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通“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真诚,诚实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有害这,指河水胳膊忠实,坚守【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说:通“悦”,愉快;(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句意为: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信:真诚,诚实;(4)句意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5)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殆:有害;(6)句意为: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斯:这,指河水;(7)句意为:弯着胳膊枕着它睡。

肱:胳膊;(8)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笃:忠实,坚守。

3.D【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辨析。

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论语专题根据(西城区5月二模、东城区5月综合练习(一)、大兴区5月第一次综合练习、顺义区第二次统练、通州区一模、北京八中5月诊断性测试、北京四中统练二、朝阳区六校四月联考、丰台二中线上模拟)语文试卷汇编而成西城区5月二模(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7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11.简要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特点?就君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7分)答:【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评价理解。

结合题干,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并结合题干所给观点结合自己思想进行评价。

【解答】第一则材料,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即有德、博学。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意思是说,君子应先做后说,不能眼高于顶。

说得再好而不付诸行动,属于本末倒置的行为,这种人永远也成不了君子,即要笃行。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可见,认为君子要有仁义。

最后一则材料:他认为应当广泛地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

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在第一问答题内容中选择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

可以不拘于此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现。

要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

答案:观点:有德,笃行,怀仁,博学,尊礼。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论语十二章-(试卷配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论语十二章-(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下面对《论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改变的。

C.选文第七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2.下列关于《〈论语〉十二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

B.《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具体数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一定有人可以做老师”。

D.选文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人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得其乐;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等。

二、填空3.(1)《论语》是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之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含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含试卷)

《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论语》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论语》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论语》题详注详释详解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部分试题如下:(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

(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4分)一.本试题的总体评述。

2020年北京试卷中《论语》整本书阅读题,较以往试题有较大变化:1.分值设置。

自2018年起,《论语》以“名著阅读”板块进入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以来,其分值一直并不固定,2018年为5分,2019年为7分,2020年为6分,看起来只是一分的波动,但是,这个波动却体现出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命题人对《论语》在试卷整体格局中的权重意识的差异。

2.题型变化。

2018年,《论语》初入试卷,命题者将着眼点在于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三则材料围绕“闻”与“行”间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首度进入高考试卷的《论语》试题,其考查的仍是“孔子的思想”,只是将这一思想置于具体的材料中,第一问只是为了完成“孔1/ 9子思想”而搭的台阶。

相比2018年试题,2019年试卷中《论语》板块的试题,更“像”一道语文题。

一者,命题人将语言特别是文言语言现象作为命题的主体,体现出语文试题的“语文”属性。

“其道”指什么?这本身是阅读中必得解决的问题,而基于“道”的理解基础上的“孔子的思想”就更具体化。

而第二问设计更具有语言探索的意味:“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句,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257.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答案】(1)①wǎng②dài(2)①愉快②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析】【详解】(1)本题是基础的字音题,注意拼音的拼写要正确,还有音调准确。

如“罔”:迷惑,迷惘之意,所以读“wǎng”。

注意据义定音。

(2)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要重点积累。

“说”通“悦”,高兴;“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可以为师矣”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凭借;选项中,A,因为;C,可以;D,认为;只有B项是“凭借”,因此选B项。

(4)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因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知”通“智”,聪明的。

“是”:这。

这些是关键词语。

“是知也”判断句的翻译。

(5)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

《论语》修身篇测试以及答案

《论语》修身篇测试以及答案

高二(上)《<论语>选读》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011.12“修身”专题姓名:一、课文基础积累和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pì)如数.落(shǔ)后稷.(jì)耻恶.(wù)衣恶食者B.孝弟.(tì)酒馔.(zhuàn)师冕.(miăn)不得与.(yù)于斯文C.怃.然(fǔ)箪.食(dān)溘.然(hè)敝.(bì)之而无憾D.沟渎.(dú)曲肱.(gōng)便佞.(nì)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2、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忠告而善道之②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③孙以出之B.①吾其被发左衽矣②归孔子豚③子钓而不纲C.①知者不惑②周监于二代③五世希不失矣D.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则民无所错手足③女奚不曰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第二个“达”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恶衣恶食者B.子钓而不纲.C.饭.疏食,饮水D.既来之,则安.之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请问其.目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C.尧舜其.尤病诸D.其.为人也孝弟5、下列句式的性质与例句“未足与议也”相同的一项是:A.先王以为东盟主B.信以成之C.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D.曾是以为孝乎6、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视其所以..C.尧舜其尤病.诸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7、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题

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题

1. 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C. 《论语》分为“论”和“语”两部分,其中“论”主要论述孔子的思想,“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

D. 《论语》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著作。

2. 下列关于《论语》中“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本性,是做人的根本。

B.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C. 孔子认为“仁”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D. 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基础,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3. 下列关于《论语》中“中庸之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处理事物的方法,是达到平衡的关键。

B.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道德修养的境界,是人的最高道德。

C.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D.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遵循“礼”的原则,是人的行为规范。

二、简答题4. 简述《论语》中的“仁”的思想。

5. 简述《论语》中的“中庸之道”的思想。

三、论述题6. 试论述《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论语》对后世的影响:(1)思想影响:《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国古代道德伦理的核心。

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教育影响:《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被后世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许多学者、教育家都以《论语》为教材,传承儒家思想,培养人才。

(3)文化影响:《论语》中的语言、成语、典故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语言、成语、典故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民间传说等领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4)政治影响:《论语》中的治国理念,如“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等,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

二、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

3.表明要谦虚好学的句子,。

4.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5.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6.孔子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的句子是,。

7.孔子强调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8.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

9.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
10.古书中的一些词是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流传至今,仍光彩夺人,试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恰当的成语。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2)学贵有疑,善于于无疑中发现疑点时要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即使对成绩不如自己的人也要。

(3)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

三、根据要求默写:
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2、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的意思。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论语》中精辟的论述是:
6、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
7、《论语》中告诫学生学无止境,老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
8、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
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会更深了。

9、《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
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
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A.忠厚的人
B.年轻人
C.学生
D.后面的学生
3.《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
有德行的有()(多选)
A.颜回
B.闵子骞
C.冉伯牛
D.仲弓
4.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
A.仁者爱人
B.刚毅木讷
C.温文尔雅
D.克己复礼
5.“言必信”的下一句是()
A.必有邻
B.未知生
C.不尤人
D.行必果
6.《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论语》参考答案
一、1、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孔子言行《孟子》《中庸》《大学》1、丘仲尼春秋末期思想教育政治创始亚圣
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学而不厌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10、(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不耻下问(3)温故知新
三、默写: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选择题AB C D
1. A
2. B
3. AB C D
4. D
5. D
6.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