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瘫康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7
18.药物治疗 1)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脑多肽、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 等;
2)降低或改善肌张力的药物:安坦、肉毒 素;
3)合并癫痫时: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可编辑课件PPT
18
19.手术治疗
肌肉、肌腱切断术,肌腱移植术,选择性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可编辑课件PPT
19
20.特殊教育
可编辑课件PPT
40
谢谢
可编辑课件PPT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4
5.Vojta疗法: 1)反射性腹爬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射性翻身
可编辑课件PPT
5
6.引导式教育疗法 1)2岁以上任何年龄组患儿; 2)采用运动和游戏与日常生活训练相结合; 3)小组训练 4)日课
可编辑课件PPT
6
7.上田疗法 1)颈部法 2)肩-骨盆法 3)肩胛带法 4)上肢法 5)下肢法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30
3.吞咽训练:
a.按摩齿龈; b.冰刺激;
可编辑课件PPT
31
(四)睡眠体位
1.痉挛型脑瘫患儿—侧卧位,降低肌张力, 促进动作的对称。
2.痉挛型屈曲患儿—俯卧位,胸下放一枕头 3.身体和四肢伸展的患儿—侧卧位,吊床内卧位。
可编辑课件PPT
32
(五)坐位体位
1.伸腿坐位—最佳体位:进行坐位平衡、 重心移位、体轴回旋训练。
可编辑课件PPT
34
(七)站立体位
1.扶物站立 1)肌张力低下患儿 2)痉挛性双瘫患儿 3)具有抓握能力的患儿 2.靠墙站立 3.独站:数数
儿童脑瘫康复ppt课件

辩证诊断
痰瘀阻络:自出生后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关 节强硬,肌肉软弱,动作不自主,或有癫痫发 作,肌肤甲错,毛发枯槁,口流痰涎,吞咽困 难,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 心脾两虚: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伴运动 发育落后,发迟或发稀萎黄,四肢萎软无力, 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咀嚼无力,弄舌,食欲 不振,大便干,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唇甲舌 淡,舌淡胖,苔少。脉细弱,指纹淡。
儿童脑瘫康复
一、脑瘫定义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1周岁)非进 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2006 年)属于中医“五迟、五软、五硬”范畴。 本病诊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 干预,辩证、分期、分型、综合康复治疗” 为原则。
二、脑瘫儿童早期表现
治疗方案
基础推拿 促通推拿
治疗方案
⑶小儿捏脊疗法: 在脊背部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第一、二 侧线,采用推、捏、点、叩、拍等法,对 脑瘫患儿的颈、腰、背肌无力,营养状况 差,免疫力低下等具有刺激经气,调整内 脏,促进大脑的作用。
治疗方案
3、小儿理疗 ⑴中药熏洗 辩证选用中药外治,先熏后洗患儿肌肤表 面,运用熏洗时温热与药物的双重效应, 达到舒经通络,活血柔筋,扩大关节活动 度,改善肌张力,提高肌力的作用,促进 脑瘫患儿运动发育,提高患儿整体康复疗 效。
9、6个月以后在扶起立位上仍然有尖足或 两下肢交叉现象。 10、表情淡漠,对声音、人或物的反应不 灵敏。 如果小儿有以上所说的各种异常因素,加 之存在高危的因素,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 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⑴小儿1—2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不会说话。 ⑵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手臂不能握举 或握之不紧,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 行之不远,皮宽肌肉松软无力。 ⑶肢体强硬不柔,拘急挛缩。 ⑷有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 早产及喂养不当史。
儿童脑瘫康复 PPT课件

3、语言障碍治疗 ST
语言治疗目的是提供 语言刺激,激发患儿 对语言运动的兴趣, 协助患儿建立、提高 交往技能,以应付日 常生活及学习上的需 要。
4、物理疗法
应用各种物理因素 作用于人体,以防 治疾病的方法,称 为物理疗法 。常用 有电疗法、磁疗法、 光疗法等。
5、其他疗法
包括:矫形器、拐杖、轮椅等 助行器的应用;手术及药物治 疗法等。
1、患儿在抱姿方面的护理 患儿面向家长,把患儿的 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 分开,头略下垂或枕在护理 者肩上,亦可让患儿的双手 伸过护理者肩膀围住颈部, 如果患儿身体较重,可将患 儿移向髋骨一侧,这种位置 不仅省力而且可以纠正患儿 的双腿僵直,并强化患儿对 头部的控制能力。
2、患儿在睡姿方面的护 理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四、脑瘫的早期诊断
下列症状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
1、小儿出生后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 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肌肉颤动。 2、出生后哺乳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不适、口腔闭合不佳。 3、动作不协调、不对称。 4、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和动作异常。 5、发育迟滞。
五、脑瘫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 2、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 3、康复训练内容要个体化,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4、康复治疗要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5、康复训练患儿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二)脑瘫儿童康复阶段的划分 1、婴儿初期 :为出生后6个月以前,症状还未完全 出现时的训练。 2、婴儿后期至幼儿期 :为6个月至3岁的患儿,症 状已明显,但尚无挛缩畸形的训练。 3、学龄前期 :症状已明确,可能有固定的挛缩畸 形。 4、学龄期 : 年龄在6岁以上的患儿,需进行社会 适应性训练,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生活质量,争取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脑瘫患儿筛查
脑瘫患儿筛查
鉴别诊断
• 1、颅内肿瘤:CT、MRI有助于鉴别。 • 2、缺钙:一过性,补钙后即恢复正常。 • 3、脑白质营养不良:进行性加重。 • 4、重症肌无力:无高危因素,新斯的明
试验治疗有效。 • 5、先天性巨脑回:CT即可明确诊断。
临床分型
一 痉挛型:占脑瘫总数的60%-70%,两腿呈交叉 肢位,站立时剪刀步态,尖足。
病因
• 产前因素:高龄妊娠、早产、病毒感染 • 产时因素:产程过长、宫内缺氧 • 产后因素: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
缺血性脑病、核黄疸
历史名人的悲剧
田园诗人陶渊明所 生五子皆为脑瘫。
• 陶渊明在《责子》一诗中写道:“白发被 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 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雍端年 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 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长子 阿舒,懒惰到举世无双;阿雍和阿端是双 胞胎,谁知笨得不认识六和七;小儿子阿 通成天都在找果子吃。
78球浴波波池通过在池内进行各种运动利用触觉色觉等刺激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用于爬行训练80平衡触觉板直线触觉板组合成步道触点提供神经刺激讯号加强儿童触觉学习亦可与万象组配合做平衡动作训练81锻炼患儿肺活量82训练整体协调能力和速度83腰背肌及上肢力量训练84在训练的同时增强趣味性85沙磨板及附件儿童上肢肌力协调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度的作业训练86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共同训练目标87治疗目的6
• 轻度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 可接近于正常人,但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 受累肢体越多,其预后越差。 • 痉挛型和偏瘫预后较好;手足徐动症和痉挛性
四肢瘫预后较差。 • 脑瘫康复治疗的目标:最大限度接近正常人,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 6-7个月:表现无手口眼协调姿势,手抓
物很快松开,非对称性姿势,头后背,肩后伸, 下肢硬性交叉,上肢内旋,手握拳,原始反映 残存。
.
9
■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的临床表现 逐渐明显典型化,诊断多不困难。 ■ 附:抓握发育表
力点
抓握
小于4个月 掌根 4-6个月 掌中 6-8个月 大鱼际 8-10个月 拇指近端
尺侧抓握 粗大的抓握,手掌的抓握 桡侧手掌抓握 桡侧手指抓握
10-12个月 拇指尖远端 钳形抓握(拇食指)
.
10
■ 3、家庭监护
?家长护理婴儿时如发现有以下10项 中任意一项,应及时作高危儿筛查。
①、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用力或屈曲,好像 “很有力”;
②、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竖不起头; ③、三个月还不能抬头; ④、四个月紧握拳,收不松开,拇指内收; ⑤、五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 肌张力低下最常见于先天性脑瘫的儿童,如
无脑回的儿童。与痉挛相反的是,治疗肌张
力低下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实际的情
况是没有足够的张力。.20■ 手足徐动是一种运动障碍,表现为近端 关节的大范围运动。自主性努力可以诱发 这种运动,有时很弱小的努力如试着说话 就可诱发这种运动。
■ 手足徐动在婴儿首先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在12-24个月之间开始出现运动增多,到 2-4岁的时候,肌张力低下就消失了,很 多发展为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增
共济失调型
● 提高膝立、站 立和步行平衡能 力。 ● 稳定的站立和 步行。 ● 控制不稳定的 摇晃的身体,尤 其是双手
.
19
■ 痉挛并不等同于脑瘫,去除痉挛并不代表 治愈了脑瘫。痉挛只是正常现象的一种夸大, 肌张力是正常运动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面。因此,治疗的目的绝不是去除所有的肌 张力,而是调节肌张力的大小,使其发生最 大的功能效应。
物很快松开,非对称性姿势,头后背,肩后伸, 下肢硬性交叉,上肢内旋,手握拳,原始反映 残存。
.
9
■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的临床表现 逐渐明显典型化,诊断多不困难。 ■ 附:抓握发育表
力点
抓握
小于4个月 掌根 4-6个月 掌中 6-8个月 大鱼际 8-10个月 拇指近端
尺侧抓握 粗大的抓握,手掌的抓握 桡侧手掌抓握 桡侧手指抓握
10-12个月 拇指尖远端 钳形抓握(拇食指)
.
10
■ 3、家庭监护
?家长护理婴儿时如发现有以下10项 中任意一项,应及时作高危儿筛查。
①、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用力或屈曲,好像 “很有力”;
②、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竖不起头; ③、三个月还不能抬头; ④、四个月紧握拳,收不松开,拇指内收; ⑤、五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 肌张力低下最常见于先天性脑瘫的儿童,如
无脑回的儿童。与痉挛相反的是,治疗肌张
力低下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实际的情
况是没有足够的张力。.20■ 手足徐动是一种运动障碍,表现为近端 关节的大范围运动。自主性努力可以诱发 这种运动,有时很弱小的努力如试着说话 就可诱发这种运动。
■ 手足徐动在婴儿首先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在12-24个月之间开始出现运动增多,到 2-4岁的时候,肌张力低下就消失了,很 多发展为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增
共济失调型
● 提高膝立、站 立和步行平衡能 力。 ● 稳定的站立和 步行。 ● 控制不稳定的 摇晃的身体,尤 其是双手
.
19
■ 痉挛并不等同于脑瘫,去除痉挛并不代表 治愈了脑瘫。痉挛只是正常现象的一种夸大, 肌张力是正常运动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面。因此,治疗的目的绝不是去除所有的肌 张力,而是调节肌张力的大小,使其发生最 大的功能效应。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 1、运动功能障碍评定
2、特殊感知觉障碍评定
3、智能障碍评定
4、语言功能障碍评定
5、功能独立性评定
+
+ 6、体格发育障碍评定
+ (1)运动发育: + (2)肌张力测定: + (3)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4)肌力的评定: + (5)平衡功能评定: + (6)协调功能评定:
+ 头围、身长、体重等的测量;要了解小儿 粗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育规律。标准值 可采用我国1985年0~6岁小儿生长发育评 估表。
(5)爬行训练
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进行爬行训练, 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 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 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抬头和双上肢负 重。爬行训练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①手膝跪位保持阶段:让患儿取手膝跪位,注意 其双上肢要充分伸展支撑在地面上。双下肢屈曲, 头自然抬起,此时若用玩具在前面逗他,他的上身 也会伸展而抬起,头跟着玩具的移动而左右转动。 但是我们许多脑瘫患儿不能独自保持这个姿势,需 要治疗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辅助。
(4)坐位平衡的训练
坐位平衡的训练,必须以坐位保持稳定为 基础。坐位平衡的训练可选择椅坐位,端坐 位或长坐位进行。
端坐位时的训练:患儿端坐于床边,双足平放在地 上,待患儿坐稳后,治疗师可将其向前后左右推动, 让患儿学会在动态中保持平衡。注意给予的推动力应 由小到大,患儿可以承受。
长坐位时的训练:在长坐位进行平衡训练时,可配 合一些作业活动。可增加患儿的兴趣及提高配合能力。 待患儿在长坐位坐稳后,治疗师令其用一手持笔在身 体前的调色盘中蘸上颜料,涂到体侧墙上的白纸上面, 这样通过躯干旋转,重心的移动,让患儿学会维持平 衡。这时患儿手的运动幅度较小,高度很低。随着平 衡能力的提高,可适当增加作业活动的难度。治疗师 可令患儿将与身体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玩具拿到体 前或体侧。最好的方法是与治疗师一起进行投接球游 戏,最后是平衡板上训练。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神经发育综合评定 身体发育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功能独立性评定 智力评定 听力、言语
第三节 康复治疗
康复目的
总目标
各型目标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基本原则
三早原则 综合治疗原则 个体化原则 促进适应原则
治疗学派
Bobath法 :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抑制异常 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 式。基本手技有抑制性手技、促进性手技、 掌握关键点及各种叩击性手技。
Vojta法 :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 激,诱发产生全身性反射性运动的一种方法
综合治疗的方式——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是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它首先是强调纵向的持续性,
包括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过渡到接受教育。第 二是强调了横向的连续性,引导员对患儿都有整体 的认识,把学习和训练的内容融合在全天的生活中, 对患儿的要求也是全天一致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引 导员、全日的程序、特殊的训练用具以及家长的参 与而达到。
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 C、维生素E等等;
其它:抗癫痫药等。
矫形手术:如常做的肌 腱切断、肌腱延长、肌 腱松懈、肌腱移位等手 术
神经手术:如神经的肌 支部分切断术,选择性 脊神经后跟切断术;
骨性手术:如切骨术、 关节融合术等。
目的:纠正负重力线, 矫正畸形,平衡肌力, 以减少肌肉痉挛和挛缩 为基本原则。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患,近20年产科和新生 儿医疗保健虽有极大发展,但脑瘫的发病率却无明显 的 变化。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8‰~4.9‰, 我 国脑瘫(CP)的发病率为1.8‰~6.0‰。0~4岁肢体 残疾儿童约62万,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对提 高我国人口素质产生极大影响。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课件

6、站立位的训练
训练员的双手采用半脱离和脱离患儿身体的方法 以训练患儿单独站。 采取的站位是帮助的训练 采用不固定双足的方法进行训练
7、行走训练
训练员可站立在患儿的背后,让患儿的背部紧 贴自己的身体,双手握住患儿上臂腋窝处,用 自己的腿推动患儿的腿慢慢朝前迈步,使患儿 感到迈步运动,以后逐渐减少扶助和支持,过 渡到独立行走。
4、共济失调型
特点:全身肌肉张力偏低,拮抗肌 肌肉张力协调控制不良,情绪反应 高时动作协调控制不良情形加剧。
观察、操作重点
A、肌肉张力偏低 B、手脚和/或躯干动作协调控制不良 C、行走时速度慢,稳定性不良,不易平衡 D、眼球有震颤现象
处置原则
促进训练部位肌肉张力平衡以增强动作协调控 制能力,尽量采取动态及具功能性动作训练方 式以增强动作控制的学习,避免关节代偿性控 制所致的关节变形,多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 心。
思考题
何谓脑瘫? 脑瘫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脑瘫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脑瘫的运动障碍是如何分型的? 脑瘫的康复目的与康复原则是什么? 何谓引导式教育?
谢 谢!
2、头部控制训练
痉挛型脑瘫儿童,往往头部呈前屈,肩胛带伸展 ,双肩旋内,肘,腕关节均呈屈曲,可用双手握 住患儿上臂的外侧,然后将患儿的双肩上提并向 前轻拉,同时,将双臂做旋外的动作,使患儿的 肘关节屈曲掌心向上,然后上提双臂使患儿的头 抬起,腰部直起髋部屈曲,使患儿颈部的肌张力 增强,维持头部的直立位置。
障碍部位肌肉张力平衡后尽量采叏动态具功能性动作训练方式以增强动作控制的学习避免丌必要引収情绪反应之刺激其他参考混合类型的处置原则三康复训练方法矫形器轮椅拐杖等助行器的应用矫形器轮椅拐杖等助行器的应用心理治疗及教育康复心理治疗及教育康复1姿势异常的训练保持良好的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脑瘫的临床分型
痉挛型
病变主要在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 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 反射阳性。
手足 徐动型
病变主要在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是在肌张力增高的 基础上四肢和头部出现不自主的无意识动作,一般上 肢重于下肢。主动用力和紧张时症状加重。
共济失 调型
病变主要在小脑,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 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 征。
一、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 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 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运 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 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 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 行为及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 常等等。
二、脑瘫的病因
导致脑瘫的病因多样, 主要为: 1、缺氧窒息 2、脑部受伤 3、早产或胎儿发育不 良 4、遗传或新生儿疾病 5、孕妇原因(腹部外 伤、流产、产前出血、 妊娠毒血症等)
六、脑瘫的家庭康复护理
(一)、脑瘫家庭康复护理的目的及意义
1、根据的治疗师指导,进行不同程度康复训练,增强训练效果。
2、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患儿的全身心发育,提高疗效。
3、预防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的出现,最大限度的减少障碍,提高生活自理 能力。 4、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从而减少肌肉的紧张程度。
(二)、脑瘫家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
有很多患儿在康复中心的治疗很有效,可是回家后 症状又加重了,从而导致了孩子的病情反复无常。 这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家庭康复训练不够重视,觉 得治疗孩子主要靠康复中心的治疗师; 还有的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家庭康复训练该怎么进行, 或者是一知半解,糊里糊涂的。
而在患儿康复的过程中,家人才是唯一的后盾, 患儿不能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他们的康复也 有赖于日常合理的家庭护理。所以,良好的家 庭护理能对患儿的康复治疗起到良好的推动作 用。
3、语言障碍治疗 ST
语言治疗目的是提供 语言刺激,激发患儿 对语言运动的兴趣, 协助患儿建立、提高 交往技能,以应付日 常生活及学习上的需 要。
4、物理疗法
应用各种物理因素 作用于人体,以防 治疾病的方法,称 为物理疗法 。常用 有电疗法、磁疗法、 光疗法等。
5、其他疗法
包括:矫形器、拐杖、轮椅等 助行器的应用;手术及药物治 疗法等。
(三)、脑瘫康复治疗具体方法
1、运动疗法 PT
运动疗法 即应用徒手或借助器 械,改善运动障碍、矫正异常姿 势。脑瘫康复常用的方法除传统 运动疗法,例如增强肌力、维持 ROM、按摩、步行训练外,常用 的神经生理疗法有bobath法、 Rood法、Vojta法等。
2、作业疗法 OT
作业疗法 是为改善患者的 功能,以恢复其独立生活 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 动、学习劳动、认知活动 中,选择一些作业项目, 对患儿进行训练的方法。 例如:进食训练、穿脱衣 训练、大小便训练等等。
1、患儿在抱姿方面的护理 患儿面向家长,把患儿的 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 分开,头略下垂或枕在护理 者肩上,亦可让患儿的双手 伸过护理者肩膀围住颈部, 如果患儿身体较重,可将患 儿移向髋骨一侧,这种位置 不仅省力而且可以纠正患儿 的双腿僵直,并强化患儿对 头部的控制能力。
2、患儿在睡姿方面的护 理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的早期诊断
1、小儿出生后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 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肌肉颤动。 2、出生后哺乳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不适、口腔闭合不佳。 3、动作不协调、不对称。 4、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和动作异常。 5、发育迟滞。
(四)各型脑瘫的训练要点
1、痉挛型:降低肌肉张力,提高拮抗肌的收缩;维持关节活动度,利 用RIP(reflex inhibiting posture)抑制异常反射姿势,促进自主运动; 提高平衡能力,诱发随意性的、分离运动。 2、手足徐动型:利用RIP来抑制异常的肌紧张和非对称性姿势;通过 挤压、负重、抵抗等方法来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进行姿势控制训练; 给予适当刺激,进行感觉的强化进而提高平衡能力。 3、共济失调型:提高肌肉的张力和肌肉的同时性收缩,进行姿势训练; 反复进行感觉训练及距离测定能力的训练;提高平衡能力。
患儿不宜长期仰卧,因 长期仰卧会导致患儿运动 不对称,加重肌肉痉挛。 侧卧位不仅有利于痉挛的 肌肉张力得到改善,亦有 利于动作对称,但双腿之 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 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 力过高。
3、患儿在更衣方面的护理 穿脱衣应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 动作要轻柔。常用俯卧位和仰卧 位,如果体位不当,会加剧全身 僵直反应。患儿仰卧在床上,或 趴在家长腿上,患儿双腿分开, 膝关节屈曲,家长用手抓住位于 患侧的肘关节附近部位,慢慢把 患儿手臂拉直,再慢慢地把衣服 袖子套在患儿手臂上,然后穿健 侧。穿脱裤子时,患儿双腿应屈 曲,脚尖转向外侧,穿完一侧, 再穿另一侧。尽量使患儿姿势保 持左右对称,避免强拉硬拽。
4、患儿在如厕方面的护 理 大小便要定期、有规律, 家长应对患儿进行监督, 选择合适的马桶和患儿大 小便姿势。较小患儿可放 在护理者膝上,一方面可 支持背部并稍向前倾,腿 弯曲、分开;稍大患儿, 选择合适的马桶,置于木 箱中,前面放一横木以便 于患儿扶持,或将板凳倒 置,将便盆放于其中。
(三)、脑瘫患儿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五、脑瘫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 2、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 3、康复训练内容要个体化,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4、康复治疗要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5、康复训练患儿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二)脑瘫儿童康复阶段的划分 1、婴儿初期 :为出生后6个月以前,症状还未完全 出现时的训练。 2、婴儿后期至幼儿期 :为6个月至3岁的患儿,症 状已明显,但尚无挛缩畸形的训练。 3、学龄前期 :症状已明确,可能有固定的挛缩畸 形。 4、学龄期 : 年龄在6岁以上的患儿,需进行社会 适应性训练,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生活质量,争取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