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商如何打广告:早就用上“腰封”了

合集下载

《清明上河图》中植入了多少广告?看古代商家是怎么打广告的

《清明上河图》中植入了多少广告?看古代商家是怎么打广告的

《清明上河图》中植入了多少广告?看古代商家是怎么打广告的在《清明上河图》上,商业广告也是随处可见。

有人统计过,画家捕捉到的商业广告有几十个,其中广告幌子有10面,广告招牌有23块,灯箱广告至少有4个,大型广告装饰。

彩楼欢门有5座。

这些商业广告,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只提示所售商品与服务的产品广告,一是标注了商家牌子的品牌广告。

我忍不住要怀疑,画家张择端是不是就如今天的导演拍电影,收了商家的费用,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植入了商业广告。

清明上河图中,就可见这些店外招牌。

图中的刘家上色沉檀栋香,可知这是一家香料店。

香料在宋朝的进口货物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被称为香料贸易。

国医赵太丞家是一家医院。

门外竖着几块大广告牌,上面还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

肉店的门口挂着卖肉的招牌。

普济质当铺在道光年间开设于山西太古县。

质即抵押,典当也称典质。

图中这块普济质店当两面都是文字没有图像。

彩楼欢门是两宋时期门店的店面装饰。

这些店铺用彩纸、彩帛和竹节扎起门楼。

它通过中国传统的木工手艺支撑搭建而成,并用绳索拉结。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

由此可见,彩楼欢门可谓酒店的门面。

有的店铺还配上了灯箱和灯笼,以便日落之后继续营业。

《清明上河图》中的脚店店铺,不仅装备了彩楼欢门,还制作了脚店灯箱招牌。

宋朝城市人口很多,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同时,宋朝的商业非常发达,没有了坊市制度的限制,市场交易无处不在。

除了各式各样的店铺招牌外,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还出现了广告印刷,这在当时也称得上很有创意的广告形式。

将店名、商标和广告词刻成青铜版,再印刷分发这种小广告。

既宣传了品牌,又介绍了商品。

明清时期的广告概述

明清时期的广告概述
•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国广告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广告形式、内容、媒介等方面都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明清时期广告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的广告在促进商品流通、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广告,商家可以宣传产品 特点、价格、销售策略等信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这种广告的宣传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强品牌意识
在明清时期,商家开始通过广告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特色。通过广告的宣传和推广,消费者可以更 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特点、品质和信誉,从而更容易接受和认可这些品牌。这种品牌意识的增强,也为现代商业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的广告概述
2023-11-08
目录
• 明清时期的广告类型 • 明清时期广告的特点 • 明清时期广告的传播媒介 • 明清时期广告的影响 • 明清时期广告的局限性 • 明清时期广告的发展趋势
01
明清时期的广告类型
明清时期的广告类型
• 明清时期是中国广告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广告形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既有商业广告,也有政治 广告和文化广告。
纸质媒介是明清时期广告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商家通过发布宣传册、海报、广 告牌等纸质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纸质媒介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明了、易于保存等特点,但制作成本较高,且传播 范围有限。
音频媒介
音频媒介是明清时期广告传播的新兴 方式,商家通过演奏乐曲、唱戏、说 书等方式将商品信息传播给大众。
VS
音频媒介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 特点,但需要一定的演奏技能和表演 才华,且传播范围有限。

古代商家都是怎样做广告的

古代商家都是怎样做广告的

古代商家都是怎样做广告的你们知道吗?即使在古代落后的传播条件下,许多商家依然以独特的创意,漂亮地打响了品牌广告。

一、海报与声高一样重要其实,“广告”一词在拉丁文里,原本就是“大喊大叫”的意思。

毕竟以古代的信息条件,想要打响品牌,少不得大喊大叫。

比如清朝的《燕京岁时记》里,竟把北京城每个月的吆喝声都做了分类:二月份的时候,北京街头主要沿街叫卖鸡鸭;到了五月上旬,满街又变为叫卖玉米;下旬变为叫卖甜瓜。

只要听听街上的吆喝声,就知道到了几月份。

但千万别以为,打响品牌广告就只能靠吆喝。

宋朝时的商家就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叫得响,还要靠海报。

北宋年间的济南刘家针铺,就做出了这个“历史突破”:他们竖起四寸的广告海报,中心绘有针铺“白兔捣药图”的商标,外加一句给力广告语: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海报一打出,果然瞬间吸引眼球。

二、打造独家商标其实,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何止有“印刷广告”?各路商家真正拼到绞尽脑汁的,还有各自的独家商标。

比如《梦梁录》记载,就连北宋的靴子铺,都十分讲究“商标意识”,每当卖出一副靴子,靴子的衬子里就要塞一张字条,写明该靴子是由哪个工匠在何时制造。

在日常商业生活中,宋代成功的商标更是强大的促销手段。

就以汴京城发达的餐饮业来说,知名的餐饮品牌挨个儿数:段家熬物,九曲子周家,梅花鹅肉,草婆婆肉饼,五楼山洞梅花包子,清一色以名字命名商标,吃的就是品牌。

三、名人躺着来代言明星代言的效果,古代的商家们也早就深有体会。

不过古代的名人们有时代言费能收到天价,有时也很少,大多数时候,是“躺着来代言”的,典型的一位就是北宋画家李成。

李成在北宋的画坛上,一度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存在。

北宋年间,汴京的宋家生药铺就重金访得李成的名画,在药铺墙壁上挂了个满,果然引得各路文士?纷围观,药店生意大火。

四、文化产业也营销在文化产业营销方面,明清年间的广告就更高调,张岱《陶庵梦忆》记载,明代大型的戏曲演出,动辄就是上万观众,各路商家也齐出动,有送赠品有送礼帖,争着蹭热度。

论明代书业广告之特征

论明代书业广告之特征

纶, 开科取 士。准 了礼部 尚书钱谦 益 的条陈 , 要亟 正
文体 , 以光新 治。俺 小店 乃坊 问首领 , 只得 聘请几 家 名手 , 另选新篇。今 日正在 里边删 改批评 , 待俺早 些

广告 形 式 的多样 性
按照广告载体 ,明代书业广告 形式主要 有印刷 贴起封 面来。风 气随名手 , 文章 中试 官。[洲帅 2 】 l 媒介 和非印刷媒介 两种 。非 印刷媒 介 的广告 形式有 店铺 广告 、 陈列展示广告 、 招贴广告及书船广告 等 。 ( ) 一 店铺广告 这是一 家集 编辑 、 印 、 刻 门市 、 运 于一体 的综 贩 合型书店 。 书店 中陈列 出售 的书有 “ 十三经 、 廿一史 、
明代 是我 国古代 书业广告 的繁荣时期 ,其形 式 今 , 而且严批妙 选 , 精刻善 印。俺 蔡益所 既射 了贸易 之繁, 内容之 富 , 技巧 之新 , 轶前代 。口8 远 J本文拟 从 诗 书之 利 , 5 又收 了流传 文字之 功 ; 凭他 进 士举人 , 见
广告形 式 、 广告 内容 、 广告 意识及广 告行为等 四个 方 俺 作揖拱手 , 不体 面。今 乃 乙酉 乡试之 年 , 好 大布恩 面, 就明代书业广告之特征 略陈一孔之见 。
15 3
王 海 刚
南京 、 杭州 、 苏州 、 阳五大书业 中心为最 。 建
俎序 》 :吴 中廛市 闹处 , 云 “ 辄有 书籍 列入檐 蘸下 , 谓 1 . 北京 书市 。北京是 明代政治 、 文化 中心 , 为 之 书摊子 , 鬻者皆小说 、 成 所 门事 、 唱本之类 。 ……美每
这三 山街 书客之 大 , 无过俺蔡 益所。你看 十三经 、 廿 “ 书肆 ” 中即有图书 的陈列 、 展示—— “ 亮售 ” 使广大 ,

明清两代的广告文化与宣传手段

明清两代的广告文化与宣传手段

明清两代的广告文化与宣传手段广告文化与宣传手段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宣传自身、推销产品,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历史上广告文化和宣传手段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尤其是在明清两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广告文化与宣传手段也发展非常迅速。

当时,很多工商家识得广告的重要性,纷纷采用各种方式宣传和推销自家的产品。

其中,启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企业标志的“丹青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丹青酒”是明代大名鼎鼎的一家名酒生产企业,同时,这家企业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启用商标标识的企业。

据史料记载,“丹青酒”在明代中期开始运用印有企业标识的商标于行销,这一具有革命意义的举措一度被许多企业模仿。

从此,其它企业也能够据此制作标识。

除了企业标志的运用,明代商家还通过宣传广告与赞助文艺活动等方式吸引顾客。

比如,一些大企业会雇请一个专业的广告宣传团队,通过在街头巡游、分发传单以及在茶楼酒肆等地方表演相声与戏曲,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同时,还会通过赞助戏曲剧团等文艺团体的演出来获得更广泛的宣传。

明代还有一个广告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告画。

广告画是中国经历历史上比较重要和有特色的广告形式之一,明代的广告画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包括了艺术性的美感和宣传性的宣传效果。

广告画主要是以彩绘的方式创作而成,并在城市街道的墙壁、店面陈列、海报中广泛运用。

它主要展示商业或哲学思想,传递商家广告信息,同时也为当时的美术教育和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告文化和宣传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清代,广告文化也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多种宣传手段交相辉映,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上的发展。

清代中期,许多大企业如石家庄的“盛源银行”和合肥的“瑶琴斋”也开始采用了商标标识和广告画等方式进行推广。

同时,一些刊物如《城商鉴》,也开始涉足广告行业,以专门刊登广告为主要内容。

在早期,《城商鉴》以传播商品信息、企业动向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份更迭,《城商鉴》也慢慢向宣扬政策,推广科技、文艺等方面扩展。

明代商业广告案例

明代商业广告案例

明代商业广告案例
·一、市声广告
明清时走街串恭的小商小贩为了扩太商品的影响,采用的广告形式花样繁多,其中最常见的仍是市声广告。

明清的都城北京一带悠扬动听的叫卖广告,多种多样,清代北京的小商小贩及手艺人近500种之多。

他们几乎各有自己的叫卖方式。

1、叫卖广告
(明)时人小说《生绡剪》中第十一回描写苏州阊门吊桥下一个卖老鼠药的,地摊上摆上三四十个老鼠“招头”口中高声大叫:“赛狸猫,老鼠药。

大的吃了跳三跳,小的闻闻儿就跌倒了!“通俗风趣、形象生动。

2、唱卖广告
明代江苏吴江人xx撰《旧京遗事》也曾记载当时北京小商小贩的唱卖活动:“京城五月,辐凑佳蔬名果,随声唱卖,听唱一声而辨其何物品者、何人担市也。


又云:“京城三月时桃花初出,满街唱卖,其场艳头一艳羡。

数日花谢将阑,则曼声长哀,致情于不堪经久,燕赵悲歌之习也。


3、响器广告
响器广告:在明代也是形形色色,花样繁多。

《祥符县志》卷九“市集”“行货”记明清开封小商贩用响器做广告活动情况时云:
有摇小鼓:女性首饰、脂粉;有鳞砌铁叶,进退有声:--磨镜、洗剪刀;有摇郎当:--彩线绣金;有阁阁柝声:--执杓卖油;有拍小铜钹:——豆沫;有入夜击小钲卖饧者:
惊闺、二寸余长方铁板八片,缀以皮条,手提摇之,声联络作响。

惊绣:俗称拨浪鼓。

明清时期图书广告与促销术

明清时期图书广告与促销术

明清时期图书广告与促销术作者:王海刚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4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书业发展的黄金期,是时书坊林立,刻家蜂起,竞争激烈。

明清书商围绕招徕读者和获取利润的商业目标,精心设计了诸多行之有效的促销策略。

本文拟从牌记广告、扉页广告、序文广告、书目广告及征稿广告等方面,就图书促销术略陈一孔之见。

一、牌记广告牌记又名墨围、碑睥、木记、书牌等,它是古籍版面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

明清书商在宣传图书时,利用牌记大做文章,形成鲜明的广告特色。

或强调版本之善,如崇川余氏刻本《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序后有牌记云:“谨将监本写作大字刊行。

校证无误,专用上等好纸印造,与他本不同,收书贤士幸详鉴焉。

崇川余氏家藏。

”说明其所刻之书以“监本”为底本,详加校证,用纸印刷均属上乘,欢迎仕士仁人购买,是一份有力的宣传广告。

或声明校勘之精,如熊宗立刻本《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目录后牌记云:“是书乃医家至切至要之文,旧本昏蒙讹舛漏落,本堂今将家藏善本三复订正,增人《运气入室奥论》,重新绣梓。

鳌峰熊氏种德堂识。

”或反映出版缘起,如明刻本《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目录前有牌记云:“《宋史通鉴》一书,见刊本者节略太甚,读者不无遗恨焉,本堂今得善本,乃名公所编者,前宋已盛行于世,今再绣诸梓,与天下士大夫共之,诚为有用之书,回视它本,大有径庭,具眼者必蒙赏音,幸鉴。

”或声明版权。

这种版权声明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有时也是一种营销策略,是借保护版权巧妙地进行图书宣传。

清代书商李渔即是其典型代表,他曾发明制笺售书法,笺上有跋云:是集中所载新式,时人效而行之,惟笺帖之体裁,则令奚奴自制自售,以代笔耕,不许他人翻梓,已经传札布告,诫之于初矣。

倘仍有垄断之豪,或照式刊行,或增减一二,或稍变其形,即以他人之功冒为已有,食其利而抹煞其名者,此即中山狼之流亚也。

当随所在之官司,而控告焉,伏望主持公道。

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大海以内,不知几几。

明代书业广告技巧论略

明代书业广告技巧论略

形 .止 供 儿 童 把 玩 兹 编 特 恳 名
为 了 保 护 版权 .刘 双 松 在 书 中刻 上 “ 万 宝 全 书 ”字 样 .用 真 “ 松 ” 印 记 的标 志 .提 醒 买 者 双 “ 查有 姓号 .方 不误认 ” 到 了 明末 清 初 .李 渔 运用 版
笔 妙 手 . 传 神 阿睹 , 曲尽 其 妙 。
摘 要 :明 代
业 广 告 技 巧 . 包
关 键 词 : 书 业 广 告 技 巧 明 代 出版 史
明 代 是 我 国 古代 商业 性 出版
事 业 最 发达 最 活 跃 的 时期 .其 时 刻 家蜂起 .书 坊林立 .竞 争激 烈 .
书业 广 告 因此 获得 强 烈 刺 激 而 长
而 意 中妙 境 尽 婉 转 逗 出 作 者 苦


有 误 于是 三刻 真 本 . 中刻 名真
万 宝全 书 .票 用双 松 印 记 .买者
临 编 自见
— —
查 有姓 号 。方 不误 认 。谨 白。 书
林 安 正 堂 刘 双 松 重梓 1 [] 2
坊 间绣 像 .不过 略 似 人
荡 涤 人 之 心 志 . 亦 关 于 世 道 之 不
口 诸 书坊 便 是 ” 。方便 读者 购 买 。
这 种 将 “ 于 客 邸 .行 于 舟 中 。 寓 闲游 坐客 ”各 类 人 等 都 纳 入 自己
推 销视 野 的广 告 .反 映 出 明代 中
方 面 .努力 提 高 图书 质 量 .满
以期 语 言优 美 .吸引 读 者 崇 祯
时雄 飞馆 主人 在 《 雄 谱 》 识 语 英
中云 :
本 坊 谨依 经 书 .重 写绘 图 ,参 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书商如何打广告:早就用上“腰封”了
书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在现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出版业中,书籍的出版发行始终伴随着广告宣传。

其实,这种商业行为自古有之。

那么,在书业十分繁盛的明代,书商们是如何为他们出版的书进行广告宣传呢?如果我们阅读一本明代书籍,就会发现,广告伴随了书本的始终。

书目广告
书商会在一本书上市前做预告,而书目广告就属于这种类型。

书目广告通常是告诉读者新书出版的内容,书坊字号,刻书年月等信息。

这种广告方式早在唐代就已存在了。

至于明初,则逐渐发展出了新书预告目录的形式。

如明嘉靖元年,北京书商汪谅刊刻《文选注》,他将自己所“翻刻”或“重刻”的《史记》、《文选》等十四种书籍的名录附列于此书之后,云:“金台书铺汪谅见居正阳门内西第一巡警更铺对门,今将所刻古书目录列于左,及家藏今古书籍不能悉载,愿市者览焉!”汪谅的其他刻书也采用了此种手段。

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自然会关注到这家书坊的其他刻书。

书坊书籍的销售量也会因此得到提高。

明嘉靖汪谅刻《文选注》书后书目列表
书名广告
书名,是读者了解一本书内容的最为直接的窗口。

同样,利用书籍名称进行的广告宣传能给读者带去最直面的冲击。

所以,在书名这小小的方寸之地,书商们可以说是尽其所能挖掘广告效用。

一方面,书坊用很大的字体书写书籍名称,以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官;另一方面,还对书籍名称进行了多重修饰。

有的书商为了表明自己刻印书籍的版本特殊,会在书名前加上“古本”、“秘本”、“官版”、“京本”等词语。

明代冠名“京本”的书名,多为福建建阳所刊刻,如万历年间余象斗刊刻的《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熊清波刊刻的《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杨先春刊刻的《京本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等等。

“京本”是指当时在北京与南京刊行的本子。

那么,为何福建书坊喜用“京本”冠以书名呢?对于这个问题,胡士莹先生解释说:“标‘京本’字样,实书贾委托以示版本之可靠,犹之宋说话人以‘京师老郎’为号召一样,这是当时福建建安一代书贾的惯技。

”作为全国出版中心的南京,其刊刻的书籍无论在纸张还是样式上都优于福建。

所以,借“京本”之名来销售书籍就成了一众福建书商们的常用伎俩。

除了假借“京本”等名目的方法之外,书坊也会在书名前加上“新编”、“新刊”、“新镌”、“增订”、“重订”、“精订”等字样来说明刊刻时间和内容质量,以吸引那些追求新奇内容和精致编辑的读者。

如,万历年余象斗刊刻的《新刊京本编集二十四帝通俗演义》,就是借用这种手法。

此外,书名前加“全像(相)”、“绣像(相)”、“出像(相)”等字样,则表示书中增有插图。

文图相合,赏心悦目,消费者们便乐于买账。

所谓“出像”,是指书籍书页上图下文的形式。

“全像”,则指书中反映每回故事内容的图画,这种刊刻形式在元代就已经出现。

而“绣像”,是附加在书前的人物画像,
这种画像一般用线条勾描,绘制较为精细。

在书中增加图画,便比一般纯文字书籍更具吸引力,这种手段也因此受到了书商们的青睐。

明万历熊龙峰忠正堂刊本《新刊出像天妃济世身传》
识语广告
识语,是明清小说的一种特定文体。

识语多位于小说封面或扉页,篇幅短小,最长也不过百字,用来概述小说的创作缘起、题材、版本、刊刻特点等信息。

由于其在书籍上的位置较为醒目,不作广告之用,实为可惜。

这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腰封吧。

万历三十四年余象斗刊刻的《列国志传》,其识语这样说道:“《列国》一书, 乃先族叔翁余邵鱼按鉴演义纂集。

惟板一付, 重刊数次, 其板蒙旧。

象斗校正重刻全像批断, 以便海内君子一览。

买者须认双峰堂为记。

”余象斗于其中解释书籍刊刻原因是“其版蒙旧”,且自家版本“全像批断”,优于别家,使读者自有比较,且强调读者购买时需认准“双峰堂”这一标识。

可以看出,明代书商在卖力广告的同时,也在保护和宣传自家品牌。

再者,天启初年, 天许斋刊刻出冯梦龙所编《古今小说》,其封面“识语”云:“小说如《三国志》、《水浒传》称巨观矣。

其有一人一事足资谈笑者,犹杂剧之于传奇,不可偏废也。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这则识语先是肯定了《三国志》、《水浒传》这类长篇著作的价值,后提出短篇小说“足资谈笑”,亦“不可偏废”,之后则以一种预告的口吻让读者注意其他小说集的出版。

序言广告
序,亦称“叙”,或“引”,是写于书前的文章。

序或为自序或为他序,内容多为交代写作背景、刊印缘起、书籍价值等。

序言可以说是书籍著者和刊刻者文学观念的代言,相较于识语,序不受字数限制,能够充分宣扬书籍之善,从而为读者购买提供参考。

明人喜好作序,书坊也有意于借助序文来扩大书籍影响。

明詹淮撰,陈仁锡订正,于崇祯年间刊刻的《性理标题综要》二十二卷,前有朱从古序云:“故陈太史编辑之如《纲鉴》例, 凡有切于身心治术者存之, 有切于论表策题者存之,
其提指处,有切于关节者存之。

人略我详, 人无我覈, 井然有条, 注释俱备, 较之他刻, 其亦性理之综其要者乎!因请斯编, 谋寿于梓,以广其传。

”此书是科举考试用书,朱从古赞此书之详、全、精,是“综其要者”。

考生看到,亦难免心动。

再如金圣叹为《水浒传》作序说:“吾最初得见者,是《妙法莲花经》,次之,则见屈子《离骚》,次之,则见太史公《史记》,次之,则见俗本《水浒传》,是皆十一岁病中之创获也。

《离骚》苦多生字,好之而不甚解,记其一句二句,吟唱而已;《法华经》、《史记》解处为多,然而胆未坚刚,终亦不能尝读;其无晨无夜不在怀抱者,吾于《水浒传》可谓无间然矣。

……夫固以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

汝真能善得此法,而明年经业既毕,便以之遍读天下之书,其易果若破竹也者,夫而后叹施耐庵《水浒传》真为文章之总持。

”金圣叹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评析小说,结合阅读体验,用《离骚》、《史记》等名书作为对比,赞叹《水浒传》为“读一切书之法”。

有金圣叹这样的名人为书籍“代言”,基于信任与崇拜,读者们也就更加乐于掏钱购买了。

金圣叹品评的才子书《水浒传》内页
书跋广告
有序言广告,自然也会有书跋广告。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

”书跋是题于书后的文字,内容或品评书籍,或考证版本,或追记轶事。

在书跋上进行广告宣传,同样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跋语时了解到书籍的刊刻特点,内容质量等信息。

汲古阁毛晋就是善用书跋广告的代表人物之一。

《汲古阁书跋》中《孟襄阳集》跋云:“至近来十二家唐诗及王孟合刻等, 或一卷, 或二卷, 或四卷, 论次寡多, 本本淆伪。

予悉依宋刻以元本关中本参之, 附以拾遗, 共得二百六十六首。

间有字异句异先后倒者, 分注元刻某今刻某, 不敢臆改云。

”毛晋先言别家刻本之劣,再言自家刻本之精,校勘之细,两相比较,读者自然选其优者。

除上述广告手段之外,明代书坊采用的广告形式还有牌记广告、扉页广告、解题广告、凡例广告等等。

从这些广告手段中,我们可以一窥明代的出版文化,也可以从中领略到老祖宗的智慧。

参考文献
1、程国赋:《论明代坊刊小说的广告手段》,载《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2、葛涛,李艳勤:《古代书籍广告的营销艺术探微》,载《出版广角》2012年第2期。

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

4、王海刚:《明代书业广告述略》,载《中国出版》2008年第8期。

5、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