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职语文(二)期末考试试卷
2010级五年高职三年中专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0级五年高职三年中专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胜券在握 迫不急待 同流合污 B 维妙维肖 原形必露 漠不关心 C 殉私枉法 辐员广大 辞不达意 D 皮开肉绽 层峦叠嶂 拭目以待2.选出对语段景物描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药》 鲁迅) A 通过写枯草、寒风、乌鸦,渲染两位老人上坟时的悲凉气氛。
B 通过景物描写显示周围的静,衬托出两位老人的悲痛心情。
C 显示出周围的寂静,表现出夏瑜母亲的期待——乌鸦飞上坟顶,鬼神显灵。
D 显示出清明节坟场凄凉,寒凉和寂静,表现出两位老人的悲痛心情。
3.选出对黑体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A.拗开(ào ) 丛冢(zh ǒng ) 肩胛骨(j ā)B.蹩进(bi é) 搔痒(s āo ) 乖角儿(ju é)C.搭讪(sh àn ) 尽量(j ìn ) 恪守(k è)D.踌躇(ch ù) 踉跄(qi àng ) 竦然(s ǒng )4.选出对黑体字解释全对的一组( )A 置之度外(打算、考虑) 弥满(遍) 偌大(这么)B 恍然大悟(仿佛) 浑厚(天然的) 解剖(分开)C 和颜悦色(脸色) 发怔(发愣) 抚养(养育)D 贪官污吏(不廉洁) 自立(站) 讨厌(招惹) 5、选出与“好高务远”的“务”含义相同的项( ) A 除恶务尽 B 任务 C 务农 D 务必 6、与《赤壁赋》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 .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职考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B.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C.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D. 轻车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C.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D. 他的演讲不仅鼓舞了我们的士气,还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风和日丽C. 胸有成竹D. 精益求精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眼睛一样。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
B. 他像一匹黑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C.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了我的心。
D. 他的计划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瑕疵。
6. 下列词语中,与“春暖花开”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鸟语花香C. 花团锦簇D. 阳光明媚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B. 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C. 雨滴轻轻地敲打着窗户。
D. 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他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为国家争光。
C. 他的声音洪亮,语气坚定,充满信心。
D. 他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个子高得像一棵树。
高职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沧海一粟B. 恍若隔世纷至沓来C. 破釜沉舟草长莺飞D. 落花流水振聋发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他刻苦学习的结果。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C. 我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受益匪浅。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B.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世界。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仿佛从山顶跌入了谷底。
D.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4. 下列词语中,与“忧心忡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心旷神怡B. 欣喜若狂C. 忐忑不安D. 心平气和5.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B.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几天。
C.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D. 他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_______”来形容月光,用“_______”来形容荷塘。
2. 《背影》中,作者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父亲的背影。
3. 《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对“_______”充满了敬意,对“_______”充满了怀念。
4. 《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用“_______”和“_______”来形容刘和珍君的英勇事迹。
5.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被称为“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的形象?2. 结合《记念刘和珍君》的内容,谈谈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的评价。
3.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具有怎样的特点?四、作文(40分)题目:谈谈你对“人生如梦”这一说法的理解。
语文职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职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一诺千金C. 涣然冰释D. 出类拔萃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态龙钟,精神矍铄。
C. 他总是喜欢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顾他人感受。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新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_。
3.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由________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 第一段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分)3. 文章中提到的“变革”具体指的是什么?请详细说明。
(10分)4. 作者对“变革”持怎样的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0分)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语文职校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出类拔萃)2. 答案:A(雷厉风行)3. 答案:C(一意孤行)二、填空题1.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答案:各地的民间歌谣。
3. 答案:文言文。
三、阅读理解1. 答案:文章主旨是探讨个人成长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2. 答案:“他”指的是文章中提到的一个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成长的人物形象。
职高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湛(zhàn)翱翔(áo)B. 沉浸(jìn)恣意(zì)C. 炽热(chì)瘦削(xuē)D. 咄咄逼人(duō)毅力(y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增设英语课程。
B.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锻炼身体。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旅行计划被推迟了。
3.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B.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信念。
C. 他的表演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真是“一鸣惊人”。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虽然落后,但仍然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胜利,真是“坚持就是胜利”。
4.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文阅读理解内容的是:A.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B. 阅读古诗文,分析诗歌意境。
C. 阅读名著,概括人物形象。
D. 阅读寓言故事,理解道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匆匆》一文中,作者用“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日子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7.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时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
8. 《白杨礼赞》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赞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9.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
10. 《最后一课》一文中,主人公小弗朗士对法语老师充满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职高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疲力竭(jīng jí lì jié)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B. 潇洒自如(xiāo sǎ zì rú)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C.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书法比赛。
D.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B.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C. 瑶台银汉落,金阙玉堂空。
D.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5.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精卫填海B. 画龙点睛C. 破釜沉舟D. 水落石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庐山谣》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描绘了________的壮阔景象。
2. 《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高职语文(二)》期末考试试卷

《高职语文(二)》期末考试卷适用专业:一、填空题(20分,每小题2分)1.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 、 。
2. 孟子的名言 , ,威武不能屈。
3. 《创造宣言》的作者 ,他是现代 。
4. 《钴鉧潭西小丘记》的作者 ,他在描写小丘山上山石时所用的拟人的 、 。
二、判断题(15分,每小题3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林默涵的思想评论文《说“小”》紧扣一个“小”字,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警示人们“不要轻视小错误”,因为大错误总是由小错误开端的。
( )2. 周先慎先生认为“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而论”,而应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 )3. 课文《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这是一篇关于核电安全与环保问题的立论文。
( )4. 明代散文家袁宏道是写作山水游记的大家,其作品“独抒灵性,不拘俗套”,《虎丘记》就是其中一篇,重点描写了虎丘中秋之夜游人云集的盛况。
( )5. 交谈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交往方式,交谈时的双方要注意倾听,适度赞美,学会感谢,不要幽默和肢体语言。
( )三、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A、言简意赅.——深刻B、毛骨悚.然——害怕睿.智——看得深远索.然——没有兴趣C、叱咤..风云——怒斥D、往哲.先贤——有智慧的人非议..——责备责怪太滞.——停顿停留2. 指出文言实词讲解有误的一项()A、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B、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观,动词观察C、微风鼓.浪——振动D、余韵徐歇..——慢慢消失3. 指出文言虚词“其”的讲解有误的一项()A、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那个B、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C、其孰能讥之乎?——代词,哪个人D、问其主——代词,它的4. 对“峦壑竞秀,最可觞客”翻译正确的一句()A、山峰秀美,游客边赏景边喝酒B、山川秀丽无比最可饮酒C、这里的山峰山川秀丽无比最适合宴请宾客D、山沟秀美,最使人想起喝酒5. 指出下列古人名中不属于文学史上“三苏”之列的一项()A、苏洵、苏轼B、苏洵、苏辙C、苏轼、苏辙D、苏轼、苏武四、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简要回答相关问题1. 学者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其“幸福”的原因是什么?你是读书人,你觉得自己幸福吗?2、创新、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请结合课文理解“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爱住的行宫。
职高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职高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圭臬(guī niè)滥用(làn)龟裂(jūn)寥廓(kuò)B.花蕊(xīn)芜(wú)杂紫绡(xiāo)嫉(jì)恨C.暧昧(wèi)喋(dié)血醴酪(lào)誊(téng)写D.敕(chÌ)造酒肆(sì)便宜(piàn)诅(zǔ)咒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功名利lù()脍zhì( )人口dǐng()力相助dú()职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初唐的书法家们对王羲之顶礼膜拜,却丢失了王羲之藐视权威的独创精神。
B.这件事很有趣,他讲得津津乐道。
C.大家经常引证的大名鼎鼎的百老汇剧院区,就是由大量的这类普通剧场构成的。
D.部队首长多次察看寝室和连队,对战士无所不至。
4.下列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了解灾情。
B.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C.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严密思维的能力。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伍六一愤怒了:“干什么?这样跑得过吗?你们放开啊!B.“它还是条腿,不是吗!它长我身上我自己知道。
”声嘶力竭,两个人都沮丧而又愤怒。
C.“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一下,又算什么?”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
D.成才:“三个人,三个位,三个位都是我们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A.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19级五年制高职语文(2)期末试卷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戴铭 审核人: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第I 卷 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 .漫溯.(s ù) 夔.州(ku í) 作.坊(zu ò) 冷炙.(ji ù) B .拗.开(ǎo ) 辗.转(zh ǎn ) 眼翳.(y ì) 巷.道(h àng ) C .攻讦.(ji é) 媲.美(p ì) 炽.热(ch ì) 草莽.(m ǎng ) D .梁枋.(fāng ) 枕藉.(ji è) 瞋.视(chēn ) 踌躇.(ch ú) 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郎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B .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C .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D .章鱼、乌贼之类的喷水式推进器使喷气式飞机相形见绌。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横征暴敛 ”中“敛”的读音和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查“攵”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 为“征收,收集”。
B .先查“攵”部,然后在“十一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 义为“约束”。
C .先查“佥”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 为“约束”。
D .先查“佥”部,然后在“十一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 义为“征收,收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获得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C.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班 级 学 号姓 名考生答题不要超过此线D.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句是()A.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
(比喻)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夸张)C.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D.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反问)6.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回忆鲁迅先生》萧红中国散文B.《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巴尔蒙特俄国诗歌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欧·亨利德国散文D.《春末闲谈》鲁迅中国散文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简单地说,人类是在非洲演化出来的,大约是几百万年以前。
但等到学会制作衣服和帐篷之后进入寒冷地区,大概只是几万年以前的事。
而进入西伯利亚北极,大约是在两三万年以前,进入阿拉斯加北极,最早的证据是在一万两千年前。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伯格曼法则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
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
例如,白人是在欧洲比较靠北的地方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较大。
而黄种人是在亚洲温带地区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白人要小一些。
同样的,在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个子就要大一些,也许这也是伯格曼法则发挥作用的结果吧。
但是,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
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
然而,现在的黑人不仅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
不过,如果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活着一种黑人,叫做俾格米人,过着狩猎收集型的群体生活,它们与其他黑人的差别是:个子明显的矮小,平均只有1.3米左右,偶尔也有长到1.5米的,就算是“巨人”了。
他们的皮肤颜色浅而发红,不像一般的黑人那么黑,面部长而体毛多,额部、眼睛和牙齿都比较往前突出,更接近于人类的原始面貌,所以被称为“矮黑人”。
按照伯格曼法则来推断,也许这种黑人才真正代表着原始的黑人,其他的黑人可能都是后来的变种。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的表现还是非常明显的。
(选自位梦华《伯格曼法则在北极》)7.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画线句的一项是()A.白人是在欧洲比较靠北的地方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较大。
B.黄种人是在亚洲温带地区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白人要小一些。
C.在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个子就要大一些。
D.现在的黑人不仅比黄种人个子大,而且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
8.下列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围绕人类是否遵循伯格曼法则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B.选文认为,由于进化的时间短,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C.选文通过大量例子来验证伯格曼法则,体现了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
D.选文中“似乎”“也许”“如果”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9.下列选项中,选文均使用的一组说明方法是()A.作比较打比方B.列数字引用C.举例子列数字D.举例子下定义10.关于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逻辑顺序B.空间顺序C.时间顺序D.程序顺序(二)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了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11.下列词语中,“烟”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遍地狼烟B.一川烟草C.烟雾缭绕D.炊烟袅袅12.下列表述,与作者原意不一致的一项是()A.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
B.科学的文字需要精确,但并不是说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C.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使意蕴丰富,也可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D.“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两句诗具有不即不离、若隐若现的妙处。
13.对选文所举苏轼的例子阐述的道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字的联想的意义具有迷离、难用、游离、偏于个性等特点,它可以使意蕴丰富。
D.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
(三)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选自曹禺《雷雨》)14. 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戏使周鲁二人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侍萍一再说“命运”如何,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15. “我以为你早死了”的含义是( )A.鲁侍萍没想到周朴园还活着,感到喜出望外。
B.鲁侍萍看到周朴园还活着,感到非常失望。
C.面对周朴园的怀疑,鲁侍萍怒不可遏,咒骂他早死。
D.鲁侍萍心头埋着对周朴园的恨,希望他早死,没有想过会再见到周朴园。
16. 下列关于《雷雨》艺术特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B. 生动而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
C.丰富而含义深刻的潜台词。
“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是“你是来敲诈的吗”。
D. 必要而恰到好处的舞台说明。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思厥先祖父C.暴秦之欲无厌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8.对下列各句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何为其然也?译文:(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获得(最高境界的)精神和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译文: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学习有专业的研究。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译文: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19.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旅夜书怀》的作者有“诗圣”的美誉。
B.《念奴娇·赤壁怀古》按词风分属于婉约派。
C.《六国论》的作者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
D.《归园田居五首》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八声甘州》抒写了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抒发了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B. 《青玉案•元夕》表现了词人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C. 《静女》模拟女孩的口吻,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成。
D. 《琵琶行并序》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写出《旅夜书怀》的颔联:,。
22. ,浪淘尽,。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3.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