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例说音调和音色的区别 专题辅导
如何区分音调与音色的不同

如何区分音调与音色的不同作者:王晔(学校:鹿峰中学邮编:215300)摘要:很多同学在学完《声现象》一章后,对涉及到音调与音色的一些判断题难以定夺。
今天,我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二者的异同,并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大家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正文:音调、音色和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其中音调和音色的区别是本部分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容易将二者混淆。
一、音调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如长度、松紧、大小、多少、厚薄)改变其频率,从而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用细棒轻轻敲装有水的玻璃杯,由于杯中的水量不一样,其振动频率不一样,音调是不同的。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
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一般说来,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女子声音的音调比男子高。
在小提琴的四根弦中,最细的弦,音调最高;最粗的弦音调最低。
在键盘乐器中,靠左边的音调低,靠右边的音调高。
二、音色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
一般来说。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如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就不同,其音色是有差别的。
音色英文叫musical quality,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
同样的音量和音调配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度和亮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觉一样。
我们知道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其中音调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频率高的音调高,频率低的则音调低。
而音色较复杂,这是因为一般物体发声时往往会有多个频率的声音同时发出,其中频率最低的声音叫基音,它的频率就决定了物体所发声音的音调;其他频率声音的强度都比基音弱,频率都是基音的整数倍,我们把它们叫做泛音。
音调、响度和音色——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2.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测量方法;3.能够分辨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二、教学内容1.音调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响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3.音色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定了解和直观感受。
2. 音调的概念和测量方法(1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解释音调的概念,即声音的高低。
然后,介绍音调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频率计或音叉等工具来测量声音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
3. 响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响度的概念,即声音的强弱。
接着,教师讲解响度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声级计或比较试听等方式来测量声音的强弱。
4. 音色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音色的概念,即声音的质地。
然后,教师介绍音色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或比较试听等方式来测量声音的质地。
5.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调节乐器的弦长、管道的长度等方式改变乐器的音调和音色,并使用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测量声音的响度和音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和区分这些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感受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些物理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工具,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的结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加深了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教案注重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同时,通过导入和总结归纳,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促进了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初中物理第二册: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案例二

初中物理第二册: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案例二响度和音色教学案例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音乐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音乐的好听与不好听,让人的心情会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了解音乐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些概念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
本文将阐述关于初中物理第二册: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案例二的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章内容,了解音乐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基本概念;2、熟练地使用频率、光响度单位,了解声强、功率、声级、分贝单位并能运用;3、通过实验和训练,掌握不同频率音的听觉效应和语音中的音高、音量的变化;4、掌握如何使用仪器测量音效,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能初步识别音色,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基本概念;(2)频率、光响度单位的使用;(3)不同频率音的听觉效应掌握;(4)仪器测量音效的方法和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1)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2)缺乏实践检验的题目理解及解题能力提高。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开始首先是老师通过PPT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概念的基本定义和相互之间的关係。
这里可以将音调理解为音高,比如很多人对于高音会产生高兴愉悦的感觉。
响度比较容易理解,就是音量的大小。
音色比起前面两个概念就会复杂许多,因为本来相似的音可能是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有了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介绍,下一步需要做的将是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和思考,以理清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除此之外,老师还会引入高中物理中的部分知识,代表音效的功率、声强、声级和分贝等知识点,为下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做好基础铺垫。
接着,就是学生自己的实践了。
所谓实践,也不过是用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去做几个简单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或者困惑的地方,这时候老师的辅导和解答就格外重要了。
物理教案-音调

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目标:1.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能够区分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重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教学难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应用。
第一章:音调1.1 音调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钢琴、笛子等。
2. 讲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1.2 影响音调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调。
2. 讲解:音调受频率的影响,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第二章:响度2.1 响度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响度的声音,如大声说话和轻声细语。
2. 讲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决定。
2.2 影响响度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响度。
2. 讲解:响度受振幅和距离的影响,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第三章:音色3.1 音色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色的声音,如钢琴和小提琴。
2. 讲解: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和谐波组成决定。
3.2 影响音色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
2. 讲解:音色受波形和和谐波的影响,波形和和谐波的组合不同,音色不同。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色与波形和谐波的关系。
第四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系4.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系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2.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4.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在音乐、语音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专题四《声现象》(北师大版整理版)

专题四《声现象》知识树1.音调、响度与音色区别物理中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而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但生活中声音高低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指响度,有时指音调,含义不同.【例1】在音乐会上,一男中音独唱,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解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音调低;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音调高.男中音发声浑厚有力,响度大.答案 C.关键音调高低与发声体结构及材料有关;联系生活经验去感知.举一反三1.1 拍西瓜时,根据发出声音的不同,就能区别生瓜与熟瓜.1.2 挑选瓷器时,人们常轻轻敲击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是根据()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2.声速、光速,物体运动速度综合问题通常情况下声速为340m/s,光速为3×108m/s,如若在同一问题中声光同时发生(如打雷)则光传播到观察处时间比声传播过来时间短得多.【例2】 一位同学看到远方闪电开始计时,过了t 时间后听到雷声,如果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若用c 、v 、t 三个量表示打雷处跟该同学的距离s ,则s .由于c >>v ,则上述距离可近似地表示为 .解析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该同学记录时间时,是以看到闪电这一瞬间为计时起点(此时开始按表),设人与闪电相距S ,则闪电传到该同学处的时间为cs,经过时间t 后,声音再传到该同学耳里,故声音从闪电处传过来的时间应为(cs +t ),由s=vt 知, S=v(c s +t),化简得S=vc cvt -.由于c >>v,即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则c-v ≈c ,上式化简便得S ≈vt. 答案)(v c cvt- vt.关键 闪电传到记时处t 的记时起点是光传到观察者,因而声音传过来的准确时间为(cs +t). 举一反三2.1 (杭州市中考题)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 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m.2.2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0.6s 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开炮后经过2.1s 听到爆炸声.若当时声速是340m /s ,求:(1)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 (2)炮弹的水平飞行速度是多大?综合探究3.探究影响乐音的要素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关系,响度与振幅关系,通常根据所给器材来设计方案.最常见的是给出钢尺(或长20cm 塑料学生尺).【例3】 给你一把塑料米尺,利用它可做哪些声学实验,对每种实验说出实验方法过程、说明的物理问题及现象.解析 要联系声音产生特点,影响乐音三要素,并结合所给器材答题. 答案举一反三3.1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现伸出越长,刻度尺振动越慢.口琴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一种乐器,它是靠金属片振动发声的,在演奏“12 34 56”乐曲片段的过程中()A.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B.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高C.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低D.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低3.2 几个同学一起做“土电话”实验(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响度的声音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声音的响度小,而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响度就大些,这一现象说明;(2)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第三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某处,则听者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第三位同学捏住了线,使线停止了;(3)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使线处于松弛状态,听者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拉紧的棉线比松弛的棉线(填“善于”或“不善于”)传播声音.实验区名题赏析【例4】(重庆北碚区中考题)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解析本题关键弄清记时起点,并注意声音分别沿空气、水及铁管传播速度不同,到达人耳时间也不同.答案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米.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s1/340-s1/1700≥0.1解得:s1≥42.5(m) 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s/1700-s2/5100)≥0.1解得:s1≥255(m)结论:C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25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音的间隔时间均等于或大于0.l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B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255m>s≥42.5 m时,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小于0.1s(不能区分),但水和空气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两次敲击声.A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42.5m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均小于0.1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本章测试卷一、理解与应用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图测4-1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5.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A.340 mB.170 mC.34mD.17m 图测4-2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10.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鸟鸣声是靠传到耳朵,而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我们就听到了鸟鸣声.11.试试看: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图测4-312.小王喜欢唱歌,看看如图测4-4所示的这段歌谱,这是小王最喜欢的一首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的一段:小王唱到字时音调最高,唱到字时响度最大,如果换小陈来唱,他俩的是不同的.图测4-413.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1);(2).14.如图测4-5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和图e分别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图测4-5(1)图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叉股较短?(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3)假若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你从波形图上怎样推断这一点呢?15.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泡沫塑料板0.3玻璃0.6木板0.4硬纸板0.5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16.如图测4-6所示,工人师傅可以用螺丝刀听出机器内部运转是否正常,他是根据声音的发生了变化来判断的,机器的运转声是通过传到耳朵的.图测4-617.《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中,写到孙悟空利用“悬丝诊脉”之法治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所谓“悬丝诊脉”,相传是将丝线系在病人手腕上,医生从线的另一端就可以感受出病人的脉搏跳动情况,从而来诊断病情.你能说出“悬丝诊脉”的原理吗?18.打靶子,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空气阻力不计,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二、探究与体验1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20.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2)在设计和进行实验:;(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21.现在一个气球、一盆水、几个玻璃杯、铅笔、文具盒、钢尺、一块小木质三夹板、一次性纸杯、若干橡皮筋,利用上述器材能做哪些声学实验,分别写出三种,对于每一种实验,写出器材、现象及可得出的结论.22.小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如图测4-7所示,小欣认为是他的动作吓跑鱼儿,小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它们.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图测4-7参考答案 本章小结知识树 振动:受到打击时振动发声;弦的振动发声;空气柱振动发声;介质;真空;液体;气体;声速;340m ·s -1;>;>;强弱;振幅;高低;频率;音质;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杂乱;刺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传播路径、防止进入耳杂;20 000 Hz ;回声定位、B 超;20 Hz ;火山爆发;龙卷风举一反三 1.1音色 l.2 B2.1 反射;4252.2(1)510m (2)850m /s3.1 AD3.2 (1)材料不同传声效果不同 (2)振动 (3)善于本章测试卷1.B2.D3.D4.C5.B6.D7.B8.C9.振动:振幅越大声音越响10.振动;空气;鼓膜;其他组织;大脑 11.低些12.已;响;音色13.(1)飞船的巨大爆炸声 (2)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14.(1)a;a (2)是(点拨:每幅波形图中两波峰间距离相同,说明振动快慢相同) (3)e 为小提琴,c 为长笛,d 为法国号15.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松软有孔 16.音色;金属棒17.病人脉搏的振动通过丝线传到医生的感觉器官18.680m (点拨:1.5s 的记时起点为子弹离开枪口瞬间,因而子弹从离开枪口到击中靶所用时间为t 1,子弹击靶后,声音从靶传到射击处时间为t 2,则t 1+t 2=1.5s,t 2=340340s=1s,t 1=0.5s,v=5.0340m/s=680m/s) 19.(1)ABC ;ADF 或AHI ;80;1.02 (2)选 E 材料,先拨动较松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再拨动较紧的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换H 、I 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3)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20.(1)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 (2)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 (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或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1.22.。
专题三 辨别音调、响度、音色PPT课件(人教版)

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散 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 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 在音同调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 响度
类型一 几种乐器的音调、响度、音色 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 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 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2.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同一音符的波形图, 由波形图可知它们的( )不B同
4.架子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 如图所示,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架子鼓时,发出声音的
响度 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________绷__紧__鼓(选皮填“加快敲击频率”或“绷紧鼓皮”)可以使音调升高。
类型二 应用音调、响度、音色辨别事物 5.(北京一模)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沿并移动到耳 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第二章 声现象
专题三 辨别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 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 分辨不同发声体的根据。 2.发声体的材料“薄”“短”“轻”“紧”时音调高,反之,音调低。
3.乐器的三种主要类型 (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击 鼓力量越大,鼓皮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长而粗的弦振动较慢,发声音调低;短而细的弦振动较 快,发声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音调高,松弛的弦发声音调低。 (3)管乐器:管乐器内都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产生声 音,长的空气柱振动较慢,音调低;短的空气柱振动较快,音调高。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本案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分享。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效果。
4.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
本案例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声音特征的变化。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声音特征进行探究,如音调、响度、音色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小组内开展讨论、实验、分享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早晨的鸟鸣、车辆的行驶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的感知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征。
3.教师简要介绍声音特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声音的特性 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方法技能
①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特色,声音是否好听指的就是音色;区分不同 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通过音色区分。
②音色取决于它的波形,也就是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发声体 的材料和结构产生改变,发出的声音波形细节就会改变,从而形成不同音 色的声音。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 D.声音传播 Nhomakorabea条件振幅与响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技能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有时也指声音的轻重等。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 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到远 处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例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 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要戴口罩,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 的声音( A )
A.振幅
B.频率
C.材料
D.结构
【例2】 如图,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
的( B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例3】 (202X黄陂区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 持钢尺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视察振动和发 声的关系,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 )
3.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敲鼓时,鼓面振动越快,响度越大
C.敲鼓时,听到的声音由鼓槌的振动产生的 D.敲鼓时,远处的人听到鼓声是由空气传播的
第3题图
4.(202X武昌区期末)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上,同学们用自制的 乐器演奏,甲图为水瓶琴,乙图为可以上下推拉活塞的哨子。下面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例说音调和音色的区别专题辅导
河南宋宗均
音调、音色和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其中音调和音色的区别是本部分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容易将二者混淆。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二者的异同。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如长度、松紧、大小、多少、厚薄)改变其频率,从而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
一般来说。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如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就不同,其音色是有差别的。
例1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解析】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即改变了振动物体的长度,因而其振动频率会发生改变,其音调也发生变化。
例2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解析】我们已经知道用细棒轻轻敲装有水的玻璃杯,由于杯中的水量不一样,其振动频率不一样,音调是不同的。
题中已提示我们,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时,腹部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一个腹部有积水的病人,当“叩诊”时腹部振动发出的声音和正常人腹部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是不同的。
因而其音调不同。
例3 如下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依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解析】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声音是不一样的,其主要区别是两个人的音色不一样,即声音的品质不一样。
动物和人一样,“狼外婆”的声音和兔外婆的声音的音色完全
不同,尽管“狼外婆”巧妙模仿,但其音色还是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