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题考试必备

合集下载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B. 学习并且经常忘记,不是很悲伤吗?C. 学习并且经常实践,不是很满足吗?D. 学习并且经常思考,不是很充实吗?答案:A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_。

答案:爱人2.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_”。

答案:慎独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知识。

2.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何意?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反映了孔子强调的自我修养和对他人的理解。

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描述非常丰富。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人格典范,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信等。

君子追求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他们以德行影响他人,以礼节约束自己,以智慧指导行动。

君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五、翻译题1. 请将《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成英文。

答案:When three people walk together, there must be one who can be my teacher.注意:以上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难度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复礼C. 以德报怨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3.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子路B. 泰伯C. 卫灵公D. 雍也答案:D4.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态度的描述,请问这句话出自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述而D. 子罕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10分,共2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多选)A. 好学B. 知礼C. 好勇D. 知耻答案:ABD6. 下列哪些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多选)A. 因材施教B. 教学相长C. 学以致用D. 有教无类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分)7. 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答案:正确8.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9.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而是恰到好处。

这种思想强调在各种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10. 解释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对知识的诚实态度。

知道的事情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孔子倡导人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重教尊师C. 仁者爱人D. 礼义廉耻答案:A二、填空题4.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述而》)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其伦理道德的核心,仁包含了爱人、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表现,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基础。

7. 孔子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国家的忠诚等。

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性、智慧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教师不断教导。

结束语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对《论语》中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小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小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小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礼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公冶长答案:A3. 孔子说“君子不器”,这是什么意思?A. 君子不应该使用工具B. 君子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才能C. 君子不应该成为别人的工具D. 君子不应该有太多的才能答案:B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广博B. 知识的深度C. 诚实的态度D. 学习的重要性答案:C5.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爱人B. 敬人C. 利人D. 助人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说:“君子以______为贵。

”(《论语·里仁》)答案:义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答案:述而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对______的态度。

答案:教学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对______的表述。

答案:仁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孔子的“礼”思想。

答案:孔子的“礼”思想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仪式,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表现。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并且能够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品质,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3.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即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教学。

大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质,那么“仁”的含义是什么?A. 忠诚B. 智慧C. 勇敢D. 爱人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颜渊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极端主义D. 适度主义答案:D4. “君子不器”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君子应有多种才能B. 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职业C. 君子应专注于一种技艺D. 君子不应有特定的才能答案:A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全面性B. 知识的局限性C. 知识的客观性D. 知识的主观性答案:C6. 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什么?A. 形式B. 仪式C. 内在的道德D. 外在的规范答案:C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利己主义B. 利他主义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8.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B. 通过学习新知识来复习旧知识C. 通过实践来学习新知识D. 通过理论来学习新知识答案:A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什么的看法?A. 君子的乐观态度B. 小人的悲观态度C. 君子的正直品质D. 小人的虚伪行为答案:C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方法?A. 启发式教学B. 填鸭式教学C. 互动式教学D. 讲授式教学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思考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章。

答案:述而3.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即不急躁、不轻浮。

答案:泰而不骄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礼D. 爱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调和主义D. 适度主义答案:D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创新B. 保守C. 传承D. 反思答案:C5.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B.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C.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被人喜欢。

D.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世界。

答案:A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原则?A. 利己主义B. 利他主义C. 互惠原则D. 个人主义答案:C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8. 孔子主张的“礼”是指什么?A. 礼节B. 礼仪C. 礼制D. 礼法答案:C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A.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B. 君子的品德C. 小人的品行D. 君子的修养答案:A10.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态度?A. 轻视财富B. 重视道德C. 追求名利D. 轻视名利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________的重视。

答案:道德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思想。

答案:谦虚3. “君子不器。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________。

答案:单一角色4. 孔子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________的欣赏。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义乎答案:A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罕答案:C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爱人、尊重人、帮助人,以及在个人修养、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中实现道德的提升。

2.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的事情要承认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真正的智慧。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义。

答案:《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的“恕”道,即推己及人的原则。

这句话强调在对待他人时,应该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给别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2. 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礼”,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孔子的礼教思想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它教导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以礼待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翻译题1. 请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2. 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泰伯篇)阅读练习班级座号姓名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

”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以告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

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

C、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D、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你对下面这句话做简要的评价。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4)《论语》(子罕篇)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

二、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3分)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吾从众。

拜下③,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

虽违众,吾从下。

”(9.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成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

B、这是孔子对变革的态度,坚持周礼不是不能变,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

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

D、孔子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4)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颜渊喟①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②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③。

虽欲从之。

末由④也矣。

”(9.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⑤。

病间⑥,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⑦,予死于道路乎?”(9.12)(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无人能及。

B、颜渊在对孔子推崇之时还谈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C、孔子在病情减轻时责备子路干弄虚作假的事。

D、孔子说:“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被谁欺骗了呢?我被天欺骗了吗?”(2)孔子对子路的做法(即派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准备负责料理后事)同意了吗?为什么?《论语》(乡党篇)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⑴。

上如揖,下如授。

勃⑵如战色⑶,足蹜蹜⑷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

私觌⑸,愉愉如也。

(10.5)“齐⑹,必有明衣⑺,布。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⑻。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问⑼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寝不尸⑽,居⑾不客⑿。

”(10.7)(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出使别国言行举止,不亢不卑,从容恭敬,这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

B、不管是祭祀,还是日常待人接物,孔子十分推崇“礼”。

C、拜送使者是表示对问候之人的敬重,说明孔子与人交重在意诚。

D、从他日常家居的情况看,孔子也是不拘小节之人。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简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齐衰①者,虽狎,必变。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②,必以貌。

凶服③者式之,式④负版者⑤。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

(10.25)【注释】①齐衰(zīcuī):指丧服,此指穿丧服,作动词。

②亵:熟悉,常见。

③凶服:死人的衣服。

④式:通“轼”,车前扶手用的横木,此作动词,指身子微俯伏在横木上,表示尊敬或同情。

⑤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

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食不厌①精,脍②不厌细。

食饐而餲③,鱼馁而肉败④,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⑤,不食。

不时⑥,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⑦。

惟酒无量,不及乱⑧。

沽酒市脯⑨,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⑩。

(10.8)(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他觉得吃的粮食必须要精,而且越精越好;吃的肉必须切得细,而且越细越好。

B、“不时,不食”,可理解为吃饭要定时,也可理解为不吃反季节的蔬菜,还可理解为不吃不到成熟期的东西。

C、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他强调在特定的境况下不吃,实际上要阐明的是,吃的环境及吃的意义要大于吃的本身。

D、孔子寓教于生活,从孔子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反映出他的教育思想。

(2)孔子还说:“席不正,不坐。

”选段中,只有“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

(4分)(一)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指出这两章《论语》在语言上的特点。

(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章《论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材料和《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②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1)材料1、2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

《论语》(先进篇)阅读题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1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3分)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11.3)(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从教的方面来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任选划线中的一人,结合《<论语>读本》,对他的某一方面作简要评析。

(3分)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8)颜渊死,子哭之恸②。

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1.11)(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死了,孔子悲痛至极。

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B、别人以为孔子哭得太悲伤了,但孔子却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这句话看出孔子对颜渊的重视,把他看成自己学说的继承者。

C、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

孔子也同意这样做,与学生们一起隆重地安葬了他。

D、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2)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同意了吗?为什么?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②。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③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④,不可徒行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同意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

B孔子认为颜渊的葬礼不能超过自己的儿子。

C.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夫,不能没有车。

D.孔子并不是因为节俭而舍不得卖掉车子给颜渊买椁。

(2)结合上面的语段,分析下面选段中孔子对待颜渊的葬礼持什么态度。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