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及背景

合集下载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研究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研究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国家,尽管在当今世界上,这个沙漠国度似乎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我们不妨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它,来感受它悠远的历史和底蕴厚重的文化。

在早期的阿拉伯半岛,原本是一个部族制社会,而伊斯兰教的出现使得这个地区的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文化都被深刻地影响和改变。

沙特阿拉伯自然也不例外,从伊斯兰教出现前的贸易、畜牧业和陶器,在众多的城市、城邦出现后,就成为了人们的主要生计。

其中,麦加和麦地那尤其是重要的城市,因为它们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此外,在阿拉伯半岛的文化中,诗歌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伊斯兰教的影响,许多人都开始创作宗教诗歌,另外,诗歌在家族和部落的起到联系他们之间的纽带作用上,也非常重要。

沙特阿拉伯不仅在文化、民俗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更重要的是,在宗教方面,沙特阿拉伯一直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代表着伊斯兰文化的最高荣耀。

这里有着伊斯兰教起源的地方,包括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麦加、他在麦地那开始传说的宣讲等等。

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法也一直比较保守,对于一些不合规定的西方文化并不容忍。

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在的流行文化领域中很少听到沙特阿拉伯的名字。

但值得一提的是,沙特阿拉伯在国内或国际上繁荣的文化活动并不少,包括一些博物馆、文化中心、音乐节、电影展,以及定期频繁地举行一些文化节庆等等。

这些活动虽然不像在其他国家时常放肆狂欢,但却从中体现了沙特阿拉伯深厚而又不失庄重的文化。

当然,悠久历史和浓郁文化的国度,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内在因素。

例如,阿拉伯语言的演变、宗教信仰的理念与发展、文学艺术的传承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东西。

其中,阿拉伯文学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自古以来,阿拉伯文学就以丰富多彩、意境深远、诗意激荡等方面著称。

阿拉伯诗歌的类别也极其丰富,包括赞美诗、战争诗、离别诗、祈祷诗等等,每一种都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约旦简介介绍

约旦简介介绍
疆域面积
约旦总面积约为9.23万平方公里 ,比我国的云南省(33.8万平方 公里)稍微小一些,位列世界第 114名。
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
01
02
03
04
早期历史
约旦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 3000年,约旦河流域就已经
有城市文明的存在。
阿拉伯帝国Leabharlann 期公元7世纪初,随着阿拉伯帝 国的兴起,约旦成为帝国的一
社会阶层分化
虽然约旦努力推动社会公平,但由于经济、教育等因素,社会阶层分化依然存在 。
教育与医疗体系
教育体系
约旦实行多级教育体系,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政府致力于提供普及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医疗体系
约旦的医疗体系由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组成,政府努力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包括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紧 急救援。
瓦迪拉姆
瓦迪拉姆是一个沙漠中的美丽绿洲,以其壮观的红色沙丘和传统的 贝都因生活方式而受欢迎。
文化遗产与古迹
01
02
03
约旦河
约旦河是约旦的标志性河 流,也是基督教徒的重要 圣地,据说耶稣曾在河中 受洗。
乌姆盖万
乌姆盖万是一个保存完好 的古代城堡,建于13世纪 ,是约旦历史和文化的重 要代表。
马达巴地图
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06
约旦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合 作
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
联合国合作
约旦是联合国的积极成员,经常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和项目,如难民援助、和平维和等。同时,约 旦也受益于联合国的援助和支持,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领域。
阿盟成员
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的成员国,约旦在阿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合作,共同维护阿拉伯世界的利益。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影响第一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1948年阿以战争,是发生在1948年5月15日至1949年3月10日之间的一场重要冲突。

这场战争主要涉及以色列与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问题、民族主义和领土争端等多个方面。

一、战争背景1.历史问题: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巴勒斯坦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历史上一直是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犹太人古时称为希伯来人,他们和迦南人、阿拉伯人等都是西亚古代闪族的后裔,曾共同生息在巴勒斯坦土地上。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迁徙、征服和流散,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立国历史几经波折。

2.联合国决议: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计划的第181号决议,即《关于巴勒斯坦将来处置的分治计划》。

该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三部分,并规定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分别享有约56.4%和43.6%的领土,耶路撒冷市则由联合国管理。

这一决议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不满,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二、战争过程1.初战阶段:1948年5月15日凌晨,阿拉伯国家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政府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向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国宣战。

阿拉伯国家联盟(以下简称阿军)初战取得节节胜利,以色列军队(以下简称以军)全线溃败。

随后,美、英、苏三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命令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为以军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提供了时间。

2.反攻阶段:以色列在停火期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军事改组。

1948年7月9日,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行动代号为“十天进攻”。

以军经过一系列战斗,不仅扭转了战场形势,还打通了耶路撒冷的走廊并改变了自身的战略地位。

3.决战阶段:1948年10月15日,以军为了进攻加利利地区和内格夫,发动了三次战役。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与文化特色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是一个沙漠国家,位于西南亚和北非交界处,是伊斯兰世界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都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本文将介绍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历史早在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半岛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这里的人们从事渔业、农业和商业活动。

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则发生在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此时登上了穆斯林的历史舞台。

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伊斯兰教迅速成为了沙特阿拉伯的宗教中心,并且在他的伟大征服运动中,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沙特阿拉伯成为了伊斯兰王国的中心,同时也是穆斯林朝圣的目的地。

18世纪到20世纪初,沙特阿拉伯领土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

这时候沙特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思想和技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法制和现代教育。

1916年,由于英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他们向领土内征服的沙特地区的领导人表示友善,从而帮助沙特人民纷纷反对土耳其的统治。

1927年,伊本·沙特成为沙特统一王国的始创人,之后的历史中,沙特人民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和挑战。

目前沙特阿拉伯是个国王制度国家,石油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文化特色伊斯兰教对沙特阿拉伯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艺术、文学到建筑等各个方面。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麦加,它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穆斯林朝圣者会穿白色的礼服和头巾,他们每年旅行到此、围绕麦加的圣地及其他伊斯兰教的圣地。

在沙特阿拉伯,宗教节日是每年的高潮时刻,人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庆祝和礼拜。

穆斯林放弃破戒,这个节日代表了神圣的承诺和纪念穆斯林执着、坚强而敏锐的信仰。

从阿拉伯文化的角度来看,沙特阿拉伯的文学和美术艺术都是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

在文学方面,诗歌是沙特阿拉伯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伊斯兰教时期的诗歌相似。

在音乐的方面,大多数音乐都是无伴奏的声音,但现在该地区也开始吸收其他一些国家的音乐风格。

总结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历史和文化都非常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世界上仍处于封建的国家

世界上仍处于封建的国家

世界上仍处于封建的国家一、沙特阿拉伯在公元1750年,以劫掠为生的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教派创始人瓦哈卜联手创建了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后经过几番灭国和复国战,沙特家族最终屹立不倒。

政治上,沙特规定政体为君主制国家,禁止任何党派活动,虽形式上设有议会,但议会需由国王任命,而且只作为国王的咨询机构存在。

经济上以石油开采、加工为主,工、农业产品都需要大量进口。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主要信奉逊尼派,所以,沙特法律也是严格按照古兰经制定。

二、卡塔尔卡塔尔是由阿勒萨尼家族控制的酋长国,和沙特一样,卡塔尔实行严格的君主制。

在政治经济宗教结构上和沙特类似,只是卡塔尔连议会也懒得设立了,只象征性的设立一个政治协商机构。

在军事上,卡塔尔非常依赖沙特,接受沙特的军事保护。

三、科威特科威特是萨巴赫家族控制下的酋长国,国家最高首长叫埃米尔,当然和国王一个性质。

,在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上和卡塔尔类似。

不同的是,卡塔尔似乎是个喜欢学习西方的孩子,设立有议院,议院具有制定一些法律,监督财政和官员情况等权力。

四、阿曼阿曼是赛义德家族控制下建立的酋长国。

国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结构上和沙特类似,议会只是接收君主抛出的议题出谋划策的一个咨询机构。

五、约旦约旦是阿拉伯哈希姆家族控制的国家。

政治上,在保证哈希姆家族权力垄断的基础上,允许政党活动、实行多党制,并设立参众两院制度,议员由公民选举产生,但议会成立和解散权归国王所有。

法院分为检察院和法院,法官由国王依法任免。

与其他中东国家不同的是,约旦石油资源不太丰富,但制造业、采矿业、采石业和建筑业等领域直接或间接地贡献了约旦40%的GDP。

看来,没有石油也是一种福气,国家政治更加开明,已经在向君主立宪制国家过渡,工业基础也更强大。

六、斯威士兰斯威士兰是被南非包围的内陆小国,由斯威士兰贵族控制,实行严格的君主专制制度。

政治上,严禁政党活动,设立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其职能仅限于辩论政府提案并向国王提供咨询。

沙特阿拉伯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沙特阿拉伯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沙特阿拉伯历史发展阶段简介沙特阿拉伯王国(英语: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语:ةيبرعةيدوعس),通称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台湾译为沙乌地ةكلمم阿拉伯),简称沙特。

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面积2149690平方公里。

人口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首都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是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的继承人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逐步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16世纪阿拉伯半岛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1446年前后,沙特家族的祖先离开半岛东部卡提夫,来到内志地区的瓦迪-木勒噶河谷附近定居,并将这个地方定名为德尔伊叶。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沙特家族成为内志地区三个最有势力的家族之一。

18世纪上半叶,在内志地区出现了伊斯兰教的一个新教派-瓦哈比派。

瓦哈比派作为实现政治统一的思想武器,被沙特家族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沙特家族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沙特家族的首领先后征服内志,占领利雅得,并袭击科威特、卡尔巴拉,吞并了哈萨,攻克麦加和麦地那,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整个汉志,于1811年建立了第一个沙特家族统治的瓦哈比派王朝。

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

经过多年征战,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

中东的历史背景

中东的历史背景

中东的历史背景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国家都不是地理概念。

所谓中东地区,是欧洲⼈对西亚和北⾮地区的称谓。

中东地区除阿拉伯国家,还有伊朗、⼟⽿其、以⾊列和塞浦路斯,中东因地处欧、亚、⾮三⼤洲⽽享有重要战略地位,是世界⽯油和天然⽓的主产地。

阿拉伯世界由22个阿拉伯国家组成,包括西亚的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也门和阿曼等12个国家;北⾮的埃及、苏丹、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塔尼亚等7个国家;东⾮的吉布提和索马⾥以及太平洋西部的科摩罗。

阿拉伯国家有8个君主制国家,其余的14个国家均为总统共和制。

其中沙特和阿曼为君主专制,阿联酋为联邦君主制,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摩洛哥等5国为君主⽴宪制。

埃及、苏丹等14个国家为共和制。

君主制国家王位为世袭制;⽽共和制国家,则由选举产⽣,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传⼦的现象。

1945年,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沙特、也门和约旦等7国代表在埃及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正式成⽴。

⽬前,所有22个阿拉伯国家均为阿盟成员。

在国际事务中,尤其在中东问题上,阿盟的影响⼒越来越⼤,扮演着阿拉伯世界“代⾔⼈”的⾓⾊。

阿拉伯世界出现的动乱(中东波)有其历史的必然和深层的原因。

⼀是民⽣凋敝、百姓贫穷。

从突尼斯到埃及,再到也门、阿尔及利亚、苏丹、约旦和摩洛哥等资源相对匮乏的阿拉伯国家,似乎被经济全球化抛弃。

2008年全球⾦融危机更使这些依靠旅游业和外来投资的国家雪上加霜。

多年来埃及⼈的⽣活⽔平没有明显提⾼,相反抱怨“今不如昔”的⼈越来越多。

⼆是分配不公、贫富悬殊。

据统计,占埃及总⼈⼝20%的富裕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55%;占⼈⼝20%的中产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27%;占⼈⼝60%的低收⼊和贫困阶层只拥有社会财富的18%。

三是失业率攀升,年轻⼈不满上街⽰威。

阿拉伯穷国失业率⼀般达到30%到40%,甚⾄更⾼。

沙特阿拉伯地理教案:了解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

沙特阿拉伯地理教案:了解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广袤的沙漠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东海岸与波斯湾相邻,西部与红海相连。

它是伊斯兰教两大圣城之一的麦加的所在地,也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黑金之国”之称。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深厚,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通过本篇地理教案的讲解,我们将深入了解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

一、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这个地区曾是许多文明中心的聚集地。

在公元6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始创人穆罕默德出生在麦加,他成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将这个宗教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在7世纪中期,穆斯林成为真主的信徒,开始征服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地区,向东拓展到波斯,向西进军到西班牙,形成了庞大的伊斯兰帝国,持续了几个世纪。

到20世纪初,沙特阿拉伯仍是分散的部落和王国的聚集地。

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于1932年宣布成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成为了阿拉伯半岛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王国通过控制石油贸易,逐渐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国家,并发挥了重要的地区和国际作用,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重要领袖。

二、沙特阿拉伯的文化伊斯兰教是沙特阿拉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

除此之外,沙特阿拉伯社会还有其他特点:1.家庭和家族:在沙特阿拉伯,家庭和家族的价值非常重要。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单位,家族表明了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地位。

2.礼仪:礼仪在沙特阿拉伯社会中十分重要。

从穆斯林的五个祷告,到交朋友,到处理亲戚关系,人们都遵循着最为浓郁的沙特阿拉伯礼仪。

3.服饰:传统的沙特阿拉伯服装是阿拉伯袍和外袍,也称为dishdasha和thobe。

这些服装保留了古老的阿拉伯本土特色,并且在宗教场合和正式场合占据着主导地位。

4.饮食:沙特阿拉伯人民主要是穆斯林,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是有很严格的饮食注意事项的,禁食猪肉啊,不得食用过分甜的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约旦和沙特的历史及背景
一: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

约旦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亚喀巴湾是唯一出海口。

首都安曼和西部山地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气候温和。

平均气温1月为7-14℃,7月为26-33℃约旦是约旦哈西姆王国的简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远古以来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虽然地处风暴的中心地带,约旦却以它灵活的外交政策成为一块和平的乐土。

在这个深藏沙漠中的国度,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东征、土耳其帝国等等都留下了足迹;首都安曼旖旎的山城风光,佩特拉神秘的“藏宝洞”,杰拉什宏伟的古罗马剧场,阿杰朗戒备森严的古堡,都有其各自的古风古韵;但约旦最著名的景点还是要属“不沉之海”死海。

死海是一个内陆咸水湖,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

由于海水含盐量大,人躺在上面看书、睡觉都不会下沉。

死海海水对关节炎、风湿病都有一定疗效,死海的天然黑泥更是闻名世界的美容品,为众多名牌化妆品提供原料。

不要以为绝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的约旦是一片不毛之地。

在面积不大的国土上,分布着四个植物带,至今已发现了2000多种植物,与德国相当;沙漠虽然不适合人类居住,却是许多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其中更有很多是只在约旦还有发现的珍惜物种。

火红的沙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最早的城邦建于公元前13世纪。

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和马其顿统治。

7世纪属阿拉伯帝国版图。

16世纪归属奥斯曼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

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边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

立前汉志国王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为外约旦酋长国酋长。

1928年2月,英国同外约旦签订为期20年的英约协定。

1946年3月22日英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同年5月25日,阿卜杜拉登基为王(埃米尔),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1948年英国在英约协定期满后又强迫外约旦签订为期20年的英“同盟条约”。

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中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

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并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险峻的峡谷、神奇的自然保护区吸引着人们前去搜奇揽胜。

二: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海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沙特”取自于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

在阿拉伯语中,为“幸福”之意:“阿拉伯”一词,为“沙漠”之意。

“沙特阿拉伯”即为“幸福的沙漠”之意。

1923年9月24日定史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阿拉伯始建于1750年的阿拉伯半岛中部地区,一名名为穆罕默德·本·沙特(Muhammad bin Saud)的当地国王与一名伊斯兰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Muhammad Abd Al-Wahhab)一起建立了新的政体。

在之后的150多年中,沙特阿拉伯家族的势力时起时落,为争夺半岛的控制权不断地与埃及(其实为奥斯曼帝国半独立的一部分)、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并先后两次失去政权。

现代沙特阿拉伯是由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沙特所一手建立的。

190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率领一队人马从其家族避难地科威特出发,从敌对的拉希德家族(Al-Rashid)手中一举夺回利雅得。

在1913至1926年间,阿卜杜勒-阿齐兹相继征服了内志(纳季德)和汉志(希贾兹)两部分领土。

1926年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齐兹成为其统治的领土上的国王。

1927年5月20日签署的《吉达条约》使得沙特阿拉伯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

1932年9月22日,沙特阿拉伯正式宣布统一。

1938年3月3日在沙特阿拉伯地底下所发现的石油永远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