 1000mL。充分搅拌后,贮于具塞玻璃瓶中,其中含硅藻土颗粒直径大约为 400um左右。

取 50.0mL 上述悬浊液置于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于 105℃烘箱中烘 2h,置于干燥器冷却 30min ,称重。重复以上操作,即烘 1h ,冷却,称重,直至恒重。求出 1mL悬浊液含硅藻土的重量(mg) 。

(2)吸取含 250mg 硅藻土的悬浊液,置于 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浊度为250 度。

(3)吸取100mL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浊度为100 度。

三、实验操作步骤

(1)浊度低于 10 度的水样:

①吸取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及

10.0mL 于 100mL 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配制成浊度为 0 、1.0 、2.0 、3.0、4.0、

5.0 、

6.0 、

7.0 、

8.0 、

9.0 和10.0 度的标准液。

②取100mL摇匀水样于100mL比色管中与上述标液(11.1.1)进行比较,可在黑色底板上由上向下垂直观察,选出与水样产生相近视觉效果的标液,记下其浊度值。

(2)浊度为 10 度以上的水样:

①吸取浊度为 250 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及 100mL 置于 2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即得浊度为 0 、10、 20、 30 、40、 50 、

60、70、 80 、90 和 100 度的标准液,将其移入成套的 250mL 具塞玻璃瓶中。

②取 250mL 摇匀水样置于成套的 250mL具塞玻璃瓶中,瓶后放一有黑线的白纸板作为判别标志,从瓶前向后观察,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产生相近视觉效果的标准液,记下其浊度值。

(3)水样浊度超过 100 度时,用无浊度水稀释后测定。

四、结果计算

水样浊度可直接读数

实验二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Shelford耐受性定律。

三、实验仪器及其试剂

1、实验仪器:

塑料杯(250ml)(4个人一组,每组6个,共需84个)

2、实验试剂:

稀硫酸(PH=2)(大概3升)、蒸馏水(1.5升)

3、实验材料:

小鱼或者金鱼

四、实验步骤:

1、取6个塑料杯分为6组,并贴好标签。

2、配制酸化水:分别配制PH约为3.0、3.5、4.0、4.5、5.0的酸化水,方法是用大烧杯取30ml的稀硫酸(PH=2),再加入200、300、350、380、400ml的自来水,混匀,(若PH值偏差太大,可用稀硫酸或自来水加以适当调整)

3、将配好的相应PH值的酸化水分别加入到5个塑料杯中,另外一个设为对照组(PH=7)

4、用小抄网捎出鱼,分别放入到塑料杯中,每个塑料杯放入2~3条小鱼。

作业:

记录小鱼的生活状态、存活时间、溶液的浑浊度和气味的变化,并交实验报告

实验三单种及两种以上种子萌发情况比较

一、目的

通过单种种子不同密度的萌发实验及两种以上种子的混合萌发实验,观测种内邻接效应、种间竞争现象。通过实验加深对邻接效应及竞争排斥原理的理解。

二、原理

邻接效应是指一定空间内数目(密度)增加,必定会出现的邻接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们在植物种群密度对产量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证实了“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即种群的密度不同,最后产量却都是一样,主要原因是邻接效应对其个体生长的抑制随密度增大而增大。Shinoyaki和Kila(1956)又提出了密度与产量线性关系的“倒数产量法则”,其方程为1/W=Ad + B(其中W为产量,d为密度,A、B为常数)。关于种子萌发时密度不同而产生的邻接效应,也有人做过大量试验,Knapp和FμLthmann(1954)对洋芋、洋葱和白香草木樨的实验证明:发芽种子的密度增加和距离减少,发芽率明显降低。

种间竞争是指两个种在所需环境资源和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或因某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限制,或因空间不够而发生的相互关系。在这种相互关系中,对竞争种的个体生长和种群的数量增长都有抑制作用。

种间竞争在自然界是易于观察到的。例如纯羊草群落中,其它的种往往生长不良。又如在上层林木树种的荫蔽下,下层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由于受到光的限制而生长缓慢。Gause(1934)以两种在分类上和生态上很接近的草履虫所做的经典试验,其结果是增长快的种排挤了增长慢的种。后来,科学家就把这种种间竞争称之为Gause假说,即: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永久地共存。近代科学家又用竞争排斥原理来表示这种概念,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也就是说,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群之间,不同属但是生活型相同的植物之间,以及同一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竞争都很激烈,都可以由这个假说得到解释。

种间的竞争力,决定于种的生态习性和生态幅度、生长速率、个体大小、抗逆性、叶子和根系的数目、植物的生长习性(一年生还是多年生)、植物化学物质以及禾本科植物的分蘖能力等。种间竞争在决定共存于一起的种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仪器、材料

(一)仪器

1、培养皿;滤纸;漂白粉;恒温培养箱。

(二)材料

莴苣(Aitemisia )、洋葱(Alli μm cepa )种子及菜心种子。

四、步骤

将莴苣、洋葱、菜心种子按每个培养皿2、10、50、250颗等距离排列于滤纸上,分别加入蒸馏水5 mL ,盖好培养皿,置30 ℃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发芽或幼苗生长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填入表中,并进行讨论。

同样方法做两种以上种子的混合萌发实验。

五、结果和讨论

将实验结果结合邻接效应及竞争排斥原理进行讨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邻接效应,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

2、同种种子的邻接效应与两种以上种子间的邻接效应在实验过程中哪一类型表现的更显著?

实验四 重金属Pb 、Cd 、Zn 、Hg 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目的

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Pb 、Cd 、Zn 或Hg 处理,观察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的配制方法;通过实验结果说明,重金属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的影响有什么差别,并加以解释。

二、原理

种子萌发是植物繁殖后代的关键性步骤,也是决定种子质量的依据。种子萌发程度常用种子发芽率表示。种子发芽率是指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在规定的天数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品质和实用价值的主要依据。测定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很多,如快速测定法,它包括氮化三苯氮唑法(TTC法),嗅麝香草酚兰法(BTB法)和纸上荧光法;本实验采用直接发芽的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

由于工业、交通、农业,特别是矿藏的开采和冶金,给环境中,特别是水和土壤中带来了大量的重金属,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对生物的毒害。在种子萌发方面,由于重金属会破坏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过程,影响有关酶系的活性,因此,会影响种子萌发,改变其发芽率,并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二、材料、仪器及试剂

(一)材料

水稻种子。

(二)仪器

恒温箱;白瓷盘;直尺;镊子;滤纸;烧杯;培养皿;移液管;容量瓶;分析天平。

(三)试剂

蒸馏水;醋酸铅;氯化镉;硫酸锌;硝酸汞;次氯酸钠。

三、步骤

1、重金属溶液的配制。以氯化镉为例,先配制出100 mg/L的镉溶液,然后再稀释为所需的浓度。准确称取200.3 mg氯化镉溶于水,定容到1 L,即为100 mg/L的镉溶液。

2、水稻种子的预处理。取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小麦种子置于盆内,用自来水冲洗2~3次,用5%的次氯酸钠消毒4~5 min,再用自来水清洗数次,于30℃的温水中浸种吸涨30 min。

3、水稻种子的重金属处理及培养。用100 mg/L镉溶液配制 5 mg/L、10 mg/L、25 mg/L、50 mg/L 四个浓度的镉溶液,取干净培养皿5套,分别加入蒸馏水和各个浓度的镉溶液10.0 mL,在每个培养皿中加入滤纸一张,用镊子放入预处理的水稻种子50粒,盖好培养皿,置30 ℃恒温箱中培养,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试验。

4、结果观察。培养2 d、4 d、6 d、7 d、11 d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测定不同镉处理浓度已发芽的种子的平均数、平均根长和平均芽长,将结果记入表格内,并加以解释。

思考题

1、重金属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2、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有什么差别,并加以解释。

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教材

《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 实验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技术 第一部分生态因子测定的若干仪器与使用方法 一、实验内容: 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二、目的要求: 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 教师先逐一介绍照度计、温湿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4组练习,熟悉各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方法。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lx, u mol m-2 s-1)一般采用照度计(国产有ST80A 型、ZF2型),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湿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常用的温度测量仪主要有以下三类: (1)玻璃液体温度计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水银温度表,如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等; 另一类是利用有机液体(如酒精)制成的,如最低温度表。玻璃液体温度表用与瞬时测定,灵敏度较高。 空气湿度可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通风干湿温度计分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前者用于测定气温,后者用于测定大气湿度。测定时,在湿球温度计下端的水槽中注满水,在温度计的探头上绑上纱布,把纱布的另一端放进水槽中,然后把温度计置于欲测的地方(注意要置于空气流通处)。由于水分蒸发吸收热量,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将较干球温度计的温度低,从两者的温度差反映出空气的湿度。几分钟后,分别读取干球和湿球的温度,根据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大小及两者的温度差,从温度计后面的表中,便可查出相对湿度的大小。 空气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 与该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e m) 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即: 相对湿度=(e/e m)×100%。 (2)自记温度计 这是利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而变形的原理设计而成的温度计,它不但可以记录某个时间的温度,而且可以知道某段时间内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极值(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生态学种间关系实验报告

植物种间关系实验报告 一、目的和意义 种间竞争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inter-specific compet tion 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 种间竞争的能力取决于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度等,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群,在资源的需求和获取资源的手段上竞争都十分激烈,尤其是密度大的种群更是如此。植物的生长速率、个体大小、抗逆性及营养器官的数目等都会影响到竞争的能力。 二、方法和步骤 (一)种间竞争实验设计: 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播种,从全部为黑麦草到全部为高羊茅种子,两者的比例分别为::,:,:,:,:。每个实验有6个处理共需5个花盆。每盆共40粒。 二)步骤 ①将土壤充分拌匀,分别装到花盆里,土面稍低于盆口约5cm,放在宿舍阳台(阴面)。 ②按照比例,每盆均匀播种40粒种子,并将每个花盆贴上标签,标明处理和播种日期。将花盆放在室内,定期浇水。 ③种子萌发后,统计发芽率和幼苗成活情况。

④将生长3个月的幼苗进行收获,分盆分种统计并登记分蘖数、生物量(鲜重)、株高。 ⑤将分蘖数、生物量(鲜重)、株高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注:第一组(黑:高=1:1),第二组(黑:高=3:1),第三组(黑:高=1:3)第四组(黑:高=1:0),第五组(黑:高=0:1) 分析:当两种物种的比率相同时,种间竞争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当两物种的比率为3:1时,往往是数量较多一方具有竞争优势;当只有一个物种时,它属于一种自然生长状态。 四、结论和讨论 结论:当两种物种的比率相同时,种间竞争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当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土壤生态学 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 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 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 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 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依此法逐级稀释,即可得到103、104、105、106……的稀释液。根据原生动物的丰富度选择土壤的稀释度,但每一定量土样均要选择连续的3个稀释度,,即“3级10倍”之意(图1)。 3培养基制备 0.5克氯化钠加1.2克琼脂加98毫升蒸馏水(如用量较多,可按此比例增加),搅拌后在高压灭菌锅中加热灭菌,然后趁热到入培养皿,在凝固之前插入5个内径为1.8厘米、高为0.6厘米的玻璃环。每个土样需6个培养皿30个玻璃环。 4接种、培养和镜检 取其中的连续3级悬浮液,摇匀后每级稀释液各取1ml接种于各自的玻璃杯内,即1、2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各滴入1ml第一级稀释液,同样3、4号和5、6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分别滴入第二级和第三级稀释液(第一、二、三级稀释液的稀释度是多少,则取决于研究的土壤中原生动物数目的多寡,如采用104-106稀释度系列,则第一级稀释液为104,第二级为105,第三级为106),置于光照培养箱25℃以下培养(图1)。分别在第4、7、11天时在低倍镜下观察每个环中有无原生动物,按肉足虫、鞭毛虫、纤毛虫分别记录。低倍镜下可分清此三大类,但无法鉴定种类。可在实验结束时,再吸出在高倍镜或油镜下鉴定种类。

生态学书籍

转自北师大资源学院生态论坛 01城市生态学、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书籍 中国生态旅游-走进大自然-高峻-2001 中国生态特色旅游-章采烈-1996 住区—绿色生态住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1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景观生态学-徐化成-1996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景观生态学-徐化成-1996 城市景观生态-董雅文-1993 城市植物生态学-冷平生-1995 城市生态学-于志熙-1992 城市生态学-杨小波吴应书等-2000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孔繁德等-2001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_10882127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承德市城市生态规划-薛兆瑞等-1993 城市生态调控方法-王如松等-2000 城市科学前沿丛书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张鸿雁-2000 城市绿地与环境-徐乃雄-2002 日本公共艺术生态-刘俐-2002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俞孔坚-1998 景观生态学-徐化成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傅伯杰等-2001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肖笃宁等-2001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夏云等-2001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张鸿雁-2000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周浩明等-2002 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杨桂华-2000 都市生态走廊-曹鉴燎等-2001 02动物生态学书籍 Ecological Entomology-Carl B.Huffaker INSECT ECOLOGY (THIRD EDITION)-Peter W.Price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指导-耿济国等-1991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群落生态学-庞雄飞等-1996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群落生态学-庞雄飞等-1996 动物污染生态学-杨明宪-1988 动物生态学-(日)伊藤嘉昭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一版-孙儒泳-1987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二版-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方法-高中信等-1992 动物生态学浅说-林育真-1982 动物繁群生态学-单国桢-1983

植物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测定 1. 实验目的 通过各检验方法的实际训练,使学生认识群落中不同种群个体空间分布表现出的不同类型(随机分布、集聚分布、均匀分布),掌握检验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类型的方法。 2. 实验内容、原理 分布系数法(扩散系数法):根据Poisson 分布具有方差与均值相等的性质,统计和检验野外调查数据。分布系数C x 的统计量为: x s C 2 式中:x —均值 S 2 —方差 若C x ﹤1,种群属于均匀分布; C x =1,属于随机分布);C x >1属于集群分布。采用 T 检验来确定C x 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的显著程度。 查表比较,若T ﹥t n-1,0.05 则认为C x 对1的偏离具有显著性。差异不显著时,可认为符合泊松分布(随机分布)。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皮尺、样方框、铅笔、野外记录表格、计算器。 4. 实验步骤 1. 选择所需研究的植物群落,根据最小面积法确定样地面积,一般草本植物可用10m×10m ,在所选样地再划分样方,草本可用1m×1m 。 2. 计数:将每一样方中待测植物的株数,记录在野外记录表格中,整理调查数据,并计算有关统计特征数。 3. 计算C x 值。 4. 说明 T 检验的结果,指出所测定种群的分布类型。 表1-1 样方植物统计表

实验二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1. 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数量特征和基本特征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了解,熟悉分析群落空间、时间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达到识别群落的目的。

图2-1 群落特征分析的步骤 2.实验内容 (1)样地选择与实地调查; (2)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样方框、测绳(或皮卷尺)、钢卷尺、方格纸、计算器、铅笔、橡皮、细铁针、记录表格、野外调查表格、剪刀、塑料、信封、标签、铁锹、铲刀、白布口袋、多种孔径的土壤筛、镊子、坡度仪或水平仪、电子天平、电热烘干箱、计算器。 4. 方法与步骤 4.1样地调查 (1)样地代表群落最小面积,样地应选择群落的典型地段,尽量排除人为影响,使其充分反映群落真实情况,代表群落的完整特征。 (2)草本群落样地面积应为100m2~300m2,灌丛样地面积一般为300 m2~500m2,森林样地面积则更大。样地轮廓以正方形、长方形为主。 (4)样地内随机设置3~5个样方,草本群落的样方通常为1m2,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个样方。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位置。 表2-1 群落样地调查表 样方号样地面积海拔高度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省市县镇(村);经度:纬度: 地形:坡向坡度 母岩与地质 土壤名称和性质(基岩、土层厚度、质地、A层厚度、颜色、pH反应) 群落特点(外貌、动态、结构等) 周围环境及群落小环境状况 4.2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测量 种类组成:仔细编制群落植物名录,应列入群落中所有种,植物种名按生活型排列。 群落空间与时间结构分析 a. 群落层片分析:群落层片就是群落生活型组成,计算各类生活型的百分率。 b. 群落垂直结构:按乔、灌、草、地衣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 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 【方法与步骤】 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观察行为。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 (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就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浅括。任何科学研究都包括两个层面,即如何思考和如何做。生态学研究需要先对自然界或实验室中的生态现象进行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再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综合,然后用数学模型找出生态学规律。最后本文就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学,研究方法,展望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ummary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on ecology. Any researches include two factors that are how to think and how to do. When studying ecology, we need to observe and record ecological phenomena, then analysis the data .Finally, use mathematical models to find the law of ecolog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prospect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research . Key words: Ecology, Methodology , Prospect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任何科学研究都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根据已有理论,提出科学问题。然和通过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收集数据,通过归纳法予以系统分析。再根据研究结果,演绎新的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判断这一过程成功与否。从50年代开始,生态学研究方法一方面趋向专门化,针对不同对象和问题,设计了各种专用的方法技术;另一方面是强调系统化,表现是为各类生物系统制定出生态综合方法程序。生态学研究的专门化与系统化同时并进,彼此汇合,是学科方法体系日趋成熟的标志。下面就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阐述。 一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 1 基本逻辑:归纳与演绎 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或然关系(即非确定性的相互关系)的推论过程。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到归纳法,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Francis Bacon是归纳逻辑的奠基人的《新工具论》(1620)。他提倡通过归纳事实,产生低级的理论,再由低级的理论上升到高级的理论,最后形成公理,从而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他的逻辑方法是对中世纪欧洲神学欺人自欺的演绎逻辑的反动,并且是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论。归纳法在现代数学中的代表是概率统计。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是超

生态学试验设计

第十三章生态学实验设计 生态学测量不仅必须具备足够的精度和准确性,而且应该在一个好的一般性实验设计框架下进行。因为随着野外实验的增加,工作中的困难和陷井也开始出现。 第一节、生态学实验与实验设计 1、生态学实验的3个阶段 ●实验设计 ●实验的实施 ●实验结果分析 2、概念:实验与实验设计 2.1 实验:实验是对一个假设的检验。 2.2 假设:就生态学来讲,假设是对生态格局与过程的一种解释。 2.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对实验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实验的一项技术,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实验和正确地分析数据,从而尽快获得优化方案。 2.4实验单元: 实验单元是生态学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是实验材料的最小划分,因而不同的单元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但实验单元不同于研究单元。下列研究实例中实验单元是什么? ●在一个火生态研究中,一块10ha的草地将被火烧,而另一块10ha的草地不加处理。生 态学家将在两块草地中分别测量50个1m2的样方。因此在该实验中,实验单元是? ●在一个植物种植实验中,要在上述两块草地中对50个1m2的小样方随机进行4种施肥处 理(无, N, N+P, N+P+K)。 ●为了检验树木的生长速度是否随海拔而降低,生态学家设计了一项沿海拔高度监测树木 生长的实验。 2.5 重复 重复即指在每一种处理中的实验单元数。实验统计中出现的假重复是指实验测量之间不独立,往往就是没有正确地确定实验单元所至。 2.6 实验指标 一组被测量用来反映实验单元状态特征的等级或定量指标。 2.7 实验因素——对实验指标值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类: ●可控因素:实验研究主要的调查对象; ●标示因素:一般不能轻易改变或选择的因素,即维持环境与使用条件的水平,但不 能选择水平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它们与可控因素交互 作用的关系。包括不同的时间、品种、设备、人员等;

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生态因子(光照强度)的综合测定 一、实验内容 1、测定不同种类树木树冠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盖度大小的树木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2、测定不同群落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群落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二、目的要求 1、了解测定光照强度的方法,并掌握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不同树冠内及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测定,认识植物和光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照度计、钢卷尺、皮卷尺、记录纸等。 2、事先选好被测树木和测试群落。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1、分组测定不同树冠内光的分布 在校园中选择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一株,分层测定树冠内的光照强度,分层时,层面必须与入射光垂直,同时测定树冠外的光照强度作为对照。每层重复测定6次,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树冠内外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2、分组测定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分布 选择两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在每一群落中随机设置3个样点(如群落上层、中层、下层),水平分层测定光照强度,每层重复4次,结果填入表2中,取平

均值,计算各层的相对光强。 表2 不同群落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五、实验报告及讨论 1、绘制不同树冠内光的削减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讨论有关树木补偿点的问题。 2、绘制不同群落中的削减曲线,并加以比较分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将光电池直接暴露于强光下,以保护其灵敏度。 2、光探头要准确地放置在测定位置,使光电池与入射光垂直。 3、每一次测定量程开关必须遵循从高档到低档的顺序,以免烧坏仪器。当屏幕显示“1”时表示过载,需将量程开关调高一档;当屏幕上的第一位数字为“0”时,需将量程开关调查低一档,以增加精确度。 4、每次用毕,及时关闭电门,以免使电流计受损。 5、温度与湿度会影响仪器的灵敏度,不能把照度计存放在潮湿或温度超过40℃的地方。 6、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显示屏左上角出现“LOBAT”字样时,需要更换电池。

环境生态学实验

08生物《环境生态学实验》4个实验 实验一浊度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一、实验原理 将水样与用硅藻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规定相当于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在1000mL 水中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A实验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1L容量瓶、 2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10ml量筒 B实验试剂 浊度标准液:(1)浊度 250 度的硅藻土悬浊液(2)浊度 100 度的硅藻土悬浊液 备注:浊度标准液配制 (1)称取10g通过 0.1mm 筛孔(150目)的硅藻土于研钵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调成糊状并研细,移至1000mL 量筒中,加水至标线,充分搅匀后,静置24h,用虹吸法仔细将上层800mL悬浮液移至第二个1000mL 量筒中,向其中加水至1000mL,充分搅拌静置24h。虹吸出上层含较细颗粒的800mL 悬浮液,弃去。下部沉积物加水稀释至 1000mL。充分搅拌后,贮于具塞玻璃瓶中,其中含硅藻土颗粒直径大约为 400um左右。 取 50.0mL 上述悬浊液置于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于 105℃烘箱中烘 2h,置于干燥器冷却 30min ,称重。重复以上操作,即烘 1h ,冷却,称重,直至恒重。求出 1mL悬浊液含硅藻土的重量(mg) 。 (2)吸取含 250mg 硅藻土的悬浊液,置于 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浊度为250 度。 (3)吸取100mL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浊度为100 度。 三、实验操作步骤 (1)浊度低于 10 度的水样: ①吸取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及 10.0mL 于 100mL 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配制成浊度为 0 、1.0 、2.0 、3.0、4.0、 5.0 、 6.0 、 7.0 、 8.0 、 9.0 和10.0 度的标准液。 ②取100mL摇匀水样于100mL比色管中与上述标液(11.1.1)进行比较,可在黑色底板上由上向下垂直观察,选出与水样产生相近视觉效果的标液,记下其浊度值。 (2)浊度为 10 度以上的水样: ①吸取浊度为 250 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及 100mL 置于 2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即得浊度为 0 、10、 20、 30 、40、 50 、 60、70、 80 、90 和 100 度的标准液,将其移入成套的 250mL 具塞玻璃瓶中。 ②取 250mL 摇匀水样置于成套的 250mL具塞玻璃瓶中,瓶后放一有黑线的白纸板作为判别标志,从瓶前向后观察,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产生相近视觉效果的标准液,记下其浊度值。 (3)水样浊度超过 100 度时,用无浊度水稀释后测定。 四、结果计算 水样浊度可直接读数 实验二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

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二、工具备品 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其基本步骤是: 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 (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 (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 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 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 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 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 一、样地基本概况 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 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 经纬度:坡位:半山腰 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 二、地质、土壤调查 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 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 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 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 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

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群落调查与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 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 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样地设置 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灌木层与草本层的调查分物种调查其平均高度、平均基径、覆盖度、数量等。层间植物可单独调查。 表1 群落基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者:调查日期: 样地编号:样地面积: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经度:纬度: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岩石、地下水位: 微地形、地被物:

生态学实验报告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 关键词: 0前言 1调查方法 1.1 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井冈山大学校本部医护室侧面湿地松地,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较陡,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1.2 植物资源调查: 乔木层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草本不包括野生种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1.3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p58 1.4 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90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p90 2 数据整理 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85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

下: 多度:样地内各植物种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占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体数×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于样方的次数。 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之和×100% 显著度:某一物种的胸高(1.3m )断面积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100% 盖度:某物种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占所有物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所有物种密度之和×100% 重要值: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本调查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 指数、Shannon-Weiner 指数和Pielou 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 ),即出现在样地中的物种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 样性测度方法。 树种优势度即Simpson 指数(D ),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其集中 性高,即多样性程度低。计算公式为: 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einer 指数(H ’):表示多样性的信息度量,用来 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从,它将属于哪个种是不定的该指数的直观意义是:可预测从群落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个体物种的不定度,物种的数目越多,个体分布越均匀,此物种的不定度越大。 ∑=-=s i i i P P H 1ln

生态学综合实验讲义

生态学综合实验讲义 (试用)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9月

目录 生态学实验室规则 1 实验一人工熏气对植物叶片pH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 实验二玉米对不同浓度重金属的吸收.. 5 实验三土壤中全磷的测定 7 实验四土壤中全氮的测定11实验五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农药或重金属污染 15 实验六校园植物群落调查 19 附录 1 群落调查样方总表 24 附录 2 群落调查样方分表 25 附录 3 细胞核微核监测技术参考详细操作步骤参考 26 附录 4 生态学实验简易操作流程——黑板板书 31

生态学实验室规则 1. 学生按3-6人分组,坐定后不再变动,以便进行考勤、实验操作检查和值日安排。 2. 学生按规定的分组时间按时上课,迟到超过半小时为旷课一次。旷一次实验课,本门实验课不及格。因实验课不能为个别学生单独补上,故学生不能请假(重病和特殊事情除外,但需事先经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同意,或事后持医院病例证明及辅导员确认后方可)。 3.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提前完成实验者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保持室内安静。 4. 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野外实验时,必须听从安排和注意安全。 5. 要节约使用药品、水、电、气等,要爱护仪器和实验室设备。设备、器皿发生人为损坏,要按学院有关规定予以登记和赔偿。对于精密仪器,用后应填写使用记录,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教师。 6. 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工作区的整洁。纸屑只能丟入废物缸(盆)内,不得丢入水槽,以免堵塞。重金属消解和测定的废液应该统一收集在废酸箱中,不能够直接在水槽中清洗,以免管道腐蚀漏水。实验完毕后,应将所用器具清洗干净并有序地放入柜中锁好,擦干净实验台面。 7.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实地记录在笔记本上。根据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8. 对实验内容和操作规程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但实施前一定要与指导教师商讨,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7. 实验室实行轮流值日生制度。实验结束后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包括拖地,整理和擦干净试剂架、通风橱、台面,清理废物和废液,关闭水、电、气开关和实验室门窗。 生态学实验室 2015年9月

14《园林生态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长春大学 《园林生态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园林专业) 编者:王晓红 长春大学园林学院 2016年9月

实验一阴生叶与阳生叶的比较观测 一、实验目的 通过阴生叶与阳生叶的比较观测,使学生掌握光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即光的生态作用。 二、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观测,学会仪器的使用,比较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三、实验原理 绿色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导致植物的适光变态,即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性。 叶片是直接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对光有较强的适应性。由于叶片所在的生境光照强度不同,其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称为叶片的适光变态。强光下发育的阳生叶与弱光下发育的阴生叶在叶型、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四、实验所用仪器 光强测定仪(光度计)、显微镜、放大镜、叶片厚度仪、叶绿素测定仪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 1. 叶片的采集: a.不同植物不同光照环境下的叶片采集; b.同一植物不同光照环境下的叶片采集; c.同一树木上的不同部位的叶片采集。 2. 观测比较所采叶片的厚度、质地、颜色、光亮度、手感等特点,须用放大镜、叶片厚度仪辅 助观察。 3. 利用显微镜观察比较阳生叶与阴生叶的气孔数量、角质层厚度等形态特征。 4.利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绿体数量。 5.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填入表中。

六、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不要损害仪器,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观测结果 七、实验预习要求 弄清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步骤。 八、数据处理 对记录观察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写入实验报告中。 九、实验报告要求 要求写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最后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二不同环境下光照强度测定及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 影响观测 一、实验目的 学会光照强度的测定方法,掌握光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即光的生态作用。 二、实验要求 1)测定时间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观测。 2)要求学生认真观测,学会仪器的使用,比较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绿色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导致植物的适光变态,即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性。 四、实验所用仪器 光强测定仪(光度计)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 ⒈选择测定地点:可选择校园林阴下和校园空旷地。 ⒉光照强度的测定:利用光强测定仪分别观测校园空旷地(树冠外)、校园林阴下的光照强度, 并将所测结果及时记录,填入表1中。 表1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照强度 3. 观察

生态学实验内容(教案)

实验一、大气环境污染物含量的测定 一、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实验原理 通过空气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μ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二)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滤膜),镊子,恒温恒湿箱,精密电子天平。 (三)实验步骤 . 采样 ()每张滤膜使用前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将选好的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取出滤膜,内称完,记下滤膜重量()(精确到)。 ()在选定的样点,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将滤膜“毛”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仪器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仪器使用说明书5.3.9。 采样开始时间:仪器使用说明书5.3.10。 采样持续时间:仪器使用说明书5.3.11。 流量:仪器使用说明书5.3.13。 ()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开始采样至第二天:结束。记录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同时读取现场气温和气压。将有关参数记录在表中。 数据记录方法 查询:当仪器处于采样状态,按查询键,可查出各采样参数;采样结束,停机,按查询键,可查出各采样参数。 打印:仪器可连接打印机,输出和打印数据。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

表面光滑的纸袋中。 . 样品测定 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平衡,然后称重,内称完,记录下滤膜重量()(精确到)。有关参数及结果记录在表中。 (四)结果计算 (-)×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 式中:为采样后的滤膜重量();为空白滤膜的重量();为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 表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 监测点监测点监测点监测点 日期 时间 滤膜编号 采样标况流量() 累积采样时间() 累积采样体积() 采样前滤膜重量() 采样后滤膜重量() 样品重 作业: 1.测定校园不同地点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生态学实验的方案(元素类)

生态学实验方案(元素类)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前言 为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提高效率,规范实验方法,制定此实验方案。 本实验方案是在中科院南土所及田大伦教授研究的基础上,经多次实践检验,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完善而成,可确保其正确指导性及实际可操作性;实验步骤在保证完整充实的基础上,力求简化、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对容易忽视或误操作部分予以划线突出显示。 由于个人研究范围限制,本材料重点偏向于土壤/植物元素测定,未涉及其他方面,如水、微生物等,希望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支持补充!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目录 1.土壤/植物有机碳测定 2.土壤/植物全氮测定 3.土壤全磷测定 4.土壤速效氮测定 5.土壤速效钾测定 6.土壤速效磷测定 7.土壤硝态氮测定 8.土壤铵态氮测定 9.待测液制备 10.大量元素测定 11.微量元素测定

土壤/植物有机碳测定精简 (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 1:溶液配制 (1)1mol/L 重铬酸钾:重铬酸钾105度烘干2小时,用1L 烧杯称取49.04g ,搅拌完全溶解,容量瓶定容1L ; (2)0.5mol/L 硫酸亚铁:用1L 烧杯称取140.0g 硫酸亚铁溶于400ml 水中,加15ml 浓H 2SO 4,冷却后容量瓶定容1L ; (3)硫酸亚铁标定:抽取重铬酸钾10毫升放入三角瓶中,加10毫升水,加浓硫酸3毫升和指示剂2滴,用硫酸亚铁溶液标定,M FeSO4 =(1.0×10)/V FeSO4 . 2:实验步骤 (1)用500毫升三角瓶称0.5g 左右土样(精确到0.0001)(植物样品0.0200g ); (2)加入10 毫升重铬酸钾溶液,摇晃均匀; (3)加入20毫升浓硫酸 ,小心摇晃均匀;(小心缓慢加;可以用25毫升量筒) (4)静置30分钟; (5)加入220毫升蒸馏水; (6)加3-4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滴定,橙黄至蓝绿至终点砖红;记录硫酸亚铁体积; 3:结果计算 C 有机碳(%)=%10033.1003.0100.100???-??泥土干重 )(V V V [V 0 :滴定空白用去FeSO 4体积(一般20毫升左右);V :滴定样品用去FeSO 4体积;] 土壤/植物全氮测定精简(凯氏定氮) 1:溶液配制 (1)混合加速剂:硫酸钾: 硫酸铜:硒粉=100:10:1混合研细,过80网筛; (2)指示剂:0.5g 溴甲酚绿和0.1g 甲基红溶于100毫升酒精; (2)40%氢氧化钠:一瓶500g 氢氧化钠溶于1250毫升蒸馏水;(无需称量) (3)20g/L 硼酸:20g 硼酸溶于1L 水中;加上述指示剂10毫升; (4)0.02mol/L 盐酸:84毫升浓盐酸稀释至1升配置1mol/L 盐酸;取1mol/L 盐酸20毫升稀释至1升,即0.02mol/L ; 2:实验步骤 (1)称土2g (植物是0.02g )(精确万分之一)至凯氏管;加2g 左右加速剂(无需精确);加5毫升浓硫酸(植物是3毫升);(做空白2份,不加土,其他均同) (2)消煮:380度150分钟;(开机长安最左侧按钮几秒钟,闪动界面,设置成150,其他任何参数勿动!水龙头打开) (3)蒸馏:开机,选择自动,参数设置,逐项修改;稀释水10毫升;硼酸20毫升;氢氧化钠30毫升(植物20毫升);时间4:30;淋洗水5毫升;关防护门,确认开始; (4)滴定:0.02mol/L 滴定,蓝绿至无色,微红终点,记录盐酸体积; 3:结果计算 N(%)=100014.0)(0???-烘干土重 C V V [C 为盐酸浓度;V 为滴定盐酸体积;V 0为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