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GDP增长曲线图

合集下载

三张曲线图说明了什么

三张曲线图说明了什么

三张曲线图说明了什么?潘璠一周前,在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为会议作了有关经济形势的报告。

大量使用反映不同时期时间序列数据的曲线图来说明趋势和印证观点,是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些曲线图中有2008年以来每个季度、1979年至2010年各年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对比图;1990年至2010年度CPI、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指数的对比图。

第一次看到这三张反映全国数据的曲线图,却勾起了笔者的一些回忆。

于是,我便从这些统计图中发现了一些规律,并从规律中得出了一些结论。

第一张曲线图涉及的年份最短,但是以季度作为一个时间节点,不仅勾勒出三年来增长率和通胀率的变化趋势,而且清晰地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经济增长率曲线的起点是2008年一季度的11.3%,终点是2011年三季度的9.1%;最低点为2009年一季度的6.6%,最高点是2010年一季度的12%。

曲线图清晰地勾勒出从奥运前的两位数增长,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下降,再逐步恢复至两位数,又趋向相对平稳的走势;而通货膨胀率的起点也是最高点是8%,最低点为负1.5%,终点则为6.2%。

曲线记录了从相对通胀到相对通缩,再到相对较高的过程。

两条线放在一起,使我清晰地回忆起三年来中国经济走过的路程。

在奥运后期,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市场疲软加剧,价格下行;但价格涨幅的最低点与经济增速的最低点并不是在一条垂直线上,而是在迟滞了两个季度之后。

从2010年一季度起,经济增速的下行与价格涨幅的上行便相向而行。

第二张曲线图清晰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

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1983年,增速为15.2%;最低的年份为1990年,增速只有3.8%。

通货膨胀则呈现大起大落之势。

最高的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24.1%;最低的1999年,则为-1.4%。

因为时间序列延长,且历经了若干经济过热和相对遇冷时期,图中曲线的起落幅度要明显大于第一张图。

经济生活常见曲线图

经济生活常见曲线图

常见曲线图1、需求曲线(反比例关系)2、需求弹性曲线(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3、需求水平变动曲线4、供给曲线5、供给水平变动曲线6、拉弗曲线【反映税收与税率的关系】7、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8、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关系】9、洛伦兹曲线【反映贫富差距的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图中横轴OH 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 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 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

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 ,也不是45度线OL ,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 ,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1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12、微笑曲线【与企业经营的三大因素】微笑曲线是1992年当时的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企业竞争战略。

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边为技术、专利,中间为组装、制造,右边为品牌、服务。

微笑曲线在中间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周期联动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周期联动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周期联动——兼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解读沈利生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周期性联合运动,本文在变交点直角坐标系下分析了两者的联动变化。

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经济周期中存在着相似的周期运动环,各周期环的逆时针运动方向反映了经济增长领先于通货膨胀,各周期运动环的形状和大小:扁平型、丰满型、瘦长型、娇小型,体现了各周期自身的特点,其变化顺序既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也反映了我国宏观调控艺术的日臻成熟。

本文同时解读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菲利普斯曲线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

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波动中前进的,且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以GDP增长率的峰谷变化来划分(图1),1979年以来经历了4次高峰,即1984、1987、1992、2007年,同时低谷年份也有4次,分别为1981、1986、1990、1999年。

图1中2009年的增长率(8.0%)是估计数,有可能是第5个低谷年。

与经济增长波动变化相伴的是通货膨胀,这里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变量。

在1997年以前,与GDP增长率的大起大落相对应,通货膨胀的起落幅度甚至更大。

1997年以后,随着GDP进入平稳增长期,经过多年的逐渐上升,于2007年达到高位,然后下落。

与其相对应的通货膨胀则在低位波动徘徊,以缓慢上升的趋势进入到2008年的相对高位,预计2009年将会下落。

分析和思考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联动变化关系既饶有趣味,给人启迪,又可就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是否成立的问题进行验证。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这是从西方市场经济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是否成立,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西方经济学曲线

西方经济学曲线

西方经济学曲线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曲线是描述和分析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

这些曲线揭示了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行为。

本文将探讨几种重要的西方经济学曲线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一、供需曲线供需曲线是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供应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

通过供需曲线的交点,可以确定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二、利率曲线利率曲线是描述利率与时间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西方经济学中,利率曲线通常呈正向倾斜,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逐渐上升。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的机会成本会增加,从而推高利率。

利率曲线对于货币政策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三、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高通货膨胀率伴随着低失业率。

然而,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趋于平缓,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在降低通货膨胀率和降低失业率之间进行权衡的工具。

四、预算线预算线是描述消费者在给定收入水平下所能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组合的曲线。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的切点确定了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预算线可以帮助消费者在有限的收入水平下实现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度。

五、长期增长曲线长期增长曲线是描述经济增长率与时间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长期内,经济增长率通常呈正向倾斜,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逐渐增长。

长期增长曲线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等因素。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促进创新、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西方经济学曲线提供了深入分析经济现象的工具。

通过理解这些曲线的形状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规律和政策效果,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LM曲线,是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市场均衡的重要理论工具,主要描述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

莫特肖特基曲线斜率正负

莫特肖特基曲线斜率正负

莫特肖特基曲线斜率正负莫特肖特基曲线又被称为M-S曲线,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表示整个经济中总支出(Aggregate Expenditure)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之间的关系。

这条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趋势,以及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M-S曲线的斜率正负表示了经济在不同阶段的增长或衰退趋势。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M-S曲线的斜率正负。

首先,正斜率表示一个扩张的经济。

当M-S曲线的斜率为正时,说明总支出对GDP的影响是正向的,经济在增长。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增加,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就业机会,个人和家庭的支出也会增加,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这种扩张的经济状态通常会带来更多的消费、更高的物价水平和更高的利率。

其次,负斜率表示一个衰退的经济。

当M-S曲线的斜率为负时,说明总支出对GDP的影响是负向的,经济在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减少,往往是由于市场需求下降、信心低迷等原因导致的。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和失业率上升。

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政府可能会采取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刺激政策,以促进总支出的增长。

然而,并不是所有斜率为正的情况都意味着经济扩张,也不是所有斜率为负的情况都意味着经济衰退。

斜率的大小和经济的实际表现有很大关系。

当经济接近满就业水平时,即实际产出接近潜在产出时,斜率为正的M-S曲线表示了通胀压力的增加。

这是因为公司为了满足需求增长,不得不提高工资以吸引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总体工资成本上升,价格上涨。

斜率较大表示通胀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以下的水平时,斜率为负的M-S曲线可能并不意味着衰退。

这时,负斜率反映了总支出与GDP之间的负关系。

政府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总支出的增加,可以帮助经济从衰退中恢复。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 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 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统计购买 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总和。
23
(1)居民个人的消费支出(C)

♦ 耐用品 ♦ 非耐用品

♦ 住房租金

♦ 其他劳务
目 (2)投资(I)
(1)
♦ 厂房 ♦ 设备
♦ 居民用房
♦ 企业存货投资
因此,只能使用别的方法来核算GDP:(1) 支出法;(2)收入法;(3)产品法。
21
1.支出法
GDP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 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
原因: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注意:我们是从支出或者说消费的角 度来测算整个社会总产出或总收入。
22
支出法
支出法,也叫做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 法,或者最终产品法。
西方国家以支出法为基本核算方法,以支出法的 计算结果为标准。如果按生产法、收入法计算出的结 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进行调整。
32
注意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3 种 :支出法,收入法,增值法;
(2)三种方法的结果应该一致;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最为 常用。
33
§8-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2)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增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 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 GDP – 折旧
35
§8-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3)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在一年 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 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之和。
总支出代表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总 收入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 从GDP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恒等式: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图文转换之表格、柱状图、坐标曲线图、饼状图等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图文转换之表格、柱状图、坐标曲线图、饼状图等课件
50人
41~ 45岁
25人
问题: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解析:第一步:分析 第二步:表述
要求? 主体? 关系? 变化?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 (示例)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 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图书 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在阅读中考查】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注:观众构成反应的 是收视人群的构成, 回答了“谁在看频 道”的问题,集中 度是目标群众收视 率与总体群众收视 率的比值,表示的 是目标群众相对于 总体群众的收视集 中程度,能够回答 “谁更喜欢收看这 个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的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 标群众的收视偏向 高于平均水平。
①表格图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应的情
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6分)
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A. 非常希望
B. 希望
C. 不希望
D. 无所谓
调查对象 选项
学生
A
19.08%
B
68.79%
C
5.20%
D
6.94%
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
请结合参自考己答的案阅读:经(验1,)选2008-2011年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逐年
取传上统升纸,质其媒介中阅数读字和媒数介字阅读率从2009年到2011年上升迅速。 媒介阅传读统两纸种质方式媒中介的阅一读种特,点:是多数人的首选阅读方式, 概括是考其能目特力前点并。获略取做知说识明。的最重要方式,[注有]利数于字提媒介高阅青读少包年括网的络思在线

高一政治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二)

高一政治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二)

高一政治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第二框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B)教学设计:上海市敬业中学王宝义审核:胡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GDP的含义、统计方法以及该统计指标的优缺点;学会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学会通过网络、报刊等收集资料、获取新知识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组织、发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国际上通用的经济增长统计指标并进行比较。

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GDP是世界上通用的比较科学的统计指标,但也有其缺陷,从而懂得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绿色GDP、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道理。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节约意识,具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并作简要分析比较;思考克服GDP统计指标缺陷的办法;两位学生准备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三分钟演讲。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演讲:两位学生进行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三分钟演讲。

教师:1.组织学生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2.【多媒体演示】:"经济增长曲线图"和"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图表【多媒体演示】:图1:美国、日本、中国、上海经济增长曲线图请学生读图表信息,说说美国、日本、中国、上海经济增长情况。

师: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别是上海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和日本,那么图中表示经济增长最有可能采用的统计指标是什么呢?请大家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生:回答比较集中的是GDP。

师:GDP是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统计经济增长所采用的统计指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多媒体演示】:"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请你辫一辨】请阅读教材P35--36,辨析下列说法的正误。

* 中国联想集团美国分公司新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GDP* 美国雀巢公司中国分公司新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GDP* 姚明在火箭队打球的工资收入计入中国GDP*师:通过以上辨析,我们可以归纳出GDP的统计范围是?生:略师:从范围上讲,GDP统计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无论是本国的单位和公民,还是别国的单位和公民,其在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