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简介概述
家族企业和股份制

家族企业和股份制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家族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是两种常见的企业形式。
家族企业是由家族成员拥有和经营的企业,通常由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建立,并在不同的代际中传承下去。
而股份制企业则是指由多个股东拥有股份并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形式。
在家族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共性和差异,这两种企业形式都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由家族成员创立的。
家族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家族控制:家族企业由家族成员控制,决策权通常由家族成员集中掌握,这有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
2.家族传承:家族企业通常会传承给下一代家族成员,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在企业中得以延续和弘扬。
3.稳定性:由于家族的长期经营和控制,家族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
4.企业文化:家族企业通常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员工忠诚度和企业的稳定性。
5.隐患:家族企业的决策往往容易受到家族内部利益冲突的影响,缺乏专业管理和监督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不善和问题的爆发。
股份制企业股份制企业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企业形式,其特点包括:1.股东制:股份制企业由多个股东持有股份,股东根据所持股份决定企业事务并分享利润。
2.专业化管理:股份制企业通常有专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和运营管理,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和实施战略规划。
3.公开透明:股份制企业需要向股东和监管机构公开信息,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要求。
4.风险分散:股份制企业的风险由多个股东共同承担,风险分散程度相对较高。
5.高效决策:由于股东之间的制衡和监督,股份制企业决策相对公正和高效,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家族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的比较家族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在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家族企业通常以家族的长期利益为中心,后代接班传承,强调家族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而股份制企业注重股东的利益,强调专业化管理和产权分权,更加注重企业的公开透明和股东权益的保护。
什么是股份制公司

一、股份制企业简介股份制企业的特征主要是:①发行股票,作为股东入股的凭证,一方面借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②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③具有风险承担责任,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收益分散化,经营风险也随之由众多的股东共同分担;④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众多的股东都从利益上去关心企业资产的运行状况,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趋于优化,使企业发展能够建立在利益机制的基础上。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其主要特征是: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每一股有一表决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股份有限公司从本质上讲只是一种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而已。
由于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只能在50人以下,这就限制了公司筹集资金的能力。
而股份有限公司则克服了这种弊端,将整个公司的注册资本分解为小面值的股票(一般是人民币一元,当然也有例外:2000年,李嘉诚曾经购买过一个不知名公司发行的一股股票,总价是1500万港币,从而将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总数提到到5股),可以吸引数目众多的投资者,特别是小型投资者。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使得它在组织管理上有很多不同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地方。
1、注册资本:同样指登记的实收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2、权力机构: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股东的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或者1/2以上通过——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大量以投机为目的的股民根本不关心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更不要说自己出钱去参加股东大会,这样就为大股东操纵表决创造了条件;另一点区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可以自由转让股份,不需要经过其他人同意;3、董事会和经理:这里和有限责任公司基本相同;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经理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时,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一、公司简介股份制公司是我国企业法律形式之一。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是公司内部管理和运营的基本框架和规范,旨在保障公司正常运作,维护股东利益,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二、公司组织结构本公司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组成,各自拥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1.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由董事长、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董事长是董事会的首席执行官。
董事会负责制定并审议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预算和决策重要事项。
2.监事会监事会是对董事会和经营层的监督机构,由监事组成。
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公正,并对经营层提出建议。
3.经营层经营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由总经理和中层管理人员组成。
经营层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和日常决策,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和解聘。
三、员工权益本公司重视员工权益,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
1.招聘与录用本公司招聘和录用员工时,不以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作为录用的限制条件,而是根据应聘者的能力和资质来进行判断。
2.劳动合同本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明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小时、休假制度、福利待遇等。
3.工资福利本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员工工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在员工工作期间,本公司还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如五险一金和其他福利制度。
四、工作纪律为了确保公司业务的正常进行,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纪律。
1.工作时间本公司全年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工作日历,工作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
具体上下班时间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请假制度员工如需要请假,需提前向上级主管提出申请,并说明请假原因和请假时间。
请假期间,员工应当妥善安排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3.考勤管理本公司引入电子考勤系统进行员工考勤管理,员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打卡,确保工时的准确统计。
股份的名词解释

股份的名词解释股份是指公司以一定的价值分割为相等份额的所有权证明。
在现代经济中,股份作为一种金融和经济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股份的定义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也与法律、市场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 股份的基本概念股份是指公司的资本分为若干等额的份额,每个份额代表公司资产、权益和利润的一部分。
持有股份意味着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和利益,包括权力投票、分红权和决策权。
持有股份的人被称为股东。
2. 股份的种类和特点股份一般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普通股是一种权益类股份,持有者有投票权和分红权,但对公司决策的发言权有限。
优先股是一种收益类股份,持有者享有优先分红权,但通常没有投票权。
股份具有流通性和转让性的特点,股东可以通过买卖股份来获取利润。
股份的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和公司业绩等因素决定,通常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此外,股份的价值也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相关。
3. 股份的作用和意义股份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经济中发挥着多重作用。
首先,股份提供了融资的渠道,公司通过发行股份筹集资金来进行扩张和发展。
其次,股份促进了公司的治理和监督,股东通过投票权参与公司决策,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
此外,股份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和收益。
股东可以通过买卖股份获得股息和资本收益,实现财富增值。
对于公司员工而言,股份还可以作为激励措施,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吸引和激励人才。
4. 股份制度的发展与挑战股份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股份制度的运作需要健全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公平公正。
其次,股份制度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公司价值和风险。
此外,股份制度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着股权集中和公司控制权问题。
少数大股东往往能够操控公司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削弱了其他股东的权益。
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和规章,加强监管,保障股东权益,促进股份制度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
公司股份制方案

公司股份制方案引言:股份制是一种公司组织形式,通过将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散给多个股东,实现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
这种组织形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公司股份制方案的概念、实施步骤及其优势。
一、公司股份制方案的概念公司股份制是指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共同拥有和管理的制度。
股份制的核心是股份的发行与交易。
在公司股份制方案中,公司将原有的产权转化为股份的形式,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吸引投资者参与公司经营。
二、公司股份制方案的实施步骤1. 制定股份制方案:公司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股份制改革方案,包括股份发行方案、股东权益分配方案、股东监管机制等内容。
2. 股份发行与交易:根据方案,公司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定向增发、增资扩股等方式,向公众或特定的股东发行股份,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3. 股东权益分配:公司股份制方案需要明确股东的权益分配方式,并设立相应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确保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4. 股东监管机制建立:为了监督公司经营,并保障股东的权益,公司股份制方案需要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规定股东的监管职责和权力。
三、公司股份制方案的优势1. 资金融通渠道多样化:通过股份制,公司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扩大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 分散风险:公司股份制方案将公司的所有权分散给多个股东,减少了个人投资者的风险,通过多方共同管理公司,降低了经营风险。
3. 激发企业活力:公司股份制方案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经营,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活力。
4. 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通过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公司股份制方案有利于企业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增强了公司的经营效率。
5. 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股份制方案能够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公司股份制方案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具有多种优势,如资金融通、风险分散、企业活力激发等。
股份制

股份制一、股份制概念和特征(一)股份制的慨念股份制.是指以^艘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所有者的资金和财产集中起来,实行统一使用,共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
(二)股份箭的特征股份制的基车特征有三:l资本联合。
股份制,是把不丽所有者的财产或资金结合在一起.共同作为企业发展初始资本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
任何娄型的企业发展,都需要有其初始资本。
股份制企业的初始资车,来源于不可所有者财产的集合,它不是单个自然人、法人利用自己财产独立建立的企业.而是两个以上的财产所有者将其财产联台起来建立的企业,企业的资本是不同所有者的资本联台。
资本联合是股份制企啦的基本特征.是区别于独资企业、独资公可等企业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2资本统治。
所谓资本统治,是指资本的所有者根据其在股份制企业中的投资,拥有对企业控制和支配的权力,这种控制和支配权力的依据是资奉,拥有企业资本,就拥有企业管理参与决定权,没有资本也就没有相应的权力,拥有资本的多少决定资本所有者的权力大小。
作为资本统治的典型体现,是殷份制企业通常采取一股一票的表决机制。
3资本占有剩余。
所谓资本占有剩余,是指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完全由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和分享,拥有资本就拥有企业利润的分享权.没有资本也就投有利润的分享权股份制企业利润分享以资本为唯一标准,拥有的资奉越多,分享的利润越多,投有资本也就没有利润的分享权:二、股份制的形式股份制形式.也就是股份制企业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投资建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
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特皂是:1股东人数受到限制.有限责任公司通常对于股东有上下限的限制,如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最低人数为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主要是维持公司的社团性要求。
公司.在国外被称为是营利性社团法人,社团性被认为是公司的本质居性。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A.股份制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实行股份制的企业通过法定程序向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公司资本划成若干等额的股份,以股票形式上市出售。
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一般说来,它比较适合于大中型企业。
说“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股份制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因为在股份制经济中,既然被称之为“股份”,就必然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当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股东的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或者1/2以上通过——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大量以投机为目的的股民根本不关心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更不要说自己出钱去参加股东大会,这样就为大股东操纵表决创造了条件;另一点区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可以自由转让股份,不需要经过其他人同意;3、董事会和经理:这里和有限责任公司基本相同;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经理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时,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还需要聘请独立的外部董事。
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简介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金额为限,而不以其私人的全部财产负责的公司。
设立方式主要有:①发起设立。
即所有股份均由发起人认购,不得向社会公开招募。
②招募设立。
即发起人只认购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招募。
在不同的国家,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规定有所不同。
有的国家规定,只有在全部股份均被认足时,公司才得以成立。
有的国家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法定资本制的,以认足全部股份为成立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授权资本制的,可以不认足全部股份。
股份制知识点

股份制知识点一、股份制的定义和特点股份制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指企业的所有权分散在多个股东手中,股东以持有股份的形式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所有权分散:股份制企业将所有权分散给多个股东,股东以持有股份的形式参与企业的决策和分配。
2.股东权益保护:股份制企业注重保护股东的权益,包括股东的财产权、表决权和收益权等。
3.资本市场融资:股份制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引社会资金,实现企业的融资需求。
4.企业治理机制:股份制企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实现了股东权益的有效保护和企业内部决策的科学合理。
二、股份制企业的分类根据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国有股份制企业:国有股份制企业是指国家持有该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2.民营股份制企业:民营股份制企业是指由私人或民营企业作为主要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上市股份制企业:上市股份制企业是指股份制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可以通过股票交易市场进行买卖。
4.非上市股份制企业:非上市股份制企业是指股份制企业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交易主要通过场外市场进行。
三、股份制企业的优势和挑战股份制企业相比其他企业组织形式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1.优势:(1)资本市场融资优势:股份制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引社会资金,实现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激励机制优势:股份制企业可以通过股票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3)风险分散优势:股份制企业将所有权分散给多个股东,降低了个别股东的风险承担,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挑战:(1)股东利益冲突:股份制企业中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经营绩效。
(2)股东激励机制不完善:股份制企业中股东激励机制可能不完善,导致股东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不够积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份制的兴衰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作者:来源网页网页刊载日期:2011-12-17股份制是一种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
股份制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成功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在企业之中成功推行了股份制。
研究、梳理股份制的起源与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股份制的起源1、教会发明股份制据著名学者郎咸平讲,根据他和同事杨耀辉教授的研究,第一个股份制的公司约在公元10世纪时出现在英国。
当时的欧洲是一个神权的世界,人们对上帝的崇拜无以复加,人们为了避免灵魂下地狱,只好在死前将自己的土地、房屋捐给教会。
到公元10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差不多有58%的土地是属于教会的。
但主掌教会的神父不能经营产业,也没有婚生儿女作为继承人,因此教会不得已聘请了职业经理人。
这样,财产的所有权归教会,经营权归职业经理人,股份制由此产生,股份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财产所有者没有合法继承人。
与股份制相伴而来的是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在当时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经营教会的企业,负债时一旦还不上来,债权人也不敢到教会里去讨要,因为教会后面是上帝,上帝能让人下地狱,既然这样,还不上来就算了,这就是最初所谓的有限责任,有限责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债权人惧怕上帝。
2、股份制的灵魂股份制是不得已而产生的,但这项制度却运作的很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教会是神权的中心,这些职业经理人心里面有的是对上帝的“信托责任”。
这种以良知为基础的“信托责任”,是股份制得以生存的唯一原因。
也就是说股份制要能推行,职业经理人必须要有良心,必须全心全力地为教会做事,因为这是上帝的企业。
在这种有良知的“信托责任”的压力之下,在对上帝的责任驱使力之下,股份有限公司得以生存。
股份制的灵魂是“信托责任”。
教会时期的职业经理人因为对上帝的虔诚和惧怕保证了这种信托责任的实现。
二、欧洲各国的兴起与股份制的兴衰1、教会股份制的衰落与世俗股份制的兴起大约三四百年之后,教会腐败了,它腐败到了不愿意收取人们赎罪的土地和房屋,而是直接要钱,拿了钱之后给人们一张票,叫赎罪券,后来发展到用连锁店专门卖赎罪券,连锁店有专人结账,教会不用出面接待赎罪者。
这样,教会除了吃喝嫖赌,什么也就不用干了。
教会的腐败让职业经理人卡尔文得出一个结论:“你出多少钱都不能得救”。
于是他搞了个宗教革命。
宗教革命有民众基础,很快就成功了,教会的权威也破灭了。
正是在宗教革命的大环境中,欧洲的国家诞生了,国家开始征税,贵族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组成上议院,国王为了过的更舒服开始侵略海外。
仗打完以后怎么长期掠夺海外的财富呢?组建股份制公司。
英国当时组建的股份制公司主要有以下几家:1554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司,专门远航俄国寻求利润;1557年成立的西班牙公司;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兰公司;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1588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1600年组织了东印度公司。
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
其中东印度公司势力最大,资本最雄厚:成立之初拥有股本6.8万英镑,股东198人,到1627年股本达162万英镑,股东954人。
它独占从好望角直到东方一切国家的贸易,还享有对殖民地军事和政治的全权。
截至1680年底,英国建立的这类公司有49个,1696年已有100家,资本总额达450万英镑。
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起而效仿,荷兰1602年成立东印度联合公司,是近代世界上首家永久性股份公司,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法国、德国、瑞典等国也先后成立了股份贸易公司。
这些股份制公司专门替国王绕过上议院到别的国家抢黄金、抢白银供宗主国挥霍。
这样时间长了,老百姓开始组织Party(聚会)讨论自己的权利,后来一些成熟的Party(政党)组成下议院,分享国王和贵族的权利。
可见,宗教、国家、上议院、政党、下议院都是与股份制有密切关系的。
难怪马克思说股份制是人类少有的几项伟大制度发明之一。
2、股票与股份制遭禁从16世纪开始的侵略战争,要求欧洲各国政府长期筹措战争经费,于是出现了交换战争的债券,但是债券到期了要还啊,怎么办呢?开始打“白条”,今天还不出来了,两年以后再还。
两年以后白条又到期了怎么办呢?西方的金融学家出主意,开始倒卖白条。
基本上是为了欺骗傻瓜吧,他们组织了专门的场所起名叫市场,把白条叫做股票(实际上二者的英文单词都是stock),开始买卖。
人们相信,股票是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用掠夺来的强大的现金流支撑的,具有巨大的获益和套利空间。
因此股票市场成功了。
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就产于16世纪强大的荷兰。
出于人性贪婪的弱点,股票的价格被炒的太厉害,市盈率太高,造成了股票市场的崩盘,股票市场的崩盘引发了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末非常严重的三次金融危机。
欧洲的国家经过分析认为,股份制的职业经理人失去了良心,丧失了信托责任,利用股份制进行内幕交易、造假并操控估价,自己牟利巨大但老百姓血本无归,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于是英国、法国等国家在18世纪中叶搞了个《泡沫法案》,禁止股份公司的设立,英国禁止了100年,法国禁止了150年。
从17世纪开始到18世纪、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初,股份制日渐衰落。
三、美国的严刑峻法与股份制重生1、股份制在美国的机会股份制在美国并没有被禁止,到了1929年,历史在美国重演,纽约发生股票市场大崩盘,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欧美。
美国政府研究了,纽约股票市场大崩盘和当时的欧洲金融危机是一样的,也是由于内幕交易、操控股价、借银行的钱炒股票等等,罪魁祸首还是失去了信托责任的股份制。
但是美国没有像当时的欧洲一样,禁止股份制,而是采用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做法,那就是从1932年开始,美国政府为了挽救股份公司采用了严刑峻法,让人们不敢没有良心,让人们不敢没有“信托责任”。
从1932年之后,当美国引进了严刑峻法的法治化之后,股份有限公司才重新导向了正途,这时候的公司才能为股民创造财富。
2、美国利用股份制让全民分享财富美国再造了股份制,美国变得全民皆富。
1932年推出的严刑峻法迫使大家族退出了股份公司,转而像英国一样让大众持股,这样,美国和英国就成了世界上少数的几个大众持股的国家。
同时,这些法律强迫职业经理人尽最大的力量,对自己的股东予以信托责任,就像1000年前对上帝的信托责任一样,要替他们的股东创造财富。
这样,职业经理人虽然道德上可能靠不住,但是严刑峻法却保证了他们履行信托责任。
这样的结果是股份公司的股东——美国的普通民众分享了经济发展的利益。
美国就是这样利用严刑峻法,让股份公司成为老百姓的公司,让职业经理人像1000年前一样履行信托责任。
这就是美国的股份制再分配财富的过程,美国国家强了,民也富了。
四、股份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1、股份制进入中国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在华外企的产生和发展,股份制被引进中国,中国也第一次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股票。
1867年,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之一的容闳上书创议《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要求清政府按股份制设立新型轮船公司,其中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持股安排、管理机制和利润分配方案,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模仿西方股份制筹组公司的章程,可惜总理衙门审批时没有通过。
1872年,李鸿章指派沙船业巨商朱其昂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
朱其昂规定: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每股100两白银,入股数目不限;入股后发给出资人股票,详载股东姓名籍贯,股票可以转让,但必须办理过户手续;股东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100股可以推举一名“商董”,众商董推举“总董”,董事参与招商局及各分局的领导决策;按股份制的模式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全公司的财务状况,每年要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书,并在《申报》等报纸上向社会公开,向股东们报告。
这就是“官督商办”、“官总其大纲”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招商局开办之初,商人多存观望,以致“招股年余,无人过问”,股票价格竟跌至四五折。
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招商局的招股工作从1873年下半年开始走出低谷,上海财主入股渐趋踊跃。
截止1881年招商局共招股100万两,股票价格也节节上升,1882年面值百两的股票价格跨越200两大关,最高达253两,1883年招商局股份银总共达到200万两。
2、股份制在晚清时期的发展继轮船招商局之后,集股筹资的办法推广到电信、铁路,工矿等部门。
其中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企业招股比较成功。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80年10月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不到一个月即“聚本银三十万光景”。
同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开平矿务局的股票更为走俏,1881年底,该局面值100两的股票,在上海市场的价格竟涨到150两左右,而到1882年6月,一度高达每股237两。
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创办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
据统计,从1877年到1883年,先后有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中的19家企业采用公开招股形式,形成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高潮。
伴随着股份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清末完全由私人合股开办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类股份制企业由于没有官方的掣肘,企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色彩更浓。
如张謇发起创办的大生资本集团,从1896年筹建起,每年都有一份详细的“帐略”和“说略”。
“帐略”是围绕着盈亏计算与分配的会计报告之一。
“说略”是系统反映一年来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报告,具有全面总结的作用。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组成完全商办的股份有限公司,轮船招商局也于1909年8月举行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首届董事会,行使商业意义上的股份制经营。
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清政府于1903年颁布了由载振,伍廷芳起草的《大清商律》,其中包括商人通则9条和公司律131条。
规定的公司种类有合资公司、合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4种。
其有关股份经济的规定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3、股份制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民国以后,股份制企业继续发展,股份公司从1913年的992个增加到1917年的1024个。
1947年,中外各种股份公司仅经国民政府经济部核准设立登记者即有2555家,其中无限公司179家,两合公司18家,有限公司604家,股份有限公司1752家,股份两合公司2家。
其营业种类以经营国内外贸易一类为最多,约540余家,次则为金融业,约380余家,再次为运输业290余家。
公司所在地以上海最多,重庆、天津、北京、青岛、汉口等市,浙江,江苏,四川等省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