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化验指标计划的监测
污水处理的监测分析

污水处理的监测分析标题:污水处理的监测分析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分析是评估污水处理效果和指导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监测分析的角度,分析污水处理的四个关键部份,包括进水监测、处理过程监测、出水监测和污泥监测。
一、进水监测:1.1 污水进水量监测:通过监测污水进水量,可以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情况,为合理调整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1.2 污水进水水质监测:监测进水水质的主要指标,如COD、BOD、氨氮等,可以评估进水水质的变化,为后续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
1.3 进水监测设备:合理选择和使用进水监测设备,如自动取样器、在线监测仪器等,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处理过程监测:2.1 污水处理工艺监测:监测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如曝气量、混合液浓度、沉淀池污泥浓度等,及时了解处理工艺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2.2 处理效果监测:监测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COD、BOD、氨氮去除率等,评估处理效果的好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3 处理过程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处理过程监测设备,如在线监测仪器、流量计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出水监测:3.1 出水水质监测:监测出水水质的主要指标,如COD、BOD、氨氮等,评估出水水质是否达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2 出水排放监测:监测出水排放的量和方式,确保出水排放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3.3 出水监测设备:选择适合的出水监测设备,如在线监测仪器、自动取样器等,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污泥监测:4.1 污泥特性监测:监测污泥的主要特性,如含水率、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评估污泥的处理效果和处理后的处理方案。
4.2 污泥处理过程监测:监测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了解污泥处理过程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4.3 污泥监测设备:选择适合的污泥监测设备,如干固含水率分析仪、重金属分析仪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污水处理指标

污水处理指标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估处理过程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五个主要指标,包括污水流量、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一、污水流量:1.1 测量方法: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等。
1.2 重要性:污水流量是评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负荷情况。
1.3 影响因素:污水流量受到人口数量、工业生产水平、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
二、COD(化学需氧量):2.1 定义:COD是指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化学氧量。
2.2 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高温消解法、光度法和滴定法等。
2.3 指标意义:COD是评估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废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
三、BOD(生化需氧量):3.1 定义:BOD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微生物在酸性条件下生物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2 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生物化学需氧量法和溶解氧消耗法等。
3.3 指标意义:BOD是评估污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废水中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
四、氨氮:4.1 定义:氨氮是指污水中溶解态氨氮和游离态氨氮的总和。
4.2 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电极法和纳氏法等。
4.3 指标意义:氨氮是评估污水中氨氮含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废水中氨氮的来源和处理效果。
五、总磷:5.1 定义:总磷是指污水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和。
5.2 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化学沉淀法等。
5.3 指标意义:总磷是评估污水中磷含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废水中磷的来源和处理效果。
结论:污水处理指标是评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依据。
(完整)污水处理厂化验指标的监测

污水处理厂运行指标的监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典型处理流程为: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水质水量调节、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
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物的污染,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部分CD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
化学混凝和化学沉淀池是二级处理的方法,如含磷酸盐废水和含胶体物质的废水须用化学混凝法处理。
对于环境卫生标准要求高,而废水的色、臭、味污染严重,或BOD和COD比值甚小(小于0。
2~0.25),则须采用三级处理方法予以深度净化,污水的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化,也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或膜分离技术等。
含多元分子结构污染物的污水,一般先用物理方法部分分离,然后用其他方法处理。
各种不同的工业废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合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正常出水的根本保证。
而对于污水厂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是保证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其中,对于污水厂的运行指标的定期、准确的监测,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从而指导污水厂运行则是污水厂工作的根本。
水质指的是水与水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征。
水中杂质具体衡量的尺度称为水质指标。
污水处理系统需要监测的指标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也可以分为运行前监测指标、运行中监测指标、出水监测指标。
具体而言,可细分为几十种之多,这些指标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一、污水的物理性质指标1.温度对污水、污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有着直接影响.在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中,主要依靠大量活性微生物(菌胶团)进行处理,他们比较适合的温度一般在20~30℃左右,因此,如果要保证较好的有机物处理效果,温度应该尽可能的控制在20~30℃左右。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监测应该如何进行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监测应该如何进行污水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工作,而水质监测则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污水水质的准确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处理效果,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达标排放。
那么,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监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呢?首先,要明确水质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水质监测的目标通常是评估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悬浮物等)、化学指标(如 pH 值、化学需氧量 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等)以及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排放要求可能会有所侧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的重点指标。
在确定了监测指标后,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至关重要。
对于物理指标,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重量法(测定悬浮物)、比色法(测定色度)、浊度计法(测定浊度)等。
化学指标的测定方法则较为多样,例如 COD 可以采用重铬酸钾法或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BOD 通常使用五日培养法,氨氮可以通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或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和总氮则分别有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和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生物指标的检测一般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也是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监测指标和精度要求,选用性能稳定、精度可靠的设备。
例如,高精度的 pH 计、分光光度计、COD 快速测定仪、在线监测系统等。
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监测点的设置需要科学合理。
在污水处理厂中,通常应在进水口、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以及总出水口设置监测点。
进水口的监测可以了解污水的原始水质状况,为后续处理工艺的调整提供依据;各处理单元出水口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每个处理环节的效果;总出水口的监测则是判断处理后的污水是否达标排放的关键。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标题: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实施方案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质监测对于保障污水处理效果、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顶尖专家的身份,详细阐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报告编制以及监测结果的应用等方面。
一、监测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和优化。
二、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物理指标:如色度、浊度、悬浮物等。
2.化学指标:如pH值、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氮、总磷等。
3.微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群、粪大肠杆菌等。
4.重金属指标:如铅、汞、镉、铬等。
5.有机物指标: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等。
三、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处理工艺、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管理要求来确定。
一般建议:1.日常监测:对关键指标进行每日监测。
2.周监测:对主要指标进行每周监测。
3.月监测:对所有指标进行每月监测。
4.季度/年度监测:对特定指标进行季度或年度监测。
四、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应遵循国家或地方的环保标准和规范,采用科学、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1.物理指标:采用光学仪器进行测定。
2.化学指标:采用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
3.微生物指标:采用微生物培养计数法。
4.重金属指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5.有机物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应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结果应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和改进效果。
六、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1.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污水处理厂运维指标检测参数及频率说明

污水处理厂运维指标检测参数及频率说明运行参数的监测指标运行部根据生产需要以业务联系单形式安排化验指标类别、频次。
化验室应对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分析。
通过对运行参数的分析,判断污水处理厂运行是否正常,并及时反馈给污水处理厂中心控制室,由中心控制室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作必要的调整。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正常运行检测的项目和周期应按国家建设部标准CJJ60-94执行。
对常规化验项目的化验数据,应于每天上午9:00之前以书面报告及电子报表形式反馈。
对临时增加的化验项目数据应以书面形式及时呈报生产运行部以便分析工艺运行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作预防措施。
污水指标检测
污泥指标检测。
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

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障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污水处理检测则是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排放水质符合标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和周期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测项目1.1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态检测污水处理设施的各个单元,如进水口、生化池、二沉池等,需要定期检测其运行状态,包括流量、浓度、温度等参数的监测。
1.2 污水处理工艺检测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检测,包括曝气、混合、沉淀等工艺的运行情况,以及各个工艺单元之间的协调性。
1.3 排放水质检测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水质检测,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指标的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二、检测周期2.1 日常监测污水处理设施需要进行日常监测,包括每日、每周的监测工作,对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2 定期检测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测,包括每月、每季度的检测工作,对设施的各个单元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3 不定期检测除了定期检测外,还需要不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测,如季节性检测、特殊情况下的检测等,以确保设施的稳定运行。
三、检测方法3.1 在线监测利用在线监测设备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设施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2 采样检测通过采样检测的方式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水质检测,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水质数据,为设施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3.3 实地检测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实地检测,包括设备运行状态、工艺运行情况等,可以全面了解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四、检测标准4.1 国家标准污水处理检测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包括污水排放标准、水质指标标准等,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规定。
4.2 地方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还需要符合地方标准,因地制宜地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测,满足地方环保要求。
4.3 行业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还需要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确保处理效果达到行业要求。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COD(化学需氧量)是评估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
COD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COD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COD指标的定义COD是指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的化学氧化剂的量。
它是一种间接测定有机物含量的方法,常用于评估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和处理效果。
三、COD指标的监测方法1. 采样方法a) 采样点的选择:应在污水处理系统的不同阶段、不同位置进行采样,以反映整个处理过程的COD变化。
b) 采样容器的选择:应使用无机物残留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作为采样容器,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
c) 采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分析方法a) 常规分析方法:常用的COD分析方法包括开放式反应、封闭式反应和溶解氧消耗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b) 仪器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仪器分析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也可以用于COD指标的监测。
四、COD指标的标准限值1. 国家标准根据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规定,COD排放标准如下:a) 一级A标准:COD浓度≤60 mg/Lb) 一级B标准:COD浓度≤100 mg/Lc) 二级标准:COD浓度≤150 mg/L2. 地方标准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COD排放标准,但不得高于国家标准。
五、COD指标的控制措施1. 前处理措施a) 沉淀池: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份有机物。
b) 滤池:利用滤料的过滤作用,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
c) 调节池:调节污水的流量和水质,使其适应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d) 生物反应器: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2. 后处理措施a)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提高COD的去除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运行指标的监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典型处理流程为: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水质水量调节、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
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物的污染,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部分CD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
化学混凝和化学沉淀池是二级处理的方法,如含磷酸盐废水和含胶体物质的废水须用化学混凝法处理。
对于环境卫生标准要求高,而废水的色、臭、味污染严重,或BOD和COD比值甚小(小于0.2~0.25),则须采用三级处理方法予以深度净化,污水的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化,也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或膜分离技术等。
含多元分子结构污染物的污水,一般先用物理方法部分分离,然后用其他方法处理。
各种不同的工业废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合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正常出水的根本保证。
而对于污水厂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是保证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其中,对于污水厂的运行指标的定期、准确的监测,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从而指导污水厂运行则是污水厂工作的根本。
水质指的是水与水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征。
水中杂质具体衡量的尺度称为水质指标。
污水处理系统需要监测的指标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也可以分为运行前监测指标、运行中监测指标、出水监测指标。
具体而言,可细分为几十种之多,这些指标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一、污水的物理性质指标1.温度对污水、污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有着直接影响。
在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中,主要依靠大量活性微生物(菌胶团)进行处理,他们比较适合的温度一般在20~30℃左右,因此,如果要保证较好的有机物处理效果,温度应该尽可能的控制在20~30℃左右。
温度监测在现场进行,常用的方法有水温计法、深水温计法、颠倒温度计法和热敏温度计法。
2.色度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污水不同,其色度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并不说对于色度的监测不重要。
其实,通过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颜色的观察,可以判断污水的新鲜程度。
通常,新鲜的城市污水呈灰色,可是如果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厌氧腐败,DO很少,则污水呈黑色并带有臭味。
另外,在我国,由于通常采用将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的排水体制,所以有时城市污水厂的色度有时有较大差异。
色度给人以不悦的感觉,我国对于污水厂排放标准中对于色度有排放要求,因此,如果进水的色度较大时,出水的监测指标中色度应该予以重视。
3.臭味水中臭味主要来自有机质的腐败产生的,也会给人带来不快,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生理,呼吸困难、呕吐等。
因此,臭味是比较重要的物理指标,不过,目前污水厂并没有对臭味进行专门的监测。
二、污水的化学(包括生化)性质指标污水水质化学指标有悬浮物、pH、碱度、重金属离子、硫化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有机氮、溶解氧等等。
1.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
但主要的是有机物。
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COD的测定是污水处理厂日常主要监测项目,通过对不同构筑物的进出水C OD的测定,可以准确掌握构筑物的运行情况,通过对一段时期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构筑物的运行进行适当调整,以便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另外,对污水厂出水而言,COD是必须监测的项目,出水应该达到相应国家标准。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高锰酸钾(KmnO4),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
重铬酸钾(K2Cr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2.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BOD),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的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它是以水样在一定的温度(如20℃)下,在密闭容器中,保存一定时间后溶解氧所减少的量(mg/L)来表示的。
当温度在20℃时,一般的有机物质需要20天左右时间就能基本完,成氧化分解过程,而要全部完成这一分解过程就需100天。
但是,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实际生产控制来说就失去了.实用价值。
因此,目前规定在20℃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
这时候测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的数量和组成相对稳定,则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互相推算求定。
生活污水的BOD与COD的比值大致为0.4~0.8。
对于一定的污水而言,一般说来,COD>BOD20>BOD5。
BOD5也是污水处理厂日常重要监测项目之一。
进行BOD5监测的具体意义基本与COD相同。
不过,由于我国存在的河流之排水体制,因此城市污水厂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工业废水,相对与生活污水而言,工业废水水质变化大而且难于降解,通过监测污水厂进水中BOD及COD,可以大致的判断污水的可生化性。
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
3.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
溶解执的饱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
清洁地地表水溶解度一般接近饱和。
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
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全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稍,水质恶化,导致鱼虾死亡。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污水排出前的处理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
鱼类死亡事故多是由于大量受纳污水,使水体中耗氧性物质增多,溶解氧很低,造成鱼类窒息死亡,因此洛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污水厂整个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视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国内外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是考生物二级处理系统,多为好氧法。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分解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从中也可以看出,DO氧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这样好氧微生物才能正常工作,这是取得较好的运行效果的前提。
可是,如果充氧过多,就会造成浪费,导致运行成本增加。
因此,曝气池中的DO一般控制在2~4mg/L 之间。
当由于设备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溶解氧不足时,处理系统就会出现故障。
例如,曝气池中DO不足,结果多会导致活性污泥的丝状菌膨胀。
原因在于,细菌和丝状菌对不足的DO进行竞争,可是在DO不足条件下,丝状菌的竞争力要远远大于细菌,因此,细菌获得的DO会更少,它们的生长受到抑制,相反,丝状菌得到机会大量繁殖,最终结果就是丝状菌膨胀。
在A/O、A2/O等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工艺中,对于DO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为了得到想应的N、P的去除率,必须保证有合适的DO值。
可见,在污水厂的日常运行的监测中,对于DO的监测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唱采用的方法有碘量法及其修正法、膜电极法和现场快速溶解氧仪法。
4.总需氧量(TOD)总需氧量(TOD)。
有机物中含C、H、N、S等元素,当右机物全都被氧化时,这些元素分别被氧化为CO2、H20、NO2和SO2,此时的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总需氧量测定原理和过程是向氧含量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钢为触媒的燃烧管中,以900℃的高温加以燃烧,水样中的有机物因被燃烧而消耗了载气中的氧,剩余的氧用电极测定,并用自动记录器加以记录,从载气原有的氧量中减去水样燃烧后剩余的氧,即为总需氧量。
此指标的测定,与BOD、COD的测定相比,更为快速简便,其结果也比COD 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
5.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英文缩写TOC)。
表示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是评价水中有机污染质的一个综合参数。
它是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的一种综合测定指标。
其测定结果以C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它的测定原理与过程是:将水样加酸,通过压缩空气吹脱水中的无机碳酸盐,以排除干扰,然后将水样定量地注入以铂钢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氧的含量充分而且一定的气流中,以900℃的高温加以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经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以自动记录器加以记录,然后再折算其中的碳量。
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近年来,国内外已研制成各种类型的TOC分析仪。
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湿法}L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等:其中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因此这种TOC分析仪广为国内外所采用。
6.氮(有机氮、氨氮、总氮)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化合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
若使有机氮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可逐步分解为NH3、NH4+、N02-、NO3-等形态,NH3和NH4+称为氨氮,NO2-称为亚硝酸氮,NO3-称为硝酸氮,这几种形态的含量均可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物的各个不同阶段。
总氮(英文缩写TN)则是一个包括从有机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质指标。
氨氮( NH3-N )是污水厂出水的重要监测指标,水中氨氮的来源卞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以及农田排水。
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
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甚至继续转变为硝酸盐。
测定水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
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
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
反之,则铵盐的比例高,水温则相反。
因此,在监测时应该对pH和水温进行足够的注意。
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纳氏比色法、气相分子吸收法、苯酚-次氯酸盐(或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等。
水中N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水厂出水中的N应该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应要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因此,对于出水中N的监测是污水厂水质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