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治建设论文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社区法治初探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我国社区是广大群众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区,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和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法治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石景山区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引发如下思考:

一、社区建设呼唤法治,法治是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是“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规范社会行为需要法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减少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和依赖关系,开始走向市场,改变了企业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机关办社会的错位现象,广大职工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个人的生活与社会需求将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变成真正的无主管企业,同时,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外来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依靠单位、户口等行政管理日益困难,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各类组织、社区管理者、居民及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法律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有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依法规范社会行为。

二是维护社区稳定,保障人们权益不受侵犯需要法治。有法律的维系,社区才能稳定。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民稳则社区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日高,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北京人对法律帮助的需求比例为38.3%,而在职职工、离退人员、辞停人员、下岗职工对社区法律服务的需求率分别为44.3%、30.5%、27.6%、48.9%,我们对八角街道社区搞了两次法律需求抽样调查,被调查对象有居委会干部、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来人员等,据统计,有6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法律服务,并认为应在居住的小区搞一些集中咨询或专题讲座等。随

区法律服务工作,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就近便利服务;利用双休日,参加社区“助残日”、“环保日”等义务咨询;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到法制课堂授课等;信息网络,由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法律分中心、法律事务中心电脑数据库、社区分中心电脑、触摸屏组成。它是一放射状网络,甚至可同居民家中电脑联接。

居民若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选择上网查找法律事务中心的服务信息、联系服务单位,或者拨打法律事务中心的电话或社区服务中心(分中心)的电话获取法律帮助,使群众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的服务。另外,也可以就近向法律服务志愿者、调解员咨询,或到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门式”服务中法律咨询窗口,免费解答法律咨询;法律事务中心专人值班,接待来访及电话咨询。

三网一体的“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使社区内基本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法律服务人员,哪里就有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1月,我区法律服务机构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6000人次,其中免费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代书441份,诉讼代理400余件,非诉代理110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20余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仅八角社区法律事务中心6个月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70余件,开展大型义务法律咨询3次,指导非诉调解94件,较好地满足了社区成员的法律需求。

(二)依托载体,规范引导社区成员行为,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以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为载体,加强社区法制建设。在全区各个街道依托司法所建立起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以提高社区成员法律素质为核心,从法制宣传教育切入,在社区内设置法制宣传橱窗、法律信箱、法律书架和法律法规自由索取点,营造社区法治氛围,规范社

区成员行为。主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抓领导干部学法,发挥示范作用,特别注重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学习,促进依法行政;二抓普法骨干培训,发挥带动作用;三抓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社区中小学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四抓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开办流动人口法制夜校;五对居民开展“送法进楼门进家庭”活动。

二是挖掘利用社区法律资源,组建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包括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社会志愿者,如“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等,引导其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全区现有千余名法律服务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分别担任法制宣传员、义务调解员等四大员,通过市民法制学校、法制讲师团等形式不定期应居民需求授课和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广大居民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居民们普遍反映,法律服务进社区给他们带来了“依法自治”的理念,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

三是依托社区法律服务载体,为老、弱、贫、残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印制法律援助爱心卡2万份,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编制社区法律服务指南,利用石景山有线电视台《法制聚焦》栏目,为您提个醒等方式,使法律援助这一多数人比较陌生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建立法律援助网络,由区法律援助中心协调各法律服务机构、工青妇老残和街道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负责全区性的重大法律援助事项如代理案件等工作。在社区通过电脑联网和触摸屏,把法律援助的内容、要求传送给社区的居民。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法律援助咨询853人次,同比增长85%,提供法律援助案件77件,同比增长150%。自上而下的工作网络也初步形成,法律援助不再是少数刑事案件被告人的“专利”,而被更多的群众知晓和需要,作为一种社会救济手段,它正走近千家万户,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

2、社区调解是社区法治的重要内容

几年来,我区建立健全了居、街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途径,初步形成依法化解社区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确保社区稳定。实行“政法结合,多方参与,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奠定“大调解”的格局。

一是上下联动,初步建成五级矛盾调解网络(基层社情信息网)。畅通了信息渠道。由下至上分别是调解员--调解小组—居委会调解委员会--街道社区法律事务中心和司法调解中心—区司法局,一是调解员、信息员,负责排查民间纠纷的苗头和隐患。二是调解小组,排查、搜集一个或几个楼门的一般民间纠纷及民情信息;三是调解委员会,指导、调解辖区内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人身、财产权益等纠纷;四是以两个“中心”为规划、组织、协调、管理社区内涉法事务和重大矛盾指挥协调系统,坚持“以法为准,以民为本,面向社区,服务群众”的服务宗旨。其中,社区法律事务中心负责管理社区内法律事务和法律服务工作,包括协助管委会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受理居民的涉法求助、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司法调解中心协调社区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治理活动,收集、分析和研究有关动态、提供信息、提出对策,协调社区成员单位处理重大矛盾、疑难纠纷,同时受理民间纠纷求助。社情民意通过楼门信息员、居委会、“中心”逐级及时上报到司法局基层科,重大社会矛盾必须立即上报,司法局对掌握的社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148”专递的形式向区领导汇报和同有关部门沟通,并提出解决对策。据悉,今年排查出的7件重大矛盾,均获解决。

二是左右联动,如金顶街实行矛盾调处成员单位互动的机制。他们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型等,明确划分各成员的职责,实行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做到谁的任务、谁的职责、谁的矛盾、谁调解。如社区管委会负责协调、组织“两个中心”的日常工作,对矛盾纠纷的接待登记、协调、督办、上报等,城管科负责接待调处因环境、环保、绿化或水、电、气、热、道路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司法所负责接待和调解涉法矛盾纠纷,对调解人员进行培训,开展民间纠纷排查,对符合法律援助的对象实行优惠或无偿法律服务等。要求各成员切实负起责任来,不得无故拖延、推诿,而使矛盾纠纷激化或扩大态势,否则,将追究该部门领导的责任。按照此种运行机制,我们开展重点时期矛盾纠纷排查,有效化解社区矛盾纠纷820余起。

3、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民主法治的具体体现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在社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一直是我区探索的目标。一是落实《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居委会换届选举实现居民自治;二是通过鲁谷社区体制改革,建立大社区的理念,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探索“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化职能的归位;三是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议事协商会议等制度的建立来体现民主自治;四是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管理社区事务,决定重大事项,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基层民主自治。2003年10月北京首个街道级群众性自治组织鲁谷社区委员会经社区代表会议投票选举产生,它标志着我区社区民主自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民主法治建设论文

民主法治建设论文 始终突出“四个”坚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实行依法治国,建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急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其保驾护航。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一、民主法治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明确载入宪法的。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司法行政是我国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重要职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司法行政工作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有效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幸福和谐竹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创了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坚持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有机统一,紧扣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提供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司法行政机关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所信赖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机关。健全完善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机制,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尤其要争取县委解决基层司法所长的职级待遇及基层基础建设落后等实际问题,以更加优良的司法行政工作环境,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努力为全县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民主法治建设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当前,竹山正处于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潘口、小漩、龙背湾三大水电站即将建成投入运营,谷竹高速不久也将全线贯通,竹房城镇带建设全面实施,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必将逐步显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民主法治建设只能为生态水电大县建设鼓劲助力,绝不能分心添乱。因此,司法行政工作要树立民主意识,摒弃“唯我”思想,海纳百川,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问计于民,共同干好事业;要树立民本思想,摒弃“本位”观念,时刻谨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发挥团队作用,齐心协力推进发展;要严格依法办事,摒弃“特权”思想,遵守规则、程序和法律,积极化解矛盾,绝对不能伤害群众感情;要转变工作作风,摒弃“观望”思想,抓住发展机遇,正确分析形势,超前思维,应对挑战,努力把全体司法行政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上来,把智慧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把力量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为建设生态水电大县和山区经济强县作出积极贡献。 三、民主法治建设要始终坚持促进和谐这个基本功能。民主法治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有效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民主法治的基本功能。因此,必须发挥民主法治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和整合作用,形成具有鲜明民主法治特征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地维护安定团结。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履行法律援助、公证职能,以个案案件代理为切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的问题,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和权威。要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畅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

街道强化法制建设总结

街道强化法制建设总结 街道强化法制建设总结 街道全年的法制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为构建品质示范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实现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步发展。 一、以齐抓共建为重点,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渐趋完善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进一步改革完善法治建设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各方联动、齐抓共建的法治建设推进格局。 1、组织领导有力。街道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年初街道召开建设法治街道工作推进会,制定今年工作思路,把法治建设纳入街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多次在党工委会议、全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的大会上,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考核内容纳入社区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2、齐抓共建有方。街道范围内的15个社区都设有专门的法治建设联络员,明确其职责。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联络员工作制度,召集分布在街道各个社区的联络员统一思想,配合时事开展专题活动,并及时调整队伍和开展业务培训。各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由社区“一把手”亲自领导,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把法治建设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3、创建举措扎实。结合省“法治先进区”的创建,将考核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多次召开例会,及时把握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出台《街道法治建设工作考核试行办法》,规定了“法治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等活动的具体

要求。以效率、阳光、服务三大品牌为抓手,与法制日报社合作分析典型案例,以正面发扬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推进法治建设。 二、以科学民主决策为核心,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街道高度重视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促进法治建设工作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参与、多方监督、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重要决策与人事任免实行党工委票决制,尊重公民与党员的民主权利。今年八件实事工程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向居民采集归纳、公布并督促实施,其中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对实事工程进行视察和督察与监督,及时矫正政府决策。 2、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在区铺开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自觉向上级部门上交权力清单,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公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创新观念,与时俱进,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委局机关内部营造了浓厚的“平安**、法治**、和谐**”建设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 委局机关领导高度重视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学法用法工作,并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保证学法用法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要求委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在积极参加集中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党纪法规的自学,从而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委局机关及时成立机关法制宣传

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没,一把手担任组长,对委局机关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总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委局机关还及时明确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人、联络员和宣传员,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保证了委局机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序、高质开展。 二、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1、严格遵守工作原则,保证学法用法实效。委局机关紧紧围绕全年宣传教育整体安排,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治理监督检查、领导干部下访、信访质询等密切关系民生的工作,把服务群众、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法用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制度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搭建、活动形式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深入开展党纪法规的宣传教育。委局机关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重点加强对《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社区法治初探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我国社区是广大群众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区,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和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法治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石景山区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引发如下思考: 一、社区建设呼唤法治,法治是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是“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规范社会行为需要法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减少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和依赖关系,开始走向市场,改变了企业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机关办社会的错位现象,广大职工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个人的生活与社会需求将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变成真正的无主管企业,同时,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外来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依靠单位、户口等行政管理日益困难,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各类组织、社区管理者、居民及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法律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有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依法规范社会行为。 二是维护社区稳定,保障人们权益不受侵犯需要法治。有法律的维系,社区才能稳定。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民稳则社区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日高,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北京人对法律帮助的需求比例为38.3%,而在职职工、离退人员、辞停人员、下岗职工对社区法律服务的需求率分别为44.3%、30.5%、27.6%、48.9%,我们对八角街道社区搞了两次法律需求抽样调查,被调查对象有居委会干部、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来人员等,据统计,有6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法律服务,并认为应在居住的小区搞一些集中咨询或专题讲座等。随 。 区法律服务工作,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就近便利服务;利用双休日,参加社区“助残日”、“环保日”等义务咨询;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到法制课堂授课等;信息网络,由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法律分中心、法律事务中心电脑数据库、社区分中心电脑、触摸屏组成。它是一放射状网络,甚至可同居民家中电脑联接。 居民若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选择上网查找法律事务中心的服务信息、联系服务单位,或者拨打法律事务中心的电话或社区服务中心(分中心)的电话获取法律帮助,使群众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的服务。另外,也可以就近向法律服务志愿者、调解员咨询,或到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门式”服务中法律咨询窗口,免费解答法律咨询;法律事务中心专人值班,接待来访及电话咨询。 三网一体的“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使社区内基本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法律服务人员,哪里就有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1月,我区法律服务机构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6000人次,其中免费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代书441份,诉讼代理400余件,非诉代理110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20余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仅八角社区法律事务中心6个月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70余件,开展大型义务法律咨询3次,指导非诉调解94件,较好地满足了社区成员的法律需求。 (二)依托载体,规范引导社区成员行为,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以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为载体,加强社区法制建设。在全区各个街道依托司法所建立起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以提高社区成员法律素质为核心,从法制宣传教育切入,在社区内设置法制宣传橱窗、法律信箱、法律书架和法律法规自由索取点,营造社区法治氛围,规范社

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总结2020

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总结2020 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 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卫生计生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参考。 2020年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XX市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在省卫生计生委、市委法治办、市政府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局,深入推进法治卫生计生建设。全市卫生计生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治理 念持续增强,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 (一)强化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卫生计生法治 建设工作,分别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 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全卫生计生法治建设 的领导,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的领导机制,为我市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完善依法行政长效机制。近年来,我委先后制定完善了《XX市卫生计生委重 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制度》、《XX市卫生计生委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XX市卫生计生委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XX市卫生计生委法律顾问制度》、《XX市卫生计生委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办法》、《XX市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重大行政处罚集体 讨论制度》、《卫生计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管理制度》、《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与刑 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等长效机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落实依法管理,强化依法 行政,提升法治素养。 (三)履行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市卫生计生委书记、主任陆咏梅在各层会议上多次 强调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年听取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总结2次;2020年委领导班子成员专题研究解决法治建设工作问题5件,为我市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 作提供了高位保障。 二、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法治医院示范创建

建设法律法规论文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 院 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认知 姓名:洪日明 学号:23021001016 班级:10工管一班 指导老师:林伯青

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认知 摘要:1998 年《建筑法》的实施,保证了国家从法律上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的管理。实施10 多年来,有效地规范了建筑市场的交易行为,维护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了建筑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顺利发展。主要涉及到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建设监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建设监理; 一、招标投标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第一部分,目前我国招标投标制度存在的漏洞 首先介绍下何为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有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在这种交易方式下,通常是由项目采购,包括货物的购买,工程的发包和服务的采购的采购方作为招标方,通过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向一定数量的特定供应商,承包商发出招标邀请等方式发出招标采购的信息,提出所需采购的项目的性质及其数量、质量、技术要求,交货期、竣工期或提供服务的时间,以及其他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资格要求等招标采购条件,表明将选择最能够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承包商与之签订采购合同的意向,由各有意提供采购所需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报价及其他响应招标要求的条件,参加投标竞争。经招标方对各投标者的报价及其他的条件进行审查比较后,从中择优选定中标者,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当然,招标投标应该是买方占主导地位的,我的理解就是买方从卖方中挑选,但是也得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开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二是必须存在招标采购项目的买方市场,对采购项目能够形成卖方多家竞争的局面。有市场就有市场规范,这个规范就是《招标投标法》。我国《招标投标法》被称为投资,建设领域的阳光法案。《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一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部分,招标投标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然,说到底就是为了金钱和利益,但是这种现象的泛滥也应该有法律制度和监理方面职责的缺失等等。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一,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招标投标业务的快速发展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的突出矛盾,是招标投标活动出现上述问题

社区法制建设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 xx社区位于长江北路和伯渎港河交界处,距市中心3.5公里。社区常住人口10000余人,流动人口xx00余人,下辖厂企单位56家。近年来,社区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创新方法,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有效促进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等国家级荣誉7项,xx省文明社区、xx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等省级荣誉23项,xx市堡垒党总支、xx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区级荣誉80多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实行民主自治,着力提升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社区坚持从建组织、定规章、强监督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高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社区民主管理组织体系。社区建立和完善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业主大会、社区四方联席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顾问团为主体的社区民主管理组织体系。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四方联席会,讨论议定社区内的阶段性重大问题,针对居民在生活、居住、社区需求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研究解决措施办法;每季召开一次社区事务顾问团会议,发挥社区事务顾问团的协商、议事、监督的工作职能;每半年召开一次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审议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和年度计划,对社委会各项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进行评议,研究决定社区重大事务。二是制订和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社区制订了《社区事务工作站工作职责》、《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四方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四方分工负责制度》、《社区联席会议工作通报制度》、《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保证社区各个组织、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社区完善了事务顾问团、四方联席会议活动机制,将社区知名人士、民主党派、居民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人员纳入到社区事务顾问团,增强社区居民和成员单位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社区事务意见征询表收集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设,以及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排查时间表及时处理,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反馈。社区事务顾问团先后就社区雨污分流社区停车位改造、文明养狗、社区绿地的分片包干管理、社区汽车智能化管理、社区文体场所改建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将协商、讨论结果公布在社区中。 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居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近年来,社区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氛围,社区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的建设。依托社区事务工作站设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接待联络点,并开设妇女维权、法律宣传、价格法规等法律宣传角,让法律服务走进社区、贴近百姓,使社区居民在有法律服务需求时能及时、就近得到帮助。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定期组织法律志愿者和法律专业人员进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法制教育、民事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以社区法制学校为基地,聘请专业法律工作者担任普法宣讲员,每二个月为社区居民上一堂法制教育课,讲解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法律常识、禁毒知识等,为居民群众提供了学习法律的场所;聘请上海《新老娘舅》柏万青为社区人民调解特别法律顾问,提高了社区调解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在社区图书室设立法律之窗,有近xx0册的法律书籍和10份报刊杂志、法制宣传资料供社区居民阅读;设立社区法制宣传专栏,开辟社区廉和园,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和导向性,定期将国家新出台的,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编写宣传材料载入专栏,内容涉及到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食品安全法、价格法,包括今年即将出台的侵权法等,让社区居民随时都能学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二是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建立社区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伍,目前社区有法律志愿者60余人,有效保证社区法制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xx年,社区以培训的方式组织居民小组长、青少年、党员志愿者、计生信息员、城管巡逻队员等学习了《物业管理条例》、《交通安全法规》、《党章》、《艾滋病防治条例》、《xx省计划生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XX年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XX年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法治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街道紧紧围绕台州法治建设总体目标任务,根据《XX年建设“法治**”工作要点》,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创新观念,与时俱进,坚持依法执政,强化依法行政,推动司法公正,深化普法教育,发展基层民主,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全面提高街道法治化水平。 一、部署落实情况 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注重大局领导。街道高度重视法治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保障和促进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对同级人大、政府等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同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司法所、人民团体等组织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服务党委工作大局、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二是注重机制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法治建设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及组织领导,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三是注重工作成效。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建立了全省首家“乡村阳光中途之家”;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建成省级民主法治村1家,市级民主法

治村5家;扎实开展廉洁村创建工作,三星级以上廉洁村覆盖面达100%;健全村监会管理,“村监会阳光驿站”具体做法被《台州日报》、《台州清风网》、《今日**》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扎实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 一是践行民主决策。通过召开自来水厂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重点工程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逐步健全完善党政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等民主决策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完善党的代表大会等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街道人事、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政法办、法制办、司法所等政法部门的规范化建设。更加重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依法保障“多城同创”、“交通治堵”、“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是完善行政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核,狠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街道关键岗位跟踪督评工作。健全惩防体系,加强干部履职行为监督和机关作风检查,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四是组织法律学习。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论文

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论文 1.证券法修改过程中,一直明确要处理好规范和发展的关系,要通过这次修改促进证券市场的创新。这其实是在宏观上为证券市场以及参与各方总体定位。 2.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要逐步强化市场的约束机制,我国最终会实现证券发行审核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但是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3.我国相关法律规则的颁布和实施在改善券商赢利模式、推进券商向现代金融企业方向发展的努力十分明显。年里,一些直接将证券市场与推进企业改革联系的法律规则和规范性文件予以发布,涉及到上市公司的资产治理和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改制的规定专门涉及到了治理层收购,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5.值得关注的是,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对一些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法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同时也为基金治理公司日后受托理财预留了空间。6.证券市场的监管在注重实效的同时下,也要进一步体现法制化的要求,强调依法监管。交易所相关自律中介组织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7.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建立,给投资者请求司法救济的权利,但这一制度应“备而不用”,更应强化行政与刑事责任对违规行为的处罚、遏制作用,而探讨投资者权益的民事保护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司法介入并非万能,要适度。2003年,我国证券监管部门遵循“法制、监管、

自律、规范”的既定方针,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原则,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市场机制的调整上。从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效果考察,证券市场的法治观念已经渗入到参与证券市场的各方主体;法制手段被更多地用来解决这一特定阶段中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一、《证券法》修改为证券市场及参与各方总体定位关于证券市场以及参与各方的总体定位是通过《证券法》的修改体现出来的。早在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就提出《证券法》修改征求意见稿。在2003年6月,《证券法》的修改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03年的13项立法计划之一。2003年7月,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组成立。原计划在2003年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证券法》修改草案因预备工作不足被推迟。在《证券法》修改过程中,一直明确要处理好规范和发展的关系,要通过这次修改促进证券市场的创新。这其实是在宏观上为证券市场以及参与各方总体定位。《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为证券市场定位,也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设定基本框架。其中具体规定所涉及到的问题,比如分业经营与治理、现货交易、融资融券、国企炒股、银行资金入市等,给参与各方设定了活动空间。实际上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通过《证券法》的修改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法律规则的相应修改。比如分业经营与治理问题,就

社区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xx社区始终将维护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综治工作能够按照区综治委统一布置和要求,紧紧围绕街道党委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和谐服务,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落实相关措施。开展了各项综治宣传月活动、区级领导下基层大接访活动和“五个专项排查”工作,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及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全年目标任务。 根据上级关于XX年的综治文件精神结合社区的实际,制定了《xx社区XX综治工作计划》,明确了综治工作的全年目标任务,并通过和驻街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考核考评、奖惩责任等内容。对综治工作加以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定期召开综治会议,分析社会治安形势,找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完善综治长效机制,规定凡是出现综治问题的和年终考评倒数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以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治安防范,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事关重大,深化校园及周

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的成果,确保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为做好校园周边安全整治工作,4月份成立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社区综治副主任×××为整治小组组长,东街小学副校长×××、职业技术学院保卫科科长×××为副组长,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为整治组成员。 在春季开展的这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布置,做到任务落实到人。 三、积极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预防和调处各类社会矛盾。xx社区十分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为排查调处一件矛盾纠纷,就是保一份安定,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成立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5月11日在社区开展区级领导大接访活动,区委常委、武装部部长×××同志就来到了xx社区,来倾听广大老百姓的心声。不少群众前来向文部长反映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文部长都予以耐心解答。 这次开展的区级领导大接访活动,是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把大接访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四、做好综治宣传工作,做好法律进社区宣传工作。xx

国土资源局2020年上半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docx

一、落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主体责任清单。印发了《中共XX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关于转发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实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办法的通知》,规定了市、县、乡三级国土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清单。 二是全面推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印发了《XX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清单》,修改完善了《中共XX市国土资源局党组议事规则》,推行了重大决策事项法制合法性审查制度。 三是加强法治建设督察。印发了《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建设及普法工作督察活动的通知》,正在组织开展全系统法治建设及普法工作督察。推行了法治建设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法制科向局党组会报告了全系统法治国土建设工作情况。 四是严格执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上半年承办土地登记行政应诉案件5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60%。 二、推进普法常态化 一是建立普法清单制度。印发了《XX市国土资源局普法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普法内容、普法对象、普法目标、完成时限以及责任单位。 二是拓展普法覆盖面。组织开展4·22世界地球日宣传周活动,联合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局在矿博园举办了全省4·22世界地球日启动仪式,XX一中学生、地质地勘队伍等200多人参加了活动。组织开展6·25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活动,邀请市检察院专家、湖北师范学院教授为全系统300多人作了公益诉讼、宪法、监察法等辅导讲座。结合企业服务“双千”活动,开展了国土资源法律宣传进企业活动。 三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与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基层国土文化建设纳入年度考核范围。正在督促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在乡村、社区建设一批土地基本国策宣传栏、不动产登记政策公开栏,刷写一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宣传标语,修缮一批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借助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载体开展了普法宣传。 三、推进执法标准化 一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完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制度,制定细化了执法巡查工作规范和巡查台账格式,探索推行违法行为法律后果告知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为支队、大队、基层国土所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和单兵设备,做到执法全程留痕、有据可查、有证可考。组织起草了《XX市城区依法没收非法占地新建建筑物的处置意见》并准备提交市政府讨论,妥善解决执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二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了执法人员数据库,制定落实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年度“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随机抽查矿业权年检、储量动态检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实施情况,实现了行政执法网上信息查询共享。 三是开展专项行政执法。组织开展了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处267件,收缴罚没款524.91万元,没收违法建筑物3.65万平方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08件;组织开展了土地例行督察专项行动,核查土地卫片图斑1326个,核查面积37926.03亩(耕地11205.67亩),其中,疑似违法图斑1118个,面积17817.1亩(耕地10062.69亩),已举证消号873个,进一步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开展土地出让金(违约金)清缴行动,对历年欠缴以及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办证但需追缴土地出让金(违约金)的项目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出欠缴土地出让金(违约金)项目64 宗,其中:已依法追缴25宗,追缴到位6699万元;提请司法诉讼15 宗,正在追缴12717万元;其他待追缴项目24宗,涉及评估价金额11197万元。 四、推进管理规范化 一是加强清单动态管理。建立部门行政许可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收费清单动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的专政机关,也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必须维护我国法律执行的公平公正原则,才能有效体现法律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因此监狱法制建设的推进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响应我国“十八大”法制建设重要思想的一大举措。但由于我国对于监狱法制建设仍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前进的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监狱法制建设推进中的人文要素问题;监狱法制建设推进中的法制运行机制;监狱法制建设推进的保障性实施要素还有待解决。本文将这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制建设推进权利监督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对我国法治的衡量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因此监狱工作法制化是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监狱“三化”建设的首位。本文将就监狱法制建设作个浅析。 一、监狱法制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党对监狱工作的领导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确认并载入宪法的。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实行依法治监,有利于加强党对监狱工作的

领导。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与稳定化。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实行依法治监,把监狱工作每个环节全面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一方面,从法律上保证党对监狱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又可使监狱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通过依法治监、依法办事,更正确、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再一方面,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是党在发扬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监狱机关依法执行、依法行政,实际上体现了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 (二)反映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能正确地反映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实施的措施和行动,都会影响到罪犯的权利和义务,而依法执行刑罚,依法惩罚和改造罪犯,是国家和人民对监狱机关的基本要求。作为刑法最终的执行机构,依法治监,加强法制化对监狱工作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三)有利于我国刑律的完善及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 理性化、人道化和法治化是行刑制度总的发展确实,监狱立法改革和法制建设必须面向未来,与时俱进,而法制化的推进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刑律的不断完善,实现全面依法治监,增进监狱刑罚工作的合法性、透明性、公正性、文明性及有效性,促进政法履职的公正、严明、廉洁、高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国家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跃然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必然离不开我国监狱法制化的推行。 二、监狱法制建设的原则

推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提升城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范文最新推荐------------------------------------------------------ 推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提升城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推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提升城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治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提升城区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把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为我区的“富民强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区域法治环境。新的世纪、新的形势给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审时度势、结合区情,对这项工作做认真的调查和深入的思考,努力寻求工作新思路,开拓工作新局面。一、从大局出发,明确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一)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加强社区管理的需要。在社区管理中,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本身就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搞好依法治理,社区管理才能够真正得到加强。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过去由政府或所在单位包揽的就业、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事务逐步由社区承担,社区日益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舞台和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通过开展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为社区管理服务,规范保障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社区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原则。(二)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伴随着社会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下岗待业人员、外来 1 / 21

流动人员以及新迁居民涌入社区,汇成数量庞大、身份复杂、流动性强的“社区人”群体。“社区人”个体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工作职业的差异,使得日常社区管理中出现了多种矛盾纠纷,如普遍存在的下岗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垃圾费的收缴、房屋拆迁、禁毒禁赌等问题,以及因空调噪音、滴水,车辆进出停放等原因而产生的邻里矛盾,街道社区由此成为了社情民意的综合反映地和各种矛盾、问题的汇聚地。靠过去那种由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上门做工作的简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只有加强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够顺应民情,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确保社区的稳定。(三)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障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实现。实现的途径就是实施依法治理,通过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的要求和宪法、法律的规定,把社区群众组织起来,广泛开展“自治”活动,切实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城区法治化的目的。(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物质要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街道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就是要整合力量,实施依法治理,采取建章立制,整治违章违法,推动法律、医疗、文化等服务进社区的多种形式,实现社区的居所安全、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确保居民安居乐业。二、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对基层依法治

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大全

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大全 一、完善组织建设,明确工作目标 “六五”普法以来,我局普法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发展战略和县委“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发展思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六五”普法的具体要求,认真实施普法和创建方案。为确保全年工作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局长胡文炳为组长,党组成员、低保局局长汪新华为副组长,各股(室)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治理暨创建全国法治县的领导小组。 201X年度,我局进一步完善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大力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能力,该项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副组长分工协作的工作办法,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健全五项制度,即领导带头学法制度,重大事务会议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复议制度和法律追究责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将优待抚恤、防灾减灾、民非登记、城乡低保等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法治建设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本职工作与法制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积极开展法制学习和法制宣传工作 按照201X年我局年初制定的实施意见,我局妥善处理好普法学习时间安排和民政工作任务重的矛盾,采取电视光盘宣传学习,组织法律专家讲课和发放学习资料等手段,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水平,在工作中自觉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局领导在重大决策中,积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咨询法律法律顾问,让各项决策都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避免了决策的失误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涉军维稳和涉核人员的信访工作中,我局严格依法办理,积极开拓解决问题的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宪法》、《收养登记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等,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达到了普法的目标。 我局根据太法治办〔201X〕9号文件,在全局开展“六五”普法暨创建法治县知识考试,调动全局上下学习政策业务知识和学习法制的积极性,做到学习宣传法制100%的参与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留死角。

法治论文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京开一小刘慧莹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健全法制目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循着这样的法治建设路径,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如何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能否将法治成为一种信仰。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即使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各种作弊依然防不胜防。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再如,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

关。”斑马线是不需要实际存在的,只要你认为那里有一条斑马线,无论它存在与否,你都可以直接穿过。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我们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这样: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法治的进步,不是自上而下的一蹴而就。而是在你我他之外,又在你我他之中,共同推动着中国法治的进程。

思修论文。道德与法制建设

思修论文 ——论道德与法制建设 班级 姓名: 学号:

在当下屡见不鲜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诸如小悦悦等事件的发生,不由引起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考——是不是现在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道德滑坡和法律意识的淡薄问题。有人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环节,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将重心放在经济建设的恶果,总之,当今的社会公德缺失,价值观的扭曲既为事实,现在政府须做的就是正视以往的错误,制定并贯彻应对新时期的法制、道德建设需求的政策。 但是如何进行当今中国道德和法制建设,我们的观点是道德建设也要走法制化道路。 道德上的一致性是个人、社会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一种反省的结果。道德的强与弱反映了一个社会中的个人或社会对自身存在的认识程度的深与浅。道德是个人一贯性发展的保障,它使社会的发展不致于迷失方向。道德危机的存在是由于道德的性质与道德效力的来源之间产生断裂,从而使原有的道德失去效力,而新的道德又无从产生。道德是个社会性的概念,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提供的一种。而道德效力的来源是社会成员个人的良心,即个人的主观判断。因此,随着社会,成员的主观判断所存在的分歧的程度加深,道德的社会性也会随之消减,直到丧失效力,而在我国,道德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现有法律与当今社会形态发展的不相合。 由于当今,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所遭遇的机遇与挑战是无前例可循的。既无前例可循,亦不能照抄西方国家的制度。所以导致了目前社会价值观的不清晰,即旧的道德准则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今社会,而又无新的道德准则予以人们参考。因此通过法律对道德的基本存在条件进行保障,正是道德重建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实然的东西不存在,就会失去基础。社会秩序若处于失控状态,规则的存在和效力的合理性就成问题。因此我国的法律建设的发展不但是为了推动和保障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对思想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法治的要求更为迫切。它成了物质、精神二方面共同发展的总的基础。 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论铸化为法律;法律道德化强调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法律主要不是来自它的强制力,而是来自它被信仰,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只有遵循这样的法律,以这样的法律来治国,才能实现法治。 在我国有两种基本手段,一是政府行政力量;二是道德的力量。 我们所推崇的道德是一种理想境界,在提出道德观念中人不能有利的动机和行为,人必须处处想到他人。如果有私心,都会认为是不道德的。而法律远不能对这些行为做出评价,法律与道德几乎是脱节的。现实社会我们也淡化了宗教的影响,否定了宗教对人的控制,调节。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但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我们不能迷信。当一个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完善法制与道德建设的体制,扭转道德信仰危机,增强国民法治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