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ppt课件2

合集下载

2014人教版语文三上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ppt课件2

2014人教版语文三上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ppt课件2

断 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至:到; 此:这儿,这里; 回:旋转。 指(江水)流到这里打回旋。
•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 流到此,回旋澎湃。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么壮美的景色, 诗人是在什么地 方看到的呢?
望天门山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红色的字是 什么意思呢?
• 中断:从中间断开。 • 至此回:①回(回旋)由于两山
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 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 涌的奇观。 • ②“回”为江水随着山势顺势而去。
那么现在假设你坐在船上穿过 天门山,沿着楚江顺流而下, 你看到沿江的风景,你会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Βιβλιοθήκη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仅……而且……
• 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优美, 而且物产丰富。
•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李白诗歌散失 不少,至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被后人誉为——诗仙。
CAD/CAM软件应用
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 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 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 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 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 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 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PPT优质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PPT优质课件

感谢观看
《饮湖上初晴后雨》PPT 优质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01.创作背景
苏轼于1038—1102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 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 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还是一位美食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
04.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 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 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 表现无遗。04.古诗赏析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 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
诗人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 子〞 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 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 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假设有假设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02.古诗译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假设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04.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 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 时的佳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03.古诗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 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 国有名的美女。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48页PPT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48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 后雨》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ppt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ppt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 ppt课件
本演示文稿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精心设计的 ppt课件,将带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主题、画面描述以及作者的艺术特点。
课件介绍
通过这个精美的ppt课件,我们将详细介绍《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李白的作 品,让您对这首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作品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写的是李白在 湖边饮酒的情景,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的美妙恒久之美。
主旨和主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画面描述
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将美丽的湖景、饮酒的诗人和情绪融合在一起,呈 现出如诗如画的场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对自然与人生的热爱 与思考。
艺术特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展示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赞美、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人生的深思。
总结展望
通过这次的介绍,我们希望能够深入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境,欢迎 您继续探索李白的其他经典诗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
道这门是山哪。里吗?
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 门山,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 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识诗人
李白(701-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7 古诗三首
我会读
亦是 反之亦然
适宜 便宜
淡妆浓抹、抹粉 拐弯抹角 抹布
磨刀 磨炼
家庭 天庭
未来 未必
磨坊 算盘 石磨
托盘
我会写
中断 判断
楚国 苦楚
至今 至于
孤单 孤儿
孤帆 帆
饮料 饮水
初中 初心
镜子 明镜
遥远 算盘 遥
第一课时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 南长江两岸的两座山。因两山隔江 我相们对的,祖形国同幅门员户辽,阔所,以山又河被壮叫丽做。天大家知
山河的 热爱之情
识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 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 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 中一首。
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饮酒 湖上:西湖 初晴后雨:先晴天后下雨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天气先晴后雨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 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喜爱 和 赞美 之情。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堂演练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欲__把__西__湖__比__西__子__,_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_宜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_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_图文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 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 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 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 边来”的“一片孤帆”。
第三句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
• “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 。“相 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 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 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 “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 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 画面的动态美感。
望天门山李白李来自(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欢 迎 进 入 诗 句 赏 析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 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 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 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 险。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碧水”写出了长江流水之澄清 ,“东流” 是写长江总的流向 ,“回”字力度很强, 极富动态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山处江 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又 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转变。 正是从一个“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 地领会出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48页PPT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48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古诗两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22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22
• 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 流到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孤帆: • 帆: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代指船。 • 孤:单独、一个。 • 孤帆指一只小船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叶小 舟正从天边驶来。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பைடு நூலகம் 饮湖上初晴后雨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诗人在湖上饮酒时,看到了晴天和雨天的 美丽景致。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湾,向北流去。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画一画:
聪明的你,请把 诗中所描绘的内 容变成画并画出 来。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合适。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 么合适,美丽极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 水光潋滟晴方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冲 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浩 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起回旋, 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帆顺流 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扑进眼 帘。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突出。体会“出”的作用: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 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 江边,开门侯客 。)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眼帘, 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 择诗中的一句理解),用笔写下自 己的收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 交流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 想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 好在哪里?)
天门山
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 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山对峙, 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 由此得名。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 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 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 山和西梁山)。这句衬托出楚江水的汹涌。
1. 2. 3. 4.
了解诗人明题意。 解词连句知大意。 展开想象悟诗意。 朗读背诵抒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 适逢天气由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 截然不同的风光。
1.了解诗人明诗题。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 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 的成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 山水景物。
21 古诗两首
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流而去。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 物,它 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 了一条通道。让我们用图示把这个画面描绘出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至:到; 此:这儿,这里; 回:旋转。 指(江水)流到这里打回旋。 孤帆: 帆: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代指船。 孤:单独、一个。 孤帆指一只小船。
为何做此比喻:
1、二者同在越地; 2、同有一个“西”字; 3、同样都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 4、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 5、……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 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 热爱与赞美。
4.朗读背诵再传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问题:诗题“望”的立脚点是哪里,即诗人是在哪里远望的?
分析: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望天门山,他“望”的 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即是说诗人是坐在孤帆上
诗中描写的景物:
青山、碧水、孤帆、日。
学习完整首诗歌,我们试着用图示把它表示出来。 图示

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
回:回旋。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向东流去的碧绿江水,经过两山之间狭窄的 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问题:既然楚江波涛汹涌,能冲断天门,为什么它不是直 向前奔腾而去,却说“至此回”呢?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 谁的力量?
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把这句连起来读,感受楚江的波涛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根据《望天门山》这首诗意, 参考书上的插图,你也用彩笔画一 幅图。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 的古诗,读给大家听。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将进酒(节选)
饮湖上初晴后雨
2.解词连句知大意。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好。 亦: 也。 欲: 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合适。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展开想象悟诗意。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濛 雨 亦 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 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的美。 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 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 奇妙。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看到这样美丽的风景不禁想起古代美女 西施,无论是薄施脂粉还是浓妆艳抹都是 那样妩媚动人,令人流连忘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