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合集下载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什么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水平而制定的评价标准。

•该标准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室内环境、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材料使用、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节能、水资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材料与资源、生态适应性等。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优势•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建筑业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注重节能环保。

•对于业主,选择评价合格的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耗成本、提高室内健康环境质量。

•对于社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可以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如何评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和需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可以选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认证合格的建筑。

•对于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补贴和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总结•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多个方面,并且可以引导建筑业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注重节能环保。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选择评价合格的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耗成本、提高室内健康环境质量。

•对于社会来说,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可以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未来绿色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更关注建筑的生命周期,并强调建筑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标准,对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5-7:《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5-7:《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DBXX-XXX-XXXX备案号XXXXX-XXXX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of green building for Tianjin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of green building for TianjinDB—XXX—XXXXXXXXXX-XXXX主编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日期:XXXX年X月X日2015天津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4)3.1一般规定 (4)3.2评价与等级划分 (5)4 节地与室外环境 (10)4.1 控制项 (10)4.2 评分项 (12)5 节能与能源利用 (23)5.1 控制项 (23)5.2 评分项 (24)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3)6.1 控制项 (33)6.2评分项 (36)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6)7.1 控制项 (46)7.2评分项 (47)8 室内环境质量 (57)8.1 控制项 (57)8.2 评分项 (60)9 施工管理 (69)9.1 控制项 (69)9.2 评分项 (70)10 运营管理 (78)10.1控制项 (78)10.2评分项 (80)11 提高与创新 (88)11.1一般规定 (88)11.2加分项 (88)本标准用词说明 (95)引用标准名录 (96)Contents1 总则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4)3.1一般规定 (4)3.2评价与等级划分 (5)4 节地与室外环境 (10)4.1 控制项 (10)4.2 评分项 (12)5节能与能源利用 (23)5.1 控制项 (23)5.2 评分项 (24)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3)6.1 控制项 (33)6.2评分项 (36)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6)7.1 控制项 (46)7.2评分项 (47)8 室内环境质量 (57)8.1 控制项 (57)8.2 评分项 (60)9 施工管理 (69)9.1 控制项 (69)9.2 评分项 (70)10运营管理 (78)10.1控制项 (78)10.2评分项 (80)11 提高与创新 (88)11.1一般规定 (88)11.2加分项 (88)本标准用词说明 (95)引用标准名录 (96)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对天津市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版《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2015版《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增加控制项 “4.1.2项 目规划设 计应符 合相关
的需 求 。截 至 2014年 底 ,全 省通 过 绿 色建 筑评 价 的 法定 规 划 的要 求 ”。在 前 期 绿 色 建 筑项 目评 价 中发
项目共 81个,累计面积1198万 ,覆盖保障性住房、 现,很多项 目在技术应 用方面效果很好,但 因未按
T109-2015《河南省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以下简 建筑等 级分 别为 一星级 、二 星级 、三 星级 。
称 “2015版省 绿标 ”)的修 编 工作 。2015版 省绿标 于
评 价 指标 体系 由6类 调 整至7类 ,把 2014版省 绿
2015年 1月27日发布 ,2015年 3月1日在 全 省实 施 。本 标 中各 类 评 价指 标 有关施 工 的内容 ,单 独 列为一 个
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 衡判断方 法均可得 到相应分值 。不 同类型 的建筑
2016.4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4 9
建 筑 节 能

Building Energy Saving
(居 住 建 筑 和公 共 建 筑 ),处 于不 同气 候 分 区 的建 为了引导绿 色 建 筑 发 展 中,采 用建 筑保 温 与结 构 一
结 合 河 南 省气 候 条 件 和 建 筑 热 工分 区 ,对 不
建筑的全年供暖耗 电量和空气调节耗 电量之和)降 适宜河南省地域性 的条文,适 当降低分值。8.2.8条
低 的幅度,赋 以不 同的分值 ,在选择节能技术时更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 ,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
具 有 可操 作性 。同时条 文 上表 述 尽可能 与河 南 省现 2014版国标对该条文的分值是 12分,2015版省绿标

5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5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5 节能与能源利用5.1 控制项5. 1. 1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条文说明扩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12 17 条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在新建建筑节能工作中均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来执行,例如规划审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等等。

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条例也要求:居住建筑和本条例第26 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建筑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在尊重建筑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扩建、改建,逐步实施节能改造。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对于公共建筑,此条主要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中“建筑与建筑热工”章节的强制性条文3. 2.1、3. 2.7、3. 3.1、3. 3.2、3. 3. 7条、“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章节的强制性条文4. 2. 5、4. 2. 8、4. 2. 10、4. 2. 14、4. 2. 17、4. 2.14、4. 5. 2 、4. 5. 4 、4. 5. 6 条(另有第4. 1. 1 条不作考察,第4. 2. 2、4. 2. 3 条在本标准的第5. 1. 2 条中考察),主要指标包括体形系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锅炉热效率、制冷机组性能系数或能效比、热计量、调控等。

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对应条文具体内容如下:3. 2. 1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应符合表 3. 2. 1 的规定。

表3. 2. 1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限值单栋建筑面积A (旷)|建筑体形系数300<A 运800运0. 50A>800I运0. 403. 2. 7 甲类公共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

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进行权衡判断。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5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5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根据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2015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5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5提出了环保材料的使用要求。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同时,对于已有的建筑物,也要提倡进行绿色改造,更新使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效。

另外,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5还强调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声环境等因素,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同时,要注意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保障居住者的健康。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5的发布,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节能、健康的方向发展。

建筑设计师和施工方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节能、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建筑行业的各方能够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贯彻执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1月起实施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1月起实施

龙源期刊网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1月起实施作者:
来源:《居业》2014年第06期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3T50378-2006同时废止。

该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

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

修订后的标准评价对象范围得到扩展,评价阶段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整体具有创新性。

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六大指标。

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

不过,在标准的试运行中,发现不少问题。

而新的标准则是采用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

评审专家认为重要的
就打8分、10分,有的虽然需要,但做起来容易,也不需要多少钱,就4分。

这样一来,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1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2 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

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2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

运行评价应包括7类指标。

3.2.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3.2.4绿色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3.2.5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

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3.2.6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7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表3.2.7取值。

ΣQ=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3.2.7)
表3.2.7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
能源利用
w2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w3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

w4
室内环
境质量
w5
施工
管理
w6
运营
管理
w7
设计评价居住建

0.21 0.24 0.20 0.17 0.18 ————
公共建筑0.16 0.28 0.18 0.19 0.19 ————
运行评价居住建

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建筑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
注:1、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

3.2.8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
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2.9对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