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马原资料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原资料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讲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

对它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唯物、唯心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

(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它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怀疑人类的认识能力,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以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2)阶级根源——落后阶级的需要和宣扬(3)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认识的某一方面、环节、过程片面地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3、怎样理解马哲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从社会作用上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

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

理论难点1、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1)错误。

(2)一元论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

唯物论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3)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精神)和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物)。

唯心论也是一元论,此题说法以偏概全。

2、马哲是科学之科学。

(1)错误。

(2)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私人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私人整理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单选重点1哲学的基本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

普通点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主观唯心主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理是天地万物之根”---------客观唯心主义。

“水是万物的本原,火是万物的始基,天地万物有土金木水火构成,世界有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静止绝对化-----------形而上学。

没有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精心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精心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章精⼼总结第⼀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世界是统⼀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的内容①、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性的问题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性的,意识是派⽣的、第⼆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唯⼼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性的,物质是派⽣的、第⼆性的哲学属于唯⼼主义②、思维和存在的同⼀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哲学上属于认识论的问题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3)、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主义(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的全部问题。

世界存在的状态: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盾。

形⽽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的,静⽌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盾的存在。

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对⽴中,⼜交织着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对⽴。

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对⽴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对⽴。

2、世界的本质问题上⼀元论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对⽴(1)、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性问题①⼀元论:承认世界的统⼀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个共同的本质和本原,这种哲学就是⼀元论唯⼼主义⼀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于精神。

主观唯⼼主义:把⼈的主观精神(⼈的感觉、经验、⼼等)夸⼤为唯⼀的实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存在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和特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独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6.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7.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8.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原元,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发展与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或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体现?)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5秋)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5秋)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泰山日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who)
——庄子
运用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
•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过了很 长时间仍不归还,邻人只好前去讨账。欧布 里德洋洋自得地说:“不错,我是向您借过 钱。不过,您应知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 我,你凭什么叫现在的我替过去的我还账 呢”?邻人一听,火冒三丈,操起棍子把他 狠狠打了一顿。欧布里德恼羞成怒,要告官。 邻人笑道:“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 我不是此时的我,因此我并没有打你呀。”
• (3)“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有合理之处, 表明“过去”不同于“现在”,“我”已发生变 化,体现着运动的绝对性;但是,“我”仍然是 “我”,依然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保持着质的稳 定。既然“我”仍然是“我”,那就有还账的义 务,毕竟,人的历史不能彻底割断,不能绝对否 定。
• (4)借口“我”已变化而彻底割断、绝对否定过 去,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观点,相对主义必然导致诡辩论。显然,欧布里 德就是一位相对主义者,而邻人痛打欧布里德之 后予以否认的理由,也是相对主义的,这不过是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评: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 物质范畴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
理论意义: 的哲学概括。
P24-25

马原试题第一章

马原试题第一章

马原试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一章一、判断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凡是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对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对一切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世界是精神的。

错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观念”的产物。

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康德的先验论。

错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错“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错唯心主义是一元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必须坚持,已过时的个别理论要修改。

对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错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对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对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对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错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对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一因多果。

错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对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对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对意识的本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错人的大脑是自我感觉的产物。

错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和宇宙万物。

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对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对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唯物论和唯心主义。

对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1(1)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认识世界A改造世界B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这两大类现象和活动都涉及一个问题是:即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注意两个方面:1、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性2、哲学基本问题的多样性拉斐尔《雅典学园》1、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性两位思想家象征了西方哲学史的两大传统:唯物VS唯心之争柏拉图:抽象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现实经验2、哲学基本问题的多样性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即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三大唯物主义&两大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哲学基本问题不同回答产生的哲学流派宇宙的奥妙千差万别的世界背后,共同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物质二、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论物质范畴:世界的本源归于一种特别的物质古希腊 泰勒斯:水是万物 本源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源中国:水木金火土古人处理物质与意识时常不分家重物落地,因为重物想家。

2、近代机械唯物论物质范畴:科学大革命,哲学观发生了巨变,将宇宙比喻成精准的钟那么,问题来啦:我的精神世界如何安放?……←前一个神经状态←神经冲动←肌肉运动←喝茶↓人的自由意志何在?如果这个宇宙,只是放映一部预先拍好的电影,虽然情节精彩,但结局已经注定,那我们这个宇宙还有什么意义呢?--------- 卡尔波普尔近代机械唯物论将意识彻底消灭了…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列宁对物质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三、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之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之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三、可知论 VS 不可知论•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是→可知论•不是→不可知论三、可知论 VS 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认识的顺序不同•认识的结果相同三、可知论 VS 不可知论•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是→可知论•不是→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者几种实物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原子等粒子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实在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主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客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可知论:有同一性(即意识可以认识物质)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即意识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认识物质)01划分标准:世界是怎样存在的?02四、辩证法 VS 形而上学何为形而上?•Metaphysics•翻译为:在物理学之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可道,非常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简答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的本质是:(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3. 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普遍性。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 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二、论述题1.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 题。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 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 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 可能实现。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 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 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 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 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 础。
费尔巴哈说:“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
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 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 如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 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 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
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他们的思想看到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飞鸟之景, 未尝动也。
惠施
形而上学
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
形而上学的错误恰似刻舟求剑者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1)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2)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3)多元论: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一元论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物质 或精神
一元论
唯物主义
一元论
唯心主义
一元论
二元论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 和精神。
笛卡尔
多元论
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
世界 金 木 水 火 土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练习题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BDE
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 了(真题)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练习题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CD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练习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 本点在于( ) (真题)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C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练习题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问题是(C ) (真题)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认为精神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精神第 一性;物质是精神的 产物或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
唯 心 主 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王阳明(守仁) 1472~1528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 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世界观是怎样成为哲学的呢
1)在于实践
2)社会分工的出现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
理论化
世界观
世界观
系统化
哲学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不等于说人人 都具有哲学思想,个个都是哲学家。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 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 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 题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 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 个基本派别。
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 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 不可知论。
(三)哲学的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①定义: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 质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就是唯物主义。 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
“哲学是灵魂的医生,它卸去虚无的烦恼,把 我们从欲望中解放出来,并消除了恐惧。” ——西塞罗
哲学不是宗教,却能给人以信仰 哲学不是科学,却能给人以真理
哲学不是艺术,却能给人以美感
哲学不是道德,却能劝导人向善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
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在汉语 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 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 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然而,这 并不足以表明哲学的实质。哲学作为一门学 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 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理论 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辩证法 dialectics
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 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2)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有两个含义:一是“物理学之后”, 即哲学。另一个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 即主张事物是孤立存在和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在哲学中的地位这一合理性,但没有明确这 一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 格 斯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有两个方面: 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 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 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 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 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 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 可能性。
休谟 康德
(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 世界本原问题, ↘唯心主义 世界观的 ↗ 世界“是什么” 基本问题 ↘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辩证法 ↗ 世界“怎么样” ↘ 形而上学
一,什么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观世界,就是人们对于生活
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根本看法。即: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 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 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观的形成
人类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等物
质资料,就必须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生产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的自然界, 也要逐步积累对自己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认 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诸如人类同周围世 界的关系,包括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 物之间的联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 用等问题的看法。这些根本的观点、根本的 看法就是世界观。
马克思
恩格斯
(2)唯心主义
主就哲第坚界意凡① 义是学一持的识是定 。唯观性意本是认义 心点的识原世为 , ,
② 唯 心 主 义 两 种 基 本 形 式
*主观唯心论:人 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 产物。 *客观唯心论:物 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 类、超自然的“客观 精神”派生的。
唯心主义
培根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 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 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 质的共同属性。
局限性
形而上学性
盲人摸象
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把唯物 论和辩证法有 机结合起来, 创立了辩证唯 物主义;把辩 证唯物主义运 用于考察人类 社会发展,创 立了历史唯物 主义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发动一次 震撼人类思想史的革命
关键就在于,他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
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 和历史观的统一.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使得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真正建立在科学理论 的基础上。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事先
“绝对观念” 是世界的主宰
朱熹
黑格尔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 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观点, 就是可知论。
(2)不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没 有同一性,主张世界不可以认识或不可以完 全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不可知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自然界
认为物质 是世界的本原, 坚持物质第一 性;精神是物 质的产物或表 现。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 理解为自然界 中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 态,如水、火、 气等。
五行图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洛克 拉美特里
恩 格 斯
哲学不是世界之外 的遐想,而是现的
智慧.
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