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中国经济描述
中国历年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数据及图

中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表(元)中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表(元)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人均GDP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185 16500 20169 23708 25608 30015 35181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123456789101112中国人均GDP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785886229398105421233614185165002016923708256083001535181年份人均GDP中国失业率(%)年份年份 1990 2005 2010 2011 失业率失业率2.5 4.2 4.1 4.1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0.511.522.533.544.51234中国失业率2.54.24.14.1失业率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率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率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增长率(%)8.0 7.5 8.3 9.5 10.1 10.4 10.7 11.4 10.5 8.6 7.0 ————————————《中国经济报》————————————《中国经济报》0246810121234567891011增长率(%)87.58.39.510.110.410.711.410.58.67增长率(%)中国近年通货膨胀率中国近年通货膨胀率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膨胀率04 07 -0.8 12 39 18 15 48 59 -0.7 33 54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2-101234567123456789101112中国近年膨胀率0.40.7-0.81.23.91.81.54.85.9-0.73.35.4膨胀率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 (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年份年份 GDP 最终消费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资本形成 净出口净出口总量总量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总量总量固定资本 存货增加 2000 98749.0 61516.0 45854.6 15661.4 34842.8 33844.4 998.4 2390.2 2001 109028.0 66933.9 49435.9 17498.0 39769.4 37754.5 2014.9 2324.7 2002 120475.6 71816.5 53056.6 18759.9 45565.0 43632.1 1932.9 3094.1 2003 136613.4 77685.5 57649.8 20035.7 55963.0 53490.7 2472.3 2964.9 2004 160956.6 87552.6 65218.5 22334.1 69168.4 65117.7 4050.7 4235.6 2005 187423.5 99357.5 72958.7 26398.8 77856.8 74232.9 3624.0 10209.1 2006 222712.5 113103.8 82575.5 30528.4 92954.1 87954.1 5000.0 16654.6 2007 266599.2 132232.9 96332.5 35900.4 110943.2 103948.6 6994.6 23423.1 2008 315974.6 153422.5 111670.4 41752.1 138325.3 128084.4 10240.9 24226.8 2009 348775.1 169274.8 123584.6 45690.2 164463.2 156679.8 7783.4 15037.1 2010 402816.5 194115.0 140758.6 53356.3 193603.9 183615.2 9988.7 15097.6 2011 465731.3 228561.3 164945.2 63616.1 225006.7 213043.1 11963.5 12163.3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美国历年人均GDP 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经济增长率(%)4.14 1.08 1.81 2.49 3.57 3.05 2.67 1.95 0.00 -2.63 2.85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美国历年人均GDp3523736055369453832540456426974483946655474224593447292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1234567891011人均GDp美国历年通货膨胀率美国历年通货膨胀率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通胀率(%)3.36 2.85 1.58 2.28 2.66 3.39 3.23 2.85 3.84 -0.36 1.64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美国历年通胀率(%)3.362.851.582.282.663.393.232.853.84-0.36 1.64-1-0.500.511.522.533.544.51234567891011通胀率(%)美国历年经济增长率美国历年经济增长率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人均GDp 35237 36055 36945 38325 40456 42697 44839 46655 47422 45934 47292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美国历年经济增长率(%)4.141.081.812.493.573.052.671.95-2.632.85-3-2-10123451234567891011经济增长率(%)。
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完整版: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国家能源局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
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 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
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
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
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
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
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
中国历年从解放到今2011年GDP数据(各省排名、各城市、各省人均)人均GDP对比世界各国-广东相当哈萨克斯坦

中国历年从解放到今2011年GDP数据(各省排名、各城市、各省人均)汇总中国各省人均GDP数据对比世界各国-广东相当于哈萨克斯坦2010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有个“富可敌国”的大省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究其细节,每个省在世界上的地位(富裕程度和人均GDP等)却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和趣味性的对比。
前段时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从中国各省区市的GDP总量、人均GDP、人口和出口等方面(采用2010年数据),分析了各省(未包含台湾省)的经济实力和世界上哪些国家最接近。
分析显示,在人均GDP方面,北京人均GDP接近欧洲的斯洛伐克,上海人均GDP和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比肩(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第一GDP大省广东人均GDP接近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山东人均GDP与与非洲大国南非相当,浙江人均GDP与接近阿塞拜疆,福建人均GDP相当拉丁美洲的古巴,中国西部重镇重庆人均GDP接近于毛里求斯。
此外,西部地区省份中,贵州接近中国的近邻印度,西藏的人均GDP和非洲的刚果(布)差不多,甘肃人均GDP接近伊拉克。
2010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最接近的国家(按人均GDP排序)◆上海(人均GDP为 73297元,约合10827美元)≈沙特◆天津(人均GDP为 70402元,约合10399美元)≈匈牙利◆北京(人均GDP为 70251元,约合10377美元)≈斯洛伐克◆江苏(人均GDP为 51999元,约合 7681美元)≈白俄罗斯◆浙江(人均GDP为 49791元,约合7355美元)≈阿塞拜疆◆内蒙古(人均GDP为 47032元,约合 6947美元)≈土耳其◆广东(人均GDP为 43596元,约合 6440美元)≈哈萨克斯坦◆山东(人均GDP为 41 147元,约合 6078 美元)≈南非◆辽宁(人均GDP为 40003元,约合 5909美元)≈哥斯达黎加◆福建(人均GDP为 37404元,约合 5525美元)≈古巴◆吉林(人均GDP为 31232元,约合 4613美元)≈阿尔及利亚◆河北(人均GDP为 28108元,约合 4152美元)≈阿尔巴尼亚◆湖北(人均GDP为 27614元,约合4079美元)≈安哥拉◆陕西(人均GDP为 26847元,约合 3965美元)≈毛里求斯◆黑龙江(人均GDP为 26101元,约合 3855美元)≈乌克兰◆宁夏(人均GDP为 26073元,约合 3851美元)≈危地马拉◆新疆(人均GDP为 24841元,约合 3669美元)≈埃及◆湖南(人均GDP为 24210元,约合 3576美元)≈萨尔瓦多◆青海(人均GDP为 24000元,约合 3 545美元)≈土库曼斯坦◆海南(人均GDP为 23665元,约合 3495美元)≈土库曼斯坦◆河南(人均GDP为 23398元,约合 3456美元)≈萨尔瓦多◆江西(人均GDP为 21170元,约合 3127美元)≈圭亚那◆四川(人均GDP为 21013元,约合 3104美元)≈亚美尼亚◆广西(人均GDP为 20645元,约合 3049美元)≈斯威士兰◆安徽(人均GDP为 20610元,约合 3 044美元)≈约旦◆山西( 人均GDP为 20 391元,约合 3012美元)≈纳米比亚◆西藏(人均GDP为 16903元,约合 2496美元)≈刚果(布) ◆甘肃(人均GDP为 16 031元,约合 2 368美元)≈伊拉克◆云南(人均GDP为 15 707元,约合 2320美元)≈瓦努阿图◆贵州(人均GDP为 13 221元,约合 1953美元)≈印度◆澳门≈卡塔尔◆香港≈新加坡(注:数据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按2010年平均中间价6.7695)全国各省历年GDP发展排行(解放后到2007年)2011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排名2009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排名中国2008年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排名名次人均GDP1上海 745962北京 652463天津 580214浙江 427985江苏 395266广东 380577山东 332578内蒙古 316659辽宁 3141510福建 3041511吉林 2355012河北 2345413黑龙江 2173014山西 2068915新疆 2027916湖北 1988417河南 1940618陕西 1830219重庆 1811920宁夏 1762221青海 1757822湖南 1756423海南 1743624四川 1534225广西 1511626江西 1503327安徽 1451428西藏 1387629云南 1266930甘肃 1186631贵州 84502008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DP排名名次 GDP(亿元) gdp增长率1 广东 35696 10.1%2 山东 31072.1 12.1%3 江苏 300244 浙江 21486.9 10.1%5 河南 18200 12%6 河北 16188.6 10.1%7 上海 13698.15 9.7%8 辽宁 13461.6 13.1%9 四川 12506.3 9.5%10 湖北 11330.38 13.4%11 湖南 11156.64 12.8%12 福建 10863 13%13 北京 10488 9%14 安徽 8874.2 12.7%15 黑龙江 788116 内蒙古 760017 广西 7171. 58 12.8%18 山西 7028 10%19 陕西 6812 15%20 江西 6480 12.6%21 吉林 640022 天津 6354.38 16.5%23 云南 5700.1 11%24 重庆 5098 14.3%25 新疆4203.4111.0%26 甘肃 3100 10%27 贵州 302528 海南 112129 宁夏 107030 青海 960 12.5%31 西藏 3922008中国城市GDP排名(2009.2.5最新)1、上海市 13698亿元增9.7% (沪)2、北京市 10488亿元增长9% (京)3、广州市 8215亿元增12.3% (广东1)4、深圳市 7806亿元增12.1% (广东2)5、苏州市 6701亿元增长13% (江苏1)6、天津市 6354亿元增16.5% (津)7、重庆市 5096亿元增14.3% (渝)9、青岛市 4409亿元(山东1)10、无锡市 4400亿元(江苏2)11、佛山市 4300亿元 15.4% (广东3)12、宁波市 3964亿元 10.1% (浙江2)13、武汉市 3960亿元 15.1% (湖北1)14、成都市 3901亿元 12.1% (四川1)15、大连市 3858.2亿元增16.5%(辽宁1)16、沈阳市 3855亿元(辽宁2)17、南京市 3775亿元增12.1% (江苏3)18、东莞市 3710亿元(广东4)19、唐山市 3560亿元增13% (河北1)20、烟台市 3460亿元(山东2)21、济南市 3017亿元同比增13%(山东3)22、郑州市 3002亿同比增12.5% (河南1)23、长沙市 3000亿元同比增15%(湖南1)24、哈尔滨市 2800亿元增长13.2%(黑龙江1)25、石家庄市 2770亿元同比增11%(河北2)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27、长春市 2588亿元(吉林1)28、南通市 2550亿元(江苏4)29、潍坊市 2500亿元(山东4)30、温州市 2430亿元 8% (浙江3)31、淄博市 2300亿元(山东5)32、福州市 2296亿元同比增13.1% (福建2)33、绍兴市 2223亿元(浙江4)34、大庆市 2220亿元(黑龙江2)35、常州市 2200亿元(江苏5)36、西安市 2190亿元同比增15.6% (陕西1)37、东营市 2065亿元(山东6)38、徐州市 2000亿元(江苏6)39、济宁市 2000亿元(山东7)40、邯郸市 2000亿元 11.5% (河北3)41、台州市 1965.2亿元 10% (浙江5)42、临沂市 1958亿元(山东8)43、洛阳市 1919亿元 14.4% (河南2)44、嘉兴市 1815.3亿元 10.7% (浙江6)45、威海市 1795亿元(山东9)46、包头市 1700亿元(内蒙古1)47、金华市 1681.8亿元 10% (浙江7)48、沧州市 1678亿元 13% (河北4)49、合肥市 1664.84亿元 17.2% (安徽1)50、南昌市1660亿元 15% (江西1)52、鞍山市 1608亿元(辽宁3)53、盐城市 1600亿元(江苏7)54、昆明市 1600亿元 12% (云南1)55、扬州市 1580亿元(江苏8)56、厦门市 1560亿元(福建3)57、鄂尔多斯 1560亿元 22.5% (内蒙古2)58、保定市 1534亿元 11.7% (河北5)59、太原市 1468亿元增8.1% (山西1)60、镇江市 1421亿元(江苏9)61、中山市 1409亿元(广东5)62、德州市 1400亿元(山东10)63、泰安市 1398亿元(山东11)64、泰州市 1394亿元(江苏10)65、南宁市 1300亿元同比增14.5% (广西1)66、吉林市 1300亿元(吉林2)67、呼和浩特1294亿元 17.5% (内蒙古3)68、惠州市 1280亿元 11.5% (广东6)69、江门市 1277亿元 11% (广东7)70、滨州市 1230亿元(山东12)71、茂名市1200亿元10.1% (广东8)72、聊城市1200亿元(山东13)73、岳阳市 1105.7亿元(湖南2)74、枣庄市 1100亿元(山东14)75、湛江市1050亿元(广东9)76、许昌市 1050亿元(河南4)77、常德市 1050亿元 13% (湖南3)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79、平顶山 1050亿元(河南5)80、安阳市 1036亿元 13.1% (河南6)81、湖州市 1034.9亿元(浙江8)82、焦作市 1031亿元 15% (河南7)83、宜昌市 1026.56亿元(湖北2)84、乌鲁木齐 1020亿元增长15% (新疆1)85、襄樊市 1020亿元(湖北3)86、漳州市 1010.01亿元(福建4)87、榆林市 1010亿元 24% (陕西2)88、衡阳市 1000.08亿元(湖南4)89、珠海市 992.1亿元(广东10)90、邢台市 989亿元 10% (河北7)91、汕头市 977亿元(广东11)92、周口市 916亿元 12% (河南8)93、淮安市 910亿元(江苏11)94、株州市910亿元 13.5% (湖南5)95、桂林市902.6亿元 12.6% (广西2)96、柳州市900.6亿元 13.2% (广西3)97、商丘市900亿元 12% (河南9)98、新乡市 886亿元 13.9% (河南10)99、信阳市 860亿元(河南11)100、赣州市 831亿元 13% (江西2)。
中国经济在调整中回归稳健——2010年回顾及2011年展望

当 前 、 着 眼 长 远 ,综 合 施 策 、 重 点 治 理 , 好 过 。为 了更 好 地 应 对 内外 经 济 环 境 变 化 保 障 民生 、稳 定 预 期 ” 的 宏 观 调 控 原 则 , 带 来 的 挑 战 , 中国 经 济 对 结 构 进 行 了 适 应
以及 “ 极 稳 健 、审 慎 灵 活 ” 的 宏 观 调 控 性 调 整 ,并 在 调 整 中逐 渐 回归 到 平 稳 增 长 积 基 调 ,我 们 认 为 , 中国 经 济 仍 可 保 持 平 稳 的 轨道 ,总 体 运行 态 势 较 好 。 较快增长。
全年 居 民消费 价 格 指数 CP 将 会稍 环 境 仍 不 乐 观 。 作 为 新 的 五 年 规 融 危机 冲 击 后 的恢 复 时期 。 I 俗话 说 , 高于 3 %。 回 顾 历 史 ,l 7 - 0 9 划一 一 “ 二五 ”规 划 的开 局 之 年 , “ 来 如 山倒 ,病 去如 抽 丝 ” 受历 9 9 2 0 十 病 。 年 CP I的 年 均 上 涨 率 为 5. %I 5
骖
中国经济在
2 1 O
_ 郑京 平
过去 3 0多 年 审 国 经 济 之 所 以 能 够 持 续 较 快 发展 ,形成 了所 谓 “ 国发展 奇 中 迹” ,关 键 是 得 益 予 “ 大 红 五 利” ;朗 体 制 转 换 红 利 全球 化 红 剽 人 【结构 = 】 红 利 、靥发 展级 利 翻 县 级 政 府 阔 竞 争 发 展 模 式红幂。 唾
Hale Waihona Puke 也会 较 常 年 有所 差 别 。但 分析 推 动 史 罕见 金 融 危 机 的影 响 ,世界 经 济
l 9 -2 0 9 1 0 9年 的 年 均 上 涨 率 为 中 国 经 济 持 续 较 快 发 展 的 主 要 因 刚刚 经 历 了一 场 大 病 。尽 管 在 信息
中国经济: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定 2 1 年9 0 1 %的 经 济增 长 目标 , 无法 依 赖 消费 对 GDP 贡 献 , 能 增 加 投 货 膨 胀 。 就 的 只
不 能 把投 资 过 重 看作 是 中国 经 济不 平 衡 的 迹 象 。
K ie 为 , 0 0 , 国在 转 型 方 面 有 不 错 的 表现 。 消 费继 续增 长 e l d 认 2 1年 中 从
济 表 现 的 反 应 更 多 的 是 抱 怨 和 不 安 , 不 是 赞 美 而
和 信任 。 内经 济最 为 突 出的 问 题 是 日益 增 长 的通 国 文 章 分析 , 国经 济 在 国 际 和 国 内的 两种 脸 孔 中 形 象 地 表 现 出 中 国 经 济 正 在 一 个 关 键 的 十 字 路 口 彷 徨 。 不 同 的 角度 去 看 中 国 经 济 , 然就 会 看 到 从 当 不 同 At 面 。 实 上 , O ̄ ,U 事 无论 是 经 济 强 劲 增 长 的 外 在
美 国传 统 基 金 会 的 中国经 济 学 家 D rkS i o s , ee c s r说 中国 如果 真 的 想要 s
实 现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的 改 变 , 到 经 济 增 长 的 再 平 衡 , 须 降 低 投 资 在 GDP 达 必 中 的 比重 , 并愿 意 在 一段 时间 内 牺牲 GD 的 增 长 。 P 他还 说 , 要 中 国政 府 确 只 资 的 比重 。 国2 1 年 的 经 济增 长 率达 : 1 % 。 中 00  ̄ 0 J 美 国 智库 大 西洋 理 事 会 的 中国 经 济 学 家Al r K i l] 为 , 阶段 , b t ed  ̄ 认 e er 现
英 国 B C中文 网 B 2 1 巾f经济的两张衙孔 00 q
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1年预测

企业37 ,实现总产值 1 1 3家 . 万亿元 ;进出 口总额 O 1 1. 6 亿美元 ,其 中进 口总额达 1 9. 亿美元。 4 7 04 3 2
a 原油 天然 气产 量大 幅增 长 ) 2 1年 ,全 国原油 产 量 突破 2 吨 ,达 2 3 00 亿 . 亿 0 吨 ,同 比增 长 69 .%,创 新 世 纪 以来 最 大 增 幅 ;天 然气 产 量 9 5 立 方 米 ,增 长 1.% ,增 速 比上 年 4亿 21 加快 44 .个百 分 点 。2 1年 ,我 国海 洋 油气 当量 产 00
关键词 :2 1年 01 石油和化工 市场 预测
2 1 年 ,对 中 国石 油 和 化 工 行 业 来 说 ,是 00 富有 挑 战 的一 年 ,也 是 成绩 斐 然 的一 年 ,更 是 克
67 万亿 元 ,增 长 1.%。各 项 经 济指 标 均创 历史 . 5 81 最好 水平 。
11 石 油和 天然 气 开采行 业 .
2 0 , 中 国石 油 和 化 工 行 业 经 济 成 效 显 01 年 著 。截 至年末 ,全 行业 规模 以上企 业36万 家 ,实 . 7
b)对外 合作 取得 新成 果 2 1年 ,海 外 油气 产 量 再上 新 台阶 。最 新 数 00 据 显 示 ,2 1年 我 国石 油公 司权 益 油 产量 将 首 次 00
元 ,同 比增 长 5 % ,占全 国规 模 工 业 利 润 总 额 的 0
作 者简介:赵志平 ,教授 级高工 ,工学硕士 ,毕业 于西安交通 大学研究 生院 ,现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
业联合会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市场部 主任 。
1_ 63 %;上缴税金62 5 亿元 ,同比增长3 . 0 . 9 5 %; 9 主营业务收入7 6 . 万亿元 ,增长3 . 8 51 %;资产总计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NT R RIS M N G M NT ,3■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一、对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2010年中国经济在2009年中期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向好。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再次达到10%以上的水平。
在一些人看来,这意味着200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调整已经结束,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
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率重回10%,并不是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源于以下两大短期因素:一是2008年底和2009年国家采取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的结果,特别是超量的货币发行和超强的信贷投放产生很强的短期刺激效应。
二是2010年全球各国经济均步入或强或弱的复苏期,拉动了我国出口的强劲回升,从前个月的经济运行看,年内需的实年展望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际增长是有所放慢的,因此,经济增长的加速主要是靠强劲的出口增长推动。
2009年中期以来经济强劲回升,并不是一种正常状态,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过程并没有结束,同时,我国经济面临诸多深层结构矛盾,因此,未来二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适度调整、保持“调整型增长”态势,才是内在的趋势,也才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实现。
仍沉浸在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思维,对于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有两点基本判断:(1)2009年中期以来经济强劲回升属于“非常态”,回调到正常增长水平是内在要求。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近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合适水平是7-9%,超过这个区间或是偏快或是偏慢。
(2)2010年不是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起始年。
经济的强劲增长是短期强力政策刺激的结果,不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自2008年步入调整期(长周期、中周期和短期的交汇点),调整过程被全球金融危机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所打断,未来仍需要“补调”,以此来解决新的内在增长动力问题。
二、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1.经济增长继续回升,但面临内在调整压力预计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E E P E A A E E 12011110201020109.22NT R RIS M N G M NT ,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不过,我国面临的出口环境会明显好于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经济运行趋于正常增长轨道,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本文认为,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物价涨幅趋稳,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0%左右。
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可保持在9%左右,全年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
建议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应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要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刘世锦■参加:侯云春卢中原蒋省三韩俊■报告执笔:刘世锦余斌李建伟陈昌胜张立群方晋杨建龙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全年达到9%左右。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
2009年我国经济能迅速扭转增速下滑势头,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今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预算内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仅增长11.5%和20.33%,而去年同期则高达82.7%和49.72%;内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长29.63%,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0.5%);主要依靠市场驱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7%,远远高于去年同期12.5%的增速。
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
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长16.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政策刺激力度和效应有所减弱,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较大,消费实际增长有所回落,但居民自主消费动力依然较强。
2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稳定在15.2%左右的较高水平。
(二)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在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
2月份以后单月出口值达到1100亿美元,前8个月累计出口98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45%,高出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8年同期504亿美元。
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不断提高。
2008年我国出口占比为8.9%。
2009年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但降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占比不降反升,达到9.7%。
今年有望突破10%,接近德国、日本曾经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峰值。
我国出口恢复高速增长、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占我国出口市场50%以上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复苏较快,进口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二是民营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明显,今年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性质企业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出口信贷、为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多种政策措施,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冲击,多数企业生产恢复迅速,部分订单转移到我国。
(三)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受倒春寒、洪涝灾害等特殊天气和国际市场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前8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呈波动上升趋势,8月份达到3.5%,但目前已出现趋稳迹象。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从国内看,今年粮食产量较去年略有减产,但储备充裕、调控能力强,部分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6月以来猪肉价格在淡季出现止跌回升,猪粮比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
四季度猪肉价格虽看涨,但对居民消费价格的拉动应不会超过翘尾因素的减小幅度。
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
目前部分城市成交量和房价出现一定幅度回升,但5月份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负增长,部分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库存明显增加,预计年底前后房价水平可能松动,有一定幅度回调。
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
鉴于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将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减缓的影响,5月份以后已逐月下降,三、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逐季、小幅回调趋势。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0%左右。
二、2011年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通胀压力趋于增强□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中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指数显示,虽然8月份部分指标小幅逆转,但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仍在下降,经济运行将延续短期下行态势。
同时,先行扩散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反弹,先行指数降幅缩小,筑底迹象比较明显。
根据历史经验和全球经济走势综合判断,本轮短期调整的底部有望出现在2011年一季度。
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同时,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按照传统经济学定义,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进入复苏状态。
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后,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降低公务员工资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减财政赤字、化解债务风险,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存在反复的可能。
根据历次重大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的一般特点,结合近期美、欧、日等经济指标的表现和政策取向,综合判断2011年发达经济体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
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
预计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兴经济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
总体上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今年。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今年5月份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持续回落的趋势也将逐步止跌回稳,预计2011年其进口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在重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以后升值压力不减,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增长产生冲击。
同时,2010年全年出口达到30%左右的高增长,是在上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的。
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出口增长15%—20%。
(二)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达到较高水平。
2009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调,消费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费实际增速也开始下降。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仅增长7.5%,对下半年和明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将形成硬约束。
5月份以来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长有所加快,但仍明显低于2007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受此影响,今年三季度以后消费实际增速将稳中有降,预计2011年消费实际增长略低于今年。
今年以来,投资增长回落,但降幅不大,全年仍将达到24%左右。
2011年,出口和消费实际增长水平可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正常、合理水平,为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础。
同时,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重大规划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
影响2011年投资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于房地产投资。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投资性需求明显回落,房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但房地产成交量的持续负增长,意味着开发商从市场销售中获得的资金减少,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行为和严格控制开、竣工时间,又会刺激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开发进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也会部分弥补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收缩对房地产投资增长的负面影响。
综合看,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回落,但不会出现深度滑坡。
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投资增长将达到20%以上。
(三)通胀压力趋于增强今年物价涨幅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将趋稳,并有所回落。
2011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看:消费实际增速回调、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今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涨的空间不大;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前期积累的大量流动性的消化仍需一个过程;二是目前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明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内投机资金已介入部分农副产品炒作,会推动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三是工资上涨将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四是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可能,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