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对体育大学生的特点及管理方法的研究

、
体 育 类 院 校学 生 的特 点
1 性 格 比较 外 向 , 逆 心 理 较 强 、 叛
因 之一 。
3 兴 趣 点 多且 不稳 定 、
口是否整洁明亮。 因此 , 加大学生干部队伍 建设 、 培养 , 建立精英 型学生干部队伍 , 是学生工作中刻不容缓 的任务 。
2 完善 规 章 制 度 、
境, 因而有较宽广的视野 面 , 出了较敏捷的思维方式 。但是 锻炼 所 谓特殊 的学生 主要指平 时表现 比较 差的学 生——后 进 较差的 自我控制能力和 自我约束能力加之学校不完善的管理制 生 , 有 贫 困 生 。 谓后 进 生 , 是 有 一 种学 习成 绩 差 , 想 比较 还 所 就 思 度, 使他们变得懒惰 、 失去进取 心。 落后 的学生 。由于后进生 的种种表现 , 会使他们产生 自卑心理 , 5 人 生观 价 值 观 淡 薄 、 他们怕 自己的表现差影响集体 ,同时他们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老 有一部分体育生没有 自己正确的积极 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 师 和同学 的冷落 、 甚至歧视 , 这样的结果会使后进生更后进 , 所 对事漠然, 习成绩能及格就可 以,o 学 6 分万岁 ! 不积极参加社团 以对 于后进生 , 我们需要 付出更多的爱心 , 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 活动 , 只要和 自己无关 的事从 来不想不 问, 也不关 注 , 只做 自己 关心 和信 任 , 同时他们也需要 我们 的鼓励 , 在平时 的活动 中 , 我 有兴趣的事情 , 但这些事往往都是对他们 的学习生活和未来没 们要 不断的激励他们 , 鼓励他 们 , 增强他们的 自 信心 , 厚爱后进 有太大帮助的事 。 抱着毕业时能拿到毕业证 、 学位证就可以的思 生 , 就是真正的做到以情动人 , 善待理解他们 , 成为他们 的朋友 , 想, 不把 自己摆在正确 的位置上 , 天庸庸碌碌 , 整 没有理想和 目 高兴 的接受他们 , 让他们开心 自 觉的前进。 而贫困生也 是我们学 标 , 自己的未来从不规划 , 对 偶尔的感伤只会用“ 茫然” 来填补 。 生 中的一个较大群体 , 和后进生相 比, 他们 同样有一定 的自卑心 6嫉妒心强 。 、 爱攀 比 理, 在教育他们时 , 首先要树立 他们的 自信心 , 他们认识到经 使 《 心理学大辞典》 中说 :嫉妒是与他 人比较 , “ 发现 自己在才 济情况 的好坏并不代表人格 的高低 , 要树立他们的 自信心 , 就要 能、 名誉 、 或境 遇等方面不如别 人而产生的一种 由羞愧 、 地位 愤 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 让他们切 身的认识到 自己的价 怒、 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体育 大学生从 事体育专业 值 。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分析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分析体育专业是一个需要具备较高素质和特定人格特征的专业领域,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对于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热爱运动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以对运动的热爱为基础,他们通常从小就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这种热爱运动的人格特征使得他们对体育专业有着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更加坚定和积极。
2. 勇于挑战体育专业大学新生通常都具备较强的挑战精神和竞争意识,他们不畏艰难,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种人格特征使得他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不轻言放弃,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不懈,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3. 团队合作体育专业大学新生往往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合作,他们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与他人相处,积极地参与到集体训练和比赛中。
这种人格特征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体育专业的学习和工作要求,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4. 自律与自控体育专业大学新生通常具备较强的自律和自控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保持良好的训练和生活习惯。
这种人格特征使得他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加自觉地管理自己,避免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保持专注和毅力,取得更好的进步和成绩。
1. 对学习的影响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热爱运动和勇于挑战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训练中,更加专注和投入,能够更好地适应体育专业的学习要求。
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律自控的特点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保持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状态,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三、引导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培养由于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对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引导和培养其健康的人格特征,提升其适应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外显攻击性特点的比较研究

s h o we d t h a t :( 1 )Th e r e w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s t u d e n t s a n d n O n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 w h o l e e x p l i c i t a g g r e s s i o n a s p e c t .( 2 )T h e r e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ma l e a n d f e ma l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 h o s t i l e a s p e c t .( 3 ) T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g e n —
第3 5 卷第 6 期 2 0 1 3年 1 1 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3 6 2 4 ( 2 0 1 3 ) 0 6 — 0 0 9 6 — 0 3
浙 江 体 育 科 学
Z h e j i a n g S p o r t S c i e n c e
s t u d e n t s , u s e d t h e B u s s —P e r r y a t t a c k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e s t e d 2 0 0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 r e s u l t s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研究

2 究法 研方
通过发放 问卷 “ 青少 年 生 活 事件 量 表” “ 对 方式 问 和 应 卷” 对大学生人格特质 进行调查 , 全部数据 经 Py e 理教 sK y心
差得分 ( =15名 、 =9 男 5 女 0名 ) 。通过 独立样本 t 检验 , 进行 性别 比较分析( 见表 1 。 )
s i h w t a p ro a r t h v u t s o h t s n lt s a e ̄r a t u cinf r t d ns o ig s l a dp n l loh sd r cin e e t o o ig s l . a w i , e s n t is s e i a c es fn t o o u e t ’c pn t e, n e at as a ie t f c f r p n t e Me n h l p ro a r t s y y o c y e l a
式 有 间接 作 用 。各 高 校 应 该 重 视 对 体 育教 育 专 业 大 学 生 人 格 的塑 造 与 培养 。
关键词 : 体育教育 ; 大学生 ; 人格特质 ; 生活事件 ; 应对方式
中 图分 类 号 : 84 8 G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2—16 (0O 0 0 9 —0 17 352 1 )3— 0 1 2
史 兰
( 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 , 鞍 辽宁 鞍 山 140 ) 105
摘
要: 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 探讨影 响人格 特质 的各种 关系 , 通过 研究建 立路径 模型 。经研究 发现人 格
特质对学生 的应对方式有预测作 用 , 受处罚 因子对应对方 式也有着直接 的作 用 , 格特质还 通过受 罚因子对 学生应对 方 人
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研究

20 年 第 2 08 4卷 第 5期
吉林 体育学院学报
J ra o l stt P yi l dctn on l f i I tu hs a E uao u Ji n i e n c i
2 O Vo .4 08 12
No. 5
体 育 专 业 大 学 生 身 体 自 我 特 点 研 究
点。
表 1 体 育 专 业 男 女 生 身体 自我 指 标 分 值 比 较 表
业特 点 , 因而对身体 自我的研究对深 入探 讨身心发展规 律和 心理健康特点具有 特殊 意义。在我 国对 中小 学生 身体 自我 的研究较多 , 对大 学生 身体 自我的研究 较少 见 , 见有 系统 未 探讨 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 自我的研究 。 因此 , 本文拟采用身体 自我描述 问卷 (s Q 对 我校体育 PD ) 专业 大学生进行调 查 , 了解其 身体 自我特 点 , 为高校体 育专 业学生的教育 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也为其他 相关 研究提供
凌 波 李 霞
(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 , 湖北 黄冈 4 80 ) 300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会由此走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体育也逐渐呈现从精英教育转向普及化、大众化教育的趋势,全国大多数高校幵办了体育类专业,招生人数也具有了一定规模。
体育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批特殊群体,在年龄、心理、知识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在诸多方面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
这些週然不同的自身特点与其体育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在专业教育中,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课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各种项目的锻炼中,造就了体育专业的学生永不言败,尤其是部分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锻炼了他们的好胜。
这与原本不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在同一个个体上发生着各种意想不到的联系,面临着从心理到行为诸多方面的差异,必然要对体育学生在体育生活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和改变。
高校体育学生比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多、突发事件多等现状,不仅影响了体育院系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也影响了体育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教育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体育学生的人才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体育专业的学生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体育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由于专业和学生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强,提高非专业能力意识不强[1]I以就业为导向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非专业能力◎李金辉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2.2 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同的特点。
在生理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处在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的末期,体育专业学生的气质类型多数属于胆汁质和多血质,所以表现在性格上,主要是自我意识较强的外倾型性格。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会由此走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体育也逐渐呈现从精英教育转向普及化、大众化教育的趋势,全国大多数高校幵办了体育类专业,招生人数也具有了一定规模。
体育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批特殊群体,在年龄、心理、知识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在诸多方面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
这些週然不同的自身特点与其体育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在专业教育中,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课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各种项目的锻炼中,造就了体育专业的学生永不言败,尤其是部分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锻炼了他们的好胜。
这与原本不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在同一个个体上发生着各种意想不到的联系,面临着从心理到行为诸多方面的差异,必然要对体育学生在体育生活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和改变。
高校体育学生比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多、突发事件多等现状,不仅影响了体育院系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也影响了体育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教育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体育学生的人才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体育专业的学生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体育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由于专业和学生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强,提高非专业能力意识不强[1]I以就业为导向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非专业能力◎李金辉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2.2 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同的特点。
在生理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处在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的末期,体育专业学生的气质类型多数属于胆汁质和多血质,所以表现在性格上,主要是自我意识较强的外倾型性格。
体育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特点的研究

第2 4卷 第 1期
Vo . 4. No. 12 1
体 育 成 人 教 育 学 刊
J u a o p rsAd l Ed ct n o r l fS ot ut u ai n o
20 0 8年 2月
Fe b.,20 08
体 育专 , 归 因 ” 人 类 行 为 的 内 在 动 力 , 个 人 对 自 研 “ 是 一
1 研 究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分别在武汉 、 京 、 东 、 海 、 北 广 上 云
Ab ta t Th tr u i e mo e i t e s e i c a tiu in t n e c e n ta e n d fee tst a in n i . src e a ti t d s h p c i trb t e d n y d mo sr t d i i r n i t s a d t b v f o u o me
归 因是 人 们 关 于行 为 和 事 件 的 原 因 的 知 觉 和 判 断 。而 归
旨在 了解 体 育 专业 大 学 生 的 归 因 方 式 特 点 , 促 使 他 们 形 成 为 积极 、 良好 的 归 因方 式 提 供 参 考 。
因方 式 是 指 个 体 跨 越不 同情 境 与 时 间 而 表 现 出 来 的 特 定 归 因
Dif r n trb ton m o e v if r n n ue e p n t n vdu 1f eig。efe au ton a d s i1b h vi s. fe e ta ti u i d sha e dfe e ti f nc u l s o he idil a e ln s l— v la i n oca e a 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会由此走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的现
代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
迅速发展,高等学校体育也逐渐呈现从精英教育转向普及化、大众化教育的趋势,全国大多数高校幵办了体育类专业,招生人数也具有了一定规模。
体育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批特殊
群体,在年龄、心理、知识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在诸多方面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
这些週然不同的自身特点与其体育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在专业教育中,体育专
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课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各种项目的锻炼中,造就了体育专业的学生永不言败,尤其是部分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锻炼了他们的好胜。
这与原
本不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在同一个个体上发生着各种意想不到的联系,面临着从心理到行为诸
多方面的差异,必然要对体育学生在体育生活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和改变。
高校体育
学生比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多、突发事件多等现状,不仅影响了体育院系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也影响了体育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教育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学校
领导也高度重视体育学生的人才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体育
专业的学生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体育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由于专业和学生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和生
活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强,提高非专业能力意识不强[1]
I以就业为导向体育专业学生
应具备的非专业能力
◎李金辉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2.2 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同的特点。
在生理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处在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的末期,体育专业学生的气质类型多数属于胆汁质和多血质,所以表现在性格上,主要是自我意识较强的外倾型性格。
这种性格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心理,喜欢表现却又经不起挫折,渴望被人尊重却又不拘小节。
重感情、讲义气、待人坦诚、豪爽,直言快语,争强好胜。
体育专业学生的术科课学习大都在室外场馆学习为主,学习的内容也多以身体动作练习为主。
这就促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养成以运动场为课堂,以体育器材为学习的主要用具,长时间进行练习的习惯[7]。
由于多年从事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大区域体育训练使学生养成活泼好动、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特点。
这些现象都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因素。
虽然他们有良好学习动机,但又不能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常常因外界环境的变化,放松学习和转移注意力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力进行长时间的理论课学习。
这些特点使得体育专业学生多以专业课的学、练为主要学习任务,而忽略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所应培养的综合素质的目标,局限了学习的范围,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不敢兴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造成的。
一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研究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加强教育实习管理工作
张建雄江月兰许肇明
( 广州师范学院体育系, 广东广州 510405)
( 一) 文化素质特点
由于受专业特点限定, 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低于其它专业的学生, 他们中有通过高考入学的, 还有从竞技体校或运动队来的。
即使前者, 也有一部分人对文化理论课学习不够重视, 而后者, 有些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中学文化理论课教育。
这使得他们在理论认识水平、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上, 表现得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差一些。
因为经常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促进了其早期社会化, 但由于涉世未深, 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易沾染上不良习气,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和教育实习工作增加了难度。
( 二) 行为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 待人坦诚, 豪爽, 乐于社交,性格多属外向型。
社会交往较广, 在交往中往往语言不注意分寸, 行为不拘小节, 不辨是非原则,容易成为哥们义气的
俘虏, 感情冲动多于理性觉悟, 情绪不稳定, 行为反复性, 可塑性比较大。
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理, 但易形成/ 小团体0 。
高级神经兴奋与抑制转化快, 行动迅速而不拖泥带水, 但随着高度神经兴奋的消退, 常变得疲疲沓沓, 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自我约束能力差。
在身体形态和素质方面优势明显, 身体健美匀称, 体力充沛, 富有朝气。
( 三) 心理品质特点
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求知欲强, 乐于接受新事物, 具有独立性, 坦诚直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较强的耐受力, 积极进取,在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兴趣品质, 意志品质等心理健康因素方面优于普通大学生, 而自我调节能力、恋爱观等方面表现相对薄弱。
这是因为他们既接受正常学校教育, 又接受专门体育
运动技能的学习, 他们虽然在生理上逐渐成熟, 但心理上仍然存在着不成熟的素, 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 造成情绪波动。
自我心理调节和保健能力不强, 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高, 不良心理反应者也占很高比例, 这些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 四) 专业思想特点
强烈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习目的是否正确,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思想认识程度。
近年来, 毕业后改行已成为体育专业学生的突出问题, 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厌学风0 继续蔓延, 调查表明, 有60) 70%的学生当初是抱着/ 先有学上,以后再设法改行; 文化分不够线, 出于无奈; 户口农转非0 等思想来上学的。
不愿当体育教师, 主要是考虑未来职业的局限性与工作待遇, 考虑社会地位与青年间职业的横向比较等。
受传统世俗的影响, 有人认为体育教师是/ 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只会蹦蹦跳跳0 , 这些都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