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设计

楼板设计
楼板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车间类别为三类金工车间,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经查规范资料:板跨≥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6.0kN/㎡;板跨≥2.0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次梁(肋梁)间距≥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次梁(肋梁)间距≥2.0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8.0kN/㎡。数据:Lx=6000, Ly=6300。

L

L

L

2 楼面构造。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3 屋面构造(计算柱内力用)。三毡四油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平均)炉渣找坡层、120厚水泥珍珠岩制品保温层、一毡二油隔气层、6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4 梁、柱用15厚混合砂浆抹灰。

5 混凝土采用C25;主梁、次梁受力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他均采用HPB235级钢筋。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0m ,次梁的跨度为6.3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0m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 ≥l/40=2000/40=50㎜,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 ≥80㎜,所以板厚取h=80㎜。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18 ~ 1/12)l=(1/18 ~ 1/12)×6300=350 ~525mm ,取h=500mm ,截面宽b=(1/3 ~ 1/2)h=(1/3 ~ 1/2) ×500=167 ~250mm ,取b=200mm 。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14 ~ 1/8 )l=(1/14 ~ 1/8) ×6000=429~750mm,取h=650mm ,截面宽度b=(1/3 ~ 1/2)h=(1/3 ~ 1/2) ×650=217 ~ 325mm,取b=300mm 。 3、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20mm 厚水泥沙浆面层:0.02 ×20=0.4 kN/㎡ 8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 kN/㎡

15mm 厚混合沙浆天棚抹灰:0.015×17=0.255 kN/㎡

小计 2.655 kN/㎡

活荷载标准值: 10.0 kN/㎡

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2

kN/m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3.1, 恒荷载设计值:g=2.655×1.2=3.168 kN/㎡ 活荷载设计值:q=10×1.3=13.0kN/㎡

荷载设计总值:g+q=16.186kN/㎡, 近似取16.2kN/㎡ (2)、计算简图

取1m 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宽为b=20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mm 120,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按以下二项较小值确定:

l 01=ln+h/2=(2000-120-200/2)+80/2=1820mm l 011=ln+a/2=(2000-120-200/2)+120/2=1840mm 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1820mm

中间跨:l02=ln=2000-200=1800mm

板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820-1800)/1800=1.1%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由资料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下表

(4)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ho=80-20=60mm,b=1000mm,C25混凝土a1=1.0,fc=11.9N/ mm2,HPB235钢筋,fy=210 N/mm2。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

10@19010@190 8@180 8@160

10@19010@190 8@1808@180

(5)板的配筋图绘制

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板的配筋图如图所示。Array

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荷载:3.186×2.0=6.372kN/m

次梁自重:0.2×(0.5-0.08)×25×1.2=2.52 kN/m

次梁粉刷: 2×0.015×(0.5-0.08)×17×1.2=0.257 kN/m

小计g=9.149 kN/m

活荷载设计值: q=13×2.0=26 kN/m

荷载总设计值: q+g=26+9.149=35.149 kN/m 近似取荷载35.15 kN/m (2)、计算简图

由次梁实际结构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次梁的边跨的计算跨度按以下二项的较小值确定:

l01=ln+h/2=(6300-120-300/2)+240/2=6150mm

l011=1.025ln=1.025×6300=6181mm

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6150mm

中间跨:l02=ln=6300-300=6000mm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 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因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6150-6000)/6000=2.5%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表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M α和剪力系数V α。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

次梁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4)配筋计算

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 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

b ’f =lo/3=6000/3=2000mm

b ’f =b+Sn=200+2000-2000=2000mm 故取b ’

f =2000mm

C25混凝土 a1=1.0, fc=11.9 N / mm 2, ft=1.27 N / mm 2 ;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fy=300 N / mm 2 , 箍筋采用HPB235,fyv=210 N / mm 2 ,ho=500-35=465mm 。 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

??????(ˉ?ˉ?)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复核截面尺寸:

h w =ho- b’f=465-80=385mm且h w/b=465/200=1.93<4,故截面尺寸按下式计算:

0.25b c f c bh o=0.25x1.0x11.9x200x465=276.7kN > V max =127.17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5)施工图的绘制

次梁配筋图如图所示,其中次梁纵筋锚固长度确定:

伸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l=l a =a f y d/f t=0.14×300×22/1.27=727.6,取750mm.

伸入墙支座时,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确定:l=12d=12?18=216mm,取250mm.

梁底面纵筋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应满足l>12d=12?22=264mm,取300mm.

纵筋的截断点距支座的距离: l=ln/5+20d=6022/5+20x22=1644.4mm, 取1650mm.

5、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

(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荷载:9.149×6.3=57.64kN

主梁自重(含粉刷):[(0.65-0.08)×0.3×2.0×25+2×(0.65-0.08)×0.015×17×2.0] ×1.2 =10.958kN

恒荷载设计值: G=57.64+10.958=68.6kN

活荷载设计值: Q=26×100.86.3=163.8 kN

(2)计算简图

主梁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主梁端部支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 ×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按以下方法确定:

边跨: lo1= ln+a/2+b/2=(6000-200-120)+400/2+400/2=6080mm

Lo1=1.025ln+b/2=(600-200-120)+200=6022mm

故lo1取6022mm

中跨lo2=6000mm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内力设计值计算及包络图绘制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①弯矩值计算:

Ql k Gl k M 21:+=弯矩,式中k 1和k 2由附表1查得

-0.2674 ———— -110.3

-0.133 ———— -130.95

-0.089

②、剪力设计值:

中查到,由附录式中系数剪力1,,,:4343k k Q K G k V +=不同截面的剪力值经过计算如表所示。

B 荷载G+Q=68.6+163.8=232.4kN 作用下的简支梁弯矩图:

则第一个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值为1/3(G+Q) l 01 -1/3×M B =386.1 kN . m ≈ M max , 第二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值为1/3(G+Q) l 01 -2/3×M B =305.7 kN ·m 。

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小时,两个支座弯矩值均为-241.25kN ·m ,以此支座弯矩连线叠加集中荷载。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为1/3 G l 02 - M B =-104.05 kN ·m.

荷载组合①+④时支座最大负弯矩M B =-416.5 kN ·m 其它两个支座的弯矩为M A =0, M C =-197.9 kN ·m ,在这三个支座弯矩间连线,以此连线为基线,于第一跨、第二跨分别叠加集中荷在G+Q 时的简支梁弯矩图:

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依次为327.7kN ·m ,188.8kN ·m 。同理,当C M 最大时,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倒位排列。

荷载组合①+③时,出现边跨跨内弯矩最小与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大。此时M B = M C =-241.25 kN ·m ,,第一跨在集中荷载G 作用下的弯矩值分别为857.3kN ·m , -23.1kN ·m,第二跨在集中荷载G+Q作用下的弯矩值为224.2 kN ·m ①+5情况的弯矩按此方法计算。

所计算的跨内最大弯矩与表中有少量的差异,是因为计算跨度并非严格等跨所致。主梁的弯矩包络图见下图。

荷载组合①+②时,V Amax =192.2kN ,至第二跨荷载处剪力降为192.2-232.4=-40.2kN ;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 ―40.2―232.4=-272.6 kN ,荷载组合①+④时,B V 最大,其V Bl =-301.6 kN ,则第一跨中集中荷载处剪力顺次为(从左到右)163.2kN,-69.2kN,其余剪力值可按此计算。主梁的剪力包络图见图。

(4)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

C25混凝土,a1=1.0, fc=11.9N/ mm2 , ft=1.27 N/ mm2 ; 纵向钢筋HRB335 ,其中fy=300 N/ mm2 ,箍筋采用HPB235 ,fyv=210 N/ mm2 .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纵筋的计算

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因

10

.0

130

.0

615

/

80

/

>

=

=

'h

h

f

翼缘计算宽度按lo/3=6.0/3=2.0m和b+Sn=0.3+6-0.3=6.0m,中较小值确定,取b’f=2000mm B支座处的弯矩设计值:

。M B= M max-V o b/2=-413.5+232.4x0.4/2=-370.02 kN·m

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

a1fc b’f h’f(ho-h’f/2)=1.0x11.9x2000x80x(615-40)=1094.8kN .m > M1 >M2 .

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

②箍筋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验算截面尺寸:

h w =ho- b’f=580-80=500mm且h w/b=500/300=1.7<4,故截面尺寸按下式计算:

0.25b c f c bh o=0.25x1.0x11.9x300x500=446.25kN > V max =301.6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斜截面配筋计算: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由次梁传递给主梁的全部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F=1.2x57.64+1.3x10x2x6.3=232.97kN

所需主梁内支撑次梁处附加吊筋面积为:

°)=549.2 mm 2

选用(As=628)

(5)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纵筋的弯起和截断 ① 按比列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

②按同样比列绘出主梁的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弯起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箍筋的最大容许间距S max ;钢筋的弯起点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h 0/2。

按课本所述的方法绘材料图,并用每根钢筋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直线与弯矩包络图的交点,确定钢筋的理论截断点(即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

当07.0bh f V t c =时,且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h 0或20d ,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02.1h l +α。

若按以上方法确定的实际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的受拉区,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

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 1.3h 0或20d 。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

07.12.1h l +α。

主梁纵筋的伸入墙中的锚固长度的确定: 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

l=l a =a f y d/f t =0.14×300×22/1.27取880mm.

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12d=12?22=264mm ,取300mm

③检查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是否包住弯矩包络图和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主梁的材料图和实际配筋图如图所示。

楼板结构计算及配筋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十三、执行PMCAD主菜单5,画结构平面图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 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 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 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 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 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此时可有2种选择:“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样板间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房间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房间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房间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移动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1、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十四、执行PMCAD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何平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编辑、修改、打印。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

XXXX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结构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土木1111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 06 月 15 日

内容摘要 按结构形式,楼盖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和无梁楼盖(又称板柱结构)。本文以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结构设计为研究方向,以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现场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并根据设计题目给出的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对结构平面进行计算并做出初步设计图,然后对结构的板、次梁、主梁进行合理化分析、设计。最后,详细深入的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常见问题与质量通病,并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及工程实例经验,全面的阐述了有关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截面有效高度;配筋计算;建筑施工质量

目录 内容摘要 ............................................................................................................................ 引言 . 0 1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及前景 (1) 1.1 混凝土结构应用现状 (1)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前景 (1) 2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2) 2.1 基本设计资料 (2) 2.2 结构平面布置,板、次梁、主梁截面尺寸选定 (4) 2.3 板的设计 (4) 2.4 次梁的设计 (7) 2.5 主梁的设计 (10) 3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16) 3.1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性 (16) 3.2 常见的建筑施工质量通病 (16) 参考文献 (19)

用PKPM进行无梁楼盖结构设计

用PKPM进行无梁楼盖结构设计 MCAD对无梁楼盖进行人机交互式建模时,首先应确定等代框架梁的宽、高,也即确定等代框架梁的刚度。一般来说,等代框架梁的刚度由板宽决定:我们通常取柱距的1 /2板宽为等代框架梁的宽、高。确定等代框架梁的刚度之后,再将等代框架梁作为普通的主梁输入。比如下例中横向柱距为5400mm,则该向的等代梁截面定义为2700mm*2700mm,纵向柱距为3000mm,则该向等代梁截面定义为1500mm*1500mm。然后将所定义的等代框架梁布置好,如下图所示:模型建立后再接力TAT软件进行三维分析。TAT 的分析计算过程我们在此就不赘述了。当然,这种方法对楼板的模拟与实际工程情况有一些出入,因此我们还可以采用S ATWE进行更为准确的计算。在采用SATWE软件分析无梁楼盖结构时,由于SATWE软件具有考虑楼板弹性变形的功能,可以采用弹性楼板单元较为真实的模拟楼板的刚度和计算变形。尤其是在2 001年4月以后的版本中增加了一种能真实计算楼板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刚度的楼板假定:弹性板6。因此我们就不用将楼板简化为双向等代框架梁体系了,而是直接对无梁楼盖体系进行三维分析计算。当然,我们还必须在建模时进行一定的处理:在P MCAD人机交互式输入时,在以前需输入等代框架梁的位置上布置截面尺寸为 100*100的矩形截面虚梁。(但在边界处及开洞处最好是布置实梁)。如下图所示:

这里布置虚梁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SATWE软件在接力PMCAD的前处理过程中能够自动读取楼板的外边界信息;其二是为了辅助弹性楼板单元的划分。当然,虚梁是不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的,实际上S ATWE的前处理程序会自动将所有的虚梁过滤掉。此外,为了正确分析该结构,在SATWE程序中还应将无梁楼盖的楼板定义为弹性楼板。如下图所示: 模型建立后就可使用SATWE软件对无梁楼盖结构进行三维整体分析计算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在此定义了弹性楼板,我们必须选择“算法二”即总刚算法进行计算。I I.楼盖的设计计算无梁楼盖的整体分析计算完成后,我们可以利用SATWE软件中的“复杂楼板有限元计算”SLABCAD模块进行楼盖的分析计算。 首先点取“生成楼板有限元分析数据”菜单来生成有关的计算数据,并将相应的计算条件及计算参数进行定义。如果是预应力楼板的话还应将预应力参数选取。如下图所示: 当然,此时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有限元的计算原理所致,对于楼板的有限元划分长度不一样可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补充输入无梁楼盖的其它数据,如楼板的洞口及柱帽等特殊构件。并可对楼板不同部位的板厚进修改: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楼板上添加任意的荷载,包括在PMCAD 建模时无法输入的板上的任意线荷载及点荷载。如下图所示:

结构设计中楼板设计总结

结构设计中楼板设计总 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板总结 1 板设计 1)从受力计算角度,一般板厚取值为:双向板按L/40(边跨时可适当加厚)、单向板按L/35(连续板)、L/30(简支板)。 2)跨度较大的板(板跨大于4m 时)及异形板的板厚,根据周边支座情况,酌情加大(一般可加大10~20mm)。 3)当板内埋的管线比较密集时,板厚应可取120~150mm。设计考虑加强部位,如转角窗、平面收进或大开洞的相临区域,其板厚根据情况取120~ 150mm。屋面板不小于120mm。 4)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取180mm(按嵌固在地下室顶板考虑);不嵌固时取160mm;覆土处顶板厚度不小于250 mm。 5)悬挑板的净挑尺寸不宜大于,否则应采取梁式悬挑。注意与厚挑板的相邻板跨,其板厚应适当加厚,厚度差距不要过大(可控制在20~40mm以内)。6)异形板的配筋应专门复核,不应直接简单采用PM的计算结果。 7)温度筋:较大板块的板面无筋区域,其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应在板面设配筋率不小于%的防裂构造钢筋。 8)挑板配筋:注意转角挑板配筋时的角部构造(阳角、阴角)。挑板底部构造钢筋:当悬挑长度较小、板厚较薄时可不配筋。 2 板筋绘制 首先,对板计算参数进行调整,钢筋级别要确定,其次,根据裂缝挠度进行配筋,若不满足,需反过来调整板厚;每一层都要进行计算。 如果计算的模型中存在异形板,则计算的结果就不能参照了,必须把异形板单独拿出来计算,可采用理正计算单块异形板。 边界条件的设定:边跨为简支,中间跨为固支,楼梯旁边的板也为简支。 绘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图层的设置,支座负筋与正筋需分层表示,便于查改; 2.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取板短跨的1/4,如果相邻板跨度不一样,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按跨度大的一跨取;

楼板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车间类别为三类金工车间,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经查规范资料:板跨≥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6.0kN/㎡;板跨≥2.0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次梁(肋梁)间距≥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次梁(肋梁)间距≥2.0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8.0kN/㎡。数据:Lx=6000, Ly=6300。

L L L 2 楼面构造。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3 屋面构造(计算柱内力用)。三毡四油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平均)炉渣找坡层、120厚水泥珍珠岩制品保温层、一毡二油隔气层、6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4 梁、柱用15厚混合砂浆抹灰。 5 混凝土采用C25;主梁、次梁受力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他均采用HPB235级钢筋。

关于大跨度楼板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跨度楼板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6-01-12T16:10:20.0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作者:李政辉[导读] 七台河市市政建筑勘察设计院当隔墙荷载平行于短跨边且长短跨之比时,荷载离支座之内,取荷载放大系数;荷载作用在位置时,则荷载放大系数为。李政辉 七台河市市政建筑勘察设计院 154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目前的建筑建设数量逐渐增多,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了一定的关注。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要想能够使得建筑房屋的使用功能够得到极大的体现,使建筑房屋的整体美观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就需要采用大跨度楼板结构设计作为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形式,这一结构的应用,可以提升建筑室内的空间,但是这一结构在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 就是裂缝问题。本文就关于大跨度楼板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建筑施工者和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大跨度楼板;结构设计;思考在人们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大跨度楼板开始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大跨度楼板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的空间变得更加的宽广,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空间应用的便利性,同时也为人们对空间布置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但是大跨度楼板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其也具有一定的问题,要想使得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在其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注意一些设计的要点,从而保障大跨度楼板可以充分的应用到建筑整体结构中,从而保障建筑的整体设计质量。 1、隔墙荷载的取值如今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主要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然而计算机设计中所采用的软件,无法对隔墙线的荷载进行有效的输入,计算机中的软件只能够将隔墙的自重荷载与楼面的荷载摊铺在一起。在对梁柱的配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需要将隔墙的荷载进行放大处理,只需要将其配筋荷载与一个被放大的系数进行相乘。在楼板局部对线荷载进行作用时,可以得出内力系统,通过得出的内力系数,可以对隔墙荷载的下楼板进行有效的计算,并且能够总结出下楼板计算的规律。 1.1当隔墙荷载平行于短跨边且长短跨之比时,荷载离支座之内,取荷载放大系数;荷载作用在位置时,则荷载放大系数为。 1.2当荷载平行于长跨边对楼边结构内力影响较小,隔墙荷载作用位置距离支座时荷载放大系数为;距离支座时取荷载放大系数为;距离支座时荷载放大系数为。隔墙荷载平行于短跨边更为不利,以上荷载系数取值都为理论值,忽略了在实际受力过程中隔墙自身的抗剪强度,隔墙荷载作用在楼板上,使楼板产生向下的挠度,荷载向板边分布,对楼板受弯承载力计算是有利的,因此实际工程中隔墙荷载放大系数取值并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个有利因素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通过结构计算软件PKPM中“SATWE复杂楼板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按实际荷载的输入的板进行分析与用《建筑结构计算实用手册》中楼板计算内力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论如下:取荷载放大系数计算:对于支座内力,手算结果折减10%仍然比按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大;对于跨中内力,若不考虑支座调幅则手算结果略小于有限元计算,若考虑支座调幅10%则略大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取荷载放大系数计算:对于支座内力手算比电算结果大得多;跨中内力二者比较接近;若考虑支座弯矩15%的调幅,则手算结果在支座和跨中均比按有限元分析结果大10%。则按上述结果分析,在一般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隔墙荷载放大系数对建筑结构计算是安全的。在大跨度板结构设计中要通过构造措施减小板的裂缝,宜设置的抗裂钢筋与原支座负筋搭接。 2、边梁弹性扭矩的计算次梁、楼板及楼板预应力钢筋引起边梁发生扭转效应,在大跨度楼板中一般无需搭设次梁,下面主要分析计算因楼板板端弯矩及预应力引起的边梁扭矩。 2.1楼板边缘弯矩引起的边梁扭矩计算单跨板带边梁为计算模型,设按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得到的边梁扭矩与四边固定楼板的边梁扭矩之比为;为四边固定楼板支座弯矩系数;为楼板计算跨度;为所对应的梁长,则边梁扭矩计算公式为,现在主要是确定值取多大。按有限元理论分别对宽长比为0.5、0.75、1.0三类板进行计算,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恒载为,经有限元分析得到板端的弯矩即为板对梁的扭矩,此值为梁上的分布扭矩,需要进行叠加的最终梁端扭矩,此计算方法繁琐工作量大,我们可以根据已有数据来对梁的扭矩进行简化计算,将四边固支的板的弯矩系数再乘以一个系数来求得梁的扭矩。假设板的边梁是固定不发生任何位移的刚体,这样板的竖向位移在跨中位置最大,梁端位移为0,即得出板端部弯矩承抛物线分布,抛物线面积,因此梁端扭矩为。经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得,式中的大小还与梁板截面的刚度比、荷载及板的跨度比有关。上述所确定的值范围太大,给实际工程中应用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对于不等跨板的边梁扭矩需要计算两次。实际计算中发现,短跨梁的扭矩小于长跨梁,因此我们只需计算长跨梁的扭矩即可,又因为长跨梁,即,当越小则取值越大。 3、现浇预应力楼板引起的梁端扭矩计算楼板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梁内,相当于在梁上施加了侧向力,会引起边梁产生扭矩和侧弯矩,边梁所受板传来的均匀分布的侧向力会使梁发生角度为的扭转,下面通过一个具体例子计算边梁扭矩的大小。假设梁的支座不产生位移,边梁受到预应力板的影响长度为,则混凝土板在边梁处受到的压缩位移为,则根据几何关系的扭转角,梁的极惯性矩,则梁的扭矩为。因此,由于预应力楼板引起的边梁扭矩是比较大的,这部分扭矩主要有梁支座处倒L截面承担且随着构件产生塑性变形而减小。预应力使梁的侧向产生的弯矩大小可根据长的梁端固定,其中一段支座产生的位移等于来计算,此时梁截面的惯性矩为,此侧向弯矩也会随着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后逐渐减小。 4、楼板开洞处理

关于无梁楼盖结构设计分析

关于无梁楼盖结构设计的思考 单位+作者名称 【摘要】无梁楼盖是一种双向受力楼盖,在楼盖中不设梁,楼板与柱构成板柱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好,建筑空间大的特点,可有效地增加层高、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其同时也具有受力复杂, 抗震性能差等缺点。本文系统介绍了无梁楼盖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中需要重点验算的部位和一些构造要求,供参考。 【关键词】无梁楼盖;等代框架法;经验系数法; 1 引言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又称板柱结构体系,这是相对梁板结构体系而言的。在我国,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建筑结构新技术。较之传统的密肋梁结构体系它具有整体性好、建筑空间大,可有效地增加层高等优点。在施工方面,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建筑物具有施工支模简单、楼面钢筋绑扎方便,设备安装方便等优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因此,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常用于冷库、商场、仓库、书库等建筑。但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由于取消了肋梁, 使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抗弯刚度减小、挠度增大, 柱子周边的剪应力高度集中, 可能会引起局部板的冲切破坏; 侧向刚度比较差, 层数较少时可以设置板柱结构来抵抗水平荷载, 当层数较多或要求抗震时,一般需要设剪力墙、筒体等来增加侧向刚度。对无梁楼盖进行工程设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计算方法 2.1 等代框架法 等代平面框架法,将整个结构分别按纵、横柱列方向划分为具有“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纵向与横向平面框架。等代框架梁的宽度,则根据不同的荷载情况分别取值,当采用空间分析程序进行垂直荷载下等代框架计算时,为避免单向加全载使柱轴力重复计算,同一工程需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别加载计算,即在计算X向(Y向)等代框架时,Y向(X向)梁上不加载;还应注意结构构件自重对梁柱内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结构自重不宜由程序自动计算,有关梁、柱荷重应直接输入。等代框架的梁的宽度为竖向荷载作用时,取板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水平荷载作用时,则取板跨中心线之间距离的一半较为适宜。等代框架梁的高度取板的厚度。等代框架的计算高度为:对于楼层,取层高减去柱帽的高度;对于底层,取基础顶面至该层楼板底面的高度减去柱帽的高度。当仅有竖向荷载时,等代框架可近似的按分层法计算:所计算楼板均看作上层柱的固定远端.这就将一个等代的多层框架的计算变为简单的二层或一层(对顶层)框架的计算.计算中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最后得出的等代框架梁弯矩值,按所对应的系数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等代框架法的适用范围为任一区格的长跨与短跨之比不大于2;可用于经验系数法受到限制处,如双跨结构、不等跨结构、活荷载过大的结构、不同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等。 2.2 经验系数法 经验系数法是最方便的方法,因而被广泛采用。经验系数法是在试验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计算时只要算出总弯矩,再乘上弯矩分配系数,即得各截面的弯矩。如果合用经验系数法的条件,用经验系数法很简单,也计算的比较准确。经验系数法就是按边跨条件定义边跨的内力,内跨用0.65Mo与0.35Mo来分配内力。所以首先必须计算在简支下的跨中弯矩Mo。无梁楼盖要注意的就是计算跨度的问题,计算模型,计算荷载。如果还有柱帽和托板,还要注意内力会往支座处倾斜,这个时候要注意截面设计的位置,和节点构造。板厚的取值应该根据长跨的来确定。计算模型就是简化为一个方向的单向板,X,Y向都要计算100%的荷载,相当于计算2次单向板,分别计算受力钢筋。

混凝土楼板设计实例

1)工程概况 根据初步设计成果,提出设计资料及数据如下: (1)、墙体厚度370mm,结构横向长L1=36m,结构纵向长L 2=24m。楼梯位于该层平面的外部,本设计不予考虑。楼盖采用整体式双向板肋形结构; (2)、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 (3)、建筑物安全级别为二级; (4)、结构环境类别二类; (5)、建筑材料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C20;钢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HPB235级,梁中受力筋HRB335级; (6)、荷载: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5kN/m3,楼面面层为水磨石(25mm厚水泥砂浆,自重为20kN/m2);梁板天花为混合砂浆抹灰(15mm,重力密度为17kN/m3),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3。 (7)、使用要求:梁、板允许挠度、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见混凝土结构学课本附录; (8)、地基承载力为250KN/m2; (9)、采用的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10)梁格布置 . 图1 梁板结构平面布置 由上图可知,支承梁纵向布置,跨度为6000mm,支承梁横向布置,跨度为9000mm。板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2故为双向板梁楼盖 2)设计正文 1板的计算

1.1 确定板厚h 和梁截面 1.2 荷载计算 ①四周外墙均为mm 370承重砖墙,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mm 400mm 400?,柱高为m 4,板厚为120mm . ②楼盖面层做法: mm 25厚水泥砂浆面层,mm 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荷载参数 楼面活荷载: k q =4.5 3kN m 水泥砂浆容重: γ=203kN m 钢筋混凝土容重:γ=253kN m 混合砂浆容重: γ=173kN m 恒载分项系数: G γ=1.2 活载分项系数: Q γ=1.3(楼盖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3kN m ) 板自重:320.12m 25KN /m 3KN /m ?= 25mm 厚水泥砂浆:2 3 KN/m 5.0KN/m 20m 025.0=? 板天花为混合砂浆抹灰: 恒载标准值:20.530.255 3.755KN/m ++= 恒载设计值:2g 3.755 1.2 4.506KN /m =?= 活荷载设计值:2q 4.5 1.3 5.85KN/m =?= 合计:22P g q 4.506 5.85/10.356KN/m KN m =+=+= 钢 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235HPB 级,梁中受力钢筋335HRB 级钢筋。 + + ??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整理-1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 一.图纸表达: 1.图纸不满足甲方的深度要求,漏项较多,如缺出入口钢结构雨棚、室外坡道顶棚等。 2.图纸不满足甲方的技术标准及部品标准,如构造做法标准、门窗标准、栏杆标准、空调 位标准、电梯标准等。 3.住宅小区的不同楼号建筑标准不一致,如构造做法、门窗立面、节能设计等。 4.内外墙上应予留的洞口水平和竖向定位不全,留洞没有和结构、水暖、电气专业、人防 专业图核对,出现漏留、冲突现象。 5.地下室平面轴网应与地上建筑物轴网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地下室平面中应标注与地上建 筑物轴网的相对关系尺寸。 6.总平面中应标注地下室外轮廓线,并在四角处标注轴线、号,轴线交点处标注坐标,保 证出图前总图和单体建筑形成统一整体,避免因设计过程中地上地下单体的局部变动,而总平面未跟踪变动导致的不对照。 7.设计人员提供的审核校对图普遍对设计说明和总平面位置图不重视,甚至不提供总平面 位置图。 二.防火设计: 1.没有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2.防火墙上的门洞没有设置甲级防火门。 3.防火分区两侧的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4.上下层之间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5.楼梯间及前室与相邻部位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6.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的房门及外窗洞口没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7. 不同的功能分区在一层共用出入口,如住宅配套用房与住宅、商业与住宅等。 8. 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理解: 1)地面上无人员进入的机械停车库,可以理解为停车场,停车场的定义是停车的露天场地 或构筑物,很明显它是用于停车的构筑物。这样它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最少为6米。 2)对于敞开式汽车库,要注意是指多个防火分区都要达到定义的要求,如对于平面尺度很 大的,有可能个别防火分区不直接对外通风,这样就不能认定它是敞开的。 3)新规范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分类增加了面积控制项,是车位和面积的双控,不 要试图少计算车位规避汽车疏散坡道不够的手法。 4)防火规范中计算汽车疏散口的数量時,单车道即可。但是建通评价是按双车道计算的, 单车道只能算半个。 9. 附在主楼边的非机动车坡道当做车库人员疏散出口,消防审查提出非机动车坡道不能作 为车库疏散出口,原因是非机动车坡道使用情况复杂,当做车库人员疏散出口不安全;

《实验设计方法》教案

教师教案(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 )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方法 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3034010-11 任课教师:何为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所在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试验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验设计方法的起源。 ●我国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目的、内容和应用。 ●试验设计方法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正交试验法、优选法基础、回归分析法、均匀设计法、单 纯形优化法 参考资料 ?项可风.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及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邓正龙.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 (日)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法.魏锡,王世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 Phadke, M.S. "Quality Engineering Using Robust Desig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NJ. November 1989 ? Taguchi, Genichi. "Syste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Edited by Don Clausing. New York: UNIPUB/Kras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Volume 1 & 2, 1987 ? Montgomery, D. 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 New York: Wiley.1997 ?杨德.试验设计与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一章正交试验基本方法 5学时 授课时数: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多因素试验问题、正交试验、正交表符号的意义。 ●因素、水平、自由度、试验指标、交互作用。均衡分散性、整齐可比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施工方案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施工方案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是指由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组成的组合楼板,根据压型钢板是否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可分为组合板和非组合板。 组合板是指压型钢板除用作浇筑混凝土的永久性模板外,还充当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板底受拉钢筋的现浇混凝土楼(屋面)板。 非组合板是指压型钢板仅作为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不考虑参与结构受力的现浇混凝土楼(屋面)板。 (一)材料 1、压型板:组合楼板中采用的压型钢板的形式有开口型板、缩口型 板、和闭口型板,如下图所示。

2、栓钉: 压型钢板组合式楼板的整体连接是由栓钉(又称抗剪螺钉)将钢筋混凝土、压型钢板和钢梁组合成整体。 栓钉是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楼面的水平荷载通过它传递到梁、柱、框架,所以又称剪力螺钉。其规格、数量是按楼板与钢梁连接处的剪力大小确定,栓钉应与钢梁牢固焊接。 优质DL钢或ML15号钢。栓钉直径按下列规定采用: 板跨<3m:栓钉直径宜取13mm~16mm 3m≤板跨≤6m: 栓钉直径宜取16mm~19mm 板跨>6m:栓钉直径宜取19mm 栓钉构造见下图:

(二)特点 1、由于压型板轻便,易于搬运和架设,大大缩短安装时间,又因压 型板不需拆卸,工地劳动力可减少。 2、与木模相比,压型钢板施工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3、压型钢板便于铺设通讯、电力、通风、采暖等管线;还能敷设保 温、隔音、隔热、隔震材料;压型钢板表面直接做顶棚;若需吊 顶,可在压型钢板槽内固定吊顶挂钩,使用十分方便。 4、在多高层建筑中采用压型钢板,有利推广多层作业,可大大加快 工程进度。 5、压型钢板的运输、储存、堆放和装卸都极为方便。 6、压型钢板和混凝土通过叠合板的粘结作用使二者形成整体,从而 使压型钢板起到混凝土楼板受拉钢筋的作用。施工中,压型钢板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设计与构造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设计与构造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考虑组合效应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概况,对它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构造要求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介绍,有利于对考虑组合效应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并以具体的计算案例进行简单的设计分析,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结构设计端部构造 0 引言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是在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通过粘结和咬合将之进行组合,形成的一种共同受力、变形协调楼盖,简称组合板[1]。由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够扬长避短、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的优越性,因此它的工作性能比单一材料制成的结构更为优越,组合结构具有一系列优点[2]。由于压型钢板的大批量生产和品种的多样化,以及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组合楼板在建筑和桥梁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73:2010)颁布实施,使得设计人员有据可依,必将进一步推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广泛应用。 1 压型钢板在组合楼板中的作用 组合楼板按压型钢板在楼板中的作用通常可分为二类: 1.1 以压型钢板作为永久性模板的组合楼盖 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承受自重及楼层自重和施工荷载,混凝土凝结达到设计强度后全部楼层荷载由混凝土板承受,压型钢板失去作用,作为永久模板留在混凝土楼板中,这种压型钢板混凝土板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板设计,压型钢板叠合面不需要设计齿槽。计算方法、配筋构造完全遵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2 考虑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效应的组合楼板 在施工阶段,压型钢板起模板作用,混凝土凝结达到设计强度后,压型钢板与混凝土形成整体,压型钢板兼做混凝土板的受力钢筋或部分受力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荷载作用。压型钢板的表面必须设置抗剪齿槽或其他措施来抵抗叠合面之间的纵向剪力或垂直掀起力,它对板型有特殊要求以外,对耐久性和防火性也有要求。 前一种楼盖为非组合楼板,第二种才是组合楼板。鉴于组合楼板在实际工程

楼板常见结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钢筋混凝土楼板常见结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孔旭文1崔士起1 (1.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摘要:分析钢筋混凝土楼板常见结构质量问题产生原因,介绍各类楼板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关键词:预制楼板、现浇楼板、裂缝、加固 1 前言 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建筑结构中为承重构件,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起重要作用。保证钢筋混凝土楼板(以下简称楼板)的质量可靠,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认识的加深,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在房屋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存在质量问题楼板。 对这些存在质量问题楼板应采取可靠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的方法很多,如板面浇注混凝土叠合层、板孔剔槽埋筋浇注混凝土、板底粘贴钢板等,理想的加固方法即要保证安全可靠,又不改变构件外形尺寸和房屋使用功能,我们为此进行一些研究探讨。本文以工程实例总结常见楼板质量问题的加固技术。 2 楼板常见结构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楼板分为预制楼板和现浇楼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楼板结构以预制混凝土空心板为主,近年来,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取代。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具有变形小、安装施工快捷、不需支模板等优点,但整体性差、延性差、易折断。现浇板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但变形大、易出现裂缝。这两种楼板各有优、缺点,因此,也存在着不同的质量通病。 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常因超载,生产、运输不当等出现板底横向裂缝,有时因生产模具变形出现板底顺板孔裂缝或板底露筋,常伴随板底受力主筋保护层厚度过小。 现浇楼板常见结构质量问题有楼板裂缝、负弯矩筋下移、挠曲变形过大及板厚小于设计要求等。 我们应根据质量问题对结构安全影响,采取不同处理措施。 3 工程实例 实例1:某市一住宅楼所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属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使用12年后,发现某些空心板跨中附近存在裂缝,最大裂缝宽度0.2mm。济南某办公楼所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按山东省通用图集《钢筋混凝土空心板》(LG304)生产,属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使用20多年,现发现某些空心板跨中附近存在裂缝,最大裂缝宽度0.3mm。 现场检测测发现有些楼地面铺设19mm厚大理石,大理石下找平水泥砂浆50~60mm厚,板面装修荷载1.50kN/m2,明显超过山东省通用图集《钢筋混凝土空心板》(LG304)中板上抹灰重量0.50 kN/m2的设计规定,属超载引起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跨中裂缝。 加固方案以提高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承载力为主,同时考虑封闭裂缝,控制变形。我们采用上部尽可能减少荷载,封闭裂缝,板底粘贴钢板的加固方案。加固处理后,选取有代表性的空心板做结构性能试验,证明加固效果良好,承载力达到要求,变形得到控制。 实例2:济南某住宅小区现浇楼楼板,使用前客厅跨中出现南北方向裂缝,使用过程中裂缝向南北方向延伸,上下贯通,最大裂缝宽度0.4mm。检测混凝土强度、现浇板厚度、钢筋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验算设计满足承载力。 经综合分析,此住宅楼夏季施工,现浇板东

结构设计中楼板设计总结

板总结 1 板设计 1)从受力计算角度,一般板厚取值为:双向板按L/40(边跨时可适当加厚)、单向板按L/35(连续板)、L/30(简支板)。 2)跨度较大的板(板跨大于4m 时)及异形板的板厚,根据周边支座情况,酌情加大(一般可加大10~20mm)。 3)当板内埋的管线比较密集时,板厚应可取120~150mm。设计考虑加强部位,如转角窗、平面收进或大开洞的相临区域,其板厚根据情况取120~150mm。屋 面板不小于120mm。 4)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取180mm(按嵌固在地下室顶板考虑);不嵌固时取 160mm;覆土处顶板厚度不小于250 mm。 5)悬挑板的净挑尺寸不宜大于1.5m,否则应采取梁式悬挑。注意与厚挑板的 相邻板跨,其板厚应适当加厚,厚度差距不要过大(可控制在20~40mm以内)。6)异形板的配筋应专门复核,不应直接简单采用PM的计算结果。 7)温度筋:较大板块的板面无筋区域,其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应在板面设 配筋率不小于0.1%的防裂构造钢筋。 8)挑板配筋:注意转角挑板配筋时的角部构造(阳角、阴角)。挑板底部构 造钢筋:当悬挑长度较小、板厚较薄时可不配筋。 2 板筋绘制 首先,对板计算参数进行调整,钢筋级别要确定,其次,根据裂缝挠度进 行配筋,若不满足,需反过来调整板厚;每一层都要进行计算。 如果计算的模型中存在异形板,则计算的结果就不能参照了,必须把异形 板单独拿出来计算,可采用理正计算单块异形板。 边界条件的设定:边跨为简支,中间跨为固支,楼梯旁边的板也为简支。 绘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图层的设置,支座负筋与正筋需分层表示,便于查改; 2.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取板短跨的1/4,如果相邻板跨度不一样, 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按跨度大的一跨取; 3.为了使图面整洁,一般对于按照构造配置的板筋,可以在图纸的文字说 明里表示,图上只反映出需要计算的配筋;

镀铝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施工工法

镀铝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施工工法 (编号:SZJXGF07-2008) 完成单位:深圳市金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段少也、周杰、侯光华、鲍建宏、王伟 1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组合结构施工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由于追求大空间的建筑效果,建筑层高均达到十多米。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增快,市场条件瞬息万变,导致业主对工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结构,可以取消传统的支模方法,节省了工期,解决了上述难题。 惠州会展中心工程为惠州市2008年的重点工程之一,工期及施工质量要求高。设计单位在16m、24m 标高部位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设计方案,施工面积约2.4万m2。针对该工程量大,工期紧的问题,对压型钢板的施工必需采用规范、合理的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为保证会展中心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施工质量,深圳市金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了“镀铝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以下简称“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专题技术攻关小组,对钢筋马凳的设置、高低差处理、压型钢板收边、压型钢板的焊接、后浇带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工艺创新,形成了新的施工工艺。 2工法特点 2.0.1 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可以取消传统的支模方法,工期短、施工安全。 2.0.2 结合压型钢板及相邻材料特点,在排版、吊装、切割、收边、焊接、封口、预留孔洞等采用特殊施工方法,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钢结构梁+混凝土楼板结构工程,特别适用于楼层层高较高、面积较大、不适宜搭设满堂脚手架体系的的公共建筑。 4工艺原理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结构体系,利用压型钢板自身具有的重量轻、强度高、承重大、抗震性好的特点,取消了传统的模板支撑系统。工程中压型钢板被视为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其设计的钢板肋取代了全部的正弯矩钢筋及部分温度钢筋,与混凝土具有很好粘结强度。 利用压型钢板特殊材料特性解决施工中的质量、技术问题。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本工法工艺流程见(图5.1)。

【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构造总结

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构造总结 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 主要用来承受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 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 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 或250mm。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 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 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汇总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一、填空题: 1、建筑结构的功能是指: 、 、 。 2、我国的结构设计的基准期规定为 。 3、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的类型有: 、 、 三种。 4、荷载的代表值有: 、 、 、 四种。 5、在荷载的代表值中, 是最基本的代表值,其它的值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6、荷载的设计值是指 。 7、结构功能的两种极限状态包括 、 。 8、荷载的分项系数是通过 和 确定的。 9、为提高结构可靠度,结构设计时,从 、 、 三方面给予保证。 10、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 11、完成结构预定功能的规定的条件是 、 、 、 。 二、判断题: 1、在进行构件承载力计算时,荷载应取设计值。( ) 2、在进行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时,荷载应取设计值。( ) 3、设计基准期等于结构的使用寿命,结构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基准期后,结构即告报废,不能再使用。( ) 4、结构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基准期后,其可靠性减小。( ) 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力极限状态相比,失效概率要小一些。( ) 6、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在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取0.10=γ。( ) 7、以恒载作用效应为主时,恒载的分项系数取2.1。( ) 8、以活载作用效应为主时,恒载的分项系数取35.1。( ) 9、活载的分项系数是不变的,永远取4.1。( ) 10、荷载的设计值永远比荷载的标准值要大。( ) 11、恒载的存在对结构作用有利时,其分项系数取得大些,这样对结构是安全的。( ) 12、任何情况下,荷载的分项系数永远是大于1的值。( ) 13、结构的可靠指标β越大,失效概率就越大,β越小,失效概率就越小。( ) 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都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进行计算,这样偏于安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