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操作来改变钢材的组织和性能以满足特定要求的工艺。

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钢材作为压力容器的原材料,保证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原材料的表面应清理干净,去除油污和锈蚀。

2. 加热:将钢材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钢材的材质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加热温度可以分为预热温度、保温温度和固溶温度。

预热温度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均匀加热程度,保温温度是在固溶温度之前将材料保持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稳定加热,固溶温度是钢材达到均匀的单相固溶状态。

3. 冷却:在达到适当的温度后,将钢材从热处理炉中取出,迅速进行冷却。

冷却的方法有空气冷却、水淬火、油淬火等。

不同的冷却方法会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

4. 回火:通过回火来改善钢材的硬度和内部应力分布。

回火温度和时间要根据钢材的材质和要求来确定。

回火温度一般在450℃以上,时间也根据钢材的厚度和尺寸来确定。

5. 检测和评定:对热处理后的钢材进行检测和评定,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金相显微镜检测、硬度测试、拉伸测试、冲击试验等。

6. 记录和报告:对每一批热处理完成的钢材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加热温度、时间、冷却方式、回火参数、检测结果等。

总结来说,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包括材料准备、加热、冷却、回火、检测和评定、记录和报告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钢材的组织和性能,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参数,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定,以确保热处理效果的合格性。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5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5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

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452-1988热处理炉有效区测定方法。

3、要求____人员及职责3.1.1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3.1.4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设备3.2.1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a)电加热炉;b)罩式煤气炉;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置3.3焊后热处理方法3.3.1炉内热处理a)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b)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压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xxxxxxx机械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XXX/RQC01~31-2012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2-06-01发布 2012-09-06实施xxxxxxx机械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材料标记(XXX/RQC01-2012)-------------------------------------------------12.焊工标记(XXX/RQC02-2012)--------------------------------------------------73.气割(XXX/RQC03-2012)-----------------------------------------------------114.剪板(XXX/RQC04-2012)-----------------------------------------------------165.管板、折流板机加工(XXX/RQC05-2012)---------------------------------------176.清理、油漆、运输、包装(XXX/RQC06-2012)-------------------------------------207.手工电弧焊(XXX/RQC07-2012)-----------------------------------------------258.防止表面损伤(XXX/RQC08-2012)---------------------------------------------289.材料检验(XXX/RQC09-2012)-------------------------------------------------3010.法兰制造与装配(XXX/RQC10-2012)------------------------------------------3411.钢材坯料划线、下料、矫正(XXX/RQC11-2012)---------------------------------3612.筒体卷制(XXX/RQC12-2012)------------------------------------------------4213.埋弧自动焊(XXX/RQC13-2012)----------------------------------------------4714.手工碳弧气刨(XXX/RQC14-2012)--------------------------------------------5015.焊接接头返修(XXX/RQC15-2012)--------------------------------------------5216.外形尺寸检验(XXX/RQC16-2012)-------------------------------------------5417.等离子切割(XXX/RQC17-2012)----------------------------------------------5618.焊接检验(XXX/RQC18-2012)------------------------------------------------5919.手工钨极氩弧焊(XXX/RQC19-2012)------------------------------------------6220.不锈钢手工电弧焊(XXX/RQC20-2012)----------------------------------------6421.焊材烘焙(XXX/RQC21-2012)------------------------------------------------6522.热处理(XXX/RQC22-2012)--------------------------------------------------6623.射线检测(XXX/RQC23-2012)------------------------------------------------6824.超声波检测(XXX/RQC24-2012)----------------------------------------------7525.磁粉检测(XXX/RQC25-2012)-----------------------------------------------8026.渗透检测(XXX/RQC26-2012)-----------------------------------------------8327.冲击试验(XXX/RQC27-2012)-----------------------------------------------8628.拉伸、弯曲试验(XXX/RQC28-2012)------------------------------------------8729.液压试验(XXX/RQC29-2012)-----------------------------------------------9030.气压试验(XXX/RQC30-2012)------------------------------------------------9131.气密性试验(XXX/RQC31-2012)----------------------------------------------92材料标记(XXX/RQC01-2012)1.目的通过对材料编号的标识和确认,使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得到追踪,保证材料的正确使用。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
15
1300
8.7
17.5
1600
9
20
1800
10.2
22.5
2000
12.5
25
2200
12.7
27.5
40
-2.0~4.0
2400
15
30
2600
16.2
32.5
2800
17.5
35
3000
18.7
37.5
3200
20
40
3400
21.2
42.5
3600
22.5
45
3800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47.5
4000
(1)封头坯料宜采用整板,如需拼接,宜取同一炉批号板料,并尽可能选用同一张板料。
(2)板料拼接时,其最小一条焊接接头距中心距离a≤0、4Di,且最小板宽b不小于300mm。
3.2椭圆型封头下料毛体板计算公式:
DM=1、2Dg+2h+s(碳钢)
DM=1、2Dg+2h+s+50(不锈钢)
注:具体尺寸以封头压制方提供的下料尺寸为准。
式中:DM—毛体板直径Dg—封头内径S—封头毛体板厚度
h—封头直边高度
3.3成型后的封头最小厚度&不小于该部位的名义厚度-钢板负偏差。当钢板负偏差≤0.25m时可忽略不计。钢板负偏差均为0.25mm。
一般钢材标准规定的负偏差如表
表2-1
公称
直径
外圆周长允差△L
最大间隙C
直边高度
△允差h2
总高度
△允差h1
直边高度
倾斜度
最小厚度
成形后δ
直边纵向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二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二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一、前言本文旨在制定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以确保热处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本规程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热处理工艺。

二、材料准备1. 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制造标准的钢材作为原料。

2. 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满足标准要求。

3. 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裂纹、沟槽等表面缺陷。

三、热处理工艺1. 普通碳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1) 预热:将材料置于加热炉中,以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预定温度(取决于材料种类和规格)。

保持预热温度30分钟。

(2) 淬火:将预热至所需温度的材料迅速放入冷却介质(如水、油等)中进行淬火处理。

(3) 回火:在600-700℃温度范围内对淬火后的材料进行回火处理,保持时间根据材料规格和硬度要求而定。

保持温度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4) 退火:对需要软化处理的材料,可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温度和时间根据材料种类和要求进行调整。

2. 合金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1) 固溶处理:将材料放入加热炉中,以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固溶温度。

保持温度1小时。

(2) 淬火:将固溶处理后的材料迅速放入冷却介质(如水、油等)中进行淬火处理。

(3) 回火:在450-600℃温度范围内对淬火后的材料进行回火处理,保持时间根据材料规格和硬度要求而定。

保持温度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 加热炉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应定期校准,确保温度准确性。

3. 热处理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冷却介质的质量,如有杂质应及时更换。

4. 淬火工艺中,应控制冷却介质的冷却速率,以避免材料出现裂纹等缺陷。

5. 温度控制器和计时器的准确性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

五、质量控制1. 热处理后的材料应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组织检查,确保满足标准要求。

2. 对热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材料种类、规格、加热炉温度、保温时间等重要参数。

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第二版)

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第二版)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二版)发布日期:2009-04-15 实施日期: 2009-05-01 编写:褚宾峰审核:陈锡祥批准:曹稼斌编写说明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一、二类压力容器、类外压力容器(正文中简称容器)及管壳式换热器(正文中简称换热器)的制造。

常压容器的制造及容器、换热器的修理可参照执行。

本规程根据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HG20584-199&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几年来压力容器、换热器制造经验和现有装备能力而制订。

对于制造较复杂的、大型的、有特殊要求的容器设备,应由公司技术总负责人、技术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及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一起讨论研究,制订出具体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图纸和工艺卡要求进行施工,如因图纸错误或加工制作误差等原因影响到零部件组装,应及时与工艺人员取得联系,以求问题解决。

在制造过程中,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把质量关,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1、总则1.1、容器、换热器应按图纸、工艺卡、本规程及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要求进行制造。

并严格按我公司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运行。

1.2、制造容器、换热器用材料必须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

材料采购时应从材料生产单位获取符合相应标准的材料质量合格证(原件);如果从非材料生产单位获得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有效指复印件上盖有供材单位红色印泥检验章)。

对有复验或特殊检验要求的材料,须经复验或检验合格才能使用。

1.3、容器、换热器的焊接应按焊接工艺及我公司的《通用焊接工艺规程》要求进行。

1.4、对我公司无能加工的零部件,如封头、膨胀节等要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验收把关,确保外协件质量。

1.5、要通过装备能力的不断提升,工艺手段的不断完善,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铆工篇)编制:周国梁审核:赵洪勇批准:唐明忠镇海炼化检修安装公司2006年2月20日目录封面---------------------------------------------------------------------------第1页目录------------------------------------------------------------------------ 第2页分片过渡段、封头加工成型(艺01) -------------------------------------第4页筒节下料(艺02)-----------------------------------------------------------第7页筒节滚圆、校圆(艺03)----------------------------------------------- 第9页筒节纵缝组对(艺04)------------------------------------------------第10页筒体环缝组对(艺05)--------------------------------------------------第11页接管/法兰组焊(艺06) ------------------------------------------------第13页换热器管束制作及组装(艺07) ------------------------------------------第16页裙座制作安装(艺08)--------------------------------------------------第20页鞍座制作安装(艺09) --------------------------------------------------第22页腿式支座制座安装(艺10) ------------------------------------------第24页支承式支座制作安装(艺11)--------------------------------------------第26页耳式支座制作安装(艺12) -----------------------------------------------第28页补强圈制作(艺13) -----------------------------------------------------第29页塔顶吊柱制作安装(艺14) -----------------------------------------------第31页吊耳制作安装(艺15) --------------------------------------------------第33页塔盘固定件制作安装(艺16) --------------------------------------------第35页其它内外件制作安装(艺17) --------------------------------------------第38页接管、补强圈安装(艺18)---------------------------------------------第40页空冷器管箱制作(艺19) -----------------------------------------------第45页空冷器附件制作(艺20)--------------------------------------------------第47页空冷器组装(艺21) ------------------------------------------------------第48页绕管换热器管束制作(艺22) --------------------------------------------第50页绕管换热器组装(艺23) ------------------------------------------------第54页水压试验(艺24) --------------------------------------------------------第58页气密性试验(艺25) ------------------------------------------------------第60页气压试验(艺26) --------------------------------------------------------第61页A法氨渗漏(艺27) --------------------------------------------------------第63页B法氨渗漏(艺28) -------------------------------------------------------第64页C法氨渗漏(艺29) -------------------------------------------------------第66页酸洗、钝化(艺30)------------------------------------------------------第67页涂敷(艺31)-----------------------------------------------------------第69页包装、运输(艺32)---------------------------------------------------第71页零部件堆焊(艺33) ---------------------------------------------------第74页 预后热及热处理(艺34) -------------------------------------------------第78页分片过渡段、封头加工成型工艺编号:艺011 整体椭圆封头、分片椭圆封头执行JB/T4746-2002标准,旋压封头执行JB/T4746-2002标准,过渡段执行JB/T4746-2002标准, 球形封头执行GB12337-1998《钢制球形储罐》标准,同时应符合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HG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压力容器产品组装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产品组装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产品组装工艺规程(QB/SAR0303-2005)1.0总则1.1编制依据1.1.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1.2《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1.1.3《钢制卧式容器》(JB4731-2000);1.1.4《钢制塔式容器》(JB4710-2000);1.1.5《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1.1.6本公司原有工艺方法。

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的壳体和其他零部件的组装过程。

1.3一般规定1.3.1产品组装前的零、部件均已完成规定的检验、试验项目并合格。

1.3.2压力容器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制造,任何原因造成的需对原设计进行的变更,应取得原设计单位的认可。

1.3.3组装过程中各质量控制点必须按规定的控制类别,由相应级别的监检人员检验确认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

1.3.4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规定要求,须经授权的检验机构实施监检。

2.0壳体组装:2.1组对:2.1.1筒节加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壳体组装,组装前,应对各部件的标识和制作序号及组装中心线进行校核。

2.1.2相邻的筒节以及筒节与封头对接前,应对对接端的周长进行测量,换算成对接端的平均直径,以保证对接使的错边量均匀地分布在筒节或封头直边的全周上,避免对接端的直径差集中表现在局部圆弧上,而造成错边量超差。

2.1.3单层管钢板壳体环向对接焊缝的对口错边量b(见图2-1)应符合(表2-1)的允许值。

图2-1 图2-2表2-1 单层管钢板筒体环向对接错边允许偏差单位:mm 钢板厚度(δs) 对口错边允许偏差(b)δs≤12 ≤1/4δs12<δs≤20 ≤1/4δs20<δs≤40 ≤5.040<δs≤50 ≤1/8δsδs>50 ≤1/16δs.且不大于102.1.4复合钢板壳体的环向对接焊缝的对口错边量b(见图2-2)不得大于钢板复合层厚度5%,且不得大于2mm.2.1.5壳体组对时,要对壳体的直线度不断的进行测量和控制,以保证壳体组装完成后的直线度符合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版宜兴制药设备厂发布日期2004年9月15日实施日期2004年10月1日目录一、关于贯彻实施“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的通知二、目录 1三、编制说明 21. T.Z04-01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3 2. T.Z04-02材料标记移植工艺规程10 3. T.Z04-03划线下料通用工艺规程16 4. T.Z04-04氧—乙炔切割工艺规程18 5. T.Z04-05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工艺规程20 6. T.Z04-06封头圆筒制造通用工艺规程21 7. T.Z04-07压力容器组装工艺规程24 8. T.Z04-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27 9. T.Z04-09钢制压力容器焊条电弧焊工艺规程37 10.T.Z04-10钢制压力容器埋弧自动焊工艺规程38 11.T.Z04-11钢制压力容器钨极氩弧焊工艺规程40 12.T.Z04-12碳弧气刨工艺规程41 13.T.Z04-13钢制压力容器焊缝隙返修和修补工艺规程43 14.T.Z04-14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45 15.T.Z04-15强度胀接工艺规程49 16.T.Z04-16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51 17.T.Z04-17晶间腐蚀通用工艺规程54 18.T.Z04-18不锈钢酸零部件膏剂酸洗钝化工艺规程56 19.T.Z04-19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规程 58 20.T.Z04-20水压试验操作规程6121.T.Z04-21致密性试验操作规程6322.T.Z04-22气压试验通用工艺规程6523.T.Z04-23压力容器涂敷运输包装工艺规程67编制说明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文件的汇编,共23项通用规程。

为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对这些规程进行了更新,文件代号有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构成,前置代号有通用(TongYong)和制造(ZhiZao)组成,选取汉语拼音中第一个字母通用为T、制造为Z后置代号有年号和文件号组成,。

例T Z 04 01文件顺序号年份制造通用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中第一个文件编号为:T.Z04-01 本手册中各规程均由技术科归口解释。

本厂制造的非《容规》控制的容器及其它产品,均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文件号:T.Z04—01编制说明1.为使压力容器的制造符合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厂产品和加工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容器的制造。

3.由于产品制造中的焊接、探伤、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油漆、包装等工序已有单项“规程”、“守则”,本规程不再制定。

4.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制造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设计图样和产品工艺过程卡的有关规定,并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5.操作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检验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6.本规程由技术科归口并负责解释。

一.矫形和净化本工艺适用于钢材在划线、下料前的矫形和净化。

1.钢板矫形钢板不平会影响划线质量、造成切割弯曲,从而影响产品制造质量,因此,钢板在加工制造前必须进行矫形。

1.1手工矫形:将钢板放在平台上,用锤锤击,或用专用工具进行矫形,手工矫形的工具有大锤小锤及型锤(不得有锤痕)。

1.2机械矫形:将钢板放在专用矫形机(平板机)上进行,钢板纵向大波浪,弯曲也可在圈板机上进行矫形。

1.3火焰矫形:通常用氧—乙炔火焰加热钢材变红,然后让其快速冷却,使变形得到矫正。

2.钢板的不平度一般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数值。

表1 单位:mm油污或锈蚀等都会引起切割缺陷,因此在设备制造前应对钢材作净化处理。

1)手工净化:钢材表面锈蚀可用钢丝刷、砂皮纸或刻砂轮片进行手工打磨,油污可用氧—乙炔烧除,严重锈蚀可用锤击击落后再用砂办片打磨。

2)机械净化:钢材表面锈蚀可用手提式电动钢刷,手提式电动砂轮机等净化,电动砂轮机用来除锈外,还可用来磨削焊缝坡口及修正毛刺等,使用电动除锈设备应注意安全,操作时应带上绝缘手套。

二.划线1.下料划线,是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关键工序,划线不正确将会影响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严重时甚至会使产品报废,故筒体的放样划线是作为停止点来控制的。

2.划线方法:2.1图解法:即按照零件实际形状尺寸制成展开样板进行号料。

2.2计算法:即按照零件尺寸通过计算示得实际展开尺寸,直接在材料上划线。

2.3测量计算法,即按实测零件外形尺寸通过计算得出展开尺寸后直接在钢板上划下料尺寸线。

3.常用量具和工具。

3.1钢直尺1000、500、600、300mm3.2钢卷尺由1、2、3、5、10m等3.3圆规、地规、样冲、划针、手锤、粉线等。

4.划线要求4.1零件展开尺寸线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矩形零件尺寸线及两对角线应正确,其允差小于0.5。

4.2矩形零件应划基准线,两端应打上样冲眼。

4.3划线应考虑焊缝的位置,相关零件应避开纵环焊缝所规定的最小尺寸。

4.4按产品规格,节数顺序用白漆编写于所用材料上。

4.5Φ89~325钢管划线,应用划线样板进行,样板可用0.5~1mm镀锌铁皮制成。

5.标记移植:5.1一类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二类容器受压件,必须进行标记移植,移植位置及标记内容按质保手册中有关材料标记及标记移植的规定进行。

5.2划线及标记移植必须经检验确认打上确认号后方可进行下料。

6.加放余量6.2不需切削加工,一般加放余量2~4毫米(视切割方法与板厚不等确定)。

6.3需切削加工,一般加放4~6毫米(视切割材料规格加工方法确定)。

6.4焊接件焊缝收缩量,见表2,表3(一般可不考虑加放)。

本工艺适用于碳钢件切割1.氧—乙炔切割下料1.1气割工艺按T.Z04-04《氧—乙炔切割工艺规程》进行。

1.2手工切割:适宜小零件、短直线、形状复杂的零件,工作时尽量使用割规、拖板,压力容器主要受压件尽量不采用手工切割。

1.3半自动切割:适宜直线切割、圆形切割、压力容器受压件应保证采用。

1.4仿形切割:适宜零件小、要求高、数量多,形状复杂的零件,定形产品应尽量采用。

1.5切割要求:a.将表面净化好的材料,放置在切割台或离地面50~100毫米进行切割,不准在成堆材料上切割。

b.切割好的材料,应清除干净熔渣,并按规格或产品品种堆放整齐。

2.剪切下料: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的下料按《划线下料工艺守则规定》规定。

3.砂轮切割:一般使用于型钢圆钢之类(材料规格根据切割设备而定)。

3.1切割时工件应与砂轮机切割片成直角,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3.2切割好的工件应清除毛刺并堆放整齐。

四.坡口加工1.氧—乙炔切割坡口1.1本例适用于碳钢焊接坡口加工,使用设备半自动切割机,坡口加工型式V型,基本尺寸见表41.22.碳弧气刨坡口2.1碳弧气刨一般用于厚度5~8≥1/2δ板厚。

2.2气刨坡口的内外要求应符合图纸或工艺过程卡要求2.3气刨后必须清除熔渣并修坡口边缘20mm处至金属本色3.砂轮打磨坡口采用手工焊时熔深一般仅在2-3mm左右,为保证焊缝质量,确保焊缝焊透且无夹渣,一般4-6mm厚度的工件,可用电动砂轮机打磨内外坡口及钝边、其尺寸见表44.机床加工坡口4.1一般指封头,无缝钢管及圆形零件,可以在机床上加工端面及坡口,其要求应按图样加工并与实物实配4.2 DN500以上的封头可以同气割修边时同时割出,坡口尺寸及内外要求可按图纸或工艺进行,修边后坡口钝边用砂轮机打磨至金属光泽。

五.弯曲成型1.钢板弯曲1.1清除钢板及卷板机辊轴上的各种硬质异物。

1.2予弯按筒身直径选定予弯模具、板料与予弯模具同在三辊圈板机上圈制,予弯出与筒身相同的R,R长≥200标识在外圆,小于Φ500的圆筒预弯时在R两端应选用踏锤踏弯二遍后进行预弯。

1.3全部弯曲,先将卷板机上轴升至R处进行卷制,每卷一圈上轴下压3 —5mm,重复几次,至规定要求。

在卷制过程中应考虑卷板机强度,不得强行卷制,。

1.4要求:弯卷时,板料在上下辊之间,必须放正,使它的边缘与辊轴中心严格保持平行,否则卷成的筒节边缘出现歪斜,影响制造质量,其次也影响下道工序。

2.钢管冷弯曲:用弯管机弯曲,操作者应有熟悉弯管机的性能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并能掌握管子的弯曲角度,根据管子弯曲面回弹量一般可取3-5度角的回弹量。

3.钢管热弯曲3.1弯管前在管内装入干燥质纯的砂子,要求填充紧实(砂子粒径为1~2mm)。

3.2将管子加热至淡红或橙黄色即1000~1050℃左右时取出。

3.3将加热后的管子在胎模上弯制成所需的形状。

3.4清除管内砂子,清除氧化皮,保证管内畅通无阻。

六.组装对接本工艺是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制造质量及使用寿命起着重要影响。

1.筒身纵缝对接装配定位点焊,点固焊按T.Z04-08《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进行。

2.焊接工艺守则进行。

1.1筒身纵缝对接使用夹具,由纵向拉正夹具,纵缝装配夹具。

1.2筒身纵缝对接拼缝应符合下列要求:a)筒身两端应齐平,允差小于等于1。

b)对口错边量见图一和表5:3.焊缝接头基本型式与尺寸:手工焊应符合GB985,自动焊应符合GB986的规定要求,并保持间隔均匀。

4.在对接施焊前,产品试板应先点焊在筒身纵缝的延长部位后,再在筒身试板的两端点焊上引收弧板,由合格焊工进行施焊。

5.施焊:焊条电弧焊(手工焊)按T.Z04-09《压力容器焊条电弧焊工艺规程》,埋弧自动焊按T.Z04-10《压力容器埋弧自动焊工艺规程》,或按有关焊接工艺进行。

6.筒身环缝对接装配定位点焊,点固焊按T.Z04-08《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进行。

1)环缝对接使用夹具,由环缝组装夹具(按直径大小选用)单倾角楔条压紧器,形式多种,自己选定自做。

2)环缝对接装配时相邻筒节的纵焊缝(或封头焊缝的端点)与相邻筒节纵焊缝距离应>3倍δn板厚,且不少于100mm。

3)对接不等厚钢板,当薄板厚度≤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3mm,当薄板厚度大于10mm 两板厚差大于薄板的士0%,或超过5mm时,应按有关要求削薄板厚边缘。

7.环缝组装焊接,凡受《容规》监察的压力容器,应在产品试板各项试验全部合格后进行。

8.纵环缝焊后应在规定部位打上焊工钢印和检验确认印记。

本工艺适用于设备零件加工后的矫形。

1.设备零件加工后,矫形一般分为机械矫形、手工矫形、火焰矫形。

2.机械矫形:筒身一般在三辊卷板机上通过主轴上下运动反复卷制,从而达到筒身规定圆度。

3.手工矫形:一般指人孔圈、支座等小而简单的设备零件为手工矫形,手工矫形应有一定的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用大小锤靠模具等工具通过锤击(不得有锤痕)来达到工件要求的预定目的。

4.火焰矫形:一般是用于设备零件大而复杂难以用机械和手工来进行矫形的零部件,火焰矫形是通过加热膨胀,冷却收缩来达到矫正目的,操作简单但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