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下地理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饮食与自然环境
影响
习惯
自然环境 适应 饮食 食材
口味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住一住特色民居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穿一穿特色服饰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找相同
傣族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苗族
彝族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回族文化
回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教文化 影响。
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女人 服饰要搭盖头,不露头发、 耳朵和脖颈;饮食上禁食猪 肉、禁饮酒等。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蒙古包 吊脚楼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任务卡 二
结合P25页“读一读”和以前的知 识谈谈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民居 样式 材料 结构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气温高、空气潮湿——
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质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

突出特点:
多依山而建;房屋下部用柱支撑;墙薄而封闭性差,窗大。
地形特点: 喀斯特地 形为主, 多崎岖不 平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 多雨,冬 季温和少 1.山区多竹子、树木,吊脚楼的建造就地取材。 雨
2.平地少,房屋多依山而建,用木桩找平房屋 的地面,并且利于防潮。 3.冬季温和,保暖要求不高,墙薄、窗大利于炎 热的夏季通风纳凉。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冬季寒冷、风大—— 衣料较厚,以毛、呢和皮革为主高领 长袖 带帽子、穿靴子
气温较差大——穿袍装
腾冲
傣 族
面料较轻、薄、软。
款式:妇女短衣、筒裙; 男子对襟上衣和肥腿长裤
南方少数民族主要 分布地区,气候炎 热、降水充沛、湿 度很大、太阳辐射 强烈。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气温高、空气潮湿——
1.降水少的内蒙古草原上,人们以游牧为主,蒙古包
便于拆装和运输,利于转场。 2.冬季寒冷多风,蒙古包体积小、门小且朝南,既背 风又保暖。
回族文化
回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 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女人服饰 要搭盖头,不露头发、耳朵和脖 颈;饮食上禁食猪肉、禁饮酒等。
1.黄土高原木材和石料较少,以黄土为材,方便又 省料。 2.洞深壁厚利于保温,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 更显“冬暖夏凉”。
1.山区多竹子、树木,吊脚楼的建造就地取材。 2.平地少,房屋多依山而建,用木桩找平房屋的地面,并且利于 防潮。 3.冬季温和,保暖要求不高,墙薄、窗大利于炎热的夏季通风纳 凉。
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较 1.降水少的内蒙古草原上,人们以游牧为主, 少。
蒙古包便于拆装和运输,利于转场。 2.冬季寒冷多风,蒙古包体积小、门小且朝 南,既背风又保暖。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5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5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间仙境”﹣桃花源位于()A.岳阳B.长沙C.邵阳D.常德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A.东南亚的高脚屋B.因纽特人的冰屋C.华北地区的四合院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3.下列关于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者、游览、观光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B.旅游是一种高消费享受活动,所以,旅游的基础是发展经济C.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D.只要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闲暇时间、旅游欲望就可实现旅游的目的4.下列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的“冰屋”反映当地雨雪丰富的气候特点B.西亚的圆顶屋反映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C.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反映游牧区中多风雪的气候特点D.黄土高原的窑洞反映当地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特点5.下列红色旅游资源不属于贵州的是()A.强渡乌江B.遵义会议C.四渡赤水D.井冈山景区6.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长江三峡 B.北京故宫 C.云南丽江古城 D.承德避暑山庄7.位于新疆布尔津县的禾木村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
那里夏季干热,冬季严寒,降水量小,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原始的人字形木屋,万山尽染的秋色,袅袅的炊烟,胜似仙境。
下图为禾木村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人字形屋顶的主要目的是A.降水丰沛,利于排水 B.冬季寒冷,防止积雪C.为了美观,排列整齐 D.夏季炎热,便于散热8.下列地方中,喜欢吃醋的是()A.四川省B.安徽省C.山西省D.湖南省9.关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B.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环境差异会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C.人们追求以最小的旅游时间游览最多的旅游地D.珠穆朗玛峰是东部地区众多人的旅游目的地10.我国下列地区中,多就地取材建行石屋的是()A.内蒙古高原 B.横断山区 C.海南岛 D.东北平原11.我国八大菜系中,以麻辣、鲜香、味厚著称的是()A.苏菜 B.川菜 C.浙菜 D.徽菜12.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对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B.傣族居住在云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竹楼利于通风散热,防潮、防虫等C.满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用保暖性好的旗装为日常服饰D.江南水乡反映了江南地区水网稠密,淡水养殖业发达,居民以捕鱼为生13.《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图版)

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图版)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气候、矿产、生物、水、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两大类,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
2、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XXX、冬春少。
空间上,南多北少,XXX少。
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5、解决我国水资源严重的状况,第一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路子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路子是:建筑水库。
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7、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9、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都是著名的畜种)(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渔业: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10、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3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设计旅游方案知识点总结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3、服饰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4、饮食文化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2、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式3、4、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1)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2)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教学设计汇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教学设计汇总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材依据】本教学设计来源于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二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了解我国傣族、藏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2、方法与途径: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3、情感与评价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与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视频、地理图册、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重难点】重点:台湾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难点: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本方法,以地理位置特征为基础概括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大家作为关中地区的一员,听过“关中八大怪”没?生:第一怪房子半边盖第二怪手帕头上戴第三怪碗盆难分开第四怪面条像腰带第五怪锅盔赛锅盖第六怪油泼辣子一道菜第七怪唱戏吼起来第八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结论:民居、服饰和饮食是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文化则是在各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
二、展示图片、进入新课(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1、图片展示:传统的、较老的南方民居、传统的北方民居,比较南北方民居特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2、图片展示:北京四合院提问:四合院这个“四”指的是?假如你是一家之主你该住哪个房屋?为什么假如房主有一妻一妾,妻子该住那一边?你去朋友家的四合院做客,朋友会安排你住哪里?古时说“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家闺秀又该住哪里?3、蒙古包观察课本31页C图,学生自学教师总结:因为蒙古这个地方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降水少,所以一般发展畜牧业,多为游牧民族,故人们澳不断地迁徙,房子要易搭易拆4、吊脚楼提问:有没有哪个同学住过吊脚楼?为什么一楼是空的?底下用多根木头支撑的意义何在?教师小结:该地降水多,高温,动物种类多样,防潮防动物5、竹楼提问:竹楼和吊脚楼有一些类似,但是全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为什么?学生:那里竹子多小结:当地为热带气候,竹子繁茂6、窑洞提问:有没有同学住过窑洞?感受是怎么样的?生:冬暖夏凉仔细观察课本F图窑洞周围的环境,教师讲解窑洞的原理7、东北火炕、窗子PPT出示双层玻璃窗子、火炕图片提问:为什么东北的床下要生火?窗户要这么厚?教师小结(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PPT出示当天东北人的着装,让学生对比身上的衣服,看看不同之处提问:差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出示各个地区的服装,请学生解释差别的原因(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出示各地不同的美食图片,请了解的同学介绍教师补充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居住、服饰和饮食文化。
6.1地方文化特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北京)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力和文化鉴赏力。同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特色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选择采用讲授、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地方文化特色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方文化特色的整体认识。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问。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教学设计3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材依据】本教学设计来源于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二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了解我国傣族、藏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2、方法与途径: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3、情感与评价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与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视频、地理图册、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重难点】重点:台湾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难点: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本方法,以地理位置特征为基础概括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大家作为关中地区的一员,听过“关中八大怪”没?生:第一怪房子半边盖第二怪手帕头上戴第三怪碗盆难分开第四怪面条像腰带第五怪锅盔赛锅盖第六怪油泼辣子一道菜第七怪唱戏吼起来第八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结论:民居、服饰和饮食是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文化则是在各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
二、展示图片、进入新课(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1、图片展示:传统的、较老的南方民居、传统的北方民居,比较南北方民居特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2、图片展示:北京四合院提问:四合院这个“四”指的是?假如你是一家之主你该住哪个房屋?为什么假如房主有一妻一妾,妻子该住那一边?你去朋友家的四合院做客,朋友会安排你住哪里?古时说“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家闺秀又该住哪里?3、蒙古包观察课本31页C图,学生自学教师总结:因为蒙古这个地方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降水少,所以一般发展畜牧业,多为游牧民族,故人们澳不断地迁徙,房子要易搭易拆4、吊脚楼提问:有没有哪个同学住过吊脚楼?为什么一楼是空的?底下用多根木头支撑的意义何在?教师小结:该地降水多,高温,动物种类多样,防潮防动物5、竹楼提问:竹楼和吊脚楼有一些类似,但是全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为什么?学生:那里竹子多小结:当地为热带气候,竹子繁茂6、窑洞提问:有没有同学住过窑洞?感受是怎么样的?生:冬暖夏凉仔细观察课本F图窑洞周围的环境,教师讲解窑洞的原理7、东北火炕、窗子PPT出示双层玻璃窗子、火炕图片提问:为什么东北的床下要生火?窗户要这么厚?教师小结(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PPT出示当天东北人的着装,让学生对比身上的衣服,看看不同之处提问:差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出示各个地区的服装,请学生解释差别的原因(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出示各地不同的美食图片,请了解的同学介绍教师补充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居住、服饰和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民居——北方民居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多刮西北风,夏季 多吹东南风,全年
降水较少
北方民居的特点
• 多为平顶屋——晾晒谷物 • 多用砖瓦土石——保温 • 门窗开在背风朝阳的一面——利用
口味特点:以咸为主,辅 以适当的干辣(椒)和香 辛料。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 酸辣,味稍重。
陕西小吃 山西面食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 咸甜适中、清
淡,但食甜较其他 地区突出。
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 麻辣,酸辣。
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咸重, 微辣,辛香。
酥 油 茶
糌粑
青稞
南北方食品差异
南北方食品差异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
北方产小麦,面是主食;南方产稻 ,米 是主食(所谓“南稻北麦”)
除夕年夜饭,北方饺子南方鱼
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
南方饮食比较细腻,北方饮食比较粗犷
中国饮食追求味道谐调和中,但不同地方的人
的口味却千差万别,这是因为受到这个地区的 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 食习惯等影响。。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文化的概念: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 来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具有与人
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 物质形式;后者称为精神文化,具有帮 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 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
中 国 的 区 域 差 异 图
第八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
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 女;鲁、徽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 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
菜 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九转大肠
宫保鸡丁 佛跳墙 清炖南瓜
你能够按照“八大菜系”将这些名菜对号入座 吗?
九转大肠
宫保鸡丁 佛跳墙 清炖狮子头
西湖醋鱼 东安子鸡 无为熏鸭
珍珠南瓜
鲁、 川、 闽、 苏、 浙、湘、 徽、粤
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
代表地区:
中
内蒙古
北
地
口味特点:
区
肉食与奶食
饮
为主要原料 加工制作; 以咸重为主。
食 文 化
圈
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宽大毛质、棉质 或皮质长袍
高领 帮典
宽肥 长袖
藏靴 (松巴鞋)
藏袍的功能
• 适应早晚气温的 变化,脱、穿都 很方便
• 冬天防寒护膝
• 夏天防蚊虫叮咬、 遮暴晒
• 行可当衣,卧可 作被
服饰与自然环境
式样
影响
自然环境
服饰 衣料
适应
鞋帽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
的魅力首先在于它丰富的创造性, 这得益于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 境和不断交融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
南柔北刚
音乐戏曲
秦腔:“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 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由于 山大人稀,人们经常扯起嗓子招呼同伴,一 声高亢拖长的吆喝,能在寂静的山谷中长时 回荡。
越剧:“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 柔。”反映南方的音乐戏曲优雅缠绵,丝丝 入扣。
第八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
问题思考: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众多的自 然与文化遗产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与 智慧的光芒。
这种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就是我们今日津津 乐道的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等等的历史渊源,也是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历史遗产。
饮食与自然环境
选料
影响
自然环境
饮食 口味
适应
习惯
第八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中 国 的 区 域 差 异 图 自然环境是:地形、气候、河流
袖长 袍
鄂伦春族的服饰
狍皮帽
毛领 狍皮宽肥长袍
狍皮靴
长袖
北方气候的大陆 性强,气温日较 差和年较差都很 大,冬冷夏热, 全年降水较少, 风大且多西北风。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冬季寒冷、风大—— 衣料较厚,以毛、呢和皮革为主 高领、袖长 带帽子、穿靴子
气温较差大—— 穿袍装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藏族
和生物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体。
地方文化与自然环境
地形 自
地 民居
气候 然 影响 方 服饰
河流 环 适应 文 饮食
生物 境
化 其它
举例说明地形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影响
举例说明热量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影响
举例说明降水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影响
东北十大怪:“烟囱安在山墙外;窗户纸糊窗 外;四块瓦片头上盖;反穿皮袄毛朝外;十七 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大缸小缸腌酸菜;草坯 房子篱笆寨;下晚睡觉头朝外;养活孩子吊起 来;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材料
影响
自然环境
民居 结构
适应
样式
蒙古包
窑洞
维吾尔民居
撮罗子
这些民居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你介绍民族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其特点与该民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南方服饰——黎族
头巾
无领
赤足或 穿凉鞋
绣花筒裙
棉质绣花 短上衣
傣族
苗族
南
方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彝
族
( 女
)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男)
侗 族
独 龙 族
彝族
南方少数民族主要 分布地区,气候炎 热、降水充沛、湿 度很大、太阳辐射 强烈。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气温高、空气潮湿—— 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质
无领、短小、轻便 女子穿裙、男子裤桶宽且短 脚穿单鞋 日照强烈—— 包头或带头巾
北方服饰——蒙古族
宽大
高领
蒙 古 棉质、皮质
或毛绒长袍
光照、防风 • 屋里有火炕——取暖 • 墙壁厚实——保暖
北方 VS 南方
屋顶 建筑材料
门窗 墙壁 屋基
中国民居的南北差异
北方穴居文化和南方干栏式建筑
屋顶: 平顶
坡顶
建筑材料:砖瓦土石 竹子木材茅草 门窗:阳面窗较大 阳面窗较小甚至不开窗
结构:屋基紧贴地面 房屋架空离开地面
墙壁: 厚实
较薄
民居与自然环境
你能分析出这些民俗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吗?
云南十八怪:“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 有汽车快;石头长到云天外;山洞能跟仙 境赛;鲜花四季开不败;常年都出好瓜菜; 茅草畅销海内外;四季服装同穿戴;蚂蚱 能做下酒菜;好烟见抽不见卖;三只蚊子 炒盘菜;竹筒能做水烟袋;摘下草帽当锅 盖;鸡蛋用草串起来;过桥米线人人爱; 米饭饼子烧饵块;种田能手多老太;娃娃 出门男人带。”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
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为什么?
中国传统民居——南方民居
吊脚楼
竹楼
中国传统民居——南方民居
墙壁薄、屋 内有火塘
屋顶坡度很大且镂 空、屋檐外伸很多
窗小、深 处檐下
建材以竹子 木头为主
离地面较高
西南地区气候炎 热、潮湿、日照 较强、地形复杂
南方民居的特点