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日钓鱼岛之争真正原因 2012
中日钓鱼岛之争

中日钓鱼岛之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明治十七年(1884)发现该岛。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
钓鱼岛争端也就一直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的争议焦点。
一.自2012年至今中国与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1.2012年1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那霸)的巡逻船发现冲绳县石垣市议员仲间均等3人登上了钓鱼岛。
约20分钟后,石垣市议员仲岭忠师也登陆了该岛。
2.2012年3月16日,由中国海监50、66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定期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巡航。
日本海上保安厅PL62号、PLH06号和PL61号三艘巡视船先后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且一直分别在海监50船和66船一侧进行尾随和干扰阻拦。
3.2012年8月15日,香港爱国人士冲过日本拦截,成功登上钓鱼岛,插上五星红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4.2012年12月5日,美国参议院在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2013财年(2012年10月~2013年9月)国防授权法修正案。
该法案明确写到将钓鱼岛作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该法案将在经过与众院协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法案强调,反对试图通过“武力威慑和动武”来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举动。
据悉,法案强调美国认为钓鱼岛“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5.2013年4月17日当天,中国海军170“兰州”号导弹驱逐舰以及572“衡水”号护卫舰通过冲绳近海公海海域返航,并在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P-3C反潜巡逻机和驱逐舰在宫古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舰船进行跟踪和监视。
安倍晋三在2013年4月17日下午举行的党首辩论上,关于钓鱼岛问题,他再次宣称“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国际法上,钓鱼岛都是日本固有领土”。
他同时放话称:“将在日本领海以及毗邻海域保持海上保安厅船只的24小时全天候巡航姿态,确保实效支配。
钓鱼岛争端真相解读

摘要:钓鱼岛历史和法理上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由于美国和日本的私相授受导致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并因为日本所谓“国有化”钓鱼岛而致争端升温。
日本促使争端升温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脱离战后体制。
美国推动争端升温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目的非常明确:即控制日本、遏制中国,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长久称霸。
这场争端的背后,深层原因只有两个字:利益,争端涉及中美日三国利益。
经济决定政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钓鱼岛终将属于中国!关键词:钓鱼岛争端真相1钓鱼岛概况中国大陆称钓鱼岛或钓鱼岛列岛,港澳台称钓鱼台或钓鱼台列岛,英文称为Diaoyu Island或Fishing Islands。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面积4.3838平方公里)、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岛礁组成,行政隶属于我国的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最早发现于中国隋朝,明朝文献《顺风相送》和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均有记载。
钓鱼岛列岛实为台湾大屯山之延伸,故依据1960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观点,钓鱼岛列岛理应为台湾岛的一部分。
钓鱼岛无人居住,自然原因是没有淡水,政治原因是中日现存争议。
2钓鱼岛争端的来龙去脉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在1895年前长达5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平稳地行使这些权利,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甲午战争中国清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割让台湾岛以及附属诸岛,日本开始接管台湾。
二战中日本战败,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的规定,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仅限于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并指出了日本必须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中国,可见,《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钓鱼岛争端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钓鱼岛争端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作者:王敏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1期【摘要】2012年9月,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引起中日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严重对峙,并引发了中国国内民众广泛的抗议活动,一度出现抵制日货现象。
这势必影响中日贸易的发展,而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呈明显互补性,相互依赖程度高,中日贸易将如何发展?认真评估钓鱼岛争端的可能影响并做好预案,意义重大。
【关键词】钓鱼岛;争端;进出口贸易;中日关系1.钓鱼岛争端事件的由来14世纪即明朝初年,钓鱼岛已被纳入中国的海防范围之内。
日本窃取钓鱼岛是在1895年4月,清政府因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896年,日本宣称钓鱼岛“属于日本”,1900年将钓鱼岛改称为尖阁群岛。
二战后,日本战败,《马关条约》被废,钓鱼岛划出日本领土。
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二次提出将琉球群岛交给中国,蒋介石未予答复。
从日本投降到60年代末的20多年里,中、日、美三国均未对钓鱼岛等岛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方面认为主权在我,已无疑议。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对钓鱼岛等岛更无由置喙。
1967年美国人埃默利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九州与台湾之间的地带具有很大的石油潜力。
1968年,美国以“联合国亚洲委员会”的名义,勘测台湾海峡以北的海底资源,发现钓鱼岛等岛一带50万海里的海底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这一发现使一向缺乏石油的日本对这个地区发生了浓厚了兴趣。
2012年4月19日,日本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欲“收购”钓鱼岛,并指出,中国若反对日本购买钓鱼岛,则无异于宣战。
一时间,沉寂的钓鱼岛争端再次升温。
同年7月6日,日本政府提出计划年内实现钓鱼岛“国有化”,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予以首肯;9月10日,日本政府确定了钓鱼岛“国有化”方针;9月11日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所有权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了岛屿的“买卖合同”。
中方为捍卫自己的领土,先后出动无人机、海监船开展定期巡航维权执法活动,同时开展了多次抢滩登岛联合军演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背景中日钓鱼岛之争,是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之一,又称“钓鱼岛和其附属岛屿”,是位于东海的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争议。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中日两国在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后,经济复苏和占领台湾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海洋资源和战略因素等方面,两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所有权发生了激烈争夺。
地缘政治分析地理因素首先,钓鱼岛位于东海,在军事和海洋地缘政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地处于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距离中国大陆约330公里,距离台湾东北约150公里。
这使得它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用于海上监视和区域防卫。
其次,钓鱼岛附近有大量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等非常丰富的资源,这是引起两国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因素钓鱼岛的历史在中日两国的解释上存在分歧,但需要明确的是,钓鱼岛在明清两代已经是中国领土,远在日中战争之前,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就已经在中国的领土范围之内。
1952年,钓鱼岛由国际佃务组织托管,直到1971年中日建交时,国际佃务组织将其归还给日本。
致使问题的重重因素不同的历史解释和发展引起了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和政治矛盾。
钓鱼岛之争是一种由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致使的复杂问题,这使得解决这一争端问题很难并且需要时间长。
最重要的就是,东海对于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地缘政治重要之处。
作为中日关系最突出的一项议题之一,钓鱼岛争端已成为两国关系的焦点,不仅涉及领土问题,更关乎双方的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结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钓鱼岛之争是一种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政治问题。
随着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这应该是一个在和平与安全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互动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我们期待两国能够迎难而上,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
浅谈钓鱼岛事件

浅谈钓鱼岛问题及中日关系2012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之际。
亚洲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关系出现严重恶化,尤其是中日钓鱼之争,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损害了两国的关系。
幅员狭小、国内资源贫乏的日本“在亚太地区和地理上所处的位置,上和防务上,容易受到被围困和被阻拦扫断生的弱点”。
有着极深危机感的大和民族一直梦想据有广阔的大陆地盘。
自16世纪丰臣秀吉起,历届日本统治集团都一直梦想走出海岛,登陆中国进而控制亚洲称霸东方,然后在海上谋求世界霸权。
二战失败后,本一直追求大国梦。
现在日本已经修改了和平宪法,前不久,又向伊克派出军队。
这是二战以来的第一次,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日本的心昭著于众,已经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惕。
今天,日本经济、技术,军事实前强大,对世界资源、市场的空前依赖,“一方面使日本远比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这一世界霸权梦想,另一方面其国家利益也使其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实现这一梦想。
”日本与中国在地缘上太相近,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范围必然有许多重叠,因此,日本视中国为地缘战略对手,决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
制造钓鱼岛争端,最重要的目的是遏制中国。
对日本而言,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日本为实现其世界军事政治大国梦和遏制中国强大的世界性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
钓鱼岛事件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表面上以日本屈服释放中国船长结束,但实际上中日双方的较量还在持续。
中日关系在历经小泉时代的谷底后又一次达到了冰点,近年来中日关系回暖的情况也开始改变,中日关系将走向何处,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际问题。
作为大学生,关注时事及国家的政策是我们应当具备的素质,中日关系在钓鱼岛事件后将如何发展,也成为我们必须正视、需要深思的一大问题。
中日关系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曾由于首相小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而进入冷冻期。
随着小泉时代的终结,中日双方一度积极共同努力,关系迅速回暖,并在鸠山成为首相后达到高潮。
然而最终由于鸠山的下台、钓鱼岛事件的爆发,双方关系又回到原点。
谈中日钓鱼岛之争

谈中日钓鱼岛之争这两年可以说是中日两国近年来关系最为紧张的一年,而所有的问题的导火索就是钓鱼岛事件,从去年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非法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和购岛闹剧,到现在的日方不断增加兵力和增强海上巡逻监察力度、非法驱逐逮捕我国渔民,日本的一系列侵犯我国林土及主权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中日两国矛盾愈演愈烈,极大地影响到不仅是两国关系,更是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对此,我国政府以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未根本出发点,考虑到中日关系大局寄亚太大区的和平与稳定,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积极地采取了一些保钓措施,也取得些许成果。
钓鱼岛问题的产生还要进一步追溯到甲午战争时期。
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钓鱼岛主权问题提出过争议。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
在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签订的《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中均有日本把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的条款。
所以钓鱼岛原本就属于我国,这是一个无需争议的话题。
可是为什么日本还要不短的歪曲事实,掠夺我钓鱼岛呢?我们又为什么不遗余力的保钓呢。
这就要谈到钓鱼岛的重要价值了。
钓鱼,全称“钓鱼台群岛”,倭人称为“尖阁列岛”。
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石油。
地理上附属于台湾岛,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
或许有人会想何必为了这区区7平方公里的小岛和小日本争呢。
我想,从感性来讲,寸寸国土,绝不想让!这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像中国一样经历过近代屈辱历史的国家必须坚持的根本准则。
而从理性上讲更是不能让一分一厘!其一从领土上讲,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领土是指国界线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七条现实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

七条现实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谁能最后胜出值得说明的是,本文的唯一价值就是拿来扯谈,国际政治与各国的政治运作不是我等小民可以脑补说“掌握”的。
但是,口水政治却是网友们的老传统啦,也算是无聊网络生活里自娱娱人的一个不错的游戏。
千万不要认为事实就是这样哦,每个口水政治戏剧的开始都会说的台词是: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米尔军事论坛首先,个人认为“钓鱼岛争端”之爆发是日本有意策划,精细组织与充满了战术意识的典型的日本式战略。
我们可以注意到,钓鱼岛争端的发展与升级是一直为日本所主导或者主动的。
这个特点是非常明显而需要被强调的。
转自米尔军情网m一、我们知道如下事实是不言而喻的:米尔网om1.虽然北京一直主张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但是过去的几十年,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一直为日本所掌握。
米尔网om2.在过去的20年,虽然两岸或者华人世界的保钓浪潮一波又一波,但是北京政府对于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事实,或者对于民间保钓的支持,都是较为策略性的克制。
3.北京在邓小平时代,事实上就钓鱼岛问题做过政治性的原则概括——“后代比我们有智慧,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质上北京推行的是一个绥靖政策,对于钓鱼岛并未积极主张行动。
4.在邓小平时代以及以后,北京和日本其实是就钓鱼岛问题有默契的。
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都达成了一些彼此克制的部分。
总的来说是,北京不谋求积极改变钓鱼岛为日本实际控制的现状,日本不拒绝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海域的活动。
5.北京一直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持了克制,这个部分就钓鱼岛危机爆发之前来看,没有证据显示北京有积极改变这个绥靖政策的意图或者动作。
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北京没有积极的试图在未来或者某个明确时点改变钓鱼岛被日本所控制的现实,更何况是彻底解决钓鱼岛问题了。
二、以下事实也不应该被忘记:1.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捕鱼远不是第一天了。
之前的日本最多只是驱逐而非逮捕,或者试图审判。
在钓鱼岛危机发展到今天之前,日本已经在对待中国渔民问题上,采取了破环默契与“改变现状”的举动——日本非法逮捕了中国船长,并且试图审判。
为什么争夺钓鱼岛 中日之争

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
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这里就包含了钓鱼岛。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这里也包含了钓鱼岛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政府却将附属于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
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安全保障条约》,又叫《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并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1971年6月17日,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也就是说,本来根据开罗宣言应该归还中国的钓鱼岛,至始至终都是日美之间倒手。
领土上:如果中国失去钓鱼岛那将意味着,中国将失去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四个浙江省)。
超过东海海域一半。
换句话说将40平方公里让给了小日本。
经济上:据联合国有关考察论证钓鱼岛列屿海域海底,油藏的上限为1574亿桶,有第二中东之称,超过伊拉克(1120亿桶)40%,比美国多五倍,足供中国使用80年(目前中国石油60~70%依靠进口而小日本对石油的需求那就更不用说了)。
天然气藏量约8万4000亿立方米,比沙地阿拉伯多八倍。
钓鱼岛列屿海域海里,鱼产非常丰富,盛产鲭鱼、红衫鱼、飞花鱼、鲣鱼、文鳐鱼、大小黄鱼、带鱼、墨鱼等等,自古以来是中国渔民的主要渔场之一。
钓鱼岛列屿海域海上,是繁忙的海上交通运输要道。
战略意义:在台湾还未收复前,钓鱼岛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可以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如果台湾迟迟不能收回,而中国又无法控制钓鱼岛的话,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几乎就是一个内陆国家了(钓鱼岛是美日封锁中国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一旦有战事发生这对于中国来说就将非常被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世界各国GDP 总值排名看中国周边的国际局势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仅是一个荒岛及其周边的资源问题嘛?据外媒报道,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美国挑起货币战争。
我们先看一下1970年之后中日美等世界大国的GDP 排名情况及中国GDP 增速变化情况。
1970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下同) 01----美国--------1,0255亿美元 ★★★★★★★★★★★★★★★ 37.7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 02----日本----------2068亿美元 ★★★★★★★★★★ 7.6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2037亿美元04----法国----------1470亿美元05----英国----------1236亿美元06----意大利--------1077亿美元07----加拿大---------851亿美元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09----墨西哥---------396亿美元10----西班牙---------390亿美元11----瑞典-----------357亿美元12----荷兰-----------351亿美元13----中国-----------272亿美元1980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2,7956亿美元 ★★★★★★★★★★★★★★★ 13.37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 02----日本---------1,0279亿美元 ★★★★★★★★★★ 3.4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 03----西德-----------8261亿美元04----法国-----------6824亿美元05----英国-----------5367亿美元06----意大利---------4546亿美元07----中国-----------3015亿美元08----加拿大---------2689亿美元09----西班牙---------2218亿美元10----阿根廷---------2090亿美元1990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5,8033亿美元 ★★★★★★★★★★★★★★★ 14.96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3,0522亿美元 ★★★★★★★★★★ 7.87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1,5470亿美元04----法国---------1,2198亿美元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06----英国-----------9946亿美元07----加拿大---------5827亿美元08----西班牙---------5115亿美元09----巴西-----------4650亿美元10----中国-----------3878亿美元1995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7,4005亿美元 ★★★★★★★★★★★★★★★ 12.97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5,2929亿美元 ★★★★★★★★★★ 7.55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2,4166亿美元04----法国---------1,5257亿美元05----英国---------1,1032亿美元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07----中国-----------7006亿美元08----巴西-----------6756亿美元09----加拿大---------5760亿美元10----西班牙---------5709亿美元2000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9,8247亿美元 ★★★★★★★★★★★★★★★ 9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4,7661亿美元 ★★★★★★★★★★ 4.41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1,8752亿美元04----英国---------1,4409亿美元05----法国---------1,3133亿美元06----中国---------1,0808亿美元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09----加拿大----------7242亿美元08----巴西------------5998亿美元10----墨西哥----------5814亿美元2001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10,1714亿美元 ★★★★★★★★★★★★★★★ 8.77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4,2451亿美元 ★★★★★★★★★★ 3.66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1,8738亿美元04----英国---------1,4063亿美元05----法国---------1,3027亿美元06----中国---------1,1590亿美元07----意大利-------1,1409亿美元08----加拿大---------6771亿美元09----墨西哥---------6178亿美元10----西班牙---------5775亿美元11----巴西-----------5025亿美元12----印度-----------4775亿美元13----韩国-----------4221亿美元14----荷兰-----------3749亿美元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16----俄罗斯---------3099亿美元17----阿根廷---------2687亿美元18----台湾-----------2644亿美元19----瑞士-----------2473亿美元20----比利时---------2276亿美元21----瑞典-----------2101亿美元22----奥地利---------1887亿美元23----波兰-----------1745亿美元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25----挪威-----------1654亿美元2002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10,3831亿美元 ★★★★★★★★★★★★★★★ 8.6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3,9934亿美元 ★★★★★★★★★★ 3.23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1,9841亿美元04----英国---------1,5636亿美元05----法国---------1,4313亿美元06----中国---------1,2371亿美元07----意大利-------1,1843亿美元08----加拿大---------7167亿美元09----西班牙---------6531亿美元10----墨西哥---------6304亿美元2003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10,8572亿美元 ★★★★★★★★★★★★★★★ 7.9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4,2907亿美元 ★★★★★★★★★★ 3.12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2,3862亿美元04----英国---------1,7750亿美元05----法国---------1,7316亿美元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07----中国---------1,3720亿美元08----加拿大---------8505亿美元09----西班牙---------8271亿美元10----墨西哥---------6116亿美元2004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总值排名01----美国--------117423.51亿美元 ★★★★★★★★★★★★★★★ 7.11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59487.61亿美元 ★★★★★★★★★★ 3.6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25862.04亿美元05----英国---------19448.58亿美元04----法国---------18516.13亿美元06----中国---------16492.12亿美元07----意大利-------15758.59亿美元08----西班牙--------8361.00亿美元09----加拿大--------8343.90亿美元10----墨西哥--------6260.80亿美元2005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 ---------14,4866.2亿美元 ★★★★★★★★★★★★★★★ 7.05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 02----日本 ---------4,6638.23亿美元 ★★★★★★★★★★ 2.27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 ---------2,7301.09亿美元04----英国 ---------2,2275.51亿美元05----中国 ---------2,0548.80亿美元06----法国----------1,9727.24亿美元07----意大利 -------1,7096.68亿美元08----加拿大 -------1,0345.32亿美元09----西班牙 -------1,0190.24亿美元10----印度 ----------7198.19亿美元2006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 --------14.979万亿美元 ★★★★★★★★★★★★★★★ 5.78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 ---------5.083万亿美元 ★★★★★★★★★★ 1.96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德国 ---------2.812万亿美元04----中国 ---------2.587万亿美元05----英国 ---------2.292万亿美元06----法国 ---------2.108万亿美元07----意大利 -------1.728万亿美元08----西班牙 -------1.069万亿美元09----加拿大 -------1.057万亿美元10----印度 ---------0.778万亿美元2007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总值排名01----美国 ---------13.980万亿美元 ★★★★★★★★★★★★★★★ 4.148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 ---------5.290万亿美元 ★★★★★★★★★★ 1.56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中国 ---------3.370万亿美元04----德国 ---------3.280万亿美元05----英国 ---------2.570万亿美元06----法国 ---------2.520万亿美元07----意大利------- 2.090万亿美元08----西班牙 -------1.410万亿美元09----加拿大------- 1.360万亿美元10----俄罗斯------- 1.140万亿美元2008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14.330万亿美元 ★★★★★★★★★★★★★★★3.393.39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4.844万亿美元 ★★★★★★★★★★ 1.06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中国----------4.222万亿美元04----德国----------3.818万亿美元05----法国----------2.978万亿美元06----英国----------2.787万亿美元07----意大利--------2.399万亿美元08----俄罗斯--------1.757万亿美元09----西班牙--------1.683万亿美元10----巴西----------1.665万亿美元2009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14.8万亿美元 ★★★★★★★★★★★★★★★ 2.8倍(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日本----------5万亿美元 ★★★★★★★★★★ 1.02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3----中国----------4.9万亿美元04----德国----------3.5万亿美元05----法国----------2.5万亿美元06----意大利--------2.2万亿美元07----英国----------2万亿美元08----加拿大--------1.5万亿美元09----西班牙--------1.4万亿美元10----印度----------1.3万亿美元2010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01----美国---------14.624万亿美元 ★★★★★★★★★★★★★★★ 2.52.5((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02----中国---------5.745万亿美元03----日本---------5.390万亿美元 ★★★★★★★★★★ 0.93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4----德国---------3.305万亿美元05----法国---------2.555万亿美元06----英国---------2.258万亿美元07----意大利-------2.036万亿美元08----巴西---------2.023万亿美元09----加拿大-------1.563万亿美元10----俄罗斯-------1.476万亿美元11----印度---------1.430万亿美元12----西班牙-------1.374万亿美元13----澳大利亚-----1.219万亿美元2011年世界各国年世界各国((地区地区))GDP 总值排名总值排名01----美国---------15.924万亿美元 ★★★★★★★★★★★★★★★ 2.152.15((美国对中国美国对中国)) 02----中国----------7.426万亿美元03----日本----------5.974万亿美元 ★★★★★★★★★★ 0.8倍(日本对中国日本对中国))04----德国----------3.305万亿美元05----法国----------2.555万亿美元06----英国----------2.258万亿美元07----意大利--------2.023万亿美元08----巴西----------2.023万亿美元09----加拿大--------1.563万亿美元10----俄罗斯--------1.476万亿美元11----印度----------1.430万亿美元12----西班牙--------1.374万亿美元13----澳大利亚------1.219万亿美元14----墨西哥--------1.004万亿美元15----韩国----------0.986万亿美元表面现象及日本简单短视的思维:日本在70年代之前,GDP一度领先中国7倍多,中国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期,追赶日本,但还是落后日本近3.5倍;80-90年代,由于中国基础薄弱,政局不稳,摸索发展路线的同时,让中国再一次失去近10年的良好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在缓慢提升的同时,也导致日本再次把中国远远甩在后面,比例一直保持7倍多至9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