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4烟、酒刺激物对结果的影响烟、酒等刺激物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表现为多种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如吸烟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平降低,烟草中有效成分CO结合血红蛋白可使血红蛋白升高,所以,采血前24小时患者要避免吸烟、饮酒及喝茶喝咖啡。
3正确采集以获得高质量标本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保证
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整个过程包括标本的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标本的收集、标本容器的要求、采集标本量、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
3.1标本采集时机的选择标本的采集时机选择与检测结果阳性率密切相关,如血培养标本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而且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肾炎患者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测;维生素C可使尿潜血、尿糖、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出现假阴性。所以患者用药后,应在血药浓度降至不影响结果时采集标本。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方面。而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之多,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患者的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和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搞好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振忠,张承勋,路希敬,等.临床检验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焦连亭,李忠信.检验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彭黎明,王鸿利.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34-235.
[4]秦晓光.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待重视[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16(2):219-222.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概述在进行任何检验分析之前,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质量控制旨在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步骤,可以确保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性能正常,并有效排除实验误差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重要性确保实验设备和试剂正常工作在进行检验分析之前,必须确保实验设备和试剂的性能正常。

通过质量控制的步骤,可以检测和调整实验设备的参数,以保证其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对试剂进行质量控制,确认其纯度和有效性,以避免试剂带来的误差。

确保实验过程的稳定性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减少由于操作员技术水平、实验条件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获得一致性的实验结果,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可比性。

验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质量控制还用于验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已知样品进行检验,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值的差异,可以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已知质量样品进行检验来验证方法准确性和仪器性能。

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核查试剂的有效性: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验证试剂的浓度。

确保试剂的纯度和稳定性。

- 准确性质控:对已知浓度的样品进行检验,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值的差异,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

- 精确性质控:重复检验同一样品,并比较结果的一致性。

通过计算重复性指标(如标准偏差)来评估实验的精确性。

- 控制图:利用统计方法和图表记录实验结果,实时监控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稳定性。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项目来验证实验室的能力。

实验室通过获得和分析未知样本,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自身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控制可提供实验室数据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帮助实验室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实验室需要记录实验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

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

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Ⅰ目的规范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Ⅱ范围适用于医学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Ⅲ制度一、针对医学检验科内部(一)在行政的协调和支持下,要使医院各部门都认识到,为了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实验报告,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二)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检验工作量,加重实验室负荷。

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也不利于保证检验质量,临床和实验室应确定一般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必须检验项目范围。

便于实验室工作安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验质量。

(三)抽血取样前后,护士及检验人员应做好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门诊号、申请单受检项目、标本管等之间的核对工作,防止差错。

(四)防止申请单、标本和检验结果的遗失。

做好每一环节的时间记录,记录随标本一起传送。

(五)明确在标本采集前对患者的要求,保证收集符合要求的标本。

标本采集前对患者要求的有关内容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患者。

尽量避免和减少因操作不当使采集的标本内含分析物的性质及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注意使用适当的容器及防腐剂。

(六)拒收不符要求的标本。

(七)做好标本的分离和保存。

平时要做好离心机保养,注意离心速度、温度和时间;所用的器皿及试管应洁净,避免引入新的污染。

按照分析要求,做好对标本管的选择。

(八)做好分析前标本的核对和分类。

核对检验申请单及标本上患者姓名、住院或门诊号、要求检验项目等。

编好检验号。

检查标本是否足够分析,外观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特殊情况。

记录标本收到及分析的时间。

(九)建立差错登记制度,予以充分重视。

(十)经常保持和临床的联系、交流和查询。

二、针对临床(一)在行政的协调和支持下,要使医院各部门都认识到,为了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实验报告,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二)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检验工作量,加重实验室负荷。

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也不利于保证检验质量,临床和实验室应确定一般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必须检验项目范围。

便于实验室工作安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验质量。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对仪器、试剂、方法和人员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提高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于仪器的质量控制,要求使用准确可靠的仪器设备。

在仪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各项功能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同时,要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保养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仪器故障,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对于试剂的质量控制,要使用高质量的试剂。

试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试剂的采购、贮存和使用过程进行监控。

试剂采购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有良好声誉的供应商,确保试剂的质量可靠。

试剂贮存要遵守规定的温度要求,避免受到光、热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

试剂使用前要检查试剂是否过期,确保试剂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三,对于方法的质量控制,要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程序。

在临床检验中,应严格遵守检验方法和程序的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定期对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对于新引入的方法,还要进行外部质量评估和比对,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于人员的质量控制,要进行培训和考核。

临床检验人员要接受系统的培训,了解并掌握操作方法和程序,熟悉仪器和试剂的使用。

培训后,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了解最新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同时,要定期进行人员能力评估和考核,确保人员的操作技巧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它涵盖了仪器、试剂、方法和人员等方面,在检验前的各个环节均需严格控制和监控。

通过质量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准确性,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简洁范本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简洁范本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简洁范本质量控制在实验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以下是一个简洁范本,包括样本准备、标准曲线绘制和质控样本检验等方面:1.样本准备1.1样本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样本进行分析。

确保样本完整、新鲜、不受损坏和污染。

1.2样本编号:为每个样本分配唯一的编号,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追溯和比对。

1.3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样本进行处理,如去除杂质、稀释、提取等,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分析性。

2.标准曲线绘制2.1选择合适的标准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浓度的标准品,确保可以准确反映样本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范围。

2.2标准品稀释:根据实验要求,对标准品进行稀释,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

2.3准备标准品溶液:根据标准曲线所需的标准浓度和体积,准备好标准品溶液,并确保溶液的稳定性。

2.4测量标准品:使用合适的仪器对标准品进行测量,并记录各标准品的浓度和测量值。

2.5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和测量值,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绘制标准曲线,确保曲线平滑,各标准点之间有合适的线性关系。

3.质控样本检验3.1质控样本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质控样本,并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分析性。

3.2质控样本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对质控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稀释,确保样本的适应性。

3.3测量质控样本:使用相同的仪器和方法对质控样本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值。

3.4分析质控样本:根据实验要求,对质控样本的测量值进行分析,计算出平均值、偏差和精密度等指标。

3.5判定结果:根据质控样本的测量结果,判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否通过。

如果结果符合预期范围,说明样本准备和仪器操作均正确;如果结果超出预期范围,则需要检查样本准备、仪器操作和标准曲线等方面的可能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修正。

通过以上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分析之前的样本质量和仪器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在分析样本之前,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样本收集:确保采集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采集血液样本时,要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样本不被污染或稀释。

2. 样本标识:每个样本都应正确标记,包括样本编号、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这有助于避免样本混淆或错误。

3. 样本储存和处理:样本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和处理,以防止样本降解或变质。

4. 样本传送:在样本从采集点到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适当的传送方法,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5. 质控样本:质控样本是已知浓度或参数的样本,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每个分析批次中,应使用质控样本进行校准和验证。

6. 仪器校准:对分析仪器进行定期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校准必须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7. 分析人员培训:对分析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分析方法的要求,并能正确操作仪器和执行分析步骤。

8. 分析方法验证:在实施新的分析方法之前,必须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包括分析参数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等。

通过遵守以上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分析样本前的质量控制,从而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引言:在任何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在进行分析工作之前,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确保所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可信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在进行实际分析工作之前,需要进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所得到的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概述: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任何分析工作之前,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试剂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实验室操作者的技术熟练度和规范操作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1.1.仪器校准和验证1.2.仪器性能测试1.3.仪器维护和保养1.4.仪器标准品和质控品的使用与验证1.5.熟练操作者的培训和技术指导2.试剂的质量控制2.1.试剂的质量保证和认证2.2.试剂的储存和保管2.3.试剂的有效期控制2.4.试剂的稀释和标定2.5.试剂的交叉污染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3.样品的质量控制3.1.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规范3.2.样品标识和追踪3.3.样品保存和储存3.4.样品的前处理和样品制备3.5.样品的质量验证和结果分析4.实验室操作者的质量控制4.1.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4.2.操作规范和操作手册的制定和实施4.3.实验室操作纪录的记录和归档4.4.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4.5.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护5.质量控制结果的记录和分析5.1.数据记录和归档5.2.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5.3.异常结果的处理和反馈5.4.质量改进措施的制定和执行5.5.质量控制评估和审查总结:在进行实际分析工作之前,进行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试剂的质量控制、样品的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室操作者的质量控制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和偏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检验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在样本分析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步骤,以确保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样本准备和储存:样本准备和储存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确保样本正确采集,并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防止污染或降解。

2.样本标识和追溯:每个样本必须标识清晰,包括样本编号、日期、时间和采集者等信息。

这样可以确保样本的追溯和错误排除。

3.样本传递和处理:在传递和处理样本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样本交叉污染。

这包括标本容器的清洁、适当的标本传递和规范的储存条件。

4.样本检查:在进行样本分析之前,应对样本进行外观检查。

这包括检查样本的颜色、清晰度和可能的异物。

任何可见问题都应当及时解决,或者排除可能的影响。

5.质量控制样本的添加:在样本分析过程中,添加质量控制样本是必要的。

质量控制样本是特定测试的已知浓度的样本,用于确认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样本分析设备校准:在进行样本分析之前,必须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校准。

校准应根据特定设备的要求进行,并且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7.样本分析方法验证:在使用新的样本分析方法之前,必须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验证包括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

8.质控记录和分析:对于每个样本分析过程,必须记录所有质控样本和实际样本的测试结果。

这些记录应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异常样本的处理:在样本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样本。

这些异常样本应该得到适当的处理,包括重测、排除或排查。

10.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参考标准:除了质量控制样本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内部质量控制样本和参考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这有助于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系统性误差,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

总结而言,在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我们需要关注样本的准备、传递和处理方式,正确标识和追溯样本,添加质量控制样本,并进行设备校准和方法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患者准备错误(后面详细讲解) 4:压脉带和持针器操作错误 5:采样时间错误(最佳的采血时间取决于标本本身,内分泌检查项目尤 其要注意采样时间) 6:采样量不足 7:采样类型错误(后面详细讲解) 8:采样容器错误(后面详细讲解) 9:采集后标本操作错误 (四)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规范要求 1:运输途中丢失标本和申请单 2:运输途中容器损坏 3:运输的时间不合格 4:运输的条件不合格 5:接受标本操作不合格 6:接受标本处理不规范
如有雷同
实属巧合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讲解人:孟繁兴
定义:
•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申请 检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 审核,发出报告和抱怨处理等全过程中一 系列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定义:
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按时间顺序的 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 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 室内传递,至分析程序启动为止。
五:抽血管的选择
凝血四项 2ml
血沉 2ml
血常规 2ml
微量元素 5ml
血糖专用 2ml
急诊生化 5ml
普通生化 5ml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 丢了一只马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 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标本分析前的每一个细节的质量控制都非 常重要!!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1:选择申请单错误(体液申请单,生化申请单,免疫申请单,急诊申请 单,血常规申请单,痰检申请单,其他特殊检查申请单) 2:医嘱录入错误 3: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无申请者,无证申请者) 4:申请科室信息错误(这里指医生和医生所在科室) 5:申请不易识别 (二)患者和标本信息标识 1:未贴标签 2:患者信息错误 3: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不完全(必需要有姓名,性别,年龄) 4:患者的病历信息不完全(必需要有临床科室,病历号,临床诊断,标 本类型,标本的采集日期和时间,申请者姓名,申请日期,检验费用) (三)采样操作规范要求 1:住院患者采血申请未按时受理或者不受理 2:门诊患者采血申请未按时受理或者不受理
3:药物的影响:
3.1:药物的化学作用。含甲状腺素类制药,含咖啡因类制药能使血糖和 胆固醇升高;冠心平能使甘油三酯和乳酸脱氢酶降低;口服避孕药使 ALT,GGT活性升高。有的药物成分会参与到检测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中,对其带了一定的影响。 3.2:药物的物理作用。有的药物是有颜色,颜色会影响到测试过程中的 吸光度,造成结果不真实。
四:标本性状
1:标本溶血:溶血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但通常是由于采血 过程,运送过程所引起的。比如:压血带施压过久;抽血 时带入酒精,带入空气;抽血器材被污染;剧烈震荡混匀 等等。溶血造成光学干扰,对测试过程中的吸光度有很大 的影响;造成理化干扰,红细胞中的成为跑到血清中,改 变了血清中原来物质的浓度,许多成分也会参与到化学反 应过程,对整个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2:标本脂血:脂血标本对各种生化项目的测定有比较大的影 响;甚至会引起电解质检测失效。 3:标本黄疸:黄疸是病人本人疾病所致,其对检测过程中的 吸光度有很大影响,引起多种指标偏高。
标本采集
(合格)
标本运送
(安全)
接受标本
(核实)
检测操作(全面控制) 准备化验
(合理选择)
申请单
临床资料
数据
(填写完全,字迹工整) (核查分析)
临床问题 临床决定
(全面分析)
临床资料 (结合临床分析) 报告临床 报告结果 结果评价 相互讨论 抱怨 改进
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综合报道显示: 实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整个分析过程的 57.3% 发生在分析前的误差占整个分析过程误 差的70%以上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制定“临床实验 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中提出的质量指 标为分析前32项,分析中5项,分析后32 项。
现实情况中体现的重要性
临床诊断中70%-80%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来作出
低质量标本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不准确的检测结果会影响医院向患者提供最佳诊疗 效果的能力
标本分析前的误差影响患者,临床医生,实验室人 员以及整个医院系统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个复杂的 过程,包涵着大量内容。今天时间 有限,我就我们医院在分析前质控 存在的问题作个粗略的总结,和在 座的大家一起学习。
三:患者的准备
1:患者的状态:
原则上患者应处于平静或者休息状态。患者在激动,兴奋,恐惧状 态下,可使Hb, WBC升高。运动后,由于能量消耗,体液丢失,剧烈呼 吸,可造成许多检验结果的变化,如小便11项,ALT,AST,LDH, CK升高。BS,电解质多有变化。
2:患者的饮食:
2.1: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比如,一顿 标准餐后TG升高50%,BS升高15%;摄入高碳水化合物时BS升高; 高蛋白食物引起BUN和UA升高。饮食的多样性,生理功能不尽相同, 许多正常的参考范围是以空腹血液测定值为基础的,所以控制这一因 素的唯一办法就是空腹采血。 2.2:禁食过长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通常补体C3,白蛋白,血糖都会趋向 偏低;胆红素,甘油,脂肪酸偏高。禁食开始时,生长激素升高可达 15倍。 2.3:长期素食会使大部分血脂指标偏低。
应该不是急诊患 者却用急诊申请 单
没使用专门的血 常规申请单
信息不全,信 息错误,使用 申请单错误。
信息不全
信息不全,没 使用急诊申请 单。
请使用生化和 免疫申请单
请使用免疫 申请单。
请使用急诊 申请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1:采血一般取坐位或者卧位。因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从而 影响被测血液成分浓度。 2:采血部位通常选择肘前静脉,如此处不明显,可采用手背,手腕,外 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 3: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否则会造成淤血和血液浓缩而使血 液成分浓度发生改变。故提倡消毒后扎压脉带和见血后松压脉带。 4:拉动针栓用力要柔和,不可用力过大过快,防止标本溶血。 5:血液注入试管时要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需要抗凝时,应与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切忌用力振荡试管。 6:消毒应该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消毒,稍等片刻后用75%的乙 醇棉签以同样的方式擦去碘酊,待干。 7: 不提倡用药过程中采血检查,一定不能在同输液侧采血,一定不能在 使用含有待查项目化学成分的药物时候采血。 8:采血量应该严格按照规格来抽取。特别是加液态抗凝剂的血管子,抽 少会稀释浓度,抽多会提高浓度,
2.4:进食含咖啡因的食物时,血浆皮质醇,血糖,甘油三酯会升高;血 清胆固醇会降低。 2.5:乙醇引起尿糖效应,使得血糖升高;乙醇极易引起甘油三酯血症; 喝酒后CK,AST,ALT等指标均会有所升高。 2.6:抽烟。香烟中含多种化学成分,尤其尼古丁影响多种检测指标。抽 烟者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乳酸偏高;抽烟可引起血常规检测 中的WBC,RBC,Hb等多项指标偏高。抽烟后半个小时之内生长激素 可升高达1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