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节人体运动的改变及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课件-人体运动及调节》

《高中生物课件-人体运动及调节》

4 抗击情绪压力
通过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化学物质,缓解 心理压力。
结论和要点
结论
• 人体运动和调节系统的作用及机制 • 不同类型的运动 •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机制 • 运动对人体的好处
要点
• 健康的身体需要正常的运动和不同程度的调节 • 注意充分热身,正确持久地进行体育锻炼 • 公开科学、理性、健康、文明的体育锻炼观
念,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髓,与周围神经组 成。
周围神经系统
如神经元、神经末梢、突触 等。
机制
人体的神经系统通过快速的 神经冲动,让大脑对接收到 的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和联想。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机制
作用
分泌与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发生关系的 激素,以调节身体的平衡和稳定,维持人体的正 常生理过程。
人体运动及调节
本课件将介绍人体运动及调节的重要性,不同类型和机制、调节系统、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机制、运动的好处以及结论和要点。
不同类型和机制的人体运动
1
有氧运动
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比如说慢跑和游泳。有助于强化心肺系统。
2
无氧运动
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比如说举重和短距离奔跑。有助于增加肌肉力量。
机制
激素从内分泌腺分泌出来,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组 织或器官,产生影响。
运动对人体的好处
1 强健心肺系统
通过锻炼心肺系统,提高其功能并清除有害 物质。
2 增速肌肉力量和耐力
通过重复锻炼以增强肌肉组织,使得肌肉可 以产生更多的力量和更长的持续时间。
3 促进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改善
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 柔韧度和协调性。
3
灵活性运动
主要集中于柔韧性的运动,比如说瑜伽和舞蹈。有助于增加柔韧性和平衡感。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生理变化,认识这些生理变化的机制将使运动者更好地适应这些生理反应,从而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

一、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一)能量供应方式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肌肉中的一种特殊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它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与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

但是人体中的ATP含量甚微,只能供极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

体内ATP的恢复是糖、脂肪、蛋白质等能量物质通过各种代谢途径来实现,补充的途径有磷酸肌酸(CP)分解、糖的无氧酵解及糖与脂肪的有氧代谢,生理学上称之为运动时的3个供能系统。

1、无氧代谢供能人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氧供应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即利用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释放能量,由于CP的分解能迅速将有量转移给ADP生成A TP且不需要氧,也不产生乳酸,因此也称这个磷酸原系统为非乳酸能系统。

但这个供能系统持续供级时间很短,全身肌肉中ATP-CP供能系统仅维持8~10s左右的能量供应。

另一个无氧供能系统是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由于在酵解中产生乳酸积累,故也把这个供能系统称为乳酸能供能系统。

人体肌肉快速运动持续较长时间后(10s以上),磷酸原供有系统已不能及时提供能量供ATP的合成,这时就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

人体乳酸能供能系统的最长供能持续时间约为33s左右。

100m跑无氧代谢占98%以上,200m跑无氧代谢占90%~95%,有氧代谢仅占5%~10%,因此,短距离跑的项目应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为主。

无氧代谢练习中,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最好采用每次10s以内的全速跑重复训练,中间间歇休息30s以上,如果间歇时间短于30s会使磷酸的供能系统恢复不足而产生乳酸积累。

发展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最适宜的手段是全速(或接近全速)跑30~60s,间歇休息2~3min,以使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来提高人体对高血乳酸的耐受力。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运动生理学
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本章导读
绪言 第一节 赛前状态(竞技比赛出现较多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第四节 恢复过程
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绪 言
人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工作能力和某些 器官的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在运动之 前就已经开始,直持续到运动结束后一段时间, 根据它们的发生顺序分别叫做赛前状态--进入工 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
4、各种外界因素:场地、气候、心理状态。
(三)“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产生现象
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过程中, 会出现一种非常难受感觉胸闷,呼吸困难、 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 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 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2、特点:
无氧代谢功能、产生HL、氧债积累、工作 时间短、强度大。
注意:氧债能力随训练程度呈现差异,一般 人约为10升,训练有素耐力型运动员可达 15-20升,有文献报道22.8升,
成人安静时需氧量每分钟约为200-300ml
分析阐述:
图中运动员的每分钟需氧量平均为6升,其 最大摄氧量能力仅为5升,要从5升/分的 “家底”支付6升/分的氧消耗。体内每分钟 尚以产生7克乳酸作代价来透支1升氧(即出 现1升氧债)。如果运动员要坚持下去,每 坚持1分钟必然增加1升氧债,直到氧债能 力竭衰为止。
应该指出各种机能并不是在运动结束后开 始恢复,不过故分解过再合成,所以能 量物质不可能完全恢复只有在运动结束后 强烈的消耗停止,合成过程超过分解过程 人体机能才能逐步彻底得到恢复。
一、能量物质的恢复过程

2019-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第三四课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第三四课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第三四课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二、教学重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测量心跳和呼吸(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人体运动规律课件

人体运动规律课件

注意,此种跑法双臂并没有前后交 替地摆动,而是完全向前伸出,腾 空时身体几乎平行于地面。弹性表 现要充分,尤其是蹬地的动作,整 个身体会拉伸,并变细变长,到下
(实例1) (实例2)
本套动作讲的是一个角色疾速奔跑,已 经无法看清他的腿和脚。我们用流线来 处理被夸张成一团的腿、脚,用反复循 环的线条来表现快速动画片中,不仅有人物、动物等各种类型的角色, 同时为了剧情的需要,还有与角色生活环境有关的 各种自然现象。这些角色的形体运动、随从运动、 自然现象运动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我们就应熟知各 类的运动规律,熟练地掌握这些运动规律的动画技 巧,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 合运动规律。
一般写实性的表现正常行走时,手部的摆动幅度很小,迪斯
尼风格的动画片中往往会夸大手的摆动幅度,以增加表现性。
(影片实例1)
人体运动规律 (影片实例2)
在画走路动作时,还应正确理解人物走路各个角度的透视变化;透视走与正 面走大体相同,只是角度不同。 其实人的行走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失去重心,但又在瞬间保持平衡的过程。
人体运动规律
人体运动规律
• 人的骨骼系统能够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骨骼的形成也是多样 的。在画人的形体动态时就要有一个骨架的动态概念,在画 人的动作时要随着动作的运动画出骨骼关节变化的动态,符 合规律地表现每个动作。
人体运动规律
人体运动规律
1.人的走路动作
人走路动作的基本规律:左右两腿交替向前,带 动躯干向前运动。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双臂前后摆动; 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提起迈步。 在人走路的过程中,两腿交替和两手交替时的动作是 相反方向的运动,故肩部和骨盆也是以相反的倾斜度 运动,手的摆动以肩胛骨为轴心做弧线摆动。跨步的 那条腿,从离地到向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呈弯 曲状。

第三四节人体运动的改变及其

第三四节人体运动的改变及其

(4)支撑反作用力
人体处于支撑状态时,力作用于支点(支 撑面)上,支点又反作用于人体,这种反 作用力称支撑反作用力。
1、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 2、动力性支撑反作用力
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
重力对支点产生压力, 支点则对人体产生反作 用力,它是一种约束反 力,称静力性支撑反作 用力。
动力性支撑反作用力
内力又可看作外力
内力与外力的相互关系 内力是人体运动的必要条件,但内力只有通
过外力才能使人体产生整体运动
2.人体受力特点
人体受力按作用面分为集中力和分布力 集中力:作用于人体的一点 分布力: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面积,人体受
力基本都是此类(重力、浮力,支撑力)。 分布力合成集中力是为方便研究,如将重
n
n
LO M O(m ivi) rim ivi
i1
i1
为质系中各质点的动量对点之矩的矢量和,
或质系动量对于点的主矩,称为质系对点的
动量矩。
有时作为阻力,有时是动力。 迎面空气阻力:F=ρCSV2 /2
(S为横截面积,V为流体与人体的相对速度,C为迎面阻 力系数)
自测题
►设邮车正投影面积S为 5m2,阻力系数CD为0.7, 车重量W为1.5KN,滚动 摩擦系数为0.1,求车速 为25m/s时,所需功率 为多少?空气密度为 1.247kg/m3
• 依动量定理: F1Δt= m1 V1′- m1 V1 F2Δt= m2 V2′- m2 V2
因为:-F1=F2 则有:
m1 V1+m2 V2= m1 V1′+ m2 V2′ • 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只是通
过碰撞动量在系统间进行了传递。
• 将人看作整体,动量可以在环节与环节或 者环节与器械之间传递。

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机能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机能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机能的影响人体是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死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

体育活动亦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的,同时,体育锻炼又可以对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产生良好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骨骼肌收缩产生力量作用于骨骼,骨骼绕着关节运动所完成的。

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肌肉三部分,体育锻炼可以对运动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一)运动系统的一般结构与机能1骨的结构与功能。

骨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破坏、改造、他伤愈合、修复再生的能力,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完善而复杂,功能坚固而灵活。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其中头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人体骨骼按其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有骨体(骨干0和两端(骺),骨体位于中间,较细,多呈管状,两端膨大,长骨主要颁于四脚的淳离部分;短骨一般呈立方形,主要颁于手腕和脚腕;扁骨吴板状,面积较大,薄而坚固,主要颁于颅盖;不规则骨的形态各异,多颁于躯干和头颅等处。

骨的功能具体表现为:(1)支持负重。

骨与骨连接成骨骼。

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人体局部和全身重量的作用;(2)运动杠杆。

骨在肌肉收缩时被牵拉,绕关节转动,使人体产生各种运动,起着杠杆的作用;(3)造血功能。

骨髓内的网状细胞是比较幼稚的细胞,它经过分化可以变成血细胞;(4)保护功能。

骨围成的腔隙,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例如颅骨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重要器官。

2关节的结构与机能。

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相连,构成骨连结,通称为关节。

按照关节的结构和活动情况,可将人体全身的关节分为不动关节、动关节和半关节,人们一般所说的关节常指动关节。

构成关节的主要结构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

关节面是指形成关节的两个相邻部位,其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多数关节面的软骨为透明软骨,可减少相邻两关节之障的摩擦,并有缓冲震动和减轻冲击的作用。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完整版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完整版

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

按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及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研究和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运动实践,不仅对于探讨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以及防止运动损伤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赛前状态在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special physical state before competition)。

赛前状态可发生在比赛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甚至在想象比赛时,也会出现赛前状态。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理1.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在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大多数器官、系统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升高、内脏器官活动增强以及物质代谢加强等等。

例如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通气量增大,摄氧量提高;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尿频以及血糖浓度升高等。

研究表明,赛前状态的反应程度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比赛规模越大越关键,赛前反应越明显;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而且越临近比赛,赛前反应越明显。

例如,赛前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图14—1、2所示。

图14—1赛前脉搏图14—2 赛前动脉血压2.赛前状态产生的机理比赛或训练的场地、音乐声、广播声、观众、对手的表现、运动器材等信息经常作用于运动员,并与比赛或训练时肌肉活动的生理变化相结合。

久而久之,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所以在比赛或训练前,只要接触到这些刺激,就可产生与训练或比赛时相类似的生理反应。

由此可见,赛前状态是上述刺激与肌肉活动多次结合后,在大脑皮质中建立起条件反射的缘故。

由于这些生理变化是在比赛或训练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因此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自然条件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海拔2259米。 1.不利项目:长跑、竞走、划船、公路自行
车等。 2.有利项目:短跑、跳跃等。
美国的吉姆·海因斯在100米决赛中首次突破10秒 大关,成绩为9秒95,直到1983年才被卡尔文·史 密斯以9秒93刷新。
200米决赛,美国的托姆·史密斯以19秒8破20秒 大关,成绩为19秒83。
为了增大冲击力,需缩短撞击时间。 排球扣球、棒球击球。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论证(两小球碰撞)
质量m1和m2两小球, 在光滑平面上沿同一
直线作同方向运动,
如两个小球发生碰撞,
碰撞时间为Δt,设碰
撞前速度分别为V1和 V2,相互作用力分别 为F1和F2,碰撞后速度 为V1′和V2′
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
3.
质量为55kg的人希望从静止的绳上滑下, 该绳只能承受40kg的力,求:该人要安全 的滑下,其最小加速度为多大?
(四)动量矩
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量,又称角动量。 绕定轴转动的刚体对定轴的动量矩即刚体
的角动量Iω,其中I为刚体对该轴的转动惯 量,ω为刚体绕该轴转动的角速度。 矢量,方向与角速度方向一致。
加速垂直朝向支点
站在磅秤上竖直下蹲, 加速度向下 mg-N=ma N=mgma
也就是N<mg,在人体 各种动作中较常见。
加速斜向离开支点
加速斜向离开支点, 支撑反作用力也会增 大,并与水平面成一 定角度。例如:短跑 的后蹬阶段
(5)流体作用力
人体或器械在流体介质内运动,与流体发 生接触,并相互作用的力。
• 依动量定理: F1Δt= m1 V1′- m1 V1 F2Δt= m2 V2′- m2 V2
因为:-F1=F2 则有:
m1 V1+m2 V2= m1 V1′+ m2 V2′ • 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只是通
过碰撞动量在系统间进行了传递。
• 将人看作整体,动量可以在环节与环节或 者环节与器械之间传递。
MO (mv)z M z (mv) MO (mv)x M x (mv) MO (mv)y M y (mv)
动量矩在轴上的投影是代数 量 对于平面问题,即质点始终 在某平面内运动的情形,动 量矩矢量总是垂直于该平面, 只需把它定义为代数量,并 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 针方向为负。
►(F=ρCSV2 /2 )
• 解:邮车空气阻力
滚动摩擦阻力 故邮车所需功率
(六)向心力和离心力
• 向心力:作用于进行圆周 运动的物体并指向圆心。
• 公式为F=ma=mV2R , F=mω2R
• 离心力与向心力是一对相 反力,即
F离= -F向=-mω2R。
向心力与离心力之间的关系为:
• 具有瞬时关系,等大 反向。
(k摩擦系数,R半径,W重量)
• 在雪天时轮胎应放气, 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选择题
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力为G的 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若物体 与墙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 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μF
B.μF+G
C.G
D.(F2+G2)1/2
习题
假设足球运动员试图胸部停球后直接带着 球跑进对方球门,若球与运动衣之间的摩 擦系数为μ,求:运动员至少要以多大的 加速度跑,球才不会下落;若摩擦系数μ =0.3,则加速度的值为多大?
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
讨论
上旋的乒乓球以 速度V,入射角α 与台面发生碰撞。 为什么反弹后形 成强烈的前冲效 果
• Vx=V1sinα+ΔV • Vy=eV1cosα • tgβ=tgα/e+ ΔV/ eV1cosα
(三)动量守恒定律在体育运动中的 应用
▪ 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 系统的总动量守恒,是指系统内各物体的
内力又可看作外力
内力与外力的相互关系 内力是人体运动的必要条件,但内力只有通
过外力才能使人体产生整体运动
2.人体受力特点
人体受力按作用面分为集中力和分布力 集中力:作用于人体的一点 分布力: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面积,人体受
力基本都是此类(重力、浮力,支撑力)。 分布力合成集中力是为方便研究,如将重
动量定理
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基本定 理之一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在某段时间内动量的 改变ΔK等于所受合外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冲 量I
表达式:ΔK= I 或:F(t-t0)=mV-mV0
动量定理在体育运动的应用
牛顿定律强调瞬时性,动量定理则强调时 间的累积效应,因此,可简化计算过程。
动量矢量和不变,但系统内的动量可以互 相传递
▪ 当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时,则系统总
动量并不守恒
1.
• 排球从2m高处落下,其反弹高度为1.28m, 那么排球与地面的碰撞系数e是多少?
2.
• 体重70kg的跳高运动员蹬踏起跳时,如 果两臂上摆的加速度为30m/s2,摆动腿上 摆的加速度是20m/s2,根据松井秀治的数 据:两臂相对重量为10%,一条腿的相 对重量为17.2%,求:由于摆臂摆腿动作 而增加的起跳力为多大?
一、人体运动中的内外力及其关系
(一)人体力学系统中的内力和外力
力的概念
力(F)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三要素是力的大 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遵循矢量相加法则。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外效应),即改变物 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内 效应)。
1.人体内力与外力
力学系统: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问题时所 确定的研究对象。
为了减小外界对人体的冲击力,通常需延 长力的作用时间。
汽车安全气囊,可大大减小作用力,且又 减小了压强,可避免受伤。
为了使人体或器械获得较大的速度,通常 需增大作用力并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起跳前的下蹲、投掷项目的超越器械、跑 的后蹬、游泳的“S”形划水。
计算人体动力学参数
某体重为70kg的跳远运动员踏跳前质心水 平速度为10.2 m/s ,竖直速度0.5m/s (向下),踏跳后水平速度为9.6 m/s , 竖直速度为4.0 m/s ,踏跳时间为0.045 s , 求:平均踏跳力F。
(二)碰撞定律
体育中大量存在碰撞现象 相对接近速度:碰撞前速度之差 相对分离速度:碰撞后速度之差 碰撞定律:两物体碰撞后的相对分离速度是
其碰撞前相对接近速度的e倍 表达式:e=-( V1′-V2′)/ (V1 - V2) 0≤e≤1(碰撞恢复系数)
碰撞恢复系数的测定方法
• 将一种材料制成小球,另一材料制成平 板且水平放置,将小球从H高处自由下落, 测量其反弹高度h,则它们的恢复系数为: e=(h/H)1/2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 秒,符号是kg·m /s。动量的单位跟冲量 的单位是相同的:1N=1kg·m/s2,所以 1N·s=1kg·m/s
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所受到的合外力 F=ma=mdv/dt=dK/dt 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以延长作用时间, 保证安全 。
解:设人对球水平方向的支撑反作用力为N, 则有:N=ma,又f=Nμ= maμ 若球不落,则f=G,即 maμ=mg,a=g/μ 将摩擦系数μ=0.3代入, 得a= g/μ=9.8/0.3=32.67(m/s2)
答:运动员向前跑的加速度至少为32.67 m/s2
讨论
当你骑车加速前进的过程中,自行车前后 轮所受的摩擦情况你能说清楚吗?
质点对某定点的动量矩
质点M的动量对于O点的矩,定义为质点对于O点的动量矩,即
MO (mv) r mv
质点对于O点的动量矩为矢量,它 垂直于矢径r与动量mv所形成的平 面,指向按右手法则确定,其大 小为
MO (mv) 2OMD mvd
➢质点对某轴的动量矩 质点的动量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在z轴上的投 影等于质点的动量对z轴的动量矩
人体处于支撑状态时,局部环节作加速运 动,给予支点以作用力,则支点给人体一 个反作用力,称动力性支撑反作用力。
1.加速垂直离开支点 2.加速垂直朝向支点 3.加速斜向离开支点
加速垂直离开支点
站在磅秤上竖直上跳, 此时加速度向上,即 N-mg=ma N>mg。 经常出现在人体垂直 向上摆臂、蹬离地面 时,如跳高时两臂的 向上摆动。
400米,美国选手李·伊万斯,跑出了43秒86的成 绩,创世界纪录。保持至今。
跳远,美国的鲍勃·比蒙,成绩8米90。由鲍威尔 在1991年的日本东京田径世锦赛上打破。
可在运动中合理利用
上坡跑 蹲杠铃 绑沙袋高抬腿
(2)弹力
是接触力,发生在直接接 触的物体之间。
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施力 于人体
若人体平衡,则弹力N与 重力W等值、共线、反向。
(3)摩擦力
两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或有此趋势 时产生的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 动趋势,在接触面上阻止 其相对滑动的力。
两物体即将滑动时的静摩 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表达式为Fmax=µ0N(µ0为 静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1.体育运动中力的计算 ※例:体重50kg的运动员,从3m高处自由
下落,脚接触地面0.1s后静止,求:人体 受到的冲击力多大?
计算
体重为60kg的体操运动员,从3.2m处做 单杠下法,落到海绵垫上,经0.4s停止, 此时重心离垫高0.7m,求两脚所受到的 平均冲力是多少?
2.体育运动中运动的原则
滑动摩擦力
当物体沿接触面滑动时, 所产生的阻碍滑动的力
公式为f=μN。对同一 物体来讲静摩擦系数大 于动摩擦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