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声调平仄
历代名人名字音调规律

历代名人名字音调规律
一、关于平和仄
今天的四声又和古人的四声不同,汉语拼音的四声是:1、2、3、4声。
古四声中的平声就是“平”,今天四声的平是1、2声。
古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三种:上、去、入。
今天四声的仄声是3、4声,3声相当于上声,4声相当于去声,入声目前仅仅在一些方言里存在,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
所以今天的人起名字如果注意四声的话,当然是按照汉语拼音的四声。
例如:郭子仪,古四声来看是:仄仄平;今天四声是:平仄平。
因为郭在古韵中是入声,在今天是阴平(1声),所以今古是不同的。
不过在南方很多地区依然保留了入声,他们的发音又和普通话不同。
因此可能会有些名字用方言叫就很好听,但是用普通话就会比较拗口。
二、金庸小说人物的平仄
金庸小说中的名字,当然要用普通话来阅读了,其平仄如下:
张无忌、平平仄
周芷若、平仄仄
王雨嫣、平仄平
木婉清、仄仄平
这四个名字很注意平仄的搭配,所以读起来很好听。
另外,任和令的发音,用作姓氏的时候都是平声:rén、líng 。
所以:任盈盈、令狐冲,都是平平平。
是不是读起来有点别扭?任我行,古韵:平仄平,今韵:平仄平,读起来都比较舒服。
任,在生活中已经多数读作4声了(去声),我有个同事就是姓任,我见过的所有人都念做4声。
《笑我江湖》的电视剧似乎是读作rèn盈盈、lìng狐冲,这样就是仄平平,读起来就声调的变化,就好听一些。
以前港台电视剧或者说粤语怎么念,老街就记不清楚了。
唐朝有个诗人叫做令狐楚,平平仄,也有声调的变化。
姓名声调平仄

姓名声调平仄
一、四声与平仄:
1、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明朝释真空的《玉阴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2、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的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为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但有些地方的方言仍保留“入声”。
如: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北方的某些地方(山西、内蒙古),还有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持入声这一调类。
二、起美名要平仄撘配,声调铿锵: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起名也用声调平仄,因为平声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较短的,他们就形成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名字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致于单调,才能声调铿锵。
人的名字是一首最短的乐曲,是八字命局的音谱乐章,谱写的好坏(与字的协调平衡)能直接影响命运的质与量。
在起名时需注意事项:
不能一平到底这叫“孤阳不生”。
不能一仄到底这叫“孤阴不长”。
男性最后一字宜平声,会阳刚。
女性最后一字宜仄声,会柔顺。
人名与平仄

人名与平仄作者:谭汝为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汉语的声调,指语音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
现代汉语声调分为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声又可归为两类: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平声的特点是“扬”,读来语调平缓,可拉长但不变音;仄声的特点是“抑”,发音较短,不能拉长,语调曲折。
历史人物并称的排序,平声者居前,仄声者列后的居多。
例如:屈宋(屈原/宋玉)、刘项(刘邦/项羽)、嵇阮(嵇康/阮籍)、颜谢(颜延之/谢灵运)、韩柳(韩愈/柳宗元)、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对于初唐四杰,自杜甫“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之句出,一直按照这种近体诗平声开头的律句格式排列,不过是为了容易上口,根本不含有长幼、尊卑、优劣的意思。
唐代四大山水诗人“王孟韦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曲四大家“关王马郑”(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三国蜀汉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都是按平起律句的格式排列的。
不僅古代,现代亦然。
例如解放战争时期各野战军高级将领的并称:刘邓(刘伯承/邓小平)、彭贺(彭德怀/贺龙)、陈粟(陈毅/粟裕)、谭许(谭震林/许世友)等,也是这种先平后仄的排序。
古典小说戏曲里,成双配对的人物,姓名排序也多遵循“平声居前,仄声列后”的规则。
例如《水浒传》押解林教头的两个解差:董超∕薛霸;梁山寨主宋江的两个护卫:吕方/郭盛;《铡美案》包公的两组部下: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说岳全传》岳元帅的贴身护卫:马前张保/马后王横;《杨家将》杨延昭的两员部将:孟良/焦赞;《红楼梦》林黛玉的两个丫鬟:紫鹃/雪雁,也都如此。
如果两人的姓氏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就要按照时代先后以及师承关系等因素排序了。
如孔孟(孔丘/孟轲)、管乐(管仲/乐毅)、李杜(李白/杜甫)、程朱(程颢/程颐/朱熹)、苏辛(苏轼/辛弃疾)、康梁(康有为/梁启超)等。
姓名中的音韵规律

姓名中的音韵规律在汉字文化传统中,姓名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
取名字时,人们往往会考虑到字义的寓意以及音韵的和谐。
其中,音韵规律是指姓名中的音节在发音上的协调与美感。
本文将探讨姓名中的音韵规律,并解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 姓名中的声母和韵母在汉字拼音中,一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
声母是指发音时呼气流经声带产生的初始声音,而韵母则是指声母之后的元音和鼻音部分。
形成姓名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声母和韵母相互搭配,以达到音韵的和谐美感。
例如,一个姓氏为李的人,可能会给孩子起名为李林。
其中,“李”为声母l和韵母i的组合,“林”为声母l和韵母in的组合。
声母相同,而韵母略有差异,使得姓名整体听起来韵律流畅,美感极佳。
2. 姓名中的平仄规律平仄规律是指姓名中音节的重音和轻音排列方式。
中文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根据声调不同,音节会有轻重之分。
才艺浩然,姓氏与名字中的音节平仄规律应当协调。
平仄搭配恰当的姓名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能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之美。
比如,“郑婷”这个名字,其中的“郑”是平声,而“婷”是轻声。
平声和轻声交替出现,使得这个名字的音节平仄规律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 姓名中的整体谐音与平衡除了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以及音节的平仄规律外,姓名还要注重整体谐音与平衡。
一个好的姓名应该是既容易被人记住,又能够在听起来流畅自然的同时,展示出一种美感。
例如,“张骞”这个名字,无论是姓氏还是名字,都是两个音节的简洁组合。
同时,张骞的谐音为“张前”,前者传达出了蓬勃向前的精神,与中国古代著名的探险家张骞的形象相得益彰,形成了谐音与意义的有机结合。
总结起来,姓名中的音韵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艺术。
在选择姓名时,我们需要考虑声母和韵母的搭配、音节的平仄规律以及姓名整体的谐音与平衡。
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儒雅的内涵,也将名字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品。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姓名中的音韵规律的重要性,并在取名字时加以注重。
这样,我们的名字将更具文化内涵,也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起名平仄法则

起名平仄法则起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意味着人们将用一个新的标签标记并代替传统的字号称号,以表示一个人的地位、身份和职业。
而在古代,起名也有其讲究之处,尤其是从平仄角度考虑,以保证名字的押韵美观。
平仄是一种经典的古代押韵规则。
简单说,它是以一定的音律原则来确定一句话中平、仄、半仄字的顺序及数量。
据古代典籍《说文解字》记载,一句话的韵脚(韵律的最后一音)一定是仄言,平仄应采用“一仄二平”的套路,四字词也按“一仄三平”的方式组织;每两个字之间也应有所维持,以尽可能地使句子和谐、有序。
因此,在起名时,也可以采取平仄规则。
就拿一般男性来说,可以根据一定的押韵规律,将字数较多的男性名字按照“一仄三平”的标准组合,譬如乔克、苦乐、童友等。
甚至,男性起名时也可以采用更长的六字词,如英梅朋友、青绿深藏等。
而女性的起名则可以更多样化一些,可以根据本人职业、生活和性格等特质加入一定的押韵原则,使其名字更加优美而高雅。
譬如米娜、阿文之类,都是押韵古雅的名字。
在汉语中,字的音节(仄音、平音)也称为“声调”。
古人对声调的要求也很严格,押韵的时候,要注意字的声调要符合统一的格式,以免影响押韵的美观。
因此,要注意使用相同平仄的字。
起名时,还可以从词语谐音的角度去考虑。
古代的押韵文章,一般都会选择相似的音调,而不仅仅是同一音调。
譬如“花和雪”和“鸟朝月”,虽然全部采用仄音,但是谐音却不相同,甚至可以互相对称,使得音乐更加优美。
古人在起名时也有一定的习惯,比如选择双音节(即双字)来表示平仄,尤其是在“一仄三平”的句式结构中,这样可以使句子更加对称、优美。
另外,也可以选择音节相同但意义不相干的词组来起名,比如“梦露”和“春风”,就可以把一句话的句式做得非常美观。
总而言之,起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平仄的角度,声调的要求,谐音以及古代的习惯等。
起名就像拼图一样,只有有机组合好各类碎片,也就是一些美好景物、生活场景,以及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才能起出一个押韵、符合语义和历史传统的名字,给后代传承。
起名音韵三注意

起名音韵三注意
起名乃人生大事,凡人必会起名,姓名是会伴随人一生一世的,不仅仅是一个体生命的简单代称,还代表了许多更本质的内涵,包括品格、职业、出身、文化程度、形象、社会地位,乃至优点和缺点。
可是有人认为起名是件很简单的事,翻翻字典找俩字搭上不久行了吗?事实上这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可以说是一门学问。
要想起好名字,中华命理风水网首席预测大师高勇强跟大家谈谈起名应该注意的三大事项。
注意字音的选择(1)避免姓和名声母和韵母相同。
例如:“汪”(wang)是由“乌”(W)昂(ang)所拼写成的,取名时不宜为“汪文威”(wang wen wei)三个的字母相同,读起来很不顺口。
“包波帮”也犯了同样的毛病。
如果将两个名字互换一字,改成“汪伯威”和“包文帮”或“汪文威”和“包伯威”,便动听得多了,相邻两字的声母尽量避免相同,读起来才上口。
同样的,韵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2)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句音。
例如:李恩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3)避免姓名的平仄声相同。
现代汉语不讲平仄,以四声论之。
所谓四声是指平、上、去、入。
例如:柳景选三个字全是上声,读起来很绕口,便不如柳敬官好听。
张书襄都是平声,便不如柳敬官好听。
张书襄都是平声,便不如张叔向好听。
纪仲宪都是去声,不如纪忠贤好听。
转载/
详情/article.php?id=4592。
平仄常识——精选推荐

平仄常识平仄[píng zè]平仄,是中国诗词中⽤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有⼀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声消失,⼊声归⼊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中⽂名平仄外⽂名level and oblique tones别名侧声解释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的韵律。
平声平声(阴平、阳平)快速导航平仄简表与四声关系辨析普通话吴语潮汕话粤语九声后记姓名中的平仄⼯作原理平仄新论平仄⽬的易误⽤起源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三声。
传统按传统的说法,明朝释真空的《⽟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简表五律平起:⾸句第⼀第⼆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句第⼀第⼆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句第⼆字必⽤平声七律仄起:⾸句第⼆字必⽤仄声对联:(联尾)上仄下平[1]五绝【1】五绝平起⾸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绝平起⾸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绝仄起⾸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1】七绝平起⾸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2】七绝平起⾸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3】七绝仄起⾸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绝仄起⾸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五律【1】五律平起⾸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律平起⾸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律仄起⾸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律仄起⾸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1】七律平起⾸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律平起⾸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律仄起⾸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律仄起⾸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声字。
复姓起名平仄法则

复姓起名平仄法则起名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一个好的名字不仅能够代表个人的特点和品格,还能为个人带来好运和吉祥。
而当我们选择复姓起名时,要考虑到的因素更多,因为复姓在起名中具有独特的属性和影响。
复姓起名平仄法则,即以平仄格律为基础来进行复姓起名的一种方法。
平仄格律是指诗词中字音的平仄规则,平指平声,仄指仄声。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加韵味深长,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在复姓起名中,平仄法则也同样能够起到精准定位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首先,复姓起名平仄法则要求我们注重平仄的匹配。
在复姓起名中,姓氏是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而名字则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喜好进行选择。
平声姓配仄声名,仄声姓配平声名,平调姓适合仄声名,仄调姓适合平声名,这是复姓起名平仄法则的核心原则。
通过平仄的搭配,可以使名字更加和谐,给人以舒适和美好的感觉。
其次,复姓起名平仄法则要求我们注重名字的意义。
在起名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平仄的匹配,还要深入挖掘名字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一个好的名字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能够体现个人的品质和追求。
而在复姓起名中,名字的意义更加重要,因为复姓已经为名字定下了一个基调,我们需要通过名字来突出个人的特点和价值。
再次,复姓起名平仄法则要求我们注重名字的音韵。
名字的音韵是指名字的声调和音节的搭配。
在复姓起名中,要选择音调和谐、音节流畅的名字,以增加名字的美感和韵味。
同时,名字的音韵也与姓氏的音韵相呼应,通过音韵的统一性,可以使整个名字更加和谐和统一。
最后,复姓起名平仄法则要求我们注重名字的独特性。
一个好的名字应该是与众不同的,能够在众多名字中脱颖而出。
在复姓起名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特殊的字词或者独特的组合方式来增加名字的独特性。
这样的名字不仅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够体现个人的独特魅力。
总之,复姓起名平仄法则是一种以平仄格律为基础的复姓起名方法,通过平仄的匹配、名字的意义、音韵的搭配和名字的独特性,来为个人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声调平仄
一、四声与平仄:
1、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明朝释真空的《玉阴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2、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的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为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但有些地方的方言仍保留“入声”。
如: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北方的某些地方(山西、内蒙古),还有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持入声这一调类。
二、起美名要平仄撘配,声调铿锵: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起名也用声调平仄,因为平声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较短的,他们就形成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名字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致于单调,才能声调铿锵。
人的名字是一首最短的乐曲,是八字命局的音谱乐章,谱写的好坏(与字的协调平衡)能直接影响命运的质与量。
在起名时需注意事项:
不能一平到底这叫“孤阳不生”。
不能一仄到底这叫“孤阴不长”。
男性最后一字宜平声,会阳刚。
女性最后一字宜仄声,会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