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Hb的浓度
术中维持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对手术安全和预后的影响

各 组 同期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每 组 各 时 点 及 组 间 同期 HR、M AP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I组 的 输 血 量 及 比 Ⅱ、
Ⅲ组 多 ,1又 明 显 多、发 热 多 于 Ⅲ组 。3组 间 的 住 院 时 间 无 差 1。3组 患 者 术
(T4)for normal blood analysis,blood lactate levels and blood gas analysis.At the same tim e,the changes of heart
rate (HR)and m ean arterial pressure(M AP)were measured.The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complication
较 差 异 也 减 少 。3组 T1~ T3的乳 酸含 量 高 于 TO,T4虽仍 高 于 组 TO,但 差 距 已明 显 缩 小 。组 间 同期 比 较 无 明 显 差
异 。 3组 T1~ T3的 PH、二 氧 化 碳 分 压 (PaCO2)低 于 TO,至 T4时 与 TO已无 差 异 。pH、PaCO2及 其 氧 分 压 (PaO2)
发 生 情 况 、手 术 时 间 、住 院 时 间及 手 术 预 后 等 。结 果 各 组 红 细胞 (RBC)、血 红蛋 白 (Hb)及 红 细胞 比 容 (Hct)在 T1
~ T3时均 低 于 TO,同期 比较 Ⅱ组 低 于 I组 ,Ⅲ组 又低 于 Ⅱ组 ;T4时这 些 指 标 与 TO比较 差 别 减 少 ,同 时 3组 之 间 比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血常规检查的名词解释

血常规检查的名词解释简介:血常规检查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检查方法。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液的成分、数量、功能、形态等多方面的信息,为医生判断和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查中涉及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检查方法。
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为丰富的细胞成分,主要负责输送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红细胞数量,以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个数来衡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在4.0-5.5×10^12/L之间,此数值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反映出身体健康问题,如贫血或血液黏稠度异常。
二、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氧气与二氧化碳输送到全身。
血红蛋白浓度表示单位体积血液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正常范围在男性130-200g/L,女性为12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意味着贫血或血液稀释。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重要细胞成分,主要参与免疫反应、抵御细菌、病毒感染和消除异常细胞等功能。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存在的白细胞数量。
男性和女性的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略有差异,通常在 4.0-10.0×10^9/L之间。
白细胞计数异常变化可能反映出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或外界感染的存在。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具有止血功能。
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形成血小板栓堵塞血管,并防止出血。
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范围一般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五、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测量在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通过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可以帮助确定贫血的类型。
正常范围一般在80-100fL之间。
幼犬血常规指标解读

幼犬血常规指标解读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总和。
它反映了幼犬体内携氧能力的高低,是评估贫血或红细胞减少的重要指标。
正常范围为5.5-8.5百万/立方毫米。
二、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幼犬是否贫血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用于判断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正常范围为12-18克/分升。
三、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是评估幼犬血液浓缩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范围为37-55%。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它的大小可以反映幼犬的红细胞大小是否正常。
正常范围为60-77飞升。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它反映了幼犬体内血红蛋白合成的能力。
正常范围为19-23皮克。
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幼犬红细胞大小变异程度的指标。
如果该指标升高,表示幼犬的红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可能存在贫血或某些疾病。
正常范围为11.5-14.5%。
七、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评估幼犬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
正常范围为6000-16000/立方毫米。
八、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指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幼犬的炎症反应程度和免疫应答情况。
正常范围为50-70%。
九、淋巴细胞比例(Lymph)淋巴细胞比例是指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幼犬的免疫状态和病毒感染情况。
正常范围为20-40%。
十、单核细胞比例(Mono)单核细胞比例是指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幼犬的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能力。
正常范围为3-8%。
十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是指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幼犬的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rbc计算公式

rbc计算公式
RBC计算公式简介
RBC计算公式是指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的计算公式,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RBC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等。
RBC计算公式的计算方法
RBC计算公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比例计算得出的。
该公式的计算方法如下: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0
其中,血红蛋白浓度(Hb)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通过将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进行计算,最终可以得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RBC计算公式的应用
RBC计算公式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诊断贫血症状时,医生可以通过RBC计算公式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数量不足的情况。
此外,在研究领域中,RBC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于评估
红细胞的质量和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RBC计算公式只是一种计算方法,其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含量、个体差异等。
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结语
RBC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虽然该公式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临床医学和研究领域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因素,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

项目名称:糖化血红蛋白英文缩写:GHb或HbA1C所属类别:参考范围:HbA1(A1a+b+c)0.05~0.08(5.0%~8.0%)。
HbA1c:0.03~0.06(3.0%~6.0%)。
临床意义:1.成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通常由HbA1. HbA2和HbF组成,其中主要是HbA1,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通常占总Hb的5%~8%,糖尿病患者可达15%~18%,其主要组分为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此外尚有HbA1a1. HbA1a2及HbA1b三种。
2.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d)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故此试验主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GHb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3.血浆葡萄糖转变为糖化Hb与时间有关。
血糖浓度急剧变化后,在起初2个月HbA1c的变化速度很快,在3个月后则进入一个动态的稳定状态。
HbA1c的半寿期为35天。
由于糖化Hb的形成与红细胞的寿命有关,因此在有溶血性疾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时,如近期有大量失血,新生红细胞大量产生,均会使糖化Hb结果偏低。
糖化Hb仍可用于监测上述病人,但其测定值必须与自身以前测定值作比较而不是与参考值比较。
影响因素:A1c检测并不反映暂时性的、急性的血糖升高或降低。
“脆”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并非通过A1c体现。
当血红蛋白异常时,比如镰状细胞血红蛋白(血红蛋白S),血红蛋白A的量会降低。
这会降低A1c用于监测糖尿病的有效性。
如果出现贫血、溶血或大出血,您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假性降低。
如果您铁缺乏,A1c检测结果可能会升高。
如果您近期接受输血,A1c将假性升高(血液保存液葡萄糖水平较高),不能真实反映2到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
血常规的正常值修改版

血常规的正常值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就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与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12、0-16、0g/dl);女性110~150g/L(11、0-15、0g/dl);新生儿170~200g/L(18、0-19、0g/dl)。
血红蛋白浓度(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与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与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与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与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RBC)介绍:红细胞计数,就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原因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原因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理现象。
主要是由于短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Hb)。
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短缺可能有许多原因。
一是由于出血:如出血性贫血症、腺病毒病或缺少维生素B12和叶酸,可以出现大量出血,结果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偏低的情况。
二是由于营养不良:如缺乏蛋白质、碘、铁等营养物质,可以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形成,从而出现偏低的情况。
三是消化道菌:消化道菌对健康非常重要,如乙型肝炎病毒、弓形虫等,它们会损害消化道壁,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也会影响红细胞的形成,从而出现偏低的情况。
四是器官损害:当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害时,会影响红细胞再生,从而导致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综上所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出血、营养不良、消化道菌和器官损害等。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查明病因,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保护血液健康。
血样含量标准

血样含量标准
血样含量标准是指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正常浓度范围,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样含量标准:
1. 血红蛋白(Hb):
- 成人男性:13.5-17.5 g/dL
- 成人女性:12.0-15.5 g/dL
2. 红细胞计数(RBC):
- 成人男性:4.5-5.5 x 10^6/mL
- 成人女性:4.0-5.0 x 10^6/mL
3. 白细胞计数(WBC):
- 成人:4.0-11.0 x 10^3/μL
4. 血小板计数(PLT):
- 成人:150-450 x 10^3/μL
5. 血红蛋白含量(MCH):
- 成人:27.0-33.0 pg
6. 血细胞压积(HCT):
- 成人男性:38.8-50.0%
- 成人女性:34.9-44.5%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数值仅作为参考,具体的正常范围会受到
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还需结合临床判断。
另外,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标准范围。
如果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实验室专业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红蛋白的催化活性比较
◇基于血红蛋白的上述结构特点,我们研究 了对甲基酚浓度对血红蛋白催化反应速率 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当对甲基酚 浓度较低时,其与反应速率成正比,表现 为一级反应。随着对甲基酚浓度的增高, 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对甲基酚浓度大于 3×10-4mol/L 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此时 反应速率与对甲基酚浓度无关,表现为零 级反应。
• 样品测定
收集不同地方的雨水,直接测定,结果见表2。
血红蛋白具有价廉易得、贮存方便、实验条件温 和等优点,相信其过氧化物酶的特性会在临床及 生命相关物质的测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会得 到广泛的应用。
谢谢!
• 干扰情况 以1.1×10-6mol/L H2O2 的测定考察了不同干扰离子 的影响,当要求相对误≤5%,外加离子的允许量 (摩尔比)为:F- 、SCN-、NO3- 、Br-、PO43 - 、CO 2- 、Ba2+ 、Mo(V)、Cr3+(1000倍); 3 Al3+ 、Mg2+ 、Sn(Ⅳ)(500倍),Hg2+ 、Ni2+ 、 NO2-(200倍),Ag+ 、Cu2+(100倍),D-葡萄 糖、Fe3+(20倍)、Zn2+(100倍),尿酸、Co2+ (5倍),Mn2+(1倍)。
◇按同样方法实验测得了氯化血红素和合成 的环糊精-氯化血红素(β-CD-Hemin)等过 氧化物模拟酶的 K m 、V m 和 K cat 值(表1)。 比较发现,这3种铁卟啉化合物对底物对甲 基酚的催化氧化活性顺序为 : Hb >β-CD-Hemin>Hemin
过氧化氢测定条件的选择
⇘酸度及氨浓度 ⇘对甲基酚浓度
◊ 本文用 Hb 作为催化剂催化 H2O2 氧化对甲基酚的反应,建立了测定
H2O2 的高灵敏荧光分析方法。
实验部分
➮ 仪器与试剂 ➮ 实验方法
仪器 试剂
RF-5301PC 荧光仪;SFM-25 荧光 仪 ;PH-3C 数字型精密酸度计;GS501 超级 恒温槽。
血红蛋白生化试剂,配成1×10-5 mol/L的水溶液;对-甲酚(99%)移取105.6μL,用 二次蒸馏水稀释至100mL,得1×10-2mol/L的 储备液;H2O2:移取0.1mL30%的分析纯过氧 化氢稀释至100 mL,得1.064×10-2 mol/L的储 备液 ,棕色瓶装 ,冰箱保存,使用时依实验 需要进行稀释 。所用其他试剂除注明外 ,均 为分析试剂,所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结果与讨论
➭ ➭ ➭ ➭ ➭ ➭
体系的荧光光谱 血红蛋白的催化活性比较 过氧化氢测定条件的选择 分析方法特性 干扰情况 样品测定
体系的荧光光谱
⇨ 用血红蛋白催化对甲基酚与H2O2的反应得到的 荧光产物为2,2’ - 二羟基 – 4,4’- 二甲基联苯, 其荧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如图1(a),最大激发 和发射波长为λex / λem =318nm/427nm 。 ⇨ 需要指出的是,血红蛋白在本实验条件下亦产 生微弱的荧光,这是由于其分子中肽链上的色 氨酸和酪氨酸所致。然而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 长为λex / λem =318nm/427nm(如图1 b)对本体 系只产生微弱的本底值 。
⇩在 10 mL 比色管中依次加入系列 H2O2 溶液;
1×10-3 mol/L 对甲基酚 1.0 mL ;pH=10.3 的 NH3-NH4Cl 缓冲溶液 3.0 mL;1×10-5 mol/L 血红蛋白 0.50 mL 。用二次水定容,混合均 匀后,室温放置 10min ,测定产物在激发波 长 318nm ,发射波长 427nm 处的荧光强度。 ☆
• 血红蛋白(Hb)的浓度 由于血红蛋白是一荧光物质 ,尽管在本实 验选定的条件下荧光强度很弱,然而当其 浓度太大时,会导致较大的空白值,并且 造成浪费。当浓度很低时,在测定时间内 催化反应不完全。实验结果表明:当血红 蛋白浓度在 2×10-7 ~6×10-7 mol/L时,体 系荧光强度最大且恒定 。 本实验选择 5×10-7mol/L为最佳用量。
⇘血红蛋白(Hb)的浓度
• 酸度及氨浓度 酸度是酶催化反应需要用缓冲溶液严格控制 的条件之一。我们比较了NH3-NH4Cl、甘氨 酸-NaOH、硼砂-NaOH、NaHCO3及混合酸NaOH等缓冲体系。发现在NH3-NH4Cl缓冲 溶液中,当pH 10.3时产物的荧光强度最大。 同时我们固定这一酸度实验了NH3浓度对体 系荧光强度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的最佳 氨浓度是0.03mol/L。表明血红蛋白的催化 活性也可被氮配体(如NH3)所增
本文采用血红蛋白作为过氧化物酶 的替代物,用于催化 H2O2 氧化对甲 基酚的反应体系。从而建立了高灵敏 测定痕量 H2O2 的荧光分析法。
引言
痕量 H2O2 的测定不论是在临床生 物化学还是在环境化学中都有重要 意义。酶法测定 H2O2 一般是基于 过氧化物酶催化 H2O2 氧化底物的 反应来实现的。
血红蛋白的催化活性比较
◇利用Linewear-Burk图,由截距和斜率求得 Vm = 1.6 min-1 ,K m = 8.75×10-4mol/L,再 由方程:Vm = Kcat [ E 0 ] 求得酶催化的转换 数 Kcat = 6.4×106L/ mol· min 。
血红蛋白的催化活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