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40,50,AB CD B C ∠=︒∠=︒则E ∠的度数为( )A .70︒B .80︒C .90︒D .100︒ 2.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13,14,15D .1,2,3 3.已知两条线段15cm a =,8cm b =,下列线段能和a ,b 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0cmB .7cmC .5cmD .2cm 4.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是( )A .12B .10C .9D .65.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③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 .2B .3C .4D .5 6.如图,ABC 中,将A ∠沿DE 翻折,若30A ∠=︒,25BDA '∠=︒,则CEA '∠多少度( )A .60°B .75°C .85°D .90° 7.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B .4,6,11C .5,8,10D .4,8,4 8.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9.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3、4、5C .2、3、4D .1、2、3 10.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5,6 B .3,2,1 C .2,2,4 D .3,6,10 11.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 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 ,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 ……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所走的路程为( )A .72米B .80米C .100米D .64米12.如图,王师傅用六根木条钉成一个六边形木框,要使它不变形,至少还要再钉上________根木条( )A .2B .3C .4D .5二、填空题13.如图,点D 在ABC 的边BA 的延长线上,点E 在BC 边上,连接DE 交AC 于点F ,若3117DFC B ∠∠==︒,C D ∠=∠,则BED ∠=________.14.如图,C 为∠AOB 的边OA 上一点,过点C 作CD ∥OB 交∠AOB 的平分线OE 于点F ,作CH ⊥OB 交BO 的延长线于点H ,若∠EFD =α,现有以下结论:①∠COF =α;②∠AOH =180°﹣2α;③CH ⊥CD ;④∠OCH =2α﹣90°.其中正确的是__(填序号).15.如图,飞机P 在目标A 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 的俯角为30°,那么APB ∠的度数为______°.16.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9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____条. 17.已知//AB CD ,点P 是平面内一点,若30,20BPD PBA ∠=︒∠=︒,则CDP ∠=___________度.18.如图,把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0,222∠=︒∠=︒,则3∠=_______.19.如图,P 为正五边形ABCDE 的边AE 上一点,过点P 作PQ //BC ,交DE 于点Q ,则∠EPQ 的度数为_____.2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5,那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__________.三、解答题21.△ABC 中,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OB ,交边BC 于点D . (1)如图1,猜想∠AOC 与∠ODC 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如图2,作∠ABC 外角∠ABE 的平分线交CO 的延长线于点F .①求证:BF ∥OD ;②若∠F =35°,求∠BAC 的度数.22.如图,在ABC ∆中,48,A CE ∠=︒是ACB ∠的平分线,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40.BEC BFD D ∠=∠∠=︒(1)求BCE ∠的度数;(2)求B 的度数.23.如图①,ABC 中,BD 平分ABC ∠,且与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1)若75ABC ∠=︒,45ACB ∠=︒,求D ∠的度数;(2)若把A ∠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 ,如图②,猜想D ∠、M ∠、N ∠的关系,并24.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的长,化简|a ﹣b ﹣c|+|b ﹣c ﹣a|+|c+a ﹣b|. 25.如图BC 平分∠ABE ,DC 平分∠ADE ,求证:∠E+∠A=2∠C26.如图,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80O CAB ∠=︒,60C ∠=°,求DAE ∠和BOA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14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AB CD ,40B ∠=︒,50C ∠=︒,∴140B ∠=∠=︒,∴ 1801180405090E C ∠=︒-∠-∠=︒-︒-︒=︒.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计算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的边比较,大于最大的边时三角形存在,依此判断即可.【详解】∵4+5>6,∴能构成三角形;∵1.5+2>2.5,∴能构成三角形;∵14+15>13,∴能构成三角形;∵<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线段长判断三角形的存在,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15+8=23>2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7+8=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C、5+8=13<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2+8=10<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但通常不需一一验证,其简便方法是将较短两边之和与较长边比较.4.D解析:D【分析】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对图形观察,思考,得出需要小木棍的根数,然后图形对比,选出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图1没有共用部分,要6根小木棍,图2有共用部分,可以减少小木棍根数,仿照图2得到图3,要7根小木棍,同法搭建的图4,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5摆放,外围大的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5个等边三角形,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6摆成三棱锥(西面体)就可以得到4个等边三角形,∴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6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成图形的边的条数,解答此题需要灵活利用立体空间思维解答.5.B解析:B【分析】首先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再选出正确的选项.【详解】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①错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②正确;∵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正确;∵相等的角可以是对顶角,也可以是内错角、同位角等等,∴④错误;∵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⑤正确;∴真命题为②③⑤,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个命题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来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是解题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可得ADE A DE '∠=∠,AED A ED '∠=∠,再运用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求得ADE ∠、AED ∠,再次运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CEA '∠.【详解】解:∵将A ∠沿DE 翻折,∴ADE A DE '∠=∠,AED A ED '∠=∠,∵D 是线段AB 上的点,25BDA '∠=︒,∴180ADE A D B E DA '∠+∠-'∠=︒,即251280ADE ︒=∠-︒,解得102.5ADE ∠=︒,∵30A ∠=︒,180A AED ADE ∠+∠+∠=︒,∴180180102.53047.5AED ADE A ∠=︒-∠-∠=︒-︒-︒=︒,∴18018047.547.585CEA AED A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理解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7.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 、2+3=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 、4+6<11,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5+8>1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D 、4+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8.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根据最大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最大角的度数为°24180111324⨯++=90°,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根据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9.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D 、4+5>6,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 、3+4>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A 、2+3>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 、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10.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长关系,逐一判断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 ∵3+5>6,∴长度为3,5,6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 ∵1+2=3,∴长度为3,2,1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2+2=4,∴长度为2,2,4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3+6<10,∴长度为3,6,10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8×9=72(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要使它不变形,只需每一条边都分别在一个三角形之中即可【详解】解:要使六边形木框不变形,则需每一条边都分别在一个三角形之中,观察图形可得,至少还需要再钉上3根木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观察图形如何使每一条边都分别在一个三角形之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02°【分析】首先根据∠DFC=3∠B=117°可以算出∠B=39°然后设∠C=∠D=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x=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的度解析:102°【分析】首先根据∠DFC=3∠B=117°,可以算出∠B=39°,然后设∠C=∠D=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x=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的度数.【详解】解:∵∠DFC=3∠B=117°,∴∠B=39°,设∠C=∠D=x°,39+x+x=117,解得:x=39,∴∠D=39°,∴∠BED=180°−39°−39°=102°.故答案为:10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4.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OB∠EFD=α∴∠EOB=∠EFD=α∵OE平分∠AOB∴∠COF=∠EO解析: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OB,∠EFD=α,∴∠EOB=∠EFD=α,∵OE平分∠AOB,∴∠COF=∠EOB=α,故①正确;∠AOB=2α,∵∠AOB+∠AOH=180°,∴∠AOH=180°﹣2α,故②正确;∵CD∥OB,CH⊥OB,∴CH⊥CD,故③正确;∴∠HCO+∠HOC=90°,∠AOB+∠HOC=180°,∴∠OCH=2α﹣9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5.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B=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CPB=∵CP∥AB∴∠B=∠CPB=∴=-∠B=故答案为解析: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90 ,∠B=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90︒,∠CPB=30,∵CP∥AB,∴∠B=∠CPB=30,∠=90︒-∠B=60︒,∴APB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理解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得到∠B=30是解题的关键.16.1【分析】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它是几边形就可以得到结果【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解得∴是四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1条故答案是:1【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解析:1【分析】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它是几边形,就可以得到结果.【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n n︒-=︒,180290n=,解得4∴是四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1条.故答案是:1.【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7.10或50【分析】分点P在AB的上方点P在AB与CD的中间点P在CD的下方三种情况再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三种情况:(1)如图点P在AB的上方;(2)如图解析:10或50【分析】分点P在AB的上方、点P在AB与CD的中间、点P在CD的下方三种情况,再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三种情况:(1)如图,点P 在AB 的上方,30,20BPD PBA ∠=︒∠=︒,150BPD PBA ∴∠=∠+∠=︒,//AB CD ,150CDP ∴∠=∠=︒;(2)如图,点P 在AB 与CD 的中间,延长BP ,交CD 于点E ,//,20AB CD PBA ∠=︒,20BED PBA ∴∠=∠=︒,30BPD ∠=︒,10CDP BPD BED ∴∠=∠-∠=︒;(3)如图,点P 在CD 的下方,//,20AB CD PBA ∠=︒,120PBA ∴∠=∠=︒,30BPD ∠=︒,13030CDP BPD CDP ∴∠=∠+∠=∠+︒>︒与120∠=︒不符,即点P 不可能在CD 的下方;综上,10CDP ∠=︒或50CDP ∠=︒,故答案为:10或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依据题意,正确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18.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解析: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 5(5﹣2)×180°=108°,则∠3=360°﹣60°﹣90°﹣108°﹣∠1﹣∠2==360°﹣60°﹣90°﹣108°﹣50°﹣22°=30°.故答案是: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图形中角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19.36°【分析】连接AD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可得∠B=∠BAE=∠E∠EDC=∠C =108°AE=D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ED=∠EDA=36°可证AD∥PQ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连接AD解析:36°【分析】连接AD,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可得∠B=∠BAE=∠E∠EDC=∠C=108°,AE=D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ED=∠EDA=36°,可证AD∥PQ,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连接AD,∵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B=∠BAE=∠E=∠EDC=∠C=108°,AE=DE,∴∠AED=∠EDA=36°,∴∠BAD=72°,∵∠BAD+∠ABC=180°,∴BC∥AD,∵PQ∥BC,∴AD∥PQ,∴∠EPQ=∠EAD=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20.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解析: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6°,54°,90°.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AOC=∠ODC,理由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7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OAC+∠OCA=12(180°−∠ABC),∠OBC=12∠ABC,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OC=90°+∠OBC,∠ODC=90°+∠OBD,于是得到结论;(2)①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BF=90°−∠DBO,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ODB=90°−∠OBD,于是得到结论;②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FBE=12(∠BAC+∠ACB),∠FCB=12AC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OC=∠ODC,理由:∵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OAC+∠OCA=12(∠BAC+∠BCA)=12(180°﹣∠ABC),∵∠OBC =12∠ABC , ∴∠AOC =180°﹣(∠OAC+∠OCA )=90°+12∠ABC =90°+∠OBC , ∵OD ⊥OB ,∴∠BOD =90°,∴∠ODC =90°+∠OBD ,∴∠AOC =∠ODC ;(2)①∵BF 平分∠ABE ,∴∠EBF =12∠ABE =12(180°﹣∠ABC )=90°﹣∠DBO , ∵∠ODB =90°﹣∠OBD ,∴∠FBE =∠ODB ,∴BF ∥OD ;②∵BF 平分∠ABE ,∴∠FBE =12∠ABE =12(∠BAC+∠ACB ), ∵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 ,∴∠FCB =12∠ACB , ∵∠F =∠FBE ﹣∠BCF =12(∠BAC+∠ACB )﹣12∠ACB =12∠BAC , ∵∠F =35°,∴∠BAC =2∠F =7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40∠=︒ECB ;(2)52B ︒∠=【分析】(1)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DF CE ,然后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80ACB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解.【详解】解:(1)BEC BFD ∠=∠,//DF CE ∴,ECB D ∴∠=∠. 40D ︒∠=,40ECB ∴∠=︒.(2)CE 是ACB ∠的平分线.40ECB ACE ︒∴∠=∠=,80ACB ︒∴∠=.180A B ACB ︒∠+∠+∠=,180180488052B A AC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23.(1)30D ∠=︒;(2)()11802D M N ∠=∠+∠-︒,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先求出∠D 、∠A 的等式,推出∠A=2∠D ,最后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CE A ABC ∠=∠+∠, ACD ECD A ABD DBE ∴∠+∠=∠+∠+∠,DCE D DBC ∠=∠+∠,又∵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ABD DBE ∴∠=∠,ACD ECD ∠=∠,()2A DCE DBC ∴∠=∠-∠,D DCE DBC ∠=∠-∠,2A D ∴∠=∠,75ABC ∠=︒,45ACB ∠=︒,60A ∴∠=︒,30D ∴∠=︒;(2)()11802D M N ∠=∠+∠-︒; 理由:延长BM 、CN 交于点A ,则180A BMN CNM ∠=∠+∠-︒,由(1)知,12D A ∠=∠, ()11802D M N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综合运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2∠D .24.3c+a ﹣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判断式子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 ﹣b ﹣c <0,b ﹣c ﹣a <0,c+a ﹣b >0.∴|a ﹣b ﹣c|+|b ﹣c ﹣a|+|c+a ﹣b|=b+c ﹣a+c+a ﹣b+c+a ﹣b=3c+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绝对值的性质、整式加减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关键.25.证明见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34∠=∠∠=∠,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13,42A C E C ∠+∠=∠+∠∠+∠=∠+∠,然后两式相加化简即可得.【详解】 如图,BC 平分ABE ∠,DC 平分ADE ∠,12,34∴∠=∠∠=∠,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153462A C E C ∠+∠=∠=∠+∠⎧⎨∠+∠=∠=∠+∠⎩, 即1342A C E C ∠+∠=∠+∠⎧⎨∠+∠=∠+∠⎩, 两式相加得:14223A E C ∠+∠+∠+∠=∠+∠+∠,14214A E C ∴∠+∠+∠+∠=∠+∠+∠,2E A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26.10DAE ∠=︒,120BOA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80,CAB ∠=︒且AE 平分,CAB ∠1402CAE CAB ∴∠=∠=︒, 又60,C AD BC ∠=︒⊥,9030,CAD C ∴∠=︒-∠=︒10DAE CAE CAD ∴∠=∠-∠=︒;60,40C CAE ∠=︒∠=︒,100BEO C CAE ∴∠=∠+∠=︒,又180,ABC C CAB ∠+∠+∠=︒40,ABC ∴∠=︒ BF 平分,ABC ∠120,2OBE ABC ∴∠=∠=︒ 120BOA OBE BEO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完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

(完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一、选择题1.(2分)如图,BC ⊥AE 于点C ,CD ∥AB ,∠B=40°,则∠ECD 的度数是( )A .70° B.60° C.50° D.40°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A .90°B .180°C .300°D .360°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2B .4C .6D .84.一个凸n 边形,其每个内角都是140°,则n 的值为( )A .6B .7C .8D .9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7cm ,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2cmB .10cmC .12cmD .14cm6.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 )A 、锐角B 、钝角C 、直角D 、不能确定7.(4分)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8,DB=6,DH ⊥AB 于H ,则DH=( )A .524B .512C .12D .24 8.如图,DE 是△ABC 中边AC 的垂直平分线,若BC=18 cm, AB=10 cm ,则△ABD 的周长为A .16 cmB .18 cmC .26 cmD .28 cm9.只用下列哪一种正多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 )A .正五边形B .正六边形C .正八边形D .正十边形二、填空题10.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_______.11.△ABC 中,若已知∠A :∠B :∠C =2:3:4,则△ABC 是 三角形.12.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连接DE 、EF 、DF ,若△ABC 的周长为10,则△DEF 的周长为 .1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上的高为5,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14.如图,已知△ABC 中,∠A=40°,剪去∠A 后成四边形,则∠1+∠2= 度.15.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16.如图所示,分别以n 边形的顶点为圆心,以单位1为半径画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个平方单位.17.用12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和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个.三、解答题18.如图,在△ABC 中,AD ⊥BC ,AE 平分∠BAC ,∠B=70°,∠C=30°.求:(1)∠BAE 的度数;(2)∠DAE 的度数;(3)探究:小明认为如果条件∠B=70°,∠C=30°改成∠B-∠C=40°,也能得出∠DAE 的度数?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cmcm19.(本题10分)如图,ABC ∆中,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年级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年级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8年级上册第1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若一个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44°,则这个图形为正( )边形.A.十一B.十C.九D.八2.(3分)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3cm B.2cm,3cm,4cmC.4cm,6cm,10cm D.5cm,8cm,14cm3.(3分)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6,x,则x可能是( )A.3B.9C.6D.104.(3分)有下列两种图示均表示三角形分类,则正确的是( )A.①对,②不对B.②对,①不对C.①、②都不对D.①、②都对5.(3分)一个正六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为( )A.1080°B.720°C.540°D.360°6.(3分)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0米,OB=8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12米B.10米C.20米D.8米7.(3分)如图,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其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8.(3分)在△ABC中,且满足∠A+∠B=90°,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9.(3分)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它是( )A.正九边形B.正十边形C.正十一边形D.正十二边形10.(3分)如图,∠1=40°,则∠C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1.(3分)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8,BC=5,△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12.(3分)在△ABC中,AC=3,BC=4,若∠C是锐角,那么AB长的取值范围是 .13.(3分)在一个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每一个内角都比相邻外角的3倍还大20°,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14.(3分)如图,△ABC中,∠B=40°,∠C=30°,点D为边BC上一点,将△ADC 沿直线AD折叠后,点C落到点E处,若∠BAE=50°,则∠DAC的度数为 °.15.(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60°,∠B=40°,DE∥BC,则∠AED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75分)16.(7分)已知a,b,c是△ABC的三边,a=4,b=6,若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18的偶数.(1)求c边的长;(2)判断△ABC的形状.17.(7分)若a、b、c是△ABC的三边,化简:|a﹣b+c|﹣|c﹣a﹣b|+|a+b+c|.18.(7分)如图,五边形ABCDE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已知EF⊥BC,求证:EF平分∠AED.19.(7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C.(1)若AB∥CD,且∠D=60°,求∠1的度数;(2)若∠1+∠B=90°,求证:AD∥BC.20.(7分)如图,∠ABE是四边形ABCD的外角,已知∠ABE=∠D.求证:∠A+∠C=180°.21.(7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点G,交CD的延长线于点E,F为DC延长线上一点,∠ADE+∠BCF=180°.(1)求证:AD∥BC;(2)若∠DGE=30°,求∠A的度数.22.(7分)如图,在△ABC中,∠B=30°,∠C=65°,AE⊥BC于E,AD平分∠BAC,(1)求∠DAE的度数;(2)如图②,若把“AE⊥BC”变成“点F在DA的延长线上,FE⊥BC”,其它条件不变,求∠DFE的度数.23.(8分)已知:如图,点D、E、F、G都在△ABC的边上,EF∥AC,且∠1+∠2=180°.(1)求证:AE∥DG;(2)若EF平分∠AEB,∠C=35°,求∠BDG的度数.24.(9分)如图,在△ABC中,∠CAE=18°,∠C=42°,∠CBD=27°.(1)求∠AFB的度数;(2)若∠BAF=2∠ABF,求∠BAF的度数.25.(9分)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AE⊥CD,垂足为F,交BC于点E,若∠BAE=33°,∠B=37°,求∠EAC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B;2.B;3.C;4.B;5.B;6.C;7.D;8.B;9.B;10.C;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1.3;12.1<AB<5;13.1260°;14.30;15.80°;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75分)16.解:(1)∵a,b,c是△ABC的三边,a=4,b=6,∴2<c<10,∵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18的偶数,∴2<c<8,∴c=4或6;(2)当c=4或6时,△ABC的形状都是等腰三角形.17.解:∵a、b、c是△ABC的三边,∴a﹣b+c>0,c﹣a﹣b<0,a+b+c>0,∴原式=a﹣b+c+c﹣a﹣b+a+b+c=a﹣b+3c.18.证明:∵五边形内角和为(5﹣2)×180°=540°且五边形ABCDE的5个内角都相等,∴∠A=∠B=∠AED=540°5=108°.∵EF⊥BC,∴∠3=90°.又∵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在四边形ABFE中,∠1=360°﹣(108°+108°+90°)=54°,又∵∠AED=108°,∴∠1=∠2=54°,∴EF平分∠AED.19.(1)解:∵AB⊥AC,∴∠BAC=90°,∵AB∥CD,∴∠BAC=∠ACD=90°,∵∠D=60°,∴∠1=30°;(2)证明:∵∠B+∠BCA=90°,∠1+∠B=90°,∴∠1=∠BCA,∴AD∥BC.20.证明:∵∠ABE=∠D,∠ABE+∠ABC=180°,∴∠ABC+∠D=180°,又∵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A+∠C=180°.21.(1)证明:∵∠ADE+∠BCF=180°,∠BCE+∠BCF=180°,∴∠ADE=∠BCE,∴AD∥BC;(2)解:由(1)得,AD∥BC,∴∠AGB=∠EBC,∵∠AGB=∠DGE,∴∠AGB=∠EBC=∠DGE=30°,∵BE平分∠ABC,∴∠AGB=∠EBC,∴∠A=180°﹣30°﹣30°=120°.22.解:(1)∵∠B=30°,∠C=65°,∴∠BAC=85°,∵AD平分∠BAC,∴∠CAD=42.5°,∵AE⊥BC,∴∠CAE=25°,∴∠DAE=∠CAD﹣∠CAE=17.5°;(2)如图,∵∠B=30°,∠C=65°,∴∠BAC=85°,∵AD平分∠BAC,∴∠CAD=42.5°,∴∠FAG=180°﹣∠CAD=137.5°,∵EF⊥BC,∴∠CGE=25°,∴∠AGF=25°,∴∠DFE=180°﹣∠AGF﹣∠FAG=17.5°.23.(1)证明:∵EF∥AC,∴∠1=∠CAE.∵∠1+∠2=180°,∴∠2+∠CAE=180°.∴AE∥DG.(2)解:∵EF∥AC,∠C=35°,∴∠BEF=∠C=35°.∵EF平分∠AEB,∴∠1=∠BEF=35°.∴∠AEB=70°.由(1)知AE∥DG,∴∠BDG=∠AEB=70°.24.解:(1)∵∠AEB=∠C+∠CAE,∠C=42°,∠CAE=18°,∴∠AEB=60°,∵∠CBD=27°,∴∠BFE=180°﹣27°﹣60°=93°,∴∠AFB=180°﹣∠BFE=87°;(2)∵∠BAF=2∠ABF,∠BFE=93°,∴3∠ABF=93°,∴∠ABF=31°,∴∠BAF=62°.25.解:∵AE⊥CD交CD于点F,∴∠AFC=∠EFC=90°,∵CD平分∠ACB,∴∠ACF=∠ECF,∵∠AFC+∠EAC+∠ACF=180°,∠EFC+∠CEA+∠ECF=180°,∴∠EAC=∠CEA,∵∠CEA=∠B+∠BAE,∠B=37°,∠BAE=33°,∴∠CEA=70°,∴∠EAC=70°.。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2,3B. 2,2,4C. 3,4,5D. 3,4,8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选项,1 + 2 = 3,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B选项,2+2 = 4,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C选项,3 + 4>5,4 + 5>3,3+5>4,且5 3<4,5 4<3,4 3<5,可以组成三角形;D选项,3+4<8,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所以答案是C。

2.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 90°B. 180°C. 360°D. 720°解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答案是B。

3. 在△ABC中,∠A = 50°,∠B = 60°,则∠C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解析: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已知∠A = 50°,∠B = 60°,所以∠C=180°∠A ∠B = 180°50° 60° = 70°,答案是C。

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A. 80°B. 50°C. 80°或50°D. 20°解析:当80°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180° 80°)÷2 = 50°;当80°角为底角时,底角就是80°,所以答案是C。

5. 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平行四边形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所以答案是C。

初中数学试卷(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含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含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八上第一章)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1、在△ABC中,已知∠A=2∠B=3∠C,则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形状无法确定【答案】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解答】解:设∠A、∠B、∠C分别为3k、3k、2k,则6k+3k+2k=180°,解得k=°,所以,最大的角∠A=6×°>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三角形.故选C.【分析】根据比例设∠A、∠B、∠C分别为6k、3k、2k,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进行计算求出k 值,再求出最大的角∠A即可得解.2、某同学手里拿着长为3和2的两个木棍,想要装一个木棍,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满足条件的整数解是()A、1,3,5B、1,2,3C、2,3,4D、3,4,5【答案】C【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找出范围内的整数即可.【解答】设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为x,由题意得:3-2<x<3+2,∴1<x<5,∵x为整数,∴x=2,3,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3:6;④6:6:10;⑤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解答】①1+4<6,不能构成三角形;②1+2=3,不能构成三角形;③3+3=6,不能够成三角形;④6+6>10,能构成三角形;⑤3+4>5,能构成三角形;故选:B.【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此题不难,可以把它们边长的比,看做是边的长度,再利用“若两条较短边的长度之和大于最长边长,则这样的三条边能组成三角形”去判断,注意解题技巧.4、根据下列条件,能确定三角形形状的是()①最小内角是20°;②最大内角是100°;③最大内角是89°;④三个内角都是60°;⑤有两个内角都是80°.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解答】(1)最小内角是20°,那么其他两个角的和是160°,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2)最大内角是100°,则其为钝角三角形;(3)最大内角是89°,则其为锐角三角形;(4)三个内角都是60°,则其为锐角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5)有两个内角都是80°,则其为锐角三角形.【分析】此题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分类,关键是要知道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角的特征.5、如图小明做了一个方形框架,发现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A、B、C、D、【答案】B【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解答】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有B构成了三角形的结构.故选B.【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在框架里加根木条,构成三角形的形状.6、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三角形有稳定性【答案】D【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解答】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的根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7、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答案】A【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析】【解答】解:利用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得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知,若三角形的两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则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8、如图,∠B+∠C+∠D+∠E﹣∠A等于()A、360°B、300°C、180°D、240°【答案】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析】【解答】解:∵∠B+∠C=∠CGE=180°﹣∠1,∠D+∠E=∠DFG=180°﹣∠2,∴∠B+∠C+∠D+∠E﹣∠A=360°﹣(∠1+∠2+∠A)=180°.故选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B+∠C=∠CGE=180°﹣∠1,∠D+∠E=∠DFG=180°﹣∠2,两式相加再减去∠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求解.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可以是()A、15B、12C、6D、5【答案】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此三角形第三边长的范围,即可作出判断。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测试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测试题 新人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1),AD是Δ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AD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

下列说法:①CE═BF;②ΔABD和ΔACD的面积相等;③BF∥CE;④ΔBDF≌ΔCDE。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A A DA’E C E’D CE G FB A B EF B D C图(1)图(2)图(3)2.如图(2),在Δ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5对B.4对C.3对D.2对3.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3)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大小为()A.60°B.75°C.90°D.95°4.如图(4),已知AB=CD,BC=AD,∠B=23°,则∠D等于()A.67°B.46°C.23°D.无法确定B D ACO PA C O D B图(4)图(5)5.如图(5)所示,OP平分∠AOB,PC⊥OA于点C,PD⊥OB于点D,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是()A.PC>PD B.PC=PD C.PC<PD D.不能确定6.如图(6)所示,在ΔABC中,∠C=90°,BE平分∠ABC,ED⊥AB于点D。

若AC=6㎝,则AE+DE等于()A.3㎝B.4㎝C.5㎝D.6㎝ AC AE DD EA DB BC B C图(6)图(7)图(8)二、填空题:7、如图(7)所示,在Δ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CD:AD=2:3,AC=10cm,则点D到AB的距离等于______cm。

8、如图(8)所示,BE、CD是ΔABC的高,且BD=EC,判定ΔBCD≌ΔCBE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3B. 4C. 5D. 62. 如果 a = 3, b = 5,那么 a + b 等于多少?A. 6B. 8C. 9D. 103.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12B. 13C. 15D. 184.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3B. 0C. 3D. 65. 下列哪个数是立方数?A. 8B. 9C. 10D. 11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2是偶数。

()2. 1是质数。

()3. -5是正数。

()4. 4的平方根是2。

()5. 1千等于1000。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

2. 6的平方是______。

3. 10的立方是______。

4. 2的平方根是______。

5. 3的立方根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偶数和奇数的区别。

2. 请简述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3. 请简述正数和负数的区别。

4. 请简述平方和立方的区别。

5. 请简述因数和倍数的区别。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2. 一个长方形的长度是6米,宽度是3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4. 一个数的平方是36,求这个数。

5. 一个数的立方是27,求这个数。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并解答以下问题:一个数的平方是64,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2. 请分析并解答以下问题:一个数的立方是8,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2.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2. 设计一个电路,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自动报警。

八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节测试(共15套)

八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节测试(共15套)

八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节测试(共15套)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节测试(共15套)”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26.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27.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少时间?第一章机械运动(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2.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 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可知,物体的()t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8.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9.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B 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7 分)1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如图,BC ⊥AE 于点C ,CD ∥AB ,∠B=40°,则∠ECD 的度数是(

A .70°
B .60°
C .50°
D .40°
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A .90°
B .180° C
.300° D .360°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2
B .4 C
.6 D
.8
4.一个凸n 边形,其每个内角都是
140°,则n 的值为(

A .6 B
.7 C .8 D
.9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7cm ,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2cm
B .10cm
C .12cm
D .14cm
6.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不能确定
7.(4分)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C=8,DB=6,DH ⊥AB 于H ,则DH=()
A .
5
24 B .
5
12 C .12 D .24
8.如图,DE 是△ABC 中边AC 的垂直平分线,若BC=18 cm, AB=10 cm ,则△ABD 的周长

A .16 cm
B .18 cm
C .26 cm D
.28 cm
9.只用下列哪一种正多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

A .正五边形
B .正六边形
C .正八边形
D .正十边形
二、填空题
10.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_______.
11.△ABC中,若已知∠A:∠B:∠C=2:3:4,则△ABC是三角形.
12.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连接DE、EF、DF,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的周长为.
cm cm
1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上的高为5,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14.如图,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度.
15.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16.如图所示,分别以n边形的顶点为圆心,以单位1为半径画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
面积之和
为个平方单位.
17.用12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和折断,则能
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个.
三、解答题
18.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0°,∠C=30°.求:
(1)∠BAE的度数;
(2)∠DAE的度数;
(3)探究:小明认为如果条件∠B=70°,∠C=30°改成∠B-∠C=40°,也能得出∠DAE 的度数?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9.(本题10分)如图,
ABC 中,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1)若10AB
,8AC
,求四边形AEDF 的周长;
(2)求证:EF 垂直平分AD 。

20.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C=90°,BE ,DF 分别是∠ABC ,∠ADC 的平分线.
(1)∠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BE 与DF 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21.如图,△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3cm ,△ABD 的周长为13cm ,求△ABC 的周长.
22.(7分)、如图所示,在△ABC 中,∠C=90°,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交AB
于E ,F 在AC 上,BD=DF .
证明:(1)CF=EB .(2)AB=AF+2EB
23.如图,在△ABC 中∠B=30°,∠ACB=110°,AD 是BC 边上高线,AE 平分∠BAC ,求∠DAE 的度数.
F
E
D
C
B
A
24.已知△ABC中,AB=3,AC=8,BC长为奇数,求BC的长.(6分)
25.已知△ABC三边长都是整数且互不相等,它的周长为12,当BC为最大边时,求∠A 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