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要点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

主体与从属 也就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植物造景中,必须
有主体或主体部分,而把其余置于一般或从属地 位。一般地,乔木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 在园林中,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轴心或重心位 置法和对比法。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体现出
பைடு நூலகம்
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所不同的是,“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
具有向上感
比例与尺度
在大空间 里赏景会 有雄伟、 壮观之感
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
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
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
五、均衡与稳定 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在平面上表示位置关系
适当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就是稳定。 一般地,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
中求“同”,“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调和”
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
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
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
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
一、变化与统一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 ⒊线条的统一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多样统一性 亦称变化与统一。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树形、色
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显 得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运用重复的手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四、经济要求
在重要的景点和建筑物的迎面处,可配置一些名贵的树种。 其次还可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木,搞各种“果树上 街、进园、进小区”,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近种类的植物通过多棵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群。

这样做可以增加植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感。

群植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空间间隔和形状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疏密搭配原则:园林绿化植物的疏密搭配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效果的要求,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大面积绿地可选择密植,以增加绿意;而道路、广场等区域则选择疏植,以增加视觉通透感。

3.高低错落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高度变化,使观者在欣赏园林绿化时能够感受到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高低错落可以通过在空间上合理组织植物种植的高度和布局来实现。

一般来说,大面积的高大乔木可以用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而中型植物和矮型植物可以用来填补空白和绿化底层。

4.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园林绿化中的颜色搭配应注重整体的和谐,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般来说,相近色系的植物可以营造出柔和、舒适的氛围,而互补色系的植物则可以创造明快、活泼的效果。

5.功能搭配原则: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必须与其功能相匹配。

不同的园林绿化区域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庭院可以选择花卉乔木,公园可以选择草坪、湖泊等,街头绿化可以选择适应环境和空间的树木和灌木。

在功能搭配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通过遵循上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可以保证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艺术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园林绿化是指利用植物、花草树木等自然要素来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和合理配置植物,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还能够达到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含量、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

下面将从植物选择和配置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一、植物选择要点1. 地区适应性:植物的选择应当以地区的气候、土质等环境条件为依据。

对于温带地区,应选择耐寒、耐旱的植物,而热带地区则应选择耐热、耐湿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耐盐碱、耐污染等特性,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

2. 观赏价值: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装饰元素,观赏价值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植物的颜色、形态、花期、花香等特点都会影响整体景观的美感。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是否具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和花朵的吸引力,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效果。

3. 生长特性: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规模大小、根系特点等各不相同。

在选择时应根据园林的规划和设计要求来确定植物的生长特性。

例如,对于需要快速形成绿化景观的地方,可以选择生长迅速、枝繁叶茂的植物;而对于小型庭院或花坛,则需要选择生长较缓慢的小型植物,以保持整体的协调与平衡。

4. 生态适应性:园林绿化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的品种,以提高绿化效果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选择具有草本植物或藤蔓植物等缠绕特性的植物,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生态丰富度。

二、植物配置要点1. 形状对比: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要注意形状的对比和搭配。

形状对比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并持久引人注目,使整个园林绿化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可以将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搭配,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同时,也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形态的植物,如翠绿的竹子与花朵绚丽的花卉相互衬托,增加园林的美观性。

2. 色彩搭配:园林绿化中的色彩搭配也是关键。

植物配置主要内容

植物配置主要内容

植物配置主要内容植物配置是指在园艺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布置和安排,以创造出美观、和谐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还能够提供休闲、绿化、防尘、保护生态等功能。

一、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在植物配置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要求,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场地的条件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植物。

比如,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植物,阴凉潮湿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阴植物。

二、考虑植物的高度和形态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高度和形态。

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比如,高大的乔木可以用来营造高大、宏伟的氛围,而矮小的灌木可以用来营造绿意盎然的感觉。

同时,植物的形态也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选择,比如选择具有流线型的植物来创造流畅、优美的线条。

三、考虑植物的颜色和花期植物的颜色和花期也是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颜色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选择红色植物可以增加活力和热情,选择蓝色植物可以增加宁静和冷静。

同时,植物的花期也可以用来进行植物配置,选择不同花期的植物可以使景观在不同季节都能保持花香四溢的美丽景色。

四、考虑植物的功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一些植物可以用来防尘、净化空气,一些植物可以用来保护生态环境,还有一些植物可以用来遮挡视线,增加私密性。

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和场地的要求来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

五、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维护难易度进行植物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维护难易度。

一些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可以迅速形成景观效果,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修剪和管理工作;而一些植物生长速度较慢,维护难度较低,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观。

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和维护的难易度来选择合适的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1.生态原则:园林设计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避免使用外来入侵植物。

此外,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提供适合不同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

2.景观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当符合整体景观的风格和主题,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可以通过选择植物的形态、颜色和质地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日本庭院中,常使用落叶乔木、竹子和松树等传统植物创造宁静和谐的氛围。

3.功能原则:园林植物应当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

例如,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在城市设计中,植物还可以用来降低气温、吸收噪音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适应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当考虑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抗干旱、抗污染、抗病虫害等。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可以降低花费和维护工作的难度。

5.季节性原则:园林植物应当考虑它们的生长季节和花期,力求全年都有花草植物绽放。

适当选择春、夏、秋、冬四季开花的植物,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四季不同的美景。

6.区域性原则: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的植物,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和维护困难,还能够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并减少外来入侵的风险。

7.可持续性原则: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当注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

要选择能够自然繁殖或容易繁殖的植物,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植株间距,以减少后期修剪和护理的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安排。

综上所述的原则是指导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准则,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达到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和生态功能的最佳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配置要点
在园林植物配置总要点的基础上,还应掌握植物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设施,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
1.植物种植与出入口的配合
出入口的植物一般以常绿植物为主,配以春或夏开花或秋季挂果或变色植物,出入口的植物种植要注意满足功能要求,不影响交通,并能反映突出园林绿地或建筑设施的特点
2.植物种植与道路的配合
(1)与规则的道路配合:一般对称的在路两侧列植单一乔木,或乔、灌木间植
(2)与自然园路配合:可双侧或单侧列植,但最好是不规则的在路边孤植或丛植一些植物,以突出自然景观效果,孤植点最好选在转折处,丛植可在路两侧起遮阳及框景的作用,种植点最好选在路南侧,起蔽荫作用(3)做观赏对景:与道路配合时,注意安排植物做观赏对景
3.植物种植与广场的配合
(1)与规则形广场的配合:在广场入口处可对植花木,广场边缘及广场中可列植乔木,广场中的花坛也多为规则的几何形式
(2)与自然式广场的配合:广场的入口可对称对植或均衡对植花木,广场边缘可丛植花木,广场中可丛植乔木,丛植的位置应选择轴线方向或风景视线的焦点。

(植物与广场的配合应注意种植点与广场边缘不应太近,以免造成铺装地的损坏,广场外种植点要控制场地轮廓的转折点,使转折显得自然合理,遮荫树种植位置及树种选择应考虑阳光照射方向,常绿树最好在北侧)
4.植物种植与景点建筑的配合:建筑周围的植物应有一定立意或可四季观赏
5.植物种植与草坪空间的配合:草坪中可用孤植、丛植、群植的植物做观赏主景,位置应选在道路轴线的延线交点处,草坪边缘可用花卉、灌木丛控制转折点,种植植物应注意层次关系及景深效果,可近低远高,或近高(只限落叶乔木或分枝点高的常绿乔木)、中低、远高。

草坪上的植物材料乔、灌花都可以,配置时要有立意,注意色彩组合及季相变化效果6.植物种植与水体的配合:长条形水体及规则水池旁宜用列植、单纯乔木或乔木与灌木相间列植均可,自然水体旁最好不用列植方式而用孤植、丛植的列植方式以突出自然气息
7.植物种植与圆桌、圆凳、圆椅的配合:圆桌、圆凳、圆椅旁最好有遮荫的大乔木,注意乔木的方位,落叶大乔木应在东、南、西侧,常绿植物及灌木宜在北侧,注意选择花香好闻的植物
8.植物种植与小庭院的配合:小庭院不宜用太高大的树种,以免显得庭院更小,注意种植点的位置应选择在主要观赏视线上,最好是多向视线的交点处。

其他树木种植点应选在墙及角隅有装饰与遮挡作用的位点处,并注意与建筑物最小距离。

(乔木距平房两米、楼房3-5米、围墙1.5米、道牙1.5米以上,灌木距离建筑0.8米、距道牙1.5米以上,另外注意与管线的距离)。

种植形式注意层次关系,上层树木为阳性,下层及建筑北侧植物应有一定耐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