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病理分析综述

合集下载

病理学中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

病理学中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

病理学中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了多个器官的功能调节。

当内分泌系统发生问题时,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和病理改变。

本文将从概念、病理改变和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角度探讨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

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细胞和内分泌腺组成的一个机能统一的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激素来调控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平衡。

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甲状腺轴、生殖系统轴、肾上腺轴等。

病理改变内分泌系统的一些病理改变可能会导致激素分泌不足或分泌过多。

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病理改变如下:1.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是指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体内代谢率加快,病人体重减轻,心率增快等;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体内代谢率下降,病人体重增加,注意力下降等。

2. 垂体疾病垂体疾病是指垂体功能异常的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垂体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等。

垂体功能减退会导致性腺功能减退、体重增加、疲劳等;垂体功能亢进会导致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产生巨人症。

3. 胰岛素疾病胰岛素疾病包括了胰岛素分泌过多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情况。

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颤抖等;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高血糖,如饥渴、多尿等症状。

4. 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是指肾上腺分泌激素发生异常,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肾上腺素瘤、库欣综合症等。

肾上腺素瘤会导致血压升高、心悸等症状;库欣综合症会导致心悸、易怒等症状。

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上述病理改变引起了一些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这些疾病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升高,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多尿、疲乏等。

糖尿病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肝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疾病的内分泌系统病理学

疾病的内分泌系统病理学

疾病的内分泌系统病理学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生物体节律、代谢和物质合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内分泌系统由许多内分泌腺体组成,例如下丘脑、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等。

这些器官与组织合作,通过分泌荷尔蒙来维持人体内稳定的状态。

然而,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多种疾病的发展。

疾病分类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分为两类: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或反应不足而导致人体不能正确利用葡萄糖的代谢疾病。

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和其他疾病。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主要分泌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甲状腺分泌过多的代谢疾病,通常由于自身免疫性甲亢、多结性甲状腺肿等原因引起。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甲状腺分泌过少的代谢疾病,常常由于营养不良或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导致。

这些疾病可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影响体重和能量水平。

性腺疾病男性和女性的性腺(睾丸和卵巢)分别分泌睾酮和雌激素等荷尔蒙,维持第二性征、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正常发展。

男性和女性的性腺疾病包括男性睾酮分泌不良、前列腺增生、睾丸萎缩、女性卵巢功能不全等。

肾上腺疾病肾上腺是一对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内分泌腺体。

肾上腺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肾上腺原发性病变是由嗜铬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原因导致的肾上腺髓质或皮质功能亢进,表现出高血压、代谢异常等症状。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通常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有关。

下丘脑-垂体疾病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控制中心,它通过对下垂体的控制来调节其他内分泌器官的功能。

下丘脑-垂体疾病常常与低促性腺激素血症、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垂体功能减退症等疾病有关。

有些垂体瘤可以导致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库欣综合症、腹壁隆起等症状。

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外,还有其他一些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理

第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理

---------------------------------------------------------------最新资料推荐------------------------------------------------------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理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理一、甲状腺疾病㈠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 TSH 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

一般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1.病因和发病机制(1)缺碘:地方性水、土、食物中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青春期、妊娠等对碘需求量增加而相对缺碘,甲状腺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刺激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摄碘功能增强,达到缓解。

如果持续长期缺碘,一方面滤泡上皮增生,另一方面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不能碘化而不被上皮细胞吸收利用,滤泡腔内充满胶质,甲状腺肿大。

(2)致甲状腺肿的因子:①大量钙和氟影响肠道碘的吸收,并使滤泡上皮细胞膜的钙离子增多,抑制甲状腺素分泌;②某些食物如卷心菜、木薯、菜花和大头菜等抑制碘化物在甲状腺内运送;③硫氰酸盐及过氯酸盐妨碍碘向甲状腺聚集;④药物如硫脲类药、磺胺药,锂、钴及高氯酸盐等,可抑制碘离子的浓集或碘离子有机化。

(3)高碘:1 / 15摄碘过量可过多地占用过氧化物酶,影响了酪氨酸氧化,影响碘的有机化。

(4)遗传与免疫:激素合成中有关酶的遗传性缺乏。

也可能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2.病理变化根据非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三期,具体病变见表 1-1 表 5-1 非毒性甲状腺肿各期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分期肉眼镜下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增大,≯250g 表面光滑滤泡上皮立方或低柱状,伴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胶质较少,间质充血胶质贮积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 200~300g,表面光滑,切面棕褐色半透明胶冻状大部分上皮复旧变扁平,滤泡腔高度扩大,滤泡腔高度扩大,大量胶质贮积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结节境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部分滤泡上皮增生呈柱状或乳头状,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间质纤维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㈡弥漫性毒性甲状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又称 Graves 病或Beasedow 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病理生理学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病理生理学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病理生理学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体内各个器官正常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许多分泌内分泌物质的腺体组成,它们通过血液循环将激素传递到目标组织或器官。

然而,当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生理学改变的一门学科。

一、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中最重要的腺体之一,它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体内代谢、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结节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的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全身代谢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则是甲状腺分泌不足,导致全身代谢减退的疾病。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和胰岛功能不足。

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的分泌异常或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关。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明显受损,胰岛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此外,糖尿病还可以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如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三、垂体疾病垂体是位于颅腔底部的一种重要腺体,它分泌的激素调节体内其他腺体的功能。

垂体疾病包括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和垂体功能减退症两大类。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通常由垂体腺瘤引起,导致与受累的垂体细胞相应的激素分泌过多。

垂体功能减退症则是由于垂体前叶细胞的破坏或损伤导致垂体激素分泌不足。

四、肾上腺疾病肾上腺是内分泌系统中重要的腺体之一,它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起调节作用。

肾上腺疾病通常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其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血糖水平下降等症状。

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症则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皮质激素,引起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紊乱。

综上所述,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生理学改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内分泌学读书报告,综述

内分泌学读书报告,综述

内分泌学读书报告,综述
内分泌学读书报告综述
前言
本文对内分泌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内分泌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腺体和激素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

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组织,调节人
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代谢、生长发育、免疫等。

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
内分泌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各种症状,如体重增加、疲劳、代谢紊乱等。

治疗方法
治疗内分泌失调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者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其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激素水平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结论
内分泌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领域,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疾病以及治疗方法对于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内分泌失调疾病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本文对内分泌学的读书报告综述。

谢谢阅读!。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内分泌系统是指由各种内分泌器官和组织以及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组成的全身性功能系统。

它主要通过激素的合成、储存和释放来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生理功能的平衡性。

内分泌系统疾病具有病变范围广、分类繁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等特点,其中病理学表现是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

本文将就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学表现进行阐述。

一、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学表现甲状腺疾病是指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症、结节性甲状腺肿、炎症性甲状腺疾病等一系列病变。

其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肿,其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肿瘤性甲状腺结节: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实性、半囊性、囊性或混合性肿块,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病灶周围有完整的包膜,质地坚实或软硬适中,切面常为淡黄、灰色或橙黄色。

2.弥漫性甲状腺增生:表现为甲状腺体积增大,质地坚实,表面光滑,切面呈淡黄色,有时因局部出血呈深紫色或较暗的颜色。

3.甲状腺炎症: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

急性甲状腺炎症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疼痛、压痛和红、硬、热、痛等炎性变化;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包括桥本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表现为甲状腺体积增大、质地坚实、表面凹凸不平,有时可见明显炎症灶。

二、垂体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垂体是内分泌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主要通过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等激素来调节机体代谢、性征、生长等方面的生理功能。

垂体疾病包括垂体功能亢进/减退症、肿瘤等,其中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如下:1.垂体腺瘤:其常见的类型有垂体前叶腺瘤、后叶腺瘤和中间叶腺瘤,其大小范围从微小至数厘米或数十厘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囊肿状或实性肿瘤,瘤面可光滑或不规则。

2.垂体功能亢进/减退症:垂体功能亢进症包括垂体增生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表现为垂体肥大、分泌的激素过多,可引起机体不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障碍。

垂体功能减退症包括垂体低下症、垂体功能低下症等,表现为垂体萎缩或机能减退,分泌的激素过少,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诊断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由多个内分泌腺体和组织组成,其功能是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然而,当内分泌系统发生病理变化时,将导致一系列疾病。

本文将重点探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其诊断方法。

一、病理生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激素数量异常或功能异常有关。

这些异常包括过度分泌、不足分泌以及对激素的抵抗等病理生理过程。

1. 过度分泌过度分泌是指某一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激素数量超过正常范围。

最常见的例子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代谢率增高,心律失常等症状。

其他常见的过度分泌疾病还包括垂体腺瘤引起的垂体功能亢进症、胰岛素瘤引起的胰岛素过度分泌症等。

2. 不足分泌不足分泌是指某一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激素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最常见的例子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新陈代谢减慢,出现疲劳、体重增加等症状。

其他常见的不足分泌疾病还包括垂体功能减退症、胰岛功能减退症等。

3. 对激素的抵抗对激素的抵抗是指身体细胞对激素反应发生异常,导致激素的生物活性降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对组织细胞的作用减弱,导致血糖无法正常代谢。

此外,对激素的抵抗还可见于甲状腺素抵抗症、雄激素抵抗症等疾病。

二、诊断方法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方法。

1.临床症状不同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出现典型的心悸、多汗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则表现出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

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观察症状的出现,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类型。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患者体液中激素的浓度、代谢产物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以确定内分泌系统腺体的功能状态。

例如,检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可用于判断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检测尿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可用于诊断胰岛素瘤等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特点与治疗进展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特点与治疗进展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特点与治疗进展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控制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系统,它由多个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

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特点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

一、病理特点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上腺功能异常等多种常见疾病。

这些疾病的病理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与内分泌腺的功能失调有关。

以甲状腺疾病为例,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

患者常表现为代谢率增加、心率加快、体重减轻等症状。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则是由于甲状腺分泌不足而引起的。

患者通常表现为代谢率减慢、体温下降、体重增加等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肾上腺功能异常是指肾上腺激素分泌的失调,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过度分泌两种情况。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常常表现为乏力、血压下降、皮肤色素沉着增加等症状。

而肾上腺皮质功能过度分泌则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面部水肿、肥胖等症状。

二、治疗进展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的基础。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以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糖尿病患者则需要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肾上腺功能异常患者则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来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分泌。

手术治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是必需的。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甲状腺。

糖尿病患者则可以考虑胰岛移植或胰岛细胞移植来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新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涌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系统病理分析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胸腺等,分泌器官分布于心、肾、脑、肺、消化管粘膜、胰岛等处,其主要功能如下:1、分泌各类型的激素,然后进入血液或淋巴,参与调节代谢生殖、发育、生长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2、通过血清的激素可以鉴别是否患有肌瘤。

一、肥胖1、病症是指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称为肥胖。

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称为超重。

理想体重公式:男:62+(身高-170)×0.6=理想体重女:52+(身高-158)×0.5=理想体重据了解,目前从总体上看,全国超重和肥胖人数共计达2.6亿。

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16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上升了97%。

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

一般男性的脂肪容易集中在腹部,女性则容易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上。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理学研究人员李察·泰瑞在多年从事研究脂肪分布与健康关系的实践中,发现臀部胖的人比腹部胖的人健康。

你只要站着量腰围,再量臀围,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所得出的结果就是腰臀比。

研究表明,男人腰臀比的上限是0.85-0.90,女人则是0.75-0.80。

这项测验在科学上既可靠又方便,一看就可知道你的健康程度。

2、病因1)遗传:肥胖的父母所生的儿童比一般儿童变成痴肥的机会率高25-30%。

虽然这不是定律,但却会增加变成肥胖的机会,这与遗传及家庭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

2)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摄入过多,而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摄入过少等,容易使体内能量和脂肪的堆积。

3)活动量:肥胖人士的活动量通常会较低。

事实上,运动可消耗多余的热量,有助控制体重。

4)吸烟:吸烟人士的体重常较不吸烟的低,但戒烟后体重便会上升,这是因为尼古丁可提高代谢率。

吸烟人士往往在戒烟后又会比以前吃得更多食物,这亦是令体重上升的原因之一。

虽然体重会上升,但戒烟对身体的益处远远超过体重增加的坏处,想减肥的人士亦不要以吸烟为减肥方法,因吸烟对自己及身边的人的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5)性别:男性的肌肉通常比女的发达,所以基本代谢率亦较快,有研究指男性比女性在静态时会多消耗10-20%的热量,所以女士常比男士胖。

6)年龄:年纪愈大,肌肉愈少,基本代谢率亦下降,形成体重渐渐上升。

所以青少年吃得多也不易长胖。

7)内分泌代谢紊乱:如荷尔蒙失调;脑下垂体、甲状腺功能障碍或衰退以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都可使体重上升,所以很多女性在更年期后,因荷尔蒙的变化,体重亦会逐渐上升。

8)七情内伤:使人体中肝、脾、肾、股等功能失调,不能把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热量排泄,而沉积于体内造成肥胖。

9)药物:如胰岛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和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炎性疾病的泼尼松等也会导致体重上升。

10)神经和精神因素:俗话说“心宽体胖”,没有思想负担,吃得香,消化吸收也特别好;或“借酒消愁”,以大吃大喝来缓解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还有如周期性麻痹和嗜睡综合症。

11)生活习惯:爱吃零食;吃饭飞快,不注意细嚼慢咽;长期很晚才吃东西或是睡前吃东西的人最容易发胖。

因为晚上代谢差、吸收好,所以很容易发胖。

12)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是体内能量代谢平衡发生失调的结果,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

3、预防和注意事项1)饮食控制:选用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不吃含糖量高的零食,夜间不加餐,多食热量低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2)体育锻练:可促进脂肪分解供能,又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肌肉更强健。

3)发现肥胖情况,应先到医院检查,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

4)慎用减肥药物。

附:小孩肥胖的原因1)单纯性肥胖:是指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

它是独立于继发性肥胖之外的一种特殊疾病。

在所有肥胖者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

这种肥胖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比较肯定的是:任何因素,只要能够使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单纯性肥胖。

这些因素包括:a、遗传因素。

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

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一人也有肥胖。

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b、进食过多、营养过剩。

目前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c、运动过少。

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等,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

胖孩子就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d、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错误认识,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

另外,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有意无意地拚命多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肥胖。

所以,对孩子的肥胖,应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继发性肥胖指的是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只占所有肥胖的1%。

包括以下几类:a、神经内分泌性肥胖,包括下丘脑或脑垂体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减、下丘脑疾病、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减、生长激素缺乏症、胰岛素分泌肿瘤等等。

b、某些遗传代谢综合征,如前面所说的肌张力智力低下-性功能减退-肥胖综合征、色素视网膜炎-性功能减退-多指畸形综合征、肥胖-视网膜退化-神经性耳聋综合征、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疾病就容易发生在儿童。

除了肥胖以外,这些综合征的患儿还会伴有其他异常,譬如发育迟缓、性功能不全、畸形、智力低下等等。

c、医源性肥胖,指的是因为治疗其他疾病而附带引起的肥胖。

比如某些小肾病的孩子,长期服用强地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是某些颅脑手术影响到了下丘脑,都可以引起肥胖。

附:影响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激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以及生长和发育过程。

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

大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还可以促进机体对糖的吸收与肝糖原的分解,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增加体内胆固醇的降解,,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

2、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根据血糖浓度的高低来安排机体对糖分的贮藏和利用,为身体提供能量。

胰岛素还可以帮助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和贮存,具有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和蛋白质的功能,胰岛素的这种功能称为糖异生作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皮质醇):皮质醇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体内的蛋白质分解转化为糖(亦称糖原异生作用),同时皮质醇又可抑制机体对葡萄糖的消耗,升高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并促进体内脂肪的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真正由肾上腺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等导致的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继发性肥胖并不常见。

较为多见的反而是由于长期使用外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所引的药源性继发性肥胖,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这一现象的重视。

4、性激素:性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E2)和雄激素(T)两大类,主要分别由卵巢和睾丸分泌,肾上腺及体内的其他组织也能分泌少量的性激素。

性激素具有增加蛋白质合成代谢,刺激成骨细胞生长、促进骨的生长和成熟的作用。

二、糖尿病1、病症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并可有皮肤疖、痈等化脓性感染。

女性患者的外阴搔痒、失明常为其首发症状。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胰岛素依赖型(Ⅰ型,也称少年型、消瘦型、重型)---约占10%: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在30岁以下,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

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

2)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也称成年型、肥胖型、轻型)---约占90%: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

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

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

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同时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3)营养不良相关型。

4)继发型糖尿病。

在人类的疾病中,由一种慢性病而引发出多种疾病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排名第一。

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因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肝、肺、肾、眼、肢体、皮肤、神经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达80多种。

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并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的慢性并发症,就有以下几种: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

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

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7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

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公升)。

2)查空腹血糖时,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公升)。

3)空腹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怀疑为糖尿病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

若无糖尿病症状,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

上述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一般可根据尿量及尿糖定性估计尿中排糖量。

尿糖(+)含糖27.75mmol/L;尿糖(++)含糖55.50mmol/L;尿糖(+++)含糖83.25mmol/L;尿糖(++++)含糖111.00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