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要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绪论1、微生物的含义: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2、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克提出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2)原生生物界: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3)真菌界(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酵母菌、霉菌(4)动物界(5)植物界。
三域系统:(1)古菌域(Archaea):“三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2)细菌域(Bacteria):细菌(化)、蓝细菌(光)、放线菌(化)、立克次氏体(寄生)、支原体(人工培养基,最小)、衣原体(寄生)、螺旋体(原核,是细菌与原虫的过度)“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3)真核生物域(Eukarya):真菌、藻类、动物、水生植物(原生动物、真菌、藻类)3、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分为分为: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超小微生物)和细胞结构微生物。
按细胞核器、有丝分裂的有无分为:原核和真核4、分类单位:域界门纲目科属种(柱)5、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分布广,种类繁多(3)吸收多,转化快(4)生长旺,繁殖快(5)适应性强(6)易变异6、解释Escherichia coil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
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 coil K12(λ),Escherichia 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 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 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解释Escherichia coil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
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 coil K12(λ),Escherichia 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 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 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状;螺旋状;丝状四种。
23.各种微生物有一些共同特点,包括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
4.细菌的呼吸类型分为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5.细菌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的四种途径分别是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6.列举几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维生素C;氨基酸;嘌呤;嘧啶;(生物素;烟酸)。
7.细菌连续培养有恒浊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两种。
绝大多数污(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均采用恒化连续培养8.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菌种保藏方法有定期移植法;干燥法;隔绝空气法;蒸馏水悬浮法;综合法5种。
10.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或转化者。
1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2.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
少数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类脂质;多糖13.微生物按照细胞结构的有或无可划分为非细胞结构生物;细胞结构微生物;按照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无,可划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14.细胞质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无机盐;水。
15.细菌表面带负电荷。
16.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类: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17.酵母菌有发酵型;氧化型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将糖转化为乙醇;二氧化碳的一类酵母菌。
18.各种辅酶和辅基中,作为电子传递体系的组成成分的有NAD和NADP;FMN和FAD;辅酶Q,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传递氢;传递氢;传递氢和电子。
19.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N:P=100:5:5:N:P=100:6:1。
1,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为BOD520.细菌衰亡的原因包括营养物被耗尽,细菌进行内源呼吸;有毒代谢产物积累,抑制生长繁殖。
21.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22.根据细菌对温度的最适生长需求,可将细菌分为4类: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极小2.分布广,种类繁多。
3.繁殖快4.易变异7.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何异同?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什么?1.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的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2.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分为三层:最外层脂多糖,中间层磷脂层,内层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8.描述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有以下两点:(1)革兰氏染色与等电点的关系g+菌的等电点低于g-菌,所带负电荷更多,因此,它与结晶紫的结合力较大,不易被乙醇脱色。
(2)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的关系g+的细胞壁脂类少,肽聚糖多,g-则相反,故乙醇容易进入g-细胞,进行脱色。
8、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它分为几门?根据藻类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光合色素的生活史,将藻类分为10门: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9、真菌包括那些微生物?它们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各起什么作用?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及各种伞菌。
酵母菌既处理了废水,又可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
还可以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
美军在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0%以上,有的霉菌还可以处理含硝基化合物的废水。
真菌在处理有机废水可以用于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体,这样既处理了废水和固体废物,还获得了食用菌。
10.酵母的细胞结构是什么?有多少种酵母?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内含物。
酵母菌有发酵型和氧化型两种。
11.霉菌有多少种菌丝?如何区分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整个菌丝体分为两部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放线菌菌落:是由一个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出许多菌丝,并相互缠绕而成的,有的呈戎状或密实干燥多皱,整个菌落像嵌入培养基中,不易被挑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引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特性、代谢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包括有机物的降解、氮循环、污水处理等。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分类、生理特性、环境工程应用等方面为大家提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二、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形态特性微生物的形态多样,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菌等不同形态的细菌。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
藻类一般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植物类微生物。
原生动物也可以分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动物类微生物。
3.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方式、营养方式、生长条件等。
细菌可以通过厌氧或需氧的呼吸方式进行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两种类型。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条件。
三、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应用1. 污水处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厌氧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气体。
需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微生物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处理废水。
2. 生物脱氮和脱磷微生物在氮循环和磷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微生物可以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实现生物脱氮。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将含磷废水中的磷转化为磷酸盐沉淀物,实现生物脱磷。
3. 生物降解有机物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将许多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降解苯系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
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1. 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可以培养出目标微生物,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提纲重点

微生物复习提纲(来源:和老师的探讨交流中)(Ps: 1.试卷分AB卷,所以题量为两倍。
2.填空选择靠大家自己积累。
)一、名词解释:10题*3分=30分1、微生物 P5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2、抗体 P25抗体是病毒侵入有机体后,有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质,用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3、酶的活性中心 P105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部位。
4、新陈代谢 P119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这是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一般称为物质代谢或新陈代谢,简称代谢。
5、营养 P119营养是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6、发酵 P137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7、分批培养 P164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
8、恒化连续培养 P169恒化连续培养是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其中对细菌生长有限制作用的成分要保持低浓度水平),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9、DNA的变性 P209天然双螺旋结构的DNA在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碱基之间的氢键)维持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即称为DNA变性。
10、DNA的复性 P209变性DNA溶液经缓慢自然冷却降低至自然温度后,变性的DNA重新形成天然双链DNA的过程叫复性,或叫退火。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0-8章知识点完整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绪论0-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研究任务:(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0-2 微生物的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分布广,种类多 3. 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 胃口大 6. 食谱广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1.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
(原核细胞:其细胞核发育不完善,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无明显的核膜,没有特异的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典型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2.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核发育完善,有定形的细胞核(核仁、染色体等),有明显的核膜,有特异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大多数生物,包括高等生物都是真核的,如酵母菌。
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一)微生物的分类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的分类采用按其生物属性和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
每一种生物,包括微生物,都可在这个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中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必要时,还可以在这些等级之间再增设一些亚等级。
七个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生物界分类:二界学说:动物界、植物界这种分法已有很长的历史,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新的生物类群划分方法不断被提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要点

微生物分类系统,命名法则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命名法则——双名法:属名(名词形式)+种名(形容词形式)常见细菌的拉丁文名称Virus (病毒)原核生物Bacteria(细菌) Archaea (古菌)Algae (藻类)真核生物Fungi (真菌:酵母、霉菌)Protozoa (原生动物)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Miu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细菌如果只鉴定到属,没鉴定到种,则该细菌只有属名,属名后加sp(单数)或spp(复数)如:Bacillus sp.微生物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种类繁多3,分布广泛4,繁殖快、易培养5遗传特性易发生变化病毒的特点1,个体极小2,没细胞结构,含单一的核酸3,专性活细胞寄生4,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结构1,病毒主要由核酸内芯和蛋白质衣壳构成,有些还具有囊膜。
2,有些病毒只仅具有核酸或蛋白质。
病毒的溶原性:噬菌体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
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温和噬菌体是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随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继续生长。
细菌的主要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特殊结构及理化性质(荚膜、粘液层、衣鞘、菌胶团、鞭毛、菌毛、芽孢)革兰氏染色机制主要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G+菌与G-菌等电点不同渗透学说: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化学学说:G+菌与G-菌核糖核酸镁盐含量不同。
染色方法:涂布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放线菌形态和结构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原核结构;抗生素生产菌种。
放线菌的菌体为单细胞菌丝。
菌丝体分三类:营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研究古菌的意义研究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质;开发利用嗜极微生物的酶并应用于科研、生产;利用嗜极微生物对极端条件下的污废水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
环境工程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1. 流动镶嵌模型是指原核生物细胞膜结构2. 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时出现的指示生物为固着型纤毛虫、楯纤虫、轮虫。
3. 病毒的大小以nm为单位量度。
4. 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用于辨别两种不同的细菌。
5.对好氧活性污泥存在状态描述正确的是在推流式的曝气池内,在每一区段中的任何一点,其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基本相同。
6.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差别在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7.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
8. 放线菌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基内菌丝。
9.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脂类10. 新生的菌胶团特征为颜色浅、结构紧密、活性强、吸附和氧化能力强。
11. 空气中的氮要进入生态系统食物链必须先由固氮微生物固定12. 干热法常用于玻璃器皿灭菌。
13. 污水处理过程中对病毒的去除效果说法不正确的是生物处理对病毒的去除率约为50%。
14. 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是因为形成芽孢。
15. 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巴氏消毒16. 有关细菌细胞质膜的描述错误的是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当稳定的。
17. 在细菌的储藏型颗粒中,碘液可将肝糖染成红褐色。
18. 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和化学催化剂共有的特征是两者都具有高度的催化专一性19. 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中可获得2个ATP分子。
20. 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21. 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22. 大多数普通细菌中发现的三种基本形态为球状、螺旋状和杆状。
23. 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辨别两种不同的细菌24. 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检查细菌的运动性,检查细菌的好氧性25. 当一个NADH分子经代谢并让其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后,可产生3个ATP分子。
26.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BOD5:N:P为100:5:1。
27. 对于两相厌氧消化法的厌氧活性污泥,说法不正确的是第一相的微生物组成为大量的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分类系统,命名法则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常见细菌的拉丁文名称(形容词形式)Virus (名词形式)+种名命名法则——双名法:属名(病毒)原核生物Bacteria(细菌) Archaea (古菌)Algae (藻类)真核生物Fungi (真菌:酵母、霉菌)Protozoa (原生动物)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Miu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细菌如果只鉴定到属,没鉴定到种,则该细菌只有属名,属名后加sp(单数)或spp(复数)如:Bacillussp.微生物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种类繁多3,分布广泛4,繁殖快、易培养5遗传特性易发生变化病毒的特点1,个体极小2,没细胞结构,含单一的核酸3,专性活细胞寄生4,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结构1,病毒主要由核酸内芯和蛋白质衣壳构成,有些还具有囊膜。
2,有些病毒只仅具有核酸或蛋白质。
病毒的溶原性:噬菌体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
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温和噬菌体是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随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继续生长。
细菌的主要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特殊结构及理化性质(荚膜、粘液层、衣鞘、菌胶团、鞭毛、菌毛、芽孢)革兰氏染色机制主要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G+菌与G-菌等电点不同渗透学说: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化学学说:G+菌与G-菌核糖核酸镁盐含量不同。
染色方法:涂布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放线菌形态和结构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原核结构;抗生素生产菌种。
放线菌的菌体为单细胞菌丝。
菌丝体分三类:营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研究古菌的意义研究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质;开发利用嗜极微生物的酶并应用于科研、生产;利用嗜极微生物对极端条件下的污废水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
原生动物分类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微型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 1, 轮虫是水体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
2, 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3,寡毛类动物:红斑顠体虫:能够蚕食活性污泥;颤蚓、水丝蚓:是水体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能够富集重金属4,浮游甲壳生物它们是河流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毛酶的特点:其菌丝白色,腐生,极少寄生,毛霉的生活史有无性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
它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常用于制作腐乳,有的种用于生产柠檬酸和转化甾体物质。
根霉的特点:大部分菌丝为气生菌丝,生长迅速。
根霉分布广,产糖化酶能力强。
民间用根霉和酵母菌混合作为甜酒曲,工业用它作糖青霉的结构:菌落质地多样,常有放射性皱褶及特殊气味;菌丝有隔膜,无足细胞和顶囊;形成独特的帚状枝。
特点:用于生产酶制剂、有机酸,同时也是霉腐剂。
曲霉的结构:菌丝有隔膜;有足细胞和顶囊;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
特点:用于生产酶制剂、有机酸,有些可产毒。
.酵母菌的形态、代谢、繁殖形态:酵母菌形态有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假丝状。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芽殖: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成熟后脱离母体;裂殖:少数酵母菌可以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2)有性生殖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分类水;碳源和能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微生物营养类型的概念根据微生物对碳素营养物的同化能力不同,可以把微生物分为无机营养和有机营养两种,又由于碳源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方式及特点单纯扩散:不与细胞膜上任何成分发生特异性作用,不需要能量;促进扩散:特异性载体蛋白(渗透酶)构相改变,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渗透酶,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基团转移:需要能量,被运输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培养基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1.根据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2.根据培养基组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3.根据培养基用途:普通型、选择型、鉴别型、加富型不同呼吸类型(氧化产能类型)的特点,异同。
第五章复习要点分批培养,连续培养概念及特点分批培养:将细菌接种到一定量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计数,以细菌量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连接各点形成一条曲线,即细菌的生长曲线。
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是在研究典型生长曲线的基础上,通过认识稳定期到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而实现的。
细菌生长曲线各阶段内容、特点及应用停滞期:细胞需要合成分裂所需的酶、ATP和其他成分,为细胞分裂作准备;指数期:细胞完成生理调整,基质营养和环境适宜;静止期: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衰亡期:菌体老化、生长环境进一步恶化。
常用连续培养装置:恒浊器恒化器停滞期现象:培养体系内细胞数目几乎保持不变原因:细胞需要合成分裂所需的酶、ATP和其他成分,为细胞分裂作准备影响因素:菌种的生理活性培养基的组分接种量指数期现象:细胞代谢活动旺盛,分裂速度最快、代时最短,细胞数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加原因:细胞完成生理调整,基质营养和环境适宜。
影响因素:遗传特性培养条件和环境静止期现象:体系内新生细胞数与死亡细胞数相等,活菌数达到最大值,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原因: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影响因素:遗传特性培养条件和环境衰亡期现象:体系内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生长速率原因:菌体老化、生长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因素:遗传特性培养条件和环境极端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极端高温的影响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加速酶促反应;极端高温引起菌体蛋白质变性以及蛋白酶和脂肪的破坏;极端高温引起细胞膜脂类溶解,产生穿孔。
2.极端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降低代谢速率,抑制菌体生长,导致敏感菌的死亡;裂解或冰晶刺伤极端PH对微生物的影响引起微生物表面的电荷改变,进而影响营养物的吸收;影响培养基中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作用,间接影响微生物;使酶的活性降低,影响生物化学过程;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使微生物对很多毒剂更为敏感。
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好氧微生物:专性好氧微生物: 生长必须依靠氧气的存在,有氧呼吸产能;微量好氧微生物: 生长所需氧浓度低于大气中氧浓度,有氧呼吸产能;兼性好氧微生物: 无氧状态下能够生长,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有氧气生长状况更好,有氧呼吸产能。
厌氧微生物: 耐氧微生物: 生长不需要氧气存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无变化,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严格厌氧微生物: 氧气对其有害,甚至是致死的,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
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紫外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导致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
应用:空气及表面消毒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低剂量促进生长或引发变异,高剂量引起水分解,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对微生物产生致死作用。
应用:食品防腐、诱导微生物变异筛选优良菌种。
微生物间的关系(定义)1.竞争关系:不同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不利影响2.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的生活条件,或双方互为有利3.共生关系:不能单独生活的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后组成共生体,在营养上互为有利所4.偏害关系: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某些代谢产物对一种微生物生长不利5.捕食关系:微生物之间的对抗表现为吞食与被吞食,这种关系就叫捕食关系6.寄生关系:寄生菌需要在宿主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能得以生长繁殖,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关系。
水体自净过程及自净程度评价标准1.水体自净过程物理作用:稀释、沉淀(强)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弱)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强)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水体外观、化学指标、生物种类、数量及比例关系、溶解氧等等A、P/H 指数与BIP指数B、氧垂曲线C、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D、水体外观水体有机物污染指标(1)细菌菌落总数(CFU):细菌菌落总数是指l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细菌菌落总数除说明水被生活废弃物污染程度外,还指示该饮用水能否饮用。
结合大肠菌群数以判断水的污染源和安全程度更全面。
(2)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又称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群。
它们是一群兼性厌氧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37℃能不同程度地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是指示水体被粪便污染的一个指标。
(3)其他有机物污染指标TOC(总有机碳)有机物在有氧情况下加热,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OD5(生化需氧量)异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5内的耗氧量.COD(化学需氧量)通过重铬酸钾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要氧气量.AGP即藻类的生产潜在能力,测定方法:废水或天然水体滤膜除菌及杂质。
接入特定藻类,一定条件下培养。
取适量培养液滤膜过滤,烘干至衡重,换算1L藻类中的干重即为该水样AGP。
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及微生物群落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有机的和无机的固体杂质菌胶团的结构及作用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菌胶团。
作用:1。
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栖息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样活性污泥的性能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具体)1.、指示作用1)、根据它们的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水处理程度,还可以判断活性污泥培养的成熟程度2)、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坏.3)、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2、净化作用3、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好氧生物膜:好氧生物膜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粘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粘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带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好氧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成因、机理1.、温度、溶解氧、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有机物浓度、PH变化也会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机理: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假说:在单位体积中、成丝状扩展生长的丝状菌的表面积与体积比絮凝性菌胶团细菌的大,对有限制性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争夺占有优势;絮凝性菌胶团处于劣势,丝状菌就能大量生长繁殖成优势菌,从而引起丝状菌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