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暴风雨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暴风雨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暴风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暴风雨的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体验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暴风雨”所表现的意境。
2.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 了解古诗词的构成方式,以及韵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课堂笔记和讲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张经历过暴风雨的图片,询问学生对这些图片的印象。
2. 学生们回答教师的问题,讨论暴风雨的特点和危害,并探讨自己的感受。
二、核心思路(30分钟)1. 教师呈现散文《暴风雨》的课文,学生们跟着教师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暴风雨的特点。
2. 结合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以下词汇的意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等。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和描述,并使用以上修辞的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
4. 请一位同学朗读散文内第四段,教师和学生们共同体验语言的美感。
5. 分享小组学生优秀作品。
三、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介绍李白的《将进酒》的背景,并朗读《将进酒》全诗。
2. 分析《将进酒》中的修辞手法,并解说其中的典故。
3. 学生分组朗读《将进酒》中的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 鼓励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温故知新。
2. 学生们朗读所写的作品,教师对各组的主题和表现进行评选,并颁发奖励。
3.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目标,并告诉学生们下次的预习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一定程度得到提高。
2. 教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成为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
4. 各个小组所创建的作品,能够很好的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鄂教版五级下册《暴风雨》WORD教案1

暴风雨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夏季暴风雨前后的景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
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
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
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
要求:
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
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
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
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
④写雨(有何不同?)
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
5.进行朗读比赛:
①小组开展自读比赛,读好每一句话。
(根据课文景物环境氛围和人物心情的变化,采用合适的语调)
②班级比赛,每小组推出一名代表。
6.作业
①背诵文中的优美语句。
②阅读一篇同类文章。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界的力量。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通过课文描述,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界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暴风雨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对暴风雨的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小组讨论,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
(2)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
四、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的暴风雨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暴风雨的理解和感受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
对于学生的作文,要注重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的暴风雨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七、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情景。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暴风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暴风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4.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3 生字词学习与运用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复述课文内容,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请学生收集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分享。
5.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2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如彩虹、雷声等)。
每组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展示自然现象的特点和美丽。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进行拓展思考。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暴风雨》。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利用多媒体展示暴风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拓展思考:(1)学生谈谈自己对暴风雨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拓展思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朗读情况。
3. 观察大自然,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暴风雨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描绘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和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暴风雨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暴风雨的特点和意义。
2. 朗读课文: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小组竞赛,巩固学习效果。
4.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欣赏和讨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评价:1. 朗读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朗读和情感表达能力。
2. 生字词测试:进行生字词测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评价: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暴风雨》公开课ppt课件

思考与探究:
5、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 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这句中的“悄悄地爬进来”、 “缓缓地蠕动” “弯弯曲曲的足迹”一方面生动地描写了雨 水流过天窗的情景,另一方面,这些动词叠 用,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的心境,让我们也 受到雨水流动的样子是何等的神奇。表达了 作者对暴风雨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第一束光线”拟人化了, 突出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比拟的修辞手法,将白云写 的出神入化,给人以美的享 受,作者也描绘了碧空如洗 的美景,流露出作者对雨后 景色的喜爱之情。
8、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
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雨压弯了腰的 花草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 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思考与探究:
6、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 律,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沉睡的 人们。 这句中的“催眠曲”、“抚慰”不仅形象写出 了暴风雨有由强变弱时的情景,更表现出作 者的一种喜悦心情。
阿尔卑斯山雨后的绮丽景色
7、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
人间的黎明。碧空中漂浮着的朵朵白 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翩起舞,把蓝 幽幽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3.狂风咆哮着,猛的把门打开
,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 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这一段写了暴风雨来时,狂风的猛烈 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惊恐。 请画出描写暴屋顶,冲击着玻璃,奏 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这句中的“猛烈”、“冲击”等词语写出了暴 风雨的猛烈狂暴。 从“激动人心的乐章”这个比喻句中可以体会 到作者激动、赞美和喜爱的心情。
暴
风
雨
思考与探究:
学习生字词:
zhì zhǎn mián pī lì shì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暴风雨》这篇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造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教育:(1)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面对困境勇敢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四、课后作业: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编写一个短故事。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困境,勇敢挑战自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在合作探讨、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风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
(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小组学习
这堂课,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师设计的一张表格。
填完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景物,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三、大组交流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张表格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
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
4.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5.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
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
(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6.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