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科普知识读后感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5篇)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5篇)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这本书里面读懂了许多的科学知识。
我们爱在白天玩耍,晚上睡觉,但是老鼠却爱在白天睡觉晚上捕食,因为它喜欢吃的小动物是在晚上出来的。
蝙蝠能在很黑很黑的地方捕捉到小虫子,我以为是它的视力很好,其实是它能发出一种超声波探测周围的物体和食物。
我们的舌头是在嘴里呆着的,但蛇日日夜夜都吐舌头,因为它的舌头是嗅觉器官。
警犬能帮人抓坏蛋,尤其是经过训练的狗,只要给他闻一闻坏人的东西,它他就可以帮咱们抓坏人了,因为它鼻子上的嗅觉细胞很多,能嗅出许多不同种类的气味。
读完这本书我变得充实了,这些都是在生活实践里发现的,我以后要仔细观察多多思考,去发现世界万物的奥秘。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2《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它里面可以让我们了解科技、交通、军事、天文、气象、地理等十余个方面的知识。
《十万个为什么》好比一台拥有上亿知识的“超级无敌电脑”想要找什么东西,随手一翻就能找到。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无边无尽的知识海洋里学习到我们所需要的那一部分。
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不要只学习自己喜欢的方面,也要学习一些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向多个方面发展,有些要我们学习的是活知识。
所谓的活知识就是题目的意思不变,但问题却发生了变化。
要多懂一些知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3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知道了很多知识。
比如:人为什么会眨眼睛?在医学上称为瞬目,是一种神经反射,人平均每隔2——8秒钟眨一次眼。
眨眼的作用实际上是使泪液均匀涂布在眼球前方的角膜和结膜上,从而保持湿润。
另外,眼睛一直暴露在空气中,灰尘和细菌易于入侵,泪液可起到冲洗结膜囊的作用,维持眼球表面的清洁,而且泪液中的容菌酶又可以仰制细菌繁殖。
另外,还可以调节视膜和眼部肌肉,使它们获得暂时的休息。
流眼泪有好处吗/科学家研究发现,流眼泪有益健康。
科普知识读后感600字(通用16篇)

科普知识读后感600字(通用16篇)科普知识读后感600字(通用16篇)科普知识读后感篇1我在第一章人类的探索——奇异的两极中,我了解到“曙光女神——极光”的信息;第二章“泰坦尼克”号的杀手——冰山,我了解碧海的云;第三章的冰雪高原——南极洲,我了解到神秘的干谷……等等。
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科学,学到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
这些重要的科学知识。
以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它。
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
在第六章“天然动物园”中,我了解到冰雪霸王——北极熊,身体窄扁,呈流线形,脑袋窄小,眼睛紧靠上端,颈长灵活,熊掌宽大,宛如双漿。
潜水时挣着眼睛,关闭鼻孔,在水下能呆25分钟,有“游泳健将”的美称。
这样的美称,是人世间最美丽称号!怎么说不爱你呢!不得不想起北极熊在水里扑通十几个钟头,它一直游,没有停没有搁浅,没有上岸,连水草都不碰,一直在水里。
健将的动作使我们赞叹不已。
看吧!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收获,在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学习有关科学知识,肯定被这个时代渐渐的遗忘,就会一点一点落后。
读吧!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
科普知识读后感篇2这本书的主题主要是“草药植物”、“植物的秘密”、怪异植物“植物世界的吉尼斯”、“沙漠植物”、“植物习性”。
我对这些主题都很感兴趣,原来植物世界也有这么多东西可以探索。
我就说一下我最感兴趣的的“植物世界的吉尼斯”吧。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只要活到七十岁以上就算不错了。
可是在树木面前人类界的长寿简直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蚂蚁”。
世界上最长寿的树是非洲西部加那利岛上的一颗龙血树。
五百多年前,西班牙人测定它大约有8000~10000岁。
可惜在后来的一次风灾中毁了。
植物界中还有命很短的“短命鬼”,瓦松。
瓦松是长在瓦房顶上的植物。
只要等到雨季一来,它为了“能多活几天”,就迫不及待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繁殖了自己的后代,随后就是“等死”了。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通用6篇)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通用6篇)科普类的书读后感1最近我看了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的名称叫《昆虫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的法布尔。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关于昆虫的资料,比如说:螳螂把自己的丈夫作为每餐,抛弃自己的儿女,任其自由闯荡;松毛虫他们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他们形成毛虫队,每一队都有一个领袖,他们还是个小小天气预报员,能够预报雨天之后的风暴,而且具有推测天气的天赋……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昆虫的资料,而且细致又深刻地描绘了许多种昆虫的生活和习性。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2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科普读物》这一本书。
它使我深有感触。
《科普读物》的内容数不胜数。
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篇__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比如:地球的周长为39690、天空中用肉眼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6947颗,天空中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几十亿颗……这便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了。
我读了《科普读物》后,解开了一直埋在我心头的问题: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中会长高?为什么在月球上听不到见声音?土星为什么戴草帽?等等。
为《为什么天文台要搬到山上》这一篇__那里,我认识到了因为了为了尽量减少空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所以天文台要搬到山上去。
从《太阳是个大煤球吗》这一篇__那里,我明白了太阳不是一个大煤球,而是一个大气球,上面有许许多多的氢元素;从《为什么航天员要穿航天服》这一篇__那里,我体会到了因为航天服可以很好地保护航天员,防御来自太空的各种威胁,所以航天员要穿航天服……《科普读物》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真是我的良师益友!科普类的书读后感3我读过一本科普书,名叫《科学好好玩,火山和地震》。
书里我最喜欢的人是罗天才,他本来是上小学的年龄,但已经提前完成所有的教育过程,是一位天才少年。
他对研究自然灾害和灾难有着很强烈的兴趣,成为一名消防队长,筹划预防自然灾害的对策。
他在科学方面也有着惊人的天赋。
他亲自开发了便携式计算机,还发明了能够随意变形的伏尔坎机器飞机,这是他的第一个作品,在虚拟现实中,能穿越空间呢!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岩浆从地下深处往外喷是用气压来喷射的,气压越大威力就越强。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5篇)_5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5篇)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知识系列丛书,里面内容你根本就数不清楚。
里面的知识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小事。
他每一篇__,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
他不光能长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
这本书当中给我们讲解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比如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海下面是什么颜色?……一些不知道自然现象。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内容十分多。
讲了很多个方面,比如:通信篇、交通篇、军事篇、人体篇、植物片、医学篇、动物篇、……难怪他的名字叫《十万个为什么》。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篇__。
什么是北斗星?北斗星是大熊星座上成勺形的七颗星。
北极星在北斗星勺形边上的两颗星连在一起向勺口方向延长五倍的距离。
小时候,还听过奶奶讲北斗星的传说。
《十万个为什么》我读完后觉得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还是我们没有发现。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认真思考。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2今天,我读完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科技书,我不得不惊叹科学的无穷奥秘,知识的丰富多彩。
阅读这本书时,就如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它告诉了我们宇宙有多大?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河外星系?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世界有多么大,多么美!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科普知识。
也少不了许许多多的生活常识。
比如:为什么夏天我们在强烈的阳光下不要穿黑色的衣服,不然你就会感到非常热,因为黑色容易吸收很多的阳光。
它还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乒乓球不圆了,我们可以把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泡,这样乒乓球就会圆起来,就会和新的一模一样。
这本书中同时告诉我们冬天小乌龟为什么不吃食物,原来小乌龟要冬眠了,我便到春天后在给它吃食物。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它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
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大家有空就看一看这本书吧,你们肯定也会有很多发现的。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3的寒假,杨老师让我们阅读英文版《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科普类书籍读后感(精选11篇)

科普类书籍读后感(精选11篇)科普类书籍读后感(精选11篇)导语:阅读科普类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科学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普类书籍读后感(精选11篇),供大家阅读。
科普类书籍读后感1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恐龙,买了许多恐龙玩具,也看过许多有关恐龙的图书,了解了一些关于恐龙的知识,也认识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恐龙。
比如,最凶猛的恐龙是霸王龙,最大的恐龙是梁龙,最小的恐龙是美颌龙,最聪明的恐龙是伤齿龙,最笨的恐龙是箭龙。
我一直对恐龙的生活及灭绝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几天,读了《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另类新知”之《消逝的恐龙》以后,我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1822年,英国一位喜爱收集化石的医生格丁·曼特尔在出诊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枚恐龙化石——一块禽龙化石。
最早的恐龙大约是在2.45亿年前出现的,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1。
8亿年,它的足迹遍布七大洲,据统计,目前发现的恐龙属有285个,种有336个,然后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了。
在恐龙生活过的时代,地理、气候和地球上的植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同时各种不同的恐龙也在不停地进化着,然后是灭绝和被新物种所取代。
目前获得的有关恐龙行为方面的证据非常稀少,但是1971年在蒙古境内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古生物学家们发掘出一具迅猛龙和原角龙的尸体,它们因角斗而互相纠缠在一起,它们几乎同时杀死了对方――而又及时地被封存了几千万年。
许多古生物学家穷竭一生研究恐龙的化石、足迹,希望找出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但是,到底有多少种恐龙?它们是温血的还是冷血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恐龙探寻者们不断地忙碌着,让众多的古生物学家们为之疯狂。
对恐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消逝的恐龙》这本书,当一回恐龙侦探吧,研究研究这个在我们星球上走来走去、体形硕大、长相奇特的“怪物”,进入一个曾经令你神往,却终究早已逝去的远古时代,去探索和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未解之谜。
关于科普的读后感(3篇)

关于科普的读后感科普读后感科普读物是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或文章。
阅读科普读物对于提高科学素养和拓宽视野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看来,科普读物是一种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并且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首先,科普读物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窗口。
科学是一种关于解释自然现象的知识体系,而科普读物则是将这种知识系统化地呈现给读者。
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我了解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因此,我对这些内容的乐趣也是无法言喻的。
其次,科普读物帮助我拓宽了视野。
科学知识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等。
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我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这为我提供了机会去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这不仅使我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全面,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科学研究的兴趣。
此外,科普读物还帮助我提高了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我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这不仅使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在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后,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烹饪过程中不同的配料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这种基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我在各个方面都受益匪浅。
最后,科普读物给我带来了学习的乐趣。
科普读物通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避免了繁琐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推导。
这使得科学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我常常会感到一种发现新世界的兴奋和快乐。
每当我理解了一个新概念或原理时,我都会感到自豪和满足。
这种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了我对科普读物的持续兴趣,我会继续读下去。
总之,阅读科普读物是我一种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选择。
科普读物为我提供了了解科学知识的窗口,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科学素养,并且给了我学习的乐趣。
科普性书籍读后感8篇

科普性书籍读后感8篇书中的智慧在读完后内心激荡,写进读后感是最好的整理方法,读后感的结尾可以总结书籍对你的整体影响,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普性书籍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普性书籍读后感篇1这个暑假我读了《宇宙空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比如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彗星,俗称扫泏星,它由慧头和慧尾组成,其中慧头又由慧核和慧发组成。
彗核的直径约有10千米,他周围庞大的气团为慧发,慧发的直径有几万到几十万千米。
慧尾则更长,可达数亿千米。
我还明白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这是因为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这个大气体球时时刻刻都在释放者很多的光和热。
地球正是因为有了太阳的照耀,才有了温暖和光明,才有了生命。
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也为1500万摄氏度。
这是由于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原子反应。
太阳由70多种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氢。
太阳内部温度高、压力大,这就是那里的情原子核相互作用,从而释放出很多的光和热。
我还明白了火星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科学家称他为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是因为火星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特征。
用望远镜看,你会发现火星简直就是一个地球仪。
它的两极是白白的极冠,就像地球上被雪覆盖的南北极。
并且火星也像地球那样呈必须角度绕太阳公转。
另外,火星上上的一天之比地球上的一天长39分35秒。
不一样的是,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是地球一年的1.9倍。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也有大气。
宇宙太神奇了,我长大以后,必须要当个科学家研究火星的奥秘,人类以后是否能在火星上居住?请大家相信我,我必须会刻苦研究的!科普性书籍读后感篇2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这本书令我十分着迷,原来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什么样的蘑菇有毒;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昆虫中最老的是谁。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部解答动物、植物身上的疑点的科普书,朴实的文字,清新自然;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十万个为什么》让我看到了在世界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不知道的科学秘密,让我大开眼界。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精选15篇)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精选15篇)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今天是周末,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我选择呆在家里看《十万个为什么》,尽管不能外出,但也能开阔视野。
《十万个为什么》是对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事物,提出许多意想不到却饶有兴趣的问题,比如,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和?为什么水不会燃烧?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著名的科普作家伊林凭了他那横溢的才能,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小读者们娓娓道来。
从中我发现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
“为什么会有‘幽灵岛’”和“为什么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自从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答案便浮出了水面。
其实“幽灵岛”的起源是海底火山爆发所凝结成的岛屿,在火山口与连接岛屿的地方,由于水的冲刷使岛断裂,再次进入海中,这就是“幽灵岛”的消失。
而等到第二次火山爆发时,岛屿再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幽灵岛”的重现。
而“为什么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是因为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质。
氯化纳就是人们平时吃的食盐,味道是咸的;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味道发苦,因此,海水又苦又咸。
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虾和蟹活着的时候是青色的,而熟了后就变成红色的”、“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起源的”等等。
《十万个为什么》就像我的无声老师教导我。
《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受益匪浅!!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2“《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非常好,鹏鹏你应该好好把它读完”,在我四年级开学之初妈妈对我说。
看着妈妈庄重的表情,我想那一定是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我说:“好啊,妈妈,咱们一起读,不懂的地方你给我讲解行吗?”,妈妈愉快地答应了。
每天完成作业后我和妈妈都要留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了,通过神秘宇宙、美丽的大自然等八个章节的仔细阅读及妈妈的详尽讲解使我懂得了什么是流星雨、为什么在太空会发生失重现象等宇宙知识,懂得了雾是如何形成的,天空中为什么有闪电、打雷等自然知识,懂得了猫为什么在黑暗中也能抓到老鼠、为什么只有雌蚊子才叮人等一些动物的特殊本领;懂得了空调机是如何控制室内温度的、不用火的微波炉为什么能将食物烧熟等科技知识;也使我知道了煤气为什么会有股刺鼻的味道,原来煤气中含有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有毒气体,煤气泄漏时为了使人及时察觉,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在煤气中加入了有特殊味道的硫和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科普知识读后感
这个小长假虽然不长只有三天,我看了关于两本关于科技实验和科技谜题的两本书,这两本书使我懂得了不少知识!
一,保存泡泡这个实验很好玩,需要的材料是肥皂、吸管、盘子、冰箱!先把肥皂放进水里做一盆肥皂水,把冰箱冷冻室的温度调到最低度,用吸管对着盘子吹出几个大泡泡,迅速把盘子放进冰箱的冷冻室,过一会再把盘子从冰箱里取出来!哇!泡泡被冻成冻泡泡了!现在你的泡泡只要不熔化就可以永远保存了!
二,学螃蟹吐泡泡的材料,一瓶可乐、一只牙膏、一把牙刷,开始实验了,像我每天早晚刷牙一样,按照正常的步虚刷牙,刷完牙后,不要漱口,喝一口可乐,你会感觉到嘴里有很多小泡泡在跳舞,张开嘴像螃蟹一样把泡泡吐出来,这个实验可好玩了!
周六,我和爸爸去图书大厦买学习辅导材料。
买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拉着他去科技图书区域。
对科学知识相当痴迷的我一眼就看到了《地球》,因为它封面图画非常精美。
我翻看了其中几篇文章,就赶忙央求爸爸买给我,爸爸也就得不错,爽快的答应了。
这本书主要是说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它有精彩的内容:高山磅礴,湖泊多姿,峡谷幽深……超精彩的主题,近千个知识点,全新揭秘不为人知的地球奥秘。
科学的主题式分类
讲解,源于当今世界最权威的知识体系,并吸取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成果。
这本书还有精美丰富的图片:珍贵的航拍精品,使用的原理图片,清晰地场景照片……近千幅精美图片奉献一场视觉盛宴。
这正是我和爸爸买这本书一起读的原因。
这本书每篇文章都写得非常精彩具体。
其中的《大陆漂移》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地球:大陆居然是漂浮着的,不停移动的。
首先,它告诉我们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并清楚、详细地写出了魏格纳提出的观点,还解释了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其演变规律,并在文字旁插了三幅原理图片。
第一幅是2亿年前,大陆大部分都连在一起,第二幅大陆稍稍分开一些,那是大约1亿8000万年前的大陆,最后一幅是距今6500万年的。
三幅图生动体现了地球大陆的漂移、演变。
一旁还有用计算机把大陆拼接后的图片,这有力地支持了所有大陆原来曾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还有《生命的演化》《气象奇景》《火山》……等文章,让我真是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在读这本书时,许多篇文章我和爸爸的观点不一样,引起了许多的争论,其中的一次让我很是得意。
那是我们看到《太阳篇》时,上面有一个问题:一天中,什么时候是最热的?没看下面的文章,我自己思考了一会儿,有了一点想法。
突然,灵机一动,不如来考考爸爸,“爸爸,
你觉得这题怎么解释?”
他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是中午12时左右最热。
”
我又问:“为什么?”
“因为中午太阳光直射地面,光线最强,热量上升最快,自然是温度最高的时候。
你认为呢,丁阳。
”
“我觉得下午2点钟左右时最热。
因为虽然12点时,温度上升快,但不能立刻到达最高,下午的阳光虽弱,但加上地面温度的反射,下午2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
”
我看见在我说的时候,爸爸听得一愣一愣的,似乎不太明白,刚说完,他就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说的不对!”
无谓的争辩没用,还是书中见分晓吧!哈哈!书上居然和我说的差不多,这下爸爸哑巴了,冲我一通傻笑。
这本书不仅让我和爸爸知道了许多地球的奥秘,也多了很多共同的话题。
与老爸一起读书,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