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发展到17世纪的欧洲各国,并在18世纪启蒙时代得到进一步拓展。
下面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时代三个阶段来介绍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关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
他们认为自由的个体是人类最高的追求,要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
人文主义者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他们反对狭隘的宗教和教条主义,寻求人性的本真和现实世界的真实模样。
例如,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通过研究和翻译古代经典文献,提倡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
人文主义者希望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研究,恢复人的尊严和人性的丰富性。
宗教改革是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改革家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反对教会的荣耀和中介。
他们主张个人信仰的自由和对圣经的独立理解。
这是一次对宗教和教权的颠覆,也是对传统体制的挑战。
宗教改革的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们强调了个体的地位和权利,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个体的自由发展。
启蒙时代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高峰期。
启蒙思想家们秉持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观点,推崇人的理性和科学的方法,主张人们应该解放自己,摆脱迷信和偏见的束缚,追求真理和自由。
伏尔泰是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宽容和言论自由,并对迫害异议的封建体制进行了批判。
另外,洛克和卢梭等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理论,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社会的共识和个人的自由意志。
启蒙思想家们对教权进行了强有力的质疑,促进了人权和民主的发展。
总而言之,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时代。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类尊严和自由的追求,以及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推崇。
这些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现代的人权和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也充分体现了西方社会由封建传统向个体自由和人权迈进的进程。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它强调人类价值和个体的自由,鼓励理性思考和人的进步。
人文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是一个文化爆发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学者和哲学家。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将人类的尊严放在绝对权威和宗教信仰之上,鼓励人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和哲学作品。
他们强调人的理性和能力,相信通过学习和思考,人类可以实现个体自由和全面发展。
16世纪,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的人文主义者贡布林和蒙田将人的自由和尊严作为核心概念,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英国的培根则强调实证主义思维和实用主义,提倡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17世纪,人文主义在启蒙时代继续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试图推翻传统的权威和迷信观念,强调理性和逻辑推理。
伏尔泰、洛克等人对启蒙思想起到了重要贡献。
伏尔泰尤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言论自由,对暴政进行了批判。
洛克则提出社会契约论,并主张政府应受人民监督和限制。
18世纪,人文主义与自由主义和民主思想相结合,对法治和政府权力提出了更多要求。
卢梭提出了公共意志的概念,认为政府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
他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影响。
19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在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
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加缪等思想家强调个体存在的自由和责任。
他们认为人应该自觉地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负责,而不是依赖外部的权威和规则。
20世纪以来,人文主义也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分支,如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这些思潮对于传统人文主义的一些概念和假设提出了批评和质疑,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追求人类尊严和自由的过程。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再到现代,人文主义者与时俱进地批判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他们的思想对欧洲和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强调个体自由、人文关怀和人类价值的思想流派。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随后在欧洲各国逐渐发展和盛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
这一时期,通过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和受教于亚茅士学派(Stoicism)的影响,人们开始逐渐摒弃中世纪的神权主义和神秘主义,追求个体的自由和人类的尊严。
人文主义者如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通过他们的艺术、科学和哲学成就,倡导了人文主义的理念,强调人的价值和能力。
在16世纪,人文主义的思想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在法国,蒙田(Montaigne)以其《随笔》为代表,强调思辨和个人主义;英国的培根(Francis Bacon)提出实证主义的思想,主张通过实证和实践来探求真理;英国的萨克尔(Thomas More)则在他的《乌托邦》中探讨了理想社会的构想。
17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伏尔泰(Voltaire)以其批评教权和维护言论自由的言论为人文主义的代表,他提倡理性和审慎的思考,并反对迷信和压制。
伏尔泰的观点在他的著作《哲学字典》和《辩论自由》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18世纪的德国,则迎来了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思想。
康德主张个体的自主性和道德自由,并提出了“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思想。
黑格尔则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关系,认为人类通过实践和对立的辩证运动来获得自由和理性。
19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延续了前几个世纪的发展,并与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等思潮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的解放和人权的保障。
弗洛伊德则在心理学上对人的自我意识和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20世纪至今,人文主义思想在继续发展,并与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等思潮相互交融。
艾伦·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和达斯汀·哈勃(Dustin Harder)等现代思想家和作家,通过他们的著作和讲座,试图把人文主义的理念带入当代社会,并引导人们重拾关怀他人和寻求人类意义的价值观。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神的意志
封专制和 教会
核心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思想 直接、系统 用人的眼光观 打着复兴古典 形式 披着宗教外衣 地提出反封 察、探索世界 文化的旗号
实质 影响
宗教外衣下的 人文主义精神 资’级反封建 反封建统治和 最初的体现 的思想解放运 罗马教会的政 治运动
动
资’级反封 反教的思想 解放运动
课堂精讲
1、人文主义精神发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侧重于 哲学领域;近代人文主义复兴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侧 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分裂割据时期 的德意志,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发源于17世纪资本 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高潮在法国,侧重于政治领域。
2、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 与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提出“美德 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5、成熟:17~18C的启蒙运动,提出理性主义,追求 人在政治上的自由平等和解放。
【过关知识】
1、简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2、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 4、文艺复兴起源的时间、国家?其原因、核 心、成就、实质和影响是? 5、宗教改革的时间、原因?(马丁路德改革 的)主张、实质和影响? 6、启蒙运动的时间、历史背景、主要代表及 其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1、起源: BC5C古希腊,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 作用,苏格拉底等对人本身的研究。 2、压抑:中世纪,在神学和基督教的统治下,人文 主义被压抑。 3、复兴:14~17C的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文主义,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神学贬低人。 4、发展:16C的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使人获得 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②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③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④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⑤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⑥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⑦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 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⑧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 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精选课件
1
考情导学
精选课件
2
线索特征
本单元包括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和近代 欧洲(14-18世纪)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历程。。
●线索: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思想蕴含人文精神的萌芽, 中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为宗教神学所压制。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促成近代人文主义兴起 16世纪宗教改革促成近代人文主义发展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成近代人文主义走向成熟。
精选课件
9
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同时代但不属于智者学派)
课1前、思背考景::
1纳2子“苏((2、苏、,苏、12苏格苏被罪 苏12))格主、、格拉格成格智雅拉名针否要拉底拉为拉者典底砭定思:底的底“底学社时传把哲(思西想之不派会弊统哲学约想方:死重世敬,的思前主的学的视风批神神想张孔4真从人日6判,是子。9正和的下天—雅而在”有原作、前败上典宣怎何)因用道3的扬拉坏样影的9?,德9政自回的响主年青但沦治己社张?,了忽丧年领的会与略人视。袖思智背晚道间。想者景于德。。学下中。”派提国—有出之—何的孔哲?异子学结同、家合点略西教?早塞材于罗归孟 3格、以孔子、苏格拉底为例简要比较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 西拉文①明学?术上: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发出“认识你自 底己”的呐喊(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使哲学真 之 死正②③政道成治德为上上一门::研倡反究导对“过“人激有”的 思的民想学主力问政的治人是,主万张物寡的头尺政度治”。,希望重建人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
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
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
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
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 源及其发展
2020/12/7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三面环水,山峦分割,土地贫瘠。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4)思想条件: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1)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代表: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 作“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 (4)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 神枷锁。
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
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
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
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 被绑在罗马鲜花广场上活 活地烧死。他的舌头被事 先钉住,以防他临死前喊 出什么异端的口号来。尽 管这样,布鲁诺的名言还 是流传了四百年而依旧震 撼人心:你们在宣判的时 候,比我听到判决时还要 恐惧。
布鲁诺
中世纪圣母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从以上作品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1、艺术创作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展现人性 之美,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2、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
宗教神学 以神为 禁欲 和来 中心 世 等级 蒙昧 观念 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 现世 自 为 的享 由 中心 受 平 等
理性 和科 学
4、表现(成就):首先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 16世纪以后向欧洲其他国家传播,涉及文学、 艺术、哲学、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举例)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 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 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 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这个时期的欧洲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 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
二、人文主义的复苏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知道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人的主 要作品和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 的含义
(一)文艺复兴运动
15、16世纪人文主义的内涵
强调人性的自由。重视现实生活、崇尚探究 精神,反对教会的禁欲。
比较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 异同
见《导与练》P18
4.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 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5.影响: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材料3:根据《柏拉图全集》(第一卷)整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5世纪中叶 伯利克里改革
公元前431—前404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
备注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民主制度曾被颠覆后走向衰落
雅典城邦制与直接民主政治的推动。
归纳: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背景: (1)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在广大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古希 腊文化迅速发展起来)(根本); (2)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公元前5世纪中 叶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每个公民参政意识的加强, 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提高)(前提); (3)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海,海岛众多)(根源); (4)早期自然哲学的兴起(标志人文精神觉醒),奠定了基础。(思想)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1)同: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很相似,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①重视道德、知识与教育。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重视教育, 主张有教无类;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 ②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孔子提出“仁”及为政以德 的民本思想;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名言。
(2)异: 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 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
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
谓冷热。
人的感觉是判断标准 ——普罗泰格拉
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 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单元总结一、主要线索: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二.方法点拨1.复习本讲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
如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1)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是人文主义。
(2)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组织。
(3)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其核心是理性。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
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科技方面,英国掀起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政治方面,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同时期的中国涌现进步思想家。
3.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
对14—18世纪人文主义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考点1】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考点1】简述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1)泰勒斯: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评价: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希腊早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
思想主张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评价:①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评价:①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②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点综合1】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
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
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3)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就可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德合一”。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
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
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异同。
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繁荣的根本。
不同点:(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
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古希腊思想界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第二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考点】1.简述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目的、性质及思想核心。
(1)性质: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根本原因及目的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反封建和教会为主要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
(3)思想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2.简述文艺复兴前三杰、后三杰的主要作品及艺术风格。
共同点:以宗教的形式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思想3.简述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及评价。
(1)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评价: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了欧洲历史的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德国宗教改革开创了欧洲近代史的新纪元。
(2)加尔文主张:①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②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评价:他的先定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因而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4.简述欧洲文艺复兴的意义。
(1)文艺复兴的意义: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
如文学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自然科学方面的伽利略、哥白尼等,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使天主教的权威受到挑战,其主张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第三课、启蒙运动【课标考点】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核心内容及历史影响。
【解析考点】1.简述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及思想核心、影响。
(1)兴起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著作、主要观点及简要评价。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了著名的著三权分立学说,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强烈反对天主教会,称教皇是“两足禽兽”。
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义”的口号,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
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比较4、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注重人权,提出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学说;把人文主义思想上升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层面,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5、启蒙运动的影响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是启蒙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他们倡导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民主政权形式,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原则,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得以认证和实践,并且在政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中,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和议会改革,美国的《独立宣言》与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完善,法国的1875年宪法的诞生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都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精神。
中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