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论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历史文化名城论文篇1试谈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资源开发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名胜古迹,使旅游开发失去可持续性,而且会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研究,对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助于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保护1.研究对象1.1历史文化名城根据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指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而且必须是一座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准并公布。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计99座,此后十几年间又有陆续增补。

截止到2012年,中国已有119个市、县、区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1.2城市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指的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城市旅游开发则是以城市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活动。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1保护对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按照旅游资源的各自特点可以分为七类,保护对象也因此各不相同。

以北京、西安、洛阳、南京为代表的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作为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和古都风貌。

以平遥、韩城为代表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

古城文化论文模板(10篇)

古城文化论文模板(10篇)

古城文化论文模板(10篇)(二)文化环境建设永州历史上人文与自然紧密结合的第二个特色,是在当地的文化环境建设与道德人文追求。

这也形成了永州历史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即古人是通过“自然”来“作文章”的。

这一特色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一,在永州“悟道”的先贤皆从这片广阔丰美的自然之中获得灵感。

不论远古的舜帝、唐宋的元结、柳宗元、周敦颐、以及后来众多的明清名士,无不如此。

他们的文学和哲学思想,皆从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中生发出来;他们的成就离不开永州的自然,也恰恰得益于永州的自然。

以唐宋两代永州的大量贬官为例,贬谪对他们的人生而言乃莫大之不幸,但这里丰厚美好的自然山水却又抚慰了他们,陶冶了他们,成就了他们;而他们也为永州创造了深远的文化。

其二,文化的传播在永州也是通过“自然”。

永州以“天然碑林”闻名,被称为“石头上的文学史”②。

何以会形成这样的特色?正是因为古代的文人墨客以其石奇石多而愿将他们的道德理想、人文追求以石刻的形式永远留在自然之中,永不磨灭。

因此“自然”也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播媒介。

后人慕名而来,看到前人的印记,读到他们的思想,有感而发,撰文刻石;后人再来,再读,再刻。

如此往复,精神一点一点流传,文化一点一点累积和创造。

因此可以说,永州的文化、精神与道德,不仅仅是用书本传播,更是通过自然,准确地说是千百年来不断被“人文化”的自然,来传播的。

其三,历史上永州的文教设施建设也充分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这也说明文化教育事业在当地极受重视的历史传统。

永州古代的学宫、书院数量巨大,笔者曾专门论述这些文教设施的选址和建设是如何苛刻地追求理想的地势、水形,以及对周围自然环境要素的充分利用与契合③。

其中,清代邑人樊名世对在一风景极为美好之地,东溪,兴建书院的阐述令人印象极深。

他说:“其形胜如此,匪惟于禅居宜,而于吾儒之游亦宜。

……旷与奥与,于吾儒心性之学实有所裨。

……旷与奥与,于吾儒技艺之学,更非无补。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谈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摘要:基于对中国与西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对比分析,期望以国际上先进的保护经验作为参照来认识自身的不足,使我国能吸取经验,并根据我国目前的保护现状,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方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到:“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老建筑对街道和街区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种必需,人们离不开他们提供的方便和亲近的人际关系”。

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是城市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人们对历史保护的认识水平还普遍很低,尤其是某些城市领导者的认识还有些欠缺与模糊。

尽管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发现一些古镇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进行保护,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把保护历史环境看成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将保护纳入地方建设的规划中;某些城市把文化遗产仅作为吸引大量游客的资本,旅游业的不恰当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

这些不利于保护的现象,都源于没有以全面、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而对环境发展的策略造成误导,致使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继续遭受着人为的破坏。

虽然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高,但理论的探讨却并未用以指导政策的制定。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摘要: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的危害性,并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经验探讨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郑州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正文: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陕西,八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底大的太昊陵。

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

从夏代到北宋,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河南处于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自古就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一•我爱的郑州我来自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周边的一个县级市。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陈胜吴广与秦军争夺荥阳粮仓,吴广战死于荥阳;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而后隔鸿沟设汉王城霸王城;刘关张三兄弟在荥阳虎牢关大战吕布;秦王李世民在荥阳大败窦建德降王世充;闯王李自成也在荥阳大海寺集合农民起义......区区荥阳尚且如此,更别提洛阳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了。

初中生保护文物的议论文800字三篇

初中生保护文物的议论文800字三篇

【导语】⽂物是国家的财产,有不少⼈不但不保护⽂物,还做⼀些违法的事情,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保护⽂物,制⽌⼀些⼈做破坏⽂物的违法事。

《初中⽣保护⽂物的议论⽂800字三篇》是为⼤家准备的,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 我国经过20年的改⾰开放,经济⽔平⼤⼤提⾼,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也趋向于城市建设和发展领域,这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然⽽,国家和地⽅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常有限,城市发展资⾦主要靠各城市独⽴解决,所以不少城市都把发展提到了新的⾼度。

根据国内外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城市建设中,规划是龙头,规划必须先⾏。

在城市发展中道理也是⼀样的。

因此,城市发展的规划⽅略研究,⼗分重要。

城市规划⾛向发展性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本⾝就可以创造价值,城市规划本⾝就是城市经营。

⼀个好的建设规划、⼩区规划就可以创造上亿的价值,上海⽂化佳苑就是⼀例。

⼀个好的城市总体规划创造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周庄、平遥的规划最有说服⼒。

概括起来,城市发展的规划⽅略,主要有如下⽅⾯:保护城市历史⽂化遗产,长远考虑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环境,以环境美提升城市资产价值;基础设施区域共⽤,节约投资并增加效益;规划先⾏,搞好城市发展性规划。

这些问题是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也是城市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各城市如何在实际⼯作中正确地⾯对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以推动城市的建设健康顺利发展?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同济联合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研究专家李秉毅,请其主要就“保护城市历史⽂化遗产,长远考虑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略发表看法。

保护城市历史⽂化遗产的意义何在?李秉毅介绍说,城市历史⽂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主要有4个⽅⾯:历史研究——历史⽂化价值、科学研究——科学价值、发展旅游——经济价值及可持续发展。

我们⾸先从历史研究着眼,来看待城市⽂化价值。

城市⽂化遗产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一、引言作为中国特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然而,由于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的影响,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已经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失的危险。

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现状1.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历史文化建筑被拆除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一些传统的城市因此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

此外,由于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都建造在市中心,因此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重要的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都面临着淘汰和遗失的危险。

2.靠商业化盈利,推动保护和开发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都将保护和商业化发展紧密相连,通过实现商业化盈利,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

通过开发旅游、文化、商业等多个方面,可以有效地维护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发展1.保护和开发需要权衡什么是需要保留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权衡什么是需要保留的。

维护传统文化与推动本土经济发展之间是需要达到平衡的。

虽然许多城市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取得了成功,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即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求得平衡。

2.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虽然现代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但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仍然无法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的任务。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可行性建议1.加强文化教育普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所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缺乏文化和历史观念所导致的。

因此,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普及,并且通过教育能够培养人们对于历史文物的理解和热爱。

2.加强政府监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不仅是文物保护部门的责任,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姓名:***学号:**********从街区改造谈起——历史名城保护中多样性和社会交往的意义摘要从旧街区改造的角度入手,将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多样性理论和《交往与空间》中对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相互影响的理论的思考带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

保护的目的是在于保留以物质空间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城市文脉,因此保护对象不仅局限于历史建筑,也不是单纯的区段保留。

目前我国在历史名城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众的参与,从多样性入手,从社会交往和空间的关系入手。

关键词:街区改造,社会交往,多样性,公众参与引言城市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印记。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势头正猛,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正在激烈碰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诸多问题函待解决。

曾有幸前往过许多历史文化城市,苏杭的园林和烟雨小巷、北京的宫殿和胡同、上海的外滩和弄堂、郑州的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墙和街坊、成都的邻里交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许多不甚明了的想法,及至读到了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与书中所讲产生了共鸣,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之前的思考,尤其在上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门课后,愈发明晰。

在此文中,选取一个较小的层面,从街区改造入手,结合多样性和扬盖尔的理论,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的意义、保护对象,提出现阶段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方法。

第一章保护意义和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究竟是为了保护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探究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

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价值,二是它的附加价值,即历经时间所沉淀下来历史价值。

很明显,放之于街区和城市之中,我们所保护的更多的是它的附加价值。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保护的是远远超越物质空间的东西,是物质空间所承载的东西,可以是情感、记忆,也可以是作为一个地标和空间构成的要素。

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论文——以西安为例

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论文——以西安为例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後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我想说点题外话。 小时候坐着公交车“进城”的时候,就会看到高大雄伟的城墙。那时候父母 就会指着车窗外不远处的城墙告诉我,“宝贝,这就是西安城墙,全中国只有咱 们有城墙,几百年前就有了,一直在这里保护西安城里的人,日本人的飞机大炮 都没打垮它。” 父母讲的不全是对的,除了西安,平遥、南京、开封都有自己的城墙;西安 城墙也早不是明清的西安城墙了,1984 年修缮之后才有了西安城墙今天的模样。 然而每当你对一个西安人提起城墙的时候,他们脸上都会闪现出一股毫不掩饰的 自豪,不论他们身处西安的哪条街,都能毫不犹豫的抬手指出城墙所在的方向。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已经不再是妈妈怀抱里懵懂无知的孩子。从灞桥实 验小学到西安铁一中学,每一堂中国古代历史课,似乎都是老少两代唠着家常。 关于在这座城市里发生过的事,我们早已知道的不少于讲台上的老师。来到武汉, 来到华中大,在西十二楼的教室里,当建筑史老师讲起中国古代,讲起咸阳,讲 起长安,讲起大明宫、骊山行宫、秦始皇陵、曲江池,这些左右前后的同学需要 认真记忆的词汇于我来说,无非就是某个朋友家,某学校的对门,某路车终点, 某年看烟火的地方。 但当心中的自豪感散去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在西安生活了二十年 的人,我从来没有登上过西安城墙!儿时父母的讲述又回荡在耳畔,环城公园里 靠着城墙晨练的老人、每年元宵节远远望见的城墙彩灯,坐在车上无数次穿越的 城门…… 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可是,城墙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城墙上向下看,
通过建筑高度的控制与风格的控制,避免了现代建筑对古城视觉的干扰和破 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3.2.3
在西安城区内,也保留了很多标志性建筑,如钟楼、大雁塔等,为了能使这 些建筑有很好的建筑景观效果,提升城市的古城印象,保护规划开辟了文物古迹 通视走廊。按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通过对钟楼至东、西、南、 北门通视走廊宽度的控制和其间建筑高度的控制,如规定城楼钟楼至东门城楼通 视走廊宽度为 50 米,通视走廊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 9 米,通视走廊外侧 20 米以 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 12 米等技术规定,切实提升了通视走廊的景观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课程论文评价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姓名:学号:班级:评价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摘要:商丘是第二批入选名单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城墙、护城河、街巷网络及居民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古城优势,保留城市特色,避免污染和建设性破坏,需对城市布局及发展进行调整、控制和改造。

针对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评价,然后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商丘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概况保护规划1城市概况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

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商丘古城城墙周长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

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

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

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

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如今的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

坐落在古城内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壮悔堂”招引着八方的游客。

在商丘古城南古宋河畔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

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

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

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1日,河南省商丘古城以其水利特色突出、文化品位高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保护规划及评价2.1分析保护价值及保护的原则及思想商丘归德府城位于豫东黄河冲积平原,自古为豫、鲁、皖三省交界的重镇,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兵家必争之地。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尤以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古城墙弥足珍贵。

它是归德府古城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结晶,印着发展过程中的年轮和文脉,对商丘古城的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珍品,是古城的重要标志。

归德府城是国内保存较好的明府城之一。

现存归德府城内城呈长方形,由城墙、护城湖、外廓三部分组成。

全城地势北高南低,四面地形逐渐下降呈龟背形,雨水经街旁水沟流入南门两侧水门,排入护城河,整个排水、泄洪系统合理有序。

城垣四面环水,碧波荡漾,水域宽阔。

从空中俯瞰全城,好似闪发光芒的宝石,美不胜收。

归德府古城墙布局严谨、古朴庄重、气势恢弘。

城墙、城湖、城堤三位一体,易守难攻,是一座完美体现古代战争特点的军事防御设施,同时还具有防御洪水的作用。

城楼、角台绵延起伏、交相辉映。

城门采用了多种砌筑方法,不仅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结构严谨,它是豫东平原上熠熠生辉的魅力瑰宝。

商丘的优势是古城格局完整,护城河、土堤、城墙、道路系统未遭破坏,且有众多文物古迹和特色民居,弱点和优势是缺少大型的声震中外的古迹名胜,因此应扬长避短,不能在一两处古迹上做文章,而应把整个城市作为一座古迹,全盘保护、整理和开发。

因而要注意保护现状的格局,保存开发特色,加强古迹和特色民居的维修,增加现代设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还要提高对规划设计的重视,按照保持古城“建筑肌理”和“传承、融合、创新”的原则,切实搞好古城规划设计工作。

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区块起步、多点呼应,相互协调、循序渐进。

同时希望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可行。

2.2古城特色分析1)结构布局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这93条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

俯瞰全城,如棋盘状。

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

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

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吏卒、总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

原有的水井、厕所为梅花形状,布局合理。

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

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

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

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

现存商丘古城已500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2)名人典故古城南门外东侧,便是著名的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它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中国四大书院。

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应天书院求学,家境贫寒的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

终成大器后,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亲病逝后,他在家居丧,当时的应天府知府晏殊请他到书院任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

这座书院,还培育出了被誉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

今人对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戏剧《桃花扇》,这部孔尚任所著的传世名作,知道的人应该很多,但对其内容,能说出来的人又屈指可数了。

侯方域便是这部名戏的主人公之一。

3)民间活动商丘的戏曲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

在商丘戏曲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豫剧,如果在商丘城镇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边回响的始终是那大腔大调的河南梆子腔。

4)民间艺术商丘的戏曲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

在商丘戏曲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豫剧,如果在商丘城镇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边回响的始终是那大腔大调的河南梆子腔。

四平调是在商丘诞生、商丘所独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听到的地方戏,是文化和戏曲“特产”。

5)民间工艺商丘的民间工艺。

商丘人心灵手巧,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如剪纸、刺绣、编织、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辈出。

6)主要景区北城门楼、南城门楼、永乐园、南湖公园、应天书院、张巡祠、八关斋、侯方域故居、归德府文庙、穆氏四合院、壮悔堂、文雅台、微子祠、三陵台、燧皇陵、火神台、宋国故城、华商文化广场、中国商文化博物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

7)古城特产商丘的特产也很多,有柳编、大有丰酱菜、林酒、啤酒、针织内衣等。

还有郭村烧鸡、虾子烧素、许家汤圆、荷叶粉肉、油酥火烧、四时鲜果等。

2.3城市用地布局及交通道路调整及评价为了保护好古城的结构和布局,首要任务就是对现有的城市布局及道路进行调整。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搬迁到新工业区,在砖城内禁止建任何工业,在土堤内严禁建有污染大的工业,但可设置一些无污染的特色产业。

可以在城北护城河北设置比较大的污染产业。

根据商丘县的总体规划,对商丘县人口进行预测,在城内和城外设置居住用地,适当减少人口密度,增加和改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的质量。

2.4环境保护规划及评价主要包括有建筑高度控制的分布、整顿历史保护区的环境和防止“破坏性建设”。

高层建筑宜建在新区,不宜建在历史分区,禁止在老城新建高层建筑。

整顿历史保护区主要包括:①整顿混杂在老城区或直接在历史保护区的工厂、仓库、铁路、公路、码头,或高压电线、水塔、高烟囱,或污染环境的其他建筑、设施以及臭沟、臭河等造成的布局混乱现状。

整治包括分批、分期对它们迁出、改造、拆除或根治。

②有些机关、学校、研究院所或工厂、商店、仓库等占用重要文物建筑或历史遗址,甚至有的在其内乱拆、乱改、乱建,有的在文物建筑内进行生产或存放易燃物品,潜伏着火灾危险,对此也必须根据国家文物法规和保护规则进行整顿,还其本来面貌。

“破坏性建设”是指规划失控、乱选址、乱建设,造成文物、风景或历史保护地段的布局失去秩序,破坏协调。

它是城市环境风貌的一大公害,对于历史保护区尤其严重。

即使在新建风貌分区,“破坏性建设”也足以使新环境丑化。

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按批准的城市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2.5古城绿化规划及评价可以利用应天书院修建水上度假公园,种植一些水上植物,如芦苇、睡莲等,增加绿化面积,吸引游人。

在住宅区四合院内种植大量绿色植物,美化环境,改善居住环境。

在护城河两岸设置绿化带,为线绿化。

2.6其他规划及评价为了保护好商丘古城,我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对古民居、古街区保护的资金投入。

古民居、古街区是古城历史文化的细胞,承载着历史信息、文化信息、古人生活信息,在古城保护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几年来,文化、文物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缺少保护资金,一些城内民居四合院得不到及时维修,房屋所有者不愿投入资金,致使保护工作比较被动。

二是大力宣传推介古城,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

商丘古城砖城墙、城湖、城堤三位一体,风格独特,河南仅此一家,全国也不多见,来商丘参观考察过古城的国家和省领导及专家学者对古城的风格无不啧啧称赞。

商丘处在平原地区,缺山少水,我们要发展大旅游,落实旅游兴市战略,必须打历史文化名城牌。

我们要倍加珍惜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把商丘古城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吸引更多的人来商丘旅游、投资、兴业,使古城这一品牌变为财富,使古城人民从保护中得到实惠。

三是正确处理落实古城保护规划与现代建设的关系。

对古城保护规划要不断充实完善,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景规划,把古城保护规划放到商丘城市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安排,使古城保护与商丘现代化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