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换热原理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应用
14种流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4种流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流化技术起源于1921年。
流化床干燥器又称沸腾床干燥器,流化干燥是指干燥介质使固体颗粒在流化状态下进行干燥的过程。
自流态化技术发明以来,干燥是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
流化技术最早应用于干燥工业规模是于1948年在美国建立多尔一奥列弗固体流化装置,该流化床直径是1.73m,床层温度74℃,每小时处理能力50吨白云石颗粒。
将粉尘杨析以得到较粗制品。
流化床干燥在我国是从1958年以后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较新技术,首先是在食盐工业上应用。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肥、颜料、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二酯、药物原料、塑料等方面。
1、流化干燥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由于物料和干燥介质接触面积大,同时物料在床内不断地进行激烈搅动,所以传热效果良好,热容量系数大,可达(2.3-7.0)×kW/m3·K;(2)由于流化床内温度分布均匀,从而避免了产品的任何局部的过热,所以特别适用于某些热敏物料干燥;(3)在同一设备内可以进行连续操作,也可进行间歇操作;(4)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可以按需要进行调整,所以产品含水率稳定;(5)干燥装置本身不包括机械运动部件,从而设备的投资费用低廉,维修工作量较小。
2、其主要缺点:(1)被干燥物料颗粒度有一定的,一般要求不小于30um,不大于4mm为合适。
当几种物料混在一起干燥时,各种物料重度应当接近;(2)由于流化干燥器的物料返混比较激烈,所以在单级连续式流化干燥装置中,物料停留时间不均匀,有可能发生未经干燥的物料随产品一起排出床层。
3、流化床干燥器的分类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化床干燥器的型式及应用也越来越多,设备的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
按被干燥物料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粒状物料;第二类是膏状物料;第三类是悬浮液和溶液等具有流动性的物料。
按操作条件,基本上可分两类:连续式和间歇式。
按结构状态来分类有一般流化型、搅拌流化型、振动流化型、脉冲流化型、碰撞流化型(惰性粒子做载体)。
旋转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旋转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旋转气流干燥器由带有加热夹套的筒体和干燥室内数个环状挡板构成,干燥室被环状挡板分成几个小的干燥室。
热空气和湿物料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干燥室,被干燥的物料受旋转气流的作用进行螺旋上升运动,从干燥器中央开口处向干燥器上方移动。
另一方面,环状的旋转流从下部干燥室开始旋转。
由于连续不断加入新物料,干燥器很快被流化状态的物料充满,上部干燥室开始过量,小的粒子不断溢出,按顺序大粒子也不断上升补充位置。
大粒子在上升的同时受到相互间的碰撞和摩擦,颗粒不断减小,当减小到一定尺寸,水蒸气发到一定程度后益出。
还有一种动态现象,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粒子不断接触器壁,在这里,粒子转动速度下降,甚至停止转动。
由于重力作用,返回中央挡板开口处,再一次随旋转气流运动。
这样,每个小干燥室达到相同粒子浓度,物料就从干燥器上部排出。
旋转气流干燥器有两种传热方式,一种是来自热空气的对流传热,另一种是来自夹套的辐射传热。
粒子在被旋转气流甩向器壁,与器壁接触的同时也在壁面上边滑动边滚动,并接受壁面的传导热量。
热气体与粒子的分离、分散所造成的速度差,在粒子表面强化了传热过程,干燥器也起到了分级作用。
微小的粒子容易被热气流夹带,所以停留时间短。
被反复强烈地进行分散、分级的大粒子停留时间相对延长。
粒子越大,在干燥器内停留的时间就越长,能够保证产品含水率的一致性。
干燥机工作原理

干燥机工作原理干燥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用于将湿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或者除去,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它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如食品加工、制药、化工、冶金等。
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基于蒸发原理和传热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干燥机的工作原理。
1. 蒸发原理:干燥机中的湿物质通过加热来蒸发水分。
加热源可以是燃烧器、电加热器或者蒸汽等。
当湿物质进入干燥机后,加热源将提供热量,使湿物质的温度升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湿物质中的水分开始蒸发。
蒸发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干燥机中排出。
干燥机内的湿气由排气系统排出,从而实现湿物质的干燥。
2. 传热原理:干燥机中的传热主要通过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来实现。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如空气)与湿物质的接触,将热量传递给湿物质的过程。
干燥机内的加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对流传热,使湿物质的温度升高。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热辐射将热量传递给湿物质的过程。
干燥机内的加热源产生的热辐射能够直接作用于湿物质,使其温度升高。
3. 干燥机的组成部份:干燥机主要由进料系统、加热系统、排料系统、排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 进料系统:用于将湿物质送入干燥机内部。
进料系统通常包括输送带、螺旋输送器等设备,以确保湿物质均匀地进入干燥机。
- 加热系统:提供热量以实现湿物质的干燥。
加热系统可以是燃烧器、电加热器或者蒸汽等。
加热系统通过传热原理将热量传递给湿物质。
- 排料系统:用于将干燥后的物质从干燥机中排出。
排料系统通常包括排料口、输送带等设备,以便将干燥后的物质顺利地排出。
- 排气系统:用于将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湿气排出干燥机。
排气系统通常包括风机、管道等设备,以确保湿气能够有效地排出。
-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干燥机的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进料速度等。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面板等设备。
总结:干燥机通过蒸发原理和传热原理实现湿物质的干燥。
加热源提供热量,使湿物质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
干燥机的组成部份包括进料系统、加热系统、排料系统、排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干燥机工作原理

干燥机工作原理干燥机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设备,用于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和物料流动三个方面。
一、传热干燥机通过传热将物料中的水分加热并蒸发。
传热的方式主要有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1. 对流传热:干燥机内部通过加热源(如燃气、蒸汽等)产生热量,使干燥机内部温度升高。
物料在干燥机内部不断流动,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水分逐渐蒸发。
2. 辐射传热:干燥机内部加热源产生的热辐射能够直接穿透物料,使物料内部的水分受热蒸发。
3. 传导传热:物料与干燥机内部的加热器或者热传导板接触,通过传导传热使水分蒸发。
二、传质干燥机通过传质使物料中的水分从高浓度区域转移到低浓度区域。
传质的方式主要有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
1. 扩散传质:物料中的水分在干燥机内部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
2. 对流传质:干燥机内部产生的气流将物料中的水分带走,加快水分的蒸发。
三、物料流动干燥机内部的物料流动对于干燥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物料流动的方式主要有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
1. 层流流动:物料在干燥机内部以层流的形式流动,水分更容易被蒸发。
2. 湍流流动:物料在干燥机内部以湍流的形式流动,增加物料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和传质效率。
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描述:1. 开启干燥机:将干燥机的电源打开,并设置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参数。
2. 加热源启动:根据干燥机的加热方式,启动相应的加热源,如燃气燃烧器或者电加热器。
3. 物料进料:将待干燥的物料通过进料口输入干燥机内部。
4. 传热和传质:加热源产生热量,使干燥机内部温度升高。
热空气通过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的方式与物料进行热交换,使物料中的水分逐渐蒸发。
同时,水分在物料内部通过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的方式转移到低浓度区域。
5. 物料流动:物料在干燥机内部以层流或者湍流的形式流动,增加物料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和传质效率。
气流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Akatsuke一、实验名称气流干燥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湿物料干燥曲线的测定方法。
(3)研究固体湿物料的干燥特性,绘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4)熟悉现代化工测试仪表。
三、实验原理气流干燥是利用热能去除固体物料中湿分的操作。
在气流干燥过程中,热空气将热能以对流传热方式传递给湿物料,物料表面上的水分气化,并从表面以对流扩散的方式向热空气传递。
与此同时,物料内部与表面间产生水分差,物料内部水分以气态或液态形式向表面扩散,直至物料表面的水蒸气分压与介质中的水蒸气分压相平衡为止。
干燥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气化的水分量,干燥速度是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气化的水分量来表示的,其数学式为N=dWAdτ=−G c dXAdτ式中:N——干燥速度(kg/(m2/s));W——气化水分量(kg);G c——绝干物料量(kg);A——干燥面积(m2);τ——干燥时间(s)实验中干燥速度可按下式近似计算N=∆W A∆τ式中:∆τ——干燥进行时间(s);∆W——∆τ时间内湿物料气化的水分量(kg)。
湿物料试样置于恒定温度的空气流中进行干燥,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气化,湿物料质量减少。
记录物料在不同时间内的质量G,直到物料质量不变为止,也就是物料在该条件下达到干燥极限为止,此时留在物料中的水分为平衡水分X∗。
再将物料烘干后称量得到绝干物料质量G c,则物料的干基湿含量为X=G−G c G c干燥速率受到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动状态、物料的性质与尺寸以及物料与介质的接触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若这些因素均保持恒定,则物料的湿含量将只随干燥时间而降低,据此可绘制:反映湿含量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干燥曲线和反映干燥速度或干燥速率与物料湿含量关系的干燥速率曲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装置图及主要设备干燥实验仪器装置为洞道式干燥器。
空气由风机送出,通过孔板流量计计量后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进入干燥箱内与湿物料进行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其装置图如下:设备:洞道干燥器、风机、空气预热器、边界层箱、仪表控制箱。
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湿气将通过入口进入气流干燥器的加热室。
然后,加热室中的加热元件会提供热量,将湿气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
接下来,水蒸气和其他气体成分一同进入二次分离室。
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通过分离器被分离出来,而其他气体成分会继续流动。
最后,湿气经过出口离开干燥器,气流变得更加干燥。
1.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机械设备和仪器需要使用干燥的气体。
例如,气流干燥器可以用于去除电力设备中的湿气,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气流干燥器还可以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和饮料等行业,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质量和产品品质。
2.电子行业:电子设备非常敏感,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操作中断。
因此,在电子制造和组装过程中,经常使用气流干燥器来去除湿气,确保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干燥。
3.空气压缩系统:在空气压缩系统中,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分。
湿气会对系统中的元件和设备造成腐蚀,并且降低压缩空气的质量。
通过使用气流干燥器,可以有效去除湿气,确保良好的运行和维护系统的寿命。
4.制冷和空调系统: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湿气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使用气流干燥器,可以去除湿气,减少系统的水蒸气含量,提高制冷和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和分离相结合的方式去除气流中的湿气。
它的应用广泛,包括工业生产、电子行业、空气压缩系统和制冷空调系统等领域。
通过使用气流干燥器,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产品的质量,同时降低湿气对系统的损害。
干燥机工作原理

干燥机工作原理干燥机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设备,用于将湿润的物料进行脱水或者干燥处理。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制药、冶金等行业。
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和机械挤压等过程。
1. 传热过程干燥机通过传热来提供能量,使湿润的物料中的水分蒸发。
传热主要通过对流、辐射和传导三种方式进行。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将热空气或者热气体吹入干燥机内,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物料。
热空气可以由燃气燃烧产生,也可以通过电加热器产生。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辐射热量的方式进行传递。
在干燥机内部,加热器会产生高温的辐射热,这些热量会被物料吸收,使其温度升高,从而实现脱水或者干燥的目的。
传导传热是指通过物料内部的份子传递热量的方式。
当物料接触到干燥机内部的加热器或者其他热源时,热量会通过传导逐渐传递到物料的内部,使其温度升高。
2. 传质过程除了传热过程,干燥机还通过传质来实现物料的脱水或者干燥。
传质是指物料中的水分通过蒸发、扩散或者渗透等方式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递。
在干燥机内部,湿润的物料表面会受到热空气或者热气体的吹扫,使水分蒸发。
蒸发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物料中逸出,进入干燥机的排气系统中。
此外,物料中的水分还会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传质。
当物料表面的水分被蒸发后,物料内部的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递,以达到水分平衡。
3. 机械挤压过程干燥机还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加速物料的脱水或者干燥过程。
在干燥机内部,物料会受到机械设备(如旋转筒、滚筒等)的作用,使物料在干燥机内部不断翻转、滚动或者磨擦。
通过机械挤压的作用,物料的表面积得到增加,从而加速传热和传质的过程。
物料的翻转、滚动或者磨擦还可以使物料内部的水分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物料中,提高脱水或者干燥的效果。
综上所述,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和机械挤压等过程。
通过传热的方式提供能量,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通过传质的方式实现水分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传递;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加速脱水或者干燥过程。
流化床干燥机原理

流化床干燥机原理引言流化床干燥机是一种常用的干燥设备,通过将固体物料在气流中进行湿燥,达到快速干燥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流化床干燥机的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应用领域。
原理流化床干燥机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气流将固体物料进行悬浮,形成类似于流体的状态,使得干燥过程变得高效并且均匀。
其具体原理如下:1.气固两相接触:在流化床干燥机内,固体物料与热风进行充分接触,固体物料被加热并开始蒸发水分。
气体通过床料形成适当的速度和压力,使得床料中的固体颗粒不断跃入气流中,形成悬浮状态。
2.传热传质:固体物料在悬浮状态下,与热风之间形成了更大的接触面积,加快了传热传质速度。
固体物料的表面温度升高,并且内部的水分开始蒸发。
此时,水分蒸汽会通过气流带走,达到了干燥的效果。
3.干燥产品的回收:干燥后的固体物料会被热风带走,经过分离装置将固体物料与热风分离,得到干燥后的产品。
工作过程流化床干燥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前期的预热过程、干燥过程以及后期的冷却过程。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预热过程:首先,将热风送入流化床干燥机中,加热床体以及固体物料。
预热过程有助于提高干燥效率。
2.干燥过程:预热之后,将待干燥的固体物料投放到流化床干燥机中,在热风的作用下,固体颗粒被悬浮在空中,形成流化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进,水分逐渐从固体物料中蒸发出来,通过气流带走。
3.冷却过程:干燥结束后,需要对干燥后的产品进行冷却,以避免过热导致产品的变质。
通常采用外部冷却风或水进行冷却。
应用领域流化床干燥机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食品工业:流化床干燥机可用于食品的快速干燥,如水果干、脱水蔬菜等。
2.制药工业:在制药过程中,流化床干燥机可用于干燥药材、制药中间体等。
3.化工工业:化工领域中的某些物料需要进行干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4.冶金工业:流化床干燥机也可应用于冶金行业中,用于干燥矿渣、矿石等。
结论流化床干燥机利用气流将固体物料悬浮,通过传热传质来实现快速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换热原理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应用
引言:气流干燥器是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的机械设备。
气流干燥器一般是横卧安放,物料由一端加入,靠桨叶的推动和自身重力作用移动,从另一端排出。
设备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大;操作弹性大,适应性广;由于叶片的搅拌作用,物料的受热面不断得到翻新,使干燥均匀。
气流干燥器简介:
一、发展历史:
远古以来,人类就习惯于用天然热源和自然通风来干燥物料,完全受自然条件制约,生产能力低下。
随生产的发展,它们逐渐为人工可控制的热源和机械通风除湿手段所代替。
近代气流干燥器开始使用的是间歇操作的固定床式气流干燥器。
19世纪中叶,洞道式气流干燥器的使用,标志着气流干燥器由间歇操作向连续操作方向的发展。
回转圆筒气流干燥器则较好地实现了颗粒物料的搅动,干燥能力和强度得以提高。
一些行业则分别发展了适应本行业要求的连续操作气流干燥器,如纺织、造纸行业的滚筒气流干燥器。
20世纪初期,乳品生产开始应用喷雾气流干燥器,为大规模干燥液态物料提供有力的工具。
40年代开始随着流化技术的发展,高强度、高生产率的沸腾床和气流式气流干燥器相继出现。
而冷冻升华、辐射和介电式气流干燥器则为满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
60年代开始发展了远红外和微波气流干燥器。
二,实际用途:
干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热能,为了节省能量,某些湿含量高的物料、含有固体物质的悬浮液或溶液一般先经机械脱水或加热蒸发,再在气流干燥器内干燥,以得到干的固体。
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如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
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将收获的粮食干燥到一定湿含量以下,以防霉变。
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气流干燥器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在干燥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热量和质量(湿分)的传递,保证物料表面湿分蒸汽分压(浓度)高于外部空间中的湿分蒸汽分压,保证热源温度高于物料温度。
热量从高温热源以各种方式传递给湿物料,使物料表面湿分汽化并逸散到外部空间,从而在物料表面和内部出现湿含量的差别。
内部湿分向表面扩散并汽化,使物料湿含量不断降低,逐步完成物料整体的干燥。
物料的干燥速率取决于表面汽化速率和内部湿分的扩散速率。
通常干燥前期的干燥速率受表面汽化速率控制;而后,只要干燥的外部条件不变,物料的干燥速率和表面温度即保持稳定,这个阶段称为恒速干燥阶段;当物料湿含量降低到某一程度,内部湿分向表面的扩散速率降低,并小于表面汽化速率时,干燥速率即主要由内部扩散速率决定,并随湿含量的降低而不
断降低,这个阶段称为降速干燥阶段。
三、工作原理:
对流仅发生于流体中,它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工程上,对流传热是指流体固体壁面的传热过程,它是依靠流体质点的移动进行热量传递的。
因此与流体的流动情况密切相关。
热流体将热量传给固体壁面,再由壁面传给冷流体。
由流体力学知,流体流经圆体壁面时,在靠近壁面处总有一薄层流体顺着壁面做层流流动,即层流底层。
当流体做层流流动时,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热量传递,主要以热传导方式进行。
由于大多数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小,故传热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中,温差也主要集中在该层中。
而在湍流主体中,由于流体质点剧烈混合,可近似的认为无传热热阻,即湍流主体中基本上没有温差。
在层流底层与湍流主体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区,在过渡区内,热传导与热对流均起作用使该区的温度发生缓慢变化
从对流传热过程的分析可知这一个复杂的传热过程影响对流传热速率的因素很多,为了方便起见,工程上采用一种简化的方法,即将流体的全部温差集中在厚度为δ的一层薄膜内,但薄膜厚度θ难以测定,所以用α代替λ/δ将对流传热速率写成如下形式:
Q= а(tw-tf )F (w)
or q= а(tw-tf ) (w/m2)
此式称为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式,亦称牛顿冷却定律。
式中:Q-对流传热速率。
(热流量rw)
F——与流体接触的壁面面积m2
а——对流换热系数w/m2·℃
ΔT—对流传热温度差(℃/K)
Tw—与流体接触的壁面温度,℃
公式说明:
1. Δt= tw-tf 永远取正值。
(流体被冷却或者流体被加热)
2. а大小是对流换热q计算的关键,与许多因素有关:流体物性λ,μ,ρ,Сp ,换热表面形状布置,流速等。
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是气流干燥管直径交替缩小和扩大,根本是改变对流换热能力。
采用气流干燥管可以充分发挥加速段具有较高的传热传质作用,以强化干燥过程。
加入的物料颗粒首先进入管径小的干燥管内,颗粒得到加速,当其加速运动终了时,干燥管径突然扩大,颗粒依靠惯性进入管径大的干燥管与从下部进入的高速螺旋向上的热空气接触,依靠对流换热,使水分蒸发而达到干燥目的。
颗粒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阻力而不断减速,直到减速终了。
干燥管又突然缩小,这样颗粒又被加速,如此重复交替地使管径缩小和扩大,那么颗粒的运动速度也交替地加速和减速,空气和颗粒间的相对速度和传热面积均较大,从而强化了传热传质速率,同时在扩大管内气流速度下降也相应增加了干燥时间。
外界空气经由间接式燃油热风炉加热到180℃左右进入干燥管,湿物料由螺旋加料器送入气流干燥加速管内,物料在加速管内被高速热气流分散,并悬浮在热空气中,气固作并流运动,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物料,物料吸收热量后迅速进行热质交换,蒸发出来的水分进入空气中,因而在气
流干燥管中不断进行着气固间的传热传质过程,直到干燥管的上部时,物料水分已接近临界湿含量(即物料恒速干燥过程结束)之后物料干燥进入减速干燥,当混合物进入旋风分离器,湿空气与物料分离,干物料由旋风下部回收,尾气由引风机排入大气中。
四、产品分类
4.1直管气流干燥机
直管气流干燥机湿料由加料器加入直立管,空气经鼓
风机鼓入翅片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吹入直立管,
在管内的速度决定于湿颗粒的大小和密度,一般大于颗粒
的沉降速度(为10~20米/秒)。
已干燥的颗粒被强烈气流
带出,送到两个并联的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经螺旋输送
器送出,尾气则经袋式过滤器放空。
由于停留时间,对某
些产品往往须采用二级或多级串联流程。
4.2旋风气流干燥器
旋风气流干燥器的一种。
热气流夹带被干燥的物料颗粒以
切线方向进入旋风干燥器内,沿热壁产生旋转运动,使物料颗
粒处于悬浮旋转运动状态而进行干燥。
器壁根据需要可设蒸汽
夹套。
干燥过程大为强化。
此外,由于颗粒与器壁撞击而有所
粉碎,气固相的接触面积增大,也强化了干燥过程。
对于憎水
性强、不怕粉碎的热敏性散粒状物料特别适用。
但对含水量高、
黏性大、熔点低、易升华爆炸、易产生静电效应的物料还不适用。
4.3脉冲气流干燥器
脉冲气流干燥器是气流干燥器的一种。
干燥操作时,采用
管径交替缩小或扩大,使气流和颗粒作不等速流动,气流和颗
粒间的相对速度与传热面积都较大,从而强化传热传质速率。
此外,在扩大管中气流速度大大下降,也就相应地增加干燥时
间。
结语:
对流传热在现代工业中应用极其广泛,几乎遍及各个领域。
在气流干燥器的生产流程中
更是具有指导意义,实现了气流干燥器的连续操作,技术成熟,有效传热、传质面积大,容积传热系数高;干燥时间短,适用于热敏性物料;设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