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七上26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套 复习试题(含答案) (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98.解释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元方入门不顾.:(4)相委.而去:199.下列各句中,与“学而时习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四海之.内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0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1.读了(乙)文,说一说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98.(1)省:自我检查、反省。
(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顾:回头看。
(4)委:舍弃。
199.C200.(1)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呢?(2)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你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01.第一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朋友;第二要注重礼节,不要失礼。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9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1)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省:自我检查、反省。
(2)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句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顾:回头看。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内容预览:《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要紧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因此疑,正为此耳(因此:)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能够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如何做?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判他们的“优劣”?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如何样明白得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那个小故事的要紧人物是谁?文章是如何样刻画要紧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如何样?《世说新语》二则答案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2.略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⑹当即⑺幸而,恰巧⑻扔掉,抛弃⑼……的缘故⑽请托,要求4-7.略8.元方,语言和行为9.守信用、讲礼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差.可拟:⑵因.风起:⑶尊君在不.:⑷相委.而去: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答案:1.⑴差,大致、差不多。
⑵因,凭借。
⑶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⑷委,丢下、舍弃。
2.(4分)⑴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和侄儿侄女们谈论诗文。
⑵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您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
3.B(非写实,凡比喻,都是写虚)4.(4分)⑴(2分)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试题2: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姓名成绩(40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再对照答案订正,并在成绩一栏写上所得分数)一、语言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5分)柳絮.(xù)差.可拟.(chà)(nǐ)雪骤.(zhòu)尊君在不.(fǒu)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5分)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紧密)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凭借)期日中...(约定)(正午时分)太丘舍去..(丢下,舍弃)( 离开)相委.而去(放弃,丢下)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正午时分一起出行,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4分)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3分)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6.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在哪里?(3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雪花比作随风漫天飘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雪花纷纷扬扬下落时的形态和动态,既形似又神似,体现了雪花的意韵之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套 复习试题(含答案) (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说新语》二则(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10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俄而雪骤.(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3)太丘舍去.(______)(4)尊君在不.(______)10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3.选文(乙)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104.两文在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答案】101.(1)急(2)相比(3)离开(4)不,同“否”102.(1)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2)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03.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104.①都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②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③对比烘托的写法。
【解析】【分析】10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拟,古今异义词,相比;去,古今异义词,离开;不,通假字,同“否”,不。
10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8《世说新语》二则【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俄.而()奕.女()在不.() xīn然()差.可拟()雪zhòu()柳xù()非人哉.()阳夏.人()陈寔.()2.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所讲的故事。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內集文义俄而何所似期行舍去相委而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课堂检测】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1—5题。
(15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①俄而雪骤.()②差可拟.()③太丘舍.去()④下车引.之()⑤入门不顾.()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4.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3分)5.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尊君”是谦词,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优美的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课后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7分)王冕者,诸暨人。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要点存盘】1.《咏雪》一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
“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
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①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②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①“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文学常识】关于“十”及以上的文学常识1.世界十大文豪:古希腊诗人荷马;意大利诗人但丁;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2.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5.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杂剧),《西厢记》(杂剧),《看钱奴》(杂剧),《墙头马上》(杂剧),《李逵负荆(杂剧),《绿牡丹》(传奇),《幽闺记》(传记),《中山狼》(杂剧),《玉簪记》(传奇),《风筝误》(传奇);6.中国十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犁》、《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精选习题】一、句子默写1.(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你知道哪些咏雪的佳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2021)

2021《<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此书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土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它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一则被编入“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可一望而知。
《陈太丘与友期》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寒雪:这里指寒冷的雪天。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紧、急速。
7.欣然:快乐的样子。
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
9.何所似: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
10.差.(chā)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可,可以,能够。
拟,相比。
11.未若:不如,比不上。
12.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1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中午时分。
1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15.至:到。
16.时年:那年。
17.戏:嬉戏。
18.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9.待:等待。
2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2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2.信:信用。
23.礼:礼貌。
24.引:拉。
25.顾:回头看。
26.谢太傅.(fù)27.柳絮.(xù)28.雪骤.(zhòu)29.无奕.(yì)女重点虚词1.与:跟,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世说新语》二则
咏 雪
雪天谢太傅把子侄聚在一起讲诗文。
太傅问雪像什么,侄儿胡儿把雪比作空中撒盐,侄女道韫比作风吹柳絮。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一、重点字词
1. 古今异义
与儿女..
讲论文义 古义:________ 今义:子女
2. 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__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
俄而:______________ 骤:______________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______________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____ 拟:______________
(6)未若..柳絮因.
风起 未若: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
3. 文言虚词
(1)与.
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 故 事 复 述
知识梳理
(2)公欣然.
曰 ______________ (3)白雪纷纷何.
所似 ______________ (4)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失约,陈太丘独自离开。
友人到后当着陈元方的面骂其父陈太丘,元方据礼驳斥友人。
友人惭愧道歉。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2016 古义:________ 今义:往、到
3.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友人惭.
愿意为:羞愧,耻辱,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
4. 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故 事 复 述
期:______________
(2)期日中
..日中:______________ (3)太丘舍.去舍去:______________
舍:______________
(4)相委
..而去相:______________
委:__________
(5)下车引.之引:___________
(6)元方入门不顾.顾:______________ 5. 文言虚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
(2)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
(4)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
(5)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26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知识梳理
一、1.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文章的义理(3)不久,一会儿急(4)像(5)大体相比(6)不如,不及趁、乘
3. (1)介词,给,对(2)……的样子(3)什么(4)表陈述
陈太丘与友期行
知识梳理
一、1. 不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 离开
3. 感到惭愧
4. (1)相约同行约定(2)正午时分(3)丢下(他)而离开舍弃
(4)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舍弃(5)拉,牵拉(6)回头看
5. (1)连词,和(2)才(3)表修饰,可不译 (4)表顺承,相当于“就”(5)代词,他,指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