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装配结构
钢结构构件5种常用的组装方法

钢结构构件5种常用的组装方法
一、地样法
装配方法:
用比例1:1在装配平台上放有构件实样。
然后依据零件在实样上的位置,分别组装起来成为构件。
使用范围:
桁架、框架等少批量结构组装。
二、仿形复制装配法
装配方法:
先用地样法组装成单面(单片)的结构,并且必须定位点焊,然后翻身作为复制胎模,在上装配另一单面的结构、往返2次组装。
使用范围:
横断面互为对称的桁架结构。
三、立装
装配方法:
依据构件的特点,及其零件的稳定位置,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装配。
使用范围:
用于配置平稳,高度不大的结构或大直径圆筒。
四、卧装
装配方法:
构件放置卧的位置的装配。
使用范围:
用于断面不大,但长度较大的细长构件。
五、胎膜装配法
装配方法:
把构件的零件用胎模定位在其装配位置上的组装。
使用范围:
用于制造构件批量大精度高的产品。
备注:
在布置拼装抬模时必须注意各种加工余量。
第七章 装配图

项目七 装配图
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零件的明细栏应 画在标题栏上方, 当标题栏上方位置 不够时,可在标题 栏左边继续列表
项目七 装配图
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应 按顺序编写序号,相同的零 部件只编一个序号,一般只 注一次
零件序号应标注在视图 周围,按水平或竖直方向 排列整齐、按顺时针或逆 时针方向排列
一组紧固件或装配关系明显的零件组,可采用公共指引线
项目七 装配图
第五节 常见的装配结构
一、零件的接触面结构 二、零件的紧固与定位结构 三、零件的拆装结构
项目七 装配图
一、零件的接触面结构
1.轴间与孔口接触画法
轴肩面与孔端面接触时,应将孔边倒角或将轴的根部切槽,以保证轴肩面与孔的端面接触良好
2.两零件接触面画法
(1)装配图上已经确定的尺寸,必须直接标注到零件图上 (2)对于零件上标准结构和工艺结构,可查有关标准确定 (4)在装配图中未注尺寸,在图样比例准确时,一般可从装配图上按比例直接量取 (3)对有配合关系的尺寸,在零件图上标注时,注意相互对应,不可出现矛盾,以防装配困难
4.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
表面粗糙度可以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作用来确定,其他技术要求,如几何公差、热处理要 求等,应根据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参考有关资料确定。
任务七 装配图
2.确定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
在确定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时,不能简单照搬装配图,而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按照零件图的视图 选择原则重新选定
3.零件图上的尺寸
根据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从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等方面来确定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基准, 再根据加工和测量的需要,适当选择一些辅助基准
仅详细地画出一组,其余用细
(完整word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
一般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物。
该建筑物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利于冬期施工,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减少了物料损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依靠节点和拼缝将结构连接成整体并同时满足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稳固性、刚性、延性要求。
连接构造采用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灌浆套简连接、搭接连接和焊接连接3种。
配套构件如门窗、有水房间的整体性技术和安装装饰的一次性完成技术等也属于该类建筑的技术特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意义:1、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
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T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
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幅度减少。
3、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T—期,能够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4、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助推城镇化发展。
5、减少施工事故.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建造周期短、工序少、现场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
6、施工受气象因素影响小,产业化建造方式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基本为装配作业,且施工工期短.受降雨、大风、冰雪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优点:1、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由于构建只在现场进行组装、现浇部分节点,现场的湿作业大幅减少。
装配式建筑概论--装配式建筑主流结构体系简介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装配式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在 建筑空间使用上可以起到很好的优 化整体,提供宽敞空间的作用。电 梯、楼梯、设备用房以及卫生间、 茶炉房等服务型用房均向平面中心 靠拢,那么相应的办公或者居住空 间就会拥有最佳的采光位置,视线 良好。
钢结构按结构体系分类
➢钢框架结构 ➢钢框架-支撑结构 ➢钢框架-延性墙板结构 ➢筒体结构
装配整体式多层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多层框架结构适用于 低层、多层建筑。因此,装配整 体式框架结构主要应用于厂房、 仓库、商场、停车场、办公楼、 教学楼、医务楼、商务楼等。这 些结构具有开敞的大空间和相对 灵活的室内布局,同时建筑总高 度不高。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兼有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 特点,体系中剪力墙和框架布 置灵活,适用高度较高,可以 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可 广泛应用于居住建筑、商业建 筑、办公建筑、工业厂房等, 有利于用户个性化室内空间的 改造。
装配式建筑主流结构体系简介
《装配式建筑概论》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①功能多样化 ➢②设计多样化 ➢③施工装配化
装配式钢结构
➢ 钢结构住宅比传统建筑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 要求,并可通过减少柱的截面面积和使用轻质墙板,提高面积 使用率,户内有效使用面积提高约6%。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 按照主要受力构件的预制及连接方式,国内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装 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多层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 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叠合板剪力墙目前主要应用于多层建筑或者低烈度区高 层建筑中;多层剪力墙结构目前应用较少,但基于其高效、简便的特点,在新 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前景广阔。
5.1.14.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关技术标准及主要名词解释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关名词解释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 预制外挂墙板: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板: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 泥基灌浆料形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同现浇”原则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 战争损坏大量房屋,战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向城市集中,房荒严重 - 劳动力不足, 传统技工特缺 - 传统的建筑施工效率很低, 不能适应当时所面临的房屋增长的迫切需要。 ➢ 技术基础 - 工业的底子厚,战后恢复和发展都迅速 - 充裕的水泥、钢材和施工机械等,为建筑工业化的推行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 英国莱茵建筑体系、瑞典的哥腾堡公寓建筑体系、法国的卡缪大板住宅建筑、 苏联的盒子结构建筑等。 ➢1970年代欧洲住宅建筑工业化水平 - 东欧: 东德、匈牙利、捷克、前苏联等工业化水平达到50%--90% - 西欧: 英国、丹麦、荷兰、挪威、法国等工业化水平达到20%--40%。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标目题 标
能力标目题标
素质标目题标
熟悉装配式混凝结构的发展 现状;掌握装配式结构的分类、 特点及其应用;掌握装配式结构 构件的生产、储运、施工工艺。
具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 工能力,现场管理能力。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目前常见的结构体系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它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适应性、耐久性应该基本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
其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4.1.1 外挂墙板体系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常配合大钢模施工。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
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1所示,外挂墙板体系房屋如图4.2所示。
图4.1 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图4.2 外挂墙板体系房屋4.1.2 装配式框架体系装配式框架体系是指柱、叠合梁、外墙、叠合楼板、阳台等均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预制比例可达80%,内部空间自由度好,室内梁柱外露,施工难度较高,成本较高。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度为50 m以下(地震烈度7度)的公寓、办公楼、酒店、学校、工业厂房建筑等。
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3所示,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如图4.4所示。
图4.3 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图4.4 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4.1.3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剪力墙、叠合楼板、楼梯、内隔墙等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房间空间完整,无梁柱外露,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可选择局部或全部预制,空间灵活度一般。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超高层的商品房、保障房等。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剖切图如图4.5所示,装配式剪力墙房屋如图4.6所示。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多的结构体系,其结构节点是关注的重点,L形边缘构件节点(带外保温层)构造如图4.7所示,L形边缘构件节点(无保温层)构造如图4.8所示。
图4.5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剖切图图4.6 装配式剪力墙房屋图4.7 L形边缘构件节点(带外保温层)图4.8 L形边缘构件节点(无保温层)4.1.4 装配式框架剪力墙体系柱(柱模板)、剪力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内隔墙等为预制部件。
钢结构构件5种常用的组装方法

钢结构构件5种常用的组装方法
一、地样法
装配方法:
用比例1:1在装配平台上放有构件实样。
然后根据零件在实样上的位置,分别组装起来成为构件。
使用范围:
桁架、框架等少批量结构组装。
二、仿形复制装配法
装配方法:
先用地样法组装成单面(单片)的结构,并且必须定位点焊,然后翻身作为复制胎模,在上装配另一单面的结构、往返2次组装。
使用范围:
横断面互为对称的桁架结构。
三、立装
装配方法:
根据构件的特点,及其零件的稳定位置,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装配。
使用范围:
用于配置平稳,高度不大的结构或大直径圆筒。
四、卧装
装配方法:
构件放置卧的位置的装配。
使用范围:
用于断面不大,但长度较大的细长构件。
五、胎膜装配法
装配方法:
把构件的零件用胎模定位在其装配位置上的组装。
使用范围:
用于制造构件批量大精度高的产品。
备注:
在布置拼装抬模时必须注意各种加工余量。
超详细的装配式结构拆分详解(图文并茂)

超详细的装配式结构拆分详解(图文并茂)装配式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等同于现浇,由于装配式结构是由预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构成,构件在进行计算时,调整系数与传统结构有细微的差别。
1、预制构件的设计装配式结构在进行结构布置时,为了减少装配的数量及减小装配中的施工难度,往往不设置次梁。
在进行梁柱等构件布置时,应提前知道工厂生产设备生产构件截面尺寸的边界条件,否则设计的构件无法生产。
在进行剪力墙布置时,墙的布置应尽量去方便工艺拆分。
板的传力模式应根据产业化公司板的类型确定,如果采用双向叠合板,则可以不改变受力模式,如果采用单向预应力叠合板或者单向预应力空心板,则应把板的受力模式改为对边传到,单向传力。
楼板的配筋,在非主要受力方向,应该进行包络设计(构造+现浇厚度双向板该方向计算)。
装配式结构用PKPM等软件进行计算时,周期折减系数梁刚度增大扭矩折减系数等与传统设计有细微的差别,在设计中应认真对待。
装配式结构在绘制施工图时,应尽量减少柱或者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套筒个数,节省造价。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进行布置时,除了按传统剪力墙结构中的思维去布置剪力墙外,还应注意如下要点:(1)在对剪力墙结构进行布置时,多布置L、T型剪力墙,少在L、T型剪力墙中再加翼缘,特别是外墙,否则拆墙时被拆分的很零散。
(2)剪力墙结构中翼缘长度,有两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是,对于L型外墙翼缘长度一般≦600mm,T型翼缘分长度一般≤1000mm(防止边缘构件现浇长度太长而在浇筑中出现问题),在门窗处留出≥200mm的门垛,如图1所示:1、1800mm为窗宽,200mm为留出的窗垛(方便拆分),1000mm为翼缘长度;2、箭头处在层高方向,只有梁与现浇边缘构件钢筋进行锚固,在其下的200mm窗垛与现浇边缘构件之间没有钢筋连接,只有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相连,咬合力不是很好,在地震作用时是薄弱部位,不会与边缘构件形成整体一起受力,不应有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模可以提出手把旋转灵活、各种零件不允许划伤、锈 蚀等要求。
4.序号编排 便于图纸管理、备料和组织生产所实行的编号管理。
钻模装配图
画俯视图,采用拆卸画法 2.标注尺寸
——装配图中,仅标注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 装配关系和安装等方面的尺寸。 1.性能尺寸:表示性能、规格的尺寸。钻模装配图中应标 明套筒内孔尺寸、模体方孔尺寸。 2.装配尺寸:作为装配依据的尺寸和重要的相对位置的尺 寸;应标注套筒与模座孔间隙配合、手把与模座的螺纹连 接、销与模座、模体的过盈配合、等尺寸 3.安装尺寸:部件或机器与地基或其他部件连接所需要的 尺寸;钻模没有该类尺寸。
4.外形尺寸:表示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长:约140、 宽:70;高:54。 5.其他重要尺寸:运动件的极限尺寸、通过计算确定的尺 寸(轴的轴向尺寸)。钻模没有该类尺寸。
3.技术要求 ——采用文字或符号在装配图中说明对机器或部件 的性能、装配、检验、使用、外观等方面的要求和条件。 性能要求——规格、参数、性能指标; 装配要求——装配方法、装配的精确度、密封性; 检验要求——对有关参数、精确程度、密封性能的检验 方法;使用条件——机器或部件的使用环境描述(压力、 温度等等)外观要求——对机器或部件的表面处理方法 (喷漆、涂镀、防锈等等) 其它要求——包装、运输、通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密封、防漏结构
密封方法:毡圈式、沟槽式、皮碗式、挡片式四种,其中毡圈式和 皮碗式的毡圈和皮碗已经标准化,其相应结构(毡圈槽、油沟)也 成为标准结构可从表格中查取数据。 防漏结构的画 法: 压 盖画在表示填 料刚刚加满, 开始压紧填料 的位置。
——防松结构
防松装置的种类:双螺母、弹簧垫 圈、止退垫圈关系,因此,宜采用阶梯剖的全剖视图,表达 模座、模体、手把、套筒、螺钉等的装配位置和相互关系; 同时表达主要工作原理。 俯视图可考虑表达装配体外形,因为手把为圆柱体,在 主视图中已经表达清楚,故采用拆卸画法,不再画出它。 左视图应采用阶梯剖的局剖视图,表达销与模座、模体 之间的装配关系及模座方孔形状和装配体外形;还表达一 部分工作原理。
确定表达方案:
1.装配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原则:
表达装配体中各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表达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表达装配体主要零件的形状特点。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前面各章所学表达方法都适用; 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3.钻模的表达方案选择:
一般装配体较复杂,通常初步考虑用三个视图表达。
装配图画法——钻模装配图
阅读钻模全部技术资 料: 1.看懂轴测装配图 (习题集上),明白 各个零件相对位置关 系; 2.理解工作原理(习 题集上),知道钻模 的功用; 3.读懂全部零件图 (习题集上),了解 零件的形状及其在装 配体中的作用 钻模轴测 装配图
模体零件图
模座零件图
手把和套筒零件图
——接触面或配合面的结构
单面接触既能保证接触良好,又能降低加工精度。
结合面转 折处应做 成倒角、 倒圆或凹 槽。
——螺纹连接的合理结构
为保证结合面接触 良好,应在适当位置做出 沉孔、大倒角、凸台等利 于装配的结构。
——滚动轴承轴向固定结构
为了防止轴承的轴 向窜动,必须采用 一定的结构固定其 内圈、外圈。 为保证轴向游隙, 常采用金属垫片、 螺钉止推盘进行调 整(0.2~0.3mm)。
拼画装配图:
1.画出图形: 画模体; (讲与模座的接触面画法)
画套筒,注意位置关系;(讲装配结构——接触面数量 问题) 提取螺钉,插入图中,注意定位点;(讲相同零件的画 法)
先画主体零件模座;(讲小工艺结构省略画法——倒角)
画手把;(讲折断画法)
在左视图中提取并插入销或直接画出;(讲相同零件的 画法) 画出剖面线(讲相邻零件剖面线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